上一期,我們做出一個計劃,分三步走實現六圍封。第一步,立四柱。第二步,對兩口。第三步,合六圍。這一期,我們就從第一步走起;立四柱。
前面我們說過,立四柱不需要任何公式。八個角塊之間的夾層,從三個不同方向看,猶如三張厚厚的「多層餅」。如果一個稜塊想換個夾層,非常簡單,整體轉動它所在的面層,送這個稜塊到想去的層,再轉動該稜塊脫離這個面層,然後退回原面層即可。說起來很費勁,但你只要動手試一試,便會一清二楚。
有一句名言叫「在戰爭中學習戰爭」。這句話很有道理,我們還是儘快投入戰鬥,用真實的「立四柱」實踐,來理解其中的道理。
接下來,就拿來一個八方入定的五階魔方,我們為它來立四根柱子。第一根柱子我們就立BC片區與A片區相交的那條稜柱。請看下圖。
到了這裡,你一眼就能看出,只要把綠點10轉到它家(在柱子上的位置)那一層,再水平順時針轉動90度。綠點10這個稜塊就會正確併入柱子,成為第一根柱子的一部分。
一同到達水平層的綠點15也在它回家(它在柱子上的正確位置)的那個層裡,但是放反了(直接入位,該稜塊上的兩個「點」位置正好放反)。遇到這種情況,翻動該稜塊所在面層180度(翻動柱子外的關聯層,不要擾動快要立好的柱子)。這時,再轉動水平層送綠15回家。綠15回家後,別忘了退回翻動180度這一步,以及之前送它到水平層的步驟。
說起來很費勁,還是進入實戰,你看到戰況,比我紙上談兵更實在。請看下圖。
到這裡,我們在魔方上豎起了第一根柱子。關鍵是在豎立這根柱子的過程中我們沒有用到任何一個公式,其實就是巧妙利用了八個角塊之間三大夾層,其中的稜塊交換太自由了,你可以試著練一練,隨便送哪個稜塊從一個夾層到另一個夾層中去,竅門是想把一個稜塊送到哪個夾層,直接轉動該稜塊所在面層,使該稜塊到達你預期的夾層,這時,讓該稜塊轉出原面層,然後,退回原面層,這樣,那個稜塊是不是就進入了其他夾層。
通過這種方式,你可以根據魔方狀況,運輸稜塊到很多地方,運用之妙,存呼一心,還是通過實踐來掌握其中的訣竅吧。我們接著往下走。請看下圖。
到這裡,我們成功豎起第二根柱子,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採用了組片技術,如果你不喜歡組片,也可以一個稜塊一個稜塊往要立的柱子上搬運。有一點必須注意,在搬運稜塊的過程中,儘量繞開已經做好的柱子以及已經做好的稜塊,如果要打攪到已經做好的稜塊,你可以把做好的稜塊轉到互不影響的地方,目的達到後,趕快把讓路的柱子恢復回來。說起來確實有些繞,還是實戰來的容易理解,好,請看下圖。
一口氣,我們做好了四根柱子,關鍵是沒有用到任何公式,最後一根柱子的豎立,一定要牢記;第一根立好的那根柱子,必須給第四根柱子的構建讓路,不然,就會出現第四根柱子立好了,第一根柱子又被打亂了。
說一萬遍,不如親自做一遍。趕快拿一個八方定的魔方,試著去立立柱子。實踐出真知,你不去做,永遠難以理解其中的妙處。
好的,今天的內容就是這些,下期,我們探討「對兩口」的技巧,其中的第一口也可以不用公式就能搞定,到時候你就知道了。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