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五代十國的那段歷史,有這麼一句順口溜「朱李石劉郭,梁唐晉漢周,都來十五帝,播亂五十秋。」在唐宋中間的五代十國,諸國鄰立,互相攻伐,各個國家勢力你方唱罷我登場,看似漫長的時期卻僅僅只有五十餘年。
在這僅僅一代人的時期,卻充斥著荒淫的後宮、外族的入侵、臣下的背叛、弒父屢見不鮮。
荒淫的五代十國每個朝代,無論是開國皇帝還是末代後主,宮廷之內的亂象令人瞠目結舌。後梁 開國皇帝朱溫,代唐稱帝,朱溫便開始了縱情於聲色的生活。但面對後宮佳麗三千,朱溫卻提不起興趣,他將自己獵奇的目光投向了別處。一次,朱溫兵敗,在行軍途中落腳河陽節度使 張全義 家中,短短的幾日,便將張全義的妻女都被朱溫所姦淫 。
不僅如此,由於其諸子都在外統兵,朱溫便常常召自己的兒媳們入宮,與之私通 。更讓人吃驚的是,朱溫的兒子們對父親的行為不但不憤恨,反而不知廉恥地利用妻子在父親床前爭寵,千方百計地討好朱溫,博取歡心,以求將來能繼承皇位。
五代時期桀燕政權建立者 劉守光 ,早年與庶母羅氏通姦,遭到其父劉仁恭責罰,從此斷絕父子關係。「孝子」劉守光從城外率軍進入擊退李思安後,立即調轉槍頭,自稱盧龍節度使,並派兵進攻大安山,劉仁恭被擒,劉守光將其囚禁。
軍閥割據局面的造成自唐玄宗為防止異族來犯所設立「天寶十節度」以來,節度使制度一直是埋在唐朝腳下的炸彈。五代十國時期的各個政權,與唐末的各個藩鎮之間都有著或多或少的聯繫。為了節制邊境外族勢力,鎮壓國家內部叛亂,中央給予節度使兼管地方民政、財政權的權利,漸漸形成了可以與中央朝廷對抗的割據勢力,甚至威脅中央政府的統治。
無論是安史之亂還是後來的朱溫篡唐,都是源於藩鎮制度的做大,架空了中央。黃巢起義,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唐王朝再也無力維持名義上的統治,各地藩鎮紛紛自立為王。
禮崩樂壞背後的惶惶不安作為同樣禮崩樂壞的 春秋戰國 ,尚皆尊周天子,亂中有序。自主要原因還是在於「天下禍亂的根源在於人心喪亂」。這時的中國大地都處於戰火之中,各個勢力朝不保夕,人人自危的恐慌之下,極端享樂主義便迸發了出來。
自 漢朝 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儒家學說的存在一直都是維護統治控制思想的愚民政策,隨著時代的發展,這樣的儒家學說已無法滿足社會的需要。正是五代十國這種長時間混亂,不破不立之下,迎來了半個世紀後思想,政治局勢的大變革,才有了宋朝的輝煌時期。
【免責聲明】:轉載自其他平臺或媒體的文章,本平臺將註明來源及作者,但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作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繫本平臺並提供相關書頁證明,本平臺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刪除該文,並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