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先生育兒經:11條教子之道,句句是經典,建議父母看看

2020-12-22 騰訊網

南懷瑾先生育兒經:11條教子之道,句句是經典,建議父母看看

南懷瑾老先生想必大家都熟悉的,他是我國教子觀的傳承人之一,我國的一代國學大師,南懷瑾老先生如果用一句話「桃李遍天下」來形容也是不過分的。

他用自己的經驗去教育子弟,教育兒女,在他的講座中,也有很多的訓誡是父母們深刻的牢記的,今天我也整理了11條南懷瑾老先生的養子之道分享給你們,建議各位父母們都認真的看看。

南懷瑾老先生的育兒觀是傳統的中國教育理念,是從教育孩子如何的做人開始的,現在很多的父母都是喜歡西方的教育理念,老祖宗流傳下來的教育方法,都被慢慢的淘汰掉了,想想《四書》和《五經》,現在多少孩子能順口就來。

1、先教孩子如何做人

看過南懷瑾老先生講座的父母應該都知道,他老人家的講座都是跟孩子的成長有關的,經常會說的一句話:我們作為父母,應該先教育孩子如何做人,然後在傳授知識和技能,順序一定不能搞錯了。

做人是一個人的根本,也是必須要學會的事情,不管你是一個孩子,以後是公司員工,還是為人子女或者是朋友,做人是必須要學會的。

2、孩子至少要有一門手藝

孩子以後的路怎麼走,有一門手藝就足夠了,至於工作上是升官還是發財,這是孩子自己去選擇,生來什麼都帶不來,死後也什麼都帶不走。

南懷瑾老先生說:我對我的孩子就只有一個要求,那就是能夠獨立就可以了,其他的隨他怎麼想都可以。

3、父母把望子成龍的想法去掉

現在的父母都喜歡把自己身上沒有去實現的事情,放在孩子身上完成,這個想法是完全錯誤的行為,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也沒有辦法去決定孩子以後未來道路的方向。

4、教育孩子從小事做起

南懷瑾老先生認為,孩子的勞動習慣的養成,應該從灑掃開始,不要一直讓孩子讀書學知識,最開始的應該是去學習規矩,這是教育的一個基礎的保障,有句話說得好,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5、父母不要去溺愛孩子

在古時候,父母都是讓自己的孩子都早早的出門獨立了,但是現在的父母,都比較的溺愛孩子,生怕磕著摔著,要讓孩子從小就養成獨立的好習慣。

6、父母要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

每個孩子的性格不一樣,喜好也不一樣,在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的這件事情上,父母不要一意孤行,尊重孩子的喜好和興趣,順其自然的發展。

7、孩子的胎教也很重要

《禮記》中有這樣的記載:母親懷孕以後,家中的陳列和擺設,以及媽媽們看的書,都要適當的改變,哪怕孩子沒有出生,他們也是有自己的潛意識的,媽媽們也要重視孩子的胎教,在孩子6個月大的時候,他們已經明白了很多的事情了。

8、媽媽對孩子的影響很大

媽媽其實是一個家庭的核心,也是孩子成長中,陪伴孩子時間最長的人,所以好的媽媽會成就孩子的一生。

9、要知道孩子的秉性

每個孩子的性格和天賦都是不一樣的,父母要知道孩子的秉性是什麼,先搞清楚方向,這是教育的目的,也是開端。

10、不要急於求成,教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孩子的教育不是能夠拔苗助長就可以的,更不可能會一帆風順,父母不要急於求成,多點耐心,循序進件。

11、一定要讓孩子誦讀經典

經典都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南懷瑾老先生說,想讓孩子能夠學習,就要先去背誦經典。古人的智慧是比我們現在的智慧還要深奧和複雜的,文字語句都是沒有那麼好理解的,古經典可以啟發孩子的智力和大腦皮層的發育,對孩子以後的學習也是有很大的幫助。

上面就是我整理的關於南懷瑾老先生的11條養子之道,每一句都是經典和智慧,父

母們可以看看,同時我也很認同南懷瑾先生的教育理念。像是《三字經》和《弟子規》,我覺得是很有必要讓孩子去背誦的,因為古人的智慧和育兒理念,一直流傳到至今的。

我給我的孩子也買了一套書:《三字經》、《弟子規》、《成語故事》和《唐詩三百首》的合集。還有一套書是《大學》、《中庸》、《論語》和《孟子》的合集。

這兩套書都是適合6歲左右的孩子觀看的,書中還有配注拼音、標註、解析、注釋、譯文和啟迪等,如果你家孩子還不認識字,那麼可以看拼音去自己鑽研,所以也比較推薦給各位父母們。

書中還有很多插畫,緩解孩子的閱讀疲勞,吸引孩子對知識的興趣,幫助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大化的吸收知識。

而《大學》這套書,也是採用了漫畫的形式出現的,讓枯燥的文字和知識點變得生動形象,吸引孩子們的閱讀興趣。

去深挖了詩文的創作背景,感受詩文的手法的運用,讓孩子可以無障礙的閱讀。也不過是父母們的一頓飯錢,就可以幫助孩子養成自覺學習知識,背誦知識的好習慣,圖文並茂的方式,孩子會更加的容易去接受。

相關焦點

  • 南懷瑾先生生平與年譜
    合著)《參禪日記》(續集)(金滿慈著,南懷瑾批) 甲子198467  o 主持東西精華協會(臺北禪學中心)新正精進禪修  o 美國禪學大師卡普樂先生來訪  o 英國學者李約瑟先生來訪(陳立夫先生陪同),討論道家學術問題數小時  o
  • 葉小文:向南懷瑾先生請益安身立命之說 | 紀念南懷瑾先生誕辰百年
    南懷瑾先生是一位著名的文化大家、國學大師。他的著述涵蓋儒、佛、道及諸子百家。尤其可貴的是,言之高下在於理,道無古今惟其時,南老做學問,總能與時俱進,順應時代召喚,立足科學精神,將古老的中國傳統文化推進到一個新的文化層面,開拓新的學術視野。記得2005年底,我去太湖大學堂向南老請益。初次見面,卻也似曾相識,並無老幼尊卑的分隔,直言不諱,相談甚歡。
  • 南懷瑾先生:人格修養的基礎
    因此,他為聖人之道的「仁」字下定義說:「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什麼是仁?從孔子的學生開始,大家找了半天,後世的人,大都根據韓愈「博愛之謂仁」那句話,以為仁就是博愛,這是誤解。韓愈是研究墨子的專家,墨子主張「兼愛」,所以韓愈襲用墨子「兼愛」變成「博愛之謂仁」,其實這並不是孔子的本意。
  • 經典,經國濟世之典籍。現代人為什麼很糾結?找到智慧的源頭
    對民族經典的「失憶」,便失去創造性人生的高起點。清人皮錫瑞說:「為國者循之則治,違之則亂;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兇。因為經典為萬世公言,非一人私論。」經典是聖人躬行實踐、行有餘力、道之自然生發,至平至常,至神至妙,一時可行,萬世可行,一人可行,萬人可行。
  • 南懷瑾先生早年參禪悟道的經歷
    南懷瑾問:「學人疑情不起奈何?」袁煥仙說:「只為你要信。信不立,疑何馭?疑信兩忘,復是何物?此第一徹頭也,千萬莫要放過。」      南懷瑾問:「疑信兩忘,就學人分上撿之,卻無一物。」先生說:「瞎漢!說卻無一物者。是有一物邪?無一物邪?好看好看。此釋迦老子、三世諸佛及一切賢聖入德之門也。
  • 南懷瑾先生:聞風而起,學做聖賢
    孟子「而況於親炙之者乎」這句話,連著上文看,就是說,在聖人風範的影響之下,遠在百世以後的人,尚且沒有不站起來的;更何況親自受過這種教育的人,一定有他獨立不移的超越人格,可以站起來。 因此,他為聖人之道的「仁」字下定義說:「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 什麼是仁?
  • 網際網路育兒經不能成了偽科學生意
    如今的新手爸媽遭遇大大小小的育兒問題,都習慣於去網上尋找答案。但據媒體調查,在母嬰育兒領域,大量自媒體帳號身份全靠包裝,白大褂一套就是醫生,傳授幾條經驗就自稱育兒師,海量信息魚龍混雜,偽科學泛濫成災。某些帳號一旦積累足夠粉絲,便開始帶貨、賣課,「漲粉—帶貨—變現」的生意經玩得火熱,產品質量卻無人保證。有人按推薦買回「嬰兒孕婦電蚊香」,卻發現使用說明赫然寫著「孕婦禁用」。今年3月,一名新手媽媽加入收費不菲的「付費睡眠引導群」,其3個月大的女兒趴睡時大哭不止,媽媽聽從「專業建議」不加幹預,導致女嬰不幸去世。
  • 家風家教微課堂第十期∣曾國藩的家風家訓與教子之道
    家風家教微課堂第十期∣曾國藩的家風家訓與教子之道 2020-07-02 04: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南懷瑾先生:上乘法門就是那麼坦然
    ……雖然在走路,還是像打坐一樣,輕輕鬆鬆,嚴嚴謹謹,不管前面有人,不管後面有人,心中無事,不要放逸,就照這樣經行就對了。就是一動一靜之間,走不是動嗎?香板一敲,停下來不是靜嗎?這一動一靜之間的「這個」,要看清楚。……「真不立,妄本空。」(師擊香板一下),你看到個什麼?
  • 南懷瑾先生:打坐的秘密
    所以修純陰、純陽都能成道,就是「知白守黑,神明自來」這一句話。我們大家學佛打坐,也不要求啊!剛剛跟朋友談,也不想成仙,也不想成佛,就是休息。祖師告訴我們:「上德無為,不以察求」,你求不來的。那麼道怎麼來呢?我們可以引用孟子的一句話:「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你放心了,一切放心,放下來,就會有個答案給你。
  • 國士無雙:你所不知道的南懷瑾,儒釋道外衣下的報國之心
    名滿天下,謗亦隨之,讓我們撥開雲霧,看看南懷瑾究竟有一種怎樣的人生。01南家在當地屬於大戶人家,到了南懷瑾父親南仰周這代,雖說有些中落,但作為遺腹子的南仰周,通過自己的努力,終於又讓家庭過上了富足的生活。
  • 南懷瑾切身經歷:《金剛經》的力量不可思議
    南懷瑾(圖片來源:南懷瑾學術研究會提供)《金剛經》,全稱《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金剛經》包含了對人生、生死、宇宙、法意等種種思考,佛在與弟子的對話中,為我們解惑種種答疑,是一部開智慧、了脫生死的無上法藏,不僅是大乘佛教宗派都會涉及的一部佛典,更是禪宗的必讀經典。南懷瑾先生不僅多次講《金剛經》的智慧,還多次分享自己與《金剛經》的因緣,誦念《金剛經》的體驗。
  • 南懷瑾先生:聖誕節?只能叫它「耶誕節」!
    虛雲說:「耶蘇教義與佛教淨土宗大致相同。耶蘇誕生於釋迦之後四百餘年,自無可能是淨土學自基督。……耶蘇自十二歲初次講道後的事跡,至耶蘇三十二歲正式在以色列傳道,其中二十年之事跡,《聖經新約》中全無記載,實無道理!西洋學者發現耶蘇大門徒聖彼得所著作的《水徒行述年紀》,載有耶蘇早年赴印度參學佛教之經過,以及後來經波斯、土耳其而返以色列傳道。此一記錄,據云當初原載於《聖經新約》,後彼羅馬教廷刪除。此一考證,似非厚誣!
  • 南懷瑾先生:傳你們藥師如來的手印,配合念藥師如來名號或咒語,念起來就很靈驗!
    下劣之身,即身體是下等品質,像我也是,身體瘦瘦小小的不壯碩。什麼樣的色身不下劣?佛的丈六金身,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大概幾千年才出一個——佛的相好莊嚴。等而下之,一切眾生的身體,都不圓滿。更可憐的眾生是「諸根不具」,這個世界充滿了這種人。 這一代青年在臺灣二十幾年來,沒有看過苦,更沒有吃過苦。請問臺北市郊有個麻風病院,幾個人去過?你去看看!那就可以看到病苦。
  • 好書推薦《南懷瑾著作精選》——南師親自審定,典藏精裝本
    南懷瑾先生出身於世代書香門第,自幼飽讀詩書,遍覽經史子集,對國學鑽研精深,體認深刻,於中華傳統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詣,更兼通諸子百家、詩詞曲賦
  • 他身無分文,卻富可敵國,有種風骨叫做南懷瑾!
    先生的一生有人評價是:"身無分文、富可敵國、手無金印、權傾天下"。少時在家鄉開蒙立志、青年離鄉拜師訪道、花甲至美國傳道授業、古稀回香港廣行善業、晚年歸根定居太湖用言教和身教傳遞真學問。 90多歲親自上臺傳道授業解惑,傳誦經典,關懷國家,民族,人類的教育,臨了的時候,還想著文化的繼承。
  • 南懷瑾先生:樸實無華最重要,回到本來的樸實就是「道」
    能夠把這些汙染去掉,回歸到本來的樸實,那就是「道」。因此,老子的結論是:「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樸」是一塊原始的木頭,沒有經過雕鑿,沒有經過人的加工;人性也是這樣,原始的社會也是這樣。我們上古的祖宗們,就生長在「道」的世界,所以不需要修道,因為個個有道。那個時候也不需要有宗教,因為個個都在道中。
  • 開悟的「楞嚴」,文採與智慧並存的一部經典,修道者必讀
    好在有緣生在這個時代,白天上班掙個養活自己的「物資」,晚上回家看看經典,寫寫感悟與諸有緣聊聊人生的意義,若是能藉助經典,假借文字語言符號以及一切外緣來助我們明白這一生的真實意義,也算是功德廣大的一件事情。
  • 淵回說南:南懷瑾講的觀息法門要參考哪些經典?安那般那呼吸修行
    非常系統的一類:1,禪與生命認知初講2,呼吸法門精要3,達摩多羅禪經講解4,大安般守意經講解這是南懷瑾老師非常系統講解,安那般那觀息法門的一部分經典。達摩多羅禪經南懷瑾老師是在香gang講的,時間大概是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這個講解部分看過之後,一定要深入研究達摩多羅禪經那個經典。另外在網絡上,這個版本可能並不完全。可能是有些資料,還未能完全公開。如果後續能夠補上,淵回會更新出來。但是目前大家要珍惜這些版本,有多少咱們先看多少。大安般守意經內容是比較晦澀的。
  • 南懷瑾先生:《易經》與領導學
    ,定天下之吉兇,成天下之亹亹者。」當領袖並不一定當皇帝,諸凡單位主管、家長、父母,都是領袖。做領袖的第一個條件,就是「能說諸心」,要能使人心服口服,那不是「命令」就可以辦到的,為先從自己內心做起。你的一切措施、作為,不能只為自己著想。所以孔子要求領導者要「能研諸侯之慮」,為能知道別人想的是什麼。除了天下的諸侯外,還有其他的部屬,他下面各級的領導人……都各有思想,各有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