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再困難,也別給孩子穿別人剩下的舊衣服,三點原因道出危害

2020-12-15 曉你心聲

近些年來,隨著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都得到了很大程度提高。但是我們不能忘記那段曾經苦難的歲月。上個世紀60年代,我國的整體經濟狀況相比於西方國家,還存在很大的差距。

三年的自然災害,加上天災人禍等各種錯雜複雜的因素,讓當時老百姓的生活水準,普遍都很差。

再加上那時候國家還沒有實行計劃生育,每家每戶都有好幾個孩子。經濟上的拮据,加上人口數量的龐大,日子就過得更加艱難了。

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就連穿衣都很困難,更別說穿新衣服了,能有個補丁少點的衣服,在那時都足以讓人開心半天。

很多時候,只有在過年的時候,老大才有件新衣服穿,而其他孩子只能穿老大剩下來的衣服。這倒不是父母偏心,而是因為實在老大身體長大了,原先的衣服太小了,穿不了。所以這個時候只能理所因當,老小接老大的衣服接著穿。

在那個年代生活的人,穿衣的標準基本都是「左三年又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同一個大時代背景下,每個人都是怎麼走過來的。

不過話說回來,雖然那時候大家都是穿著破爛不堪的衣服,大多數家庭的生活條件也都差不多,也沒有誰看不起誰。只要衣服穿著保暖,一幫小孩子在一起玩耍也沒有過多的攀比心理。

但是時過境遷,隨著改革開放的到來,西方的文化傳入當時的中國。隨著我國經濟的好轉,人們對生活的追求理念不再是拘泥於吃飽穿暖,而是逐漸轉向吃好穿好去改變。

這個時候衣服不在是簡單的遮羞和保暖的物件。現如今,它更是一個人們向大眾良好展示自己的平臺。通過穿上不同款式的衣服,能夠將一個人的精氣神以及品味,完美的展現出來。

也因此,新時代的小青年們寧願自己多花些錢,也要買一身合適於自己的衣服,而不是穿一身別人穿過的衣服,哪怕是九成新的,他們也不願意委屈自己。

針對給孩子,總穿別人留下來的舊衣服這個問題,心理學家們也結合新時代的發展,提出了相左的觀點。心理學家們指出,雖然給孩子們穿別人剩下來的舊衣服,可以在一程度上節約資金,是一種勤儉節約的美德。但是長期讓孩子穿舊衣服可能對孩子的傷害會很大。

總的來說,理由有以下三點:

其一,控制感缺失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Maslow指出,我們身邊每個人都有著對於「控制感」的最簡單需求。一方面,「控制感」讓個體覺得自己可以掌控自己的命運,自己的人生發展是可以改變、可以完善的;另一方面,控制感會讓他們感受到這個世界是可控而安全的。

小時候我們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總是會哭。這是因為當我們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我們的大腦第一時間會向我們身體傳遞一種不安的意識。我們人類天生對未知的事物會產生恐懼。人們之所以考試前會緊張,就是因為我們不確定試卷中的題目,我們到底會不會做。

這種對未知事物的不確定性,會讓我們的情緒變得異常緊張。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從不敢做自己不確定的事情。

心理學家研究指出,那些從小到大一直挑揀哥哥姐姐衣服的人,因為從小就失去了自我選擇美好事物的權力,總是被迫穿上別人剩下的舊衣服。在他們的童年世界裡,從來都是被壓迫服從,挑揀別人剩下的衣物。很多人在這裡會說,小孩子什麼都不懂,你給他穿什麼他就會穿什麼,沒必要怎麼費事。

其實,這你就錯了。追求美好的東西是人的天性,小孩子從出生到逐漸有意識之後,早就知道分別東西的好壞。他們不說,只是出於大人的威嚴或者父母一時的安慰,才會暫時將自己內心裡的欲望給壓抑住了,但並不代表他們沒這方面的需求。尤其現如今,孩子們的思想相比於上世紀的同齡兒童,要早熟很多,這份意識會更加嚴重。

童年是個體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對孩子的影響是一生的。作為家長,我們不能總抱著勤儉節約的心態去讓孩子將就,長此以往孩子不光會養成自卑心理。對於那些不吵不鬧,非常聽話的孩子,家長也不要暗自慶幸孩子懂事,其實他們只不過是在壓抑自己的本性,這些都是不利於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

其二,自我價值受損

看到這裡,很多老一輩人就會說筆者簡直就是胡言亂語,自己家的幾個孩子都是穿舊衣服長大的,也沒見誰性格變得內心或者身心不健康了。

依照你的言論,勤儉節約還是壞事了。誰不清楚,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孩子的營養都很高,身體長得也是相當快。很多今年買的衣服,到了明年就變小了。這個時候把自家的衣服送給親戚朋友,或者留給二胎孩子穿。這樣一來可以替親戚節省錢,二來順水推舟做個順水人情,還可以起到勤儉節約的作用。

但是很多時候,事情不是我們想的那樣簡單。很多時候你的好心,可能並不會被他人所感激,有時反而會遭到別人的怨恨。

那是因為,雖然你總是把自家不需要並覺得丟了可惜的東西,送給親戚鄰居是一種美德與關心。但是在別人看來你這就是把人家當成施捨者,如果不是真正的家庭一貧如洗,沒有誰會真心喜歡三天兩頭有人把自己不用的舊東西,往自己家裡送。

比如,之前筆者的四叔因為身體原因,到了40歲還沒結婚。後來在周圍鄰居的說媒下,給四叔找了個寡婦過日子。兩個人沒有什麼賺錢的門路,但飯量都挺大,一年到頭也吃不上什麼好東西。每次我們家吃肉,因為不吃肥肉,覺得剩下來丟了也都是浪費,所以每次母親都會讓我把剩下的肥肉端給他們。接到肥肉的他們,每次也都吃的很開心。

其實,每一次送的時候我都很不情願,這倒不是我捨不得,而是覺得總把自己不想要的東西,送給別人是一種對他人的不尊重的表現。很多時候,人家並不會因為你的施捨而感激你,反而會得罪人。我媽知道我的想法後,直接說了我:「他們平時還吃不到,你送跟他們吃,他們還巴不得呢?怎麼會嫌棄!」

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的母親總會讓我隔三差五送一些東西。都是些可以用,但對我們價值不高的東西。我們也以為別人到時,肯定會念我們的好。但是有一次,我聽到我四嫂在給別人吐槽我們的時候,才知道他們一直嫌棄我們把不要的東西,送給她們。

一開始,我聽了以後也挺生氣,覺得他們有點恩將仇報。直到有一次,我自己親生體會到一次被侮辱的時候。

前幾年我有個表姐,她的母親是我親姨媽。她是個挺追求時尚的人,只要蘋果手機一上市,她總會換新的。有一次她把好幾年前一個不用的蘋果4送給我媽媽用,因為手機密碼鎖忘了,我就去手機店刷機。但因為忘記原始帳號ID,手機不能激活。我就打電話問我那個表姐,她說自己想不起來了。我想怎麼也是個手機,就讓她仔細想想。誰知她來了句:「想不起來了,用不了就丟了唄!我當時內心就挺不高興,就問她你對這個東西挺隨便,說丟就丟,和垃圾一樣。她回了句:」這東西對於我來說,本來就是垃圾。「聽了這話,我憤怒不已。

也是從那時起,讓我明白送別人東西就送自己最喜歡的,總是把自己不要的,當做垃圾的東西,送給別人並且還讓他人感激你,這是一種對他人最大的傷害。

打那以後,我就沒在和她聯繫過。也是從那時我才知道,很多時候別人送你東西,就是一種施捨。如果生活中,我們長此以往輕易接受別人不要的東西,會潛意識裡讓別人覺得自己是一個在隨便應付過日子的人並且長期的接受施捨,也會讓變得不積極主動地去追尋更加美好的東西,伴隨而來是使自我價值感變得越來越低,變得越來越隨便、容易妥協。

對於接受外人所不要的舊東西,很多時候會讓我們受傷。那一個屋簷下生活的兄弟姐妹,互相穿舊衣服也同樣有著很大的危害。

孔夫子言「不怕患寡,而怕患不均。」這句話的意識就是不怕窮,就怕不公平。同在一個屋簷下生活的孩子,應該凡事做到一視同仁,不應該區別對待。如果當父母的總給身體長得高的孩子穿新衣服,而其它孩子只能穿其剩下的衣服,很多時候對孩子的內心是很大的衝擊。

長此以往,他們會在內心裡形成自己是個不被父母疼愛的孩子,總覺得自己哪裡做錯了。雖然他們當時不會表達什麼不滿,但是長期的欲望表達被壓抑,就會讓他們的內心受到打擊。以至於將來走上社會,他們總是沒有足夠的勇氣表達自己,性格變得極為敏感多疑。

其三,「追求卓越」的心理需求

「過猶不及,物極必反。」人的欲望如果得不到滿足而被壓抑,雖然眼前沒有表現出來,但是他們遲早會在其他方面或者時間給發洩出來。等到將來找到合適的時間,他們就會瘋狂的暴發。

比如從小缺乏父愛的女性,將來在選擇伴侶的時候,傾向於選擇大叔型的男人,這種男人會彌補她童年缺失的愛;一個人早飢餓纏身,等到他將來有能力吃遍美食的時候,他很大程度會暴飲暴食;一個人早年貧窮久了,即使日後他擁有了無盡的財富以後,他依然會很看重錢財的得失,如鐵公雞一般摳。

那些童年缺乏新衣服打扮自己的人,在將來有錢以後也會進行瘋狂的報復性消費。這在心理學上叫做過度補償心理。

「補償」一詞,首先出現於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相關理論中:「他指出個體因自身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致使目的不能達成時,將會改以其他方式來彌補這些缺陷,以減輕內心焦慮、建立起自尊心。

阿德勒認為,」每個人天生都有一些自卑感,而這些自卑感使個體產生「追求卓越」的需要,而為滿足個人「追求卓越"的需求,個體會補借「補償」的方式來力求克服心理層面的缺失。

這就可以很好地解釋為什麼,以前長期得不到滿足的欲望,到了成年後就會有瘋狂的報復性消費。童年時期的長缺失感,讓他們感覺到內心的壓抑與不平衡。隨著條件變好後,他們就會爆發式的瘋狂購物消費,以填補內心的缺失感。

所以家裡有條件的父母,最好給孩子買上幾件他心愛的衣服,讓他的童年健康成長。如果家裡資金不是太富裕的孩子,可以少買幾件。如果家裡經濟壓力確實比較大,我們也要積極引導孩子,多關注他們在這方面的健康成長。

相關焦點

  • 兒童心理學家:別讓孩子穿別人家的舊衣服,背後原因,家長要知道
    沒想到,小姑子回家後要了我們的郵寄地址,說給小孩寄點東西。我們本以為小姑子是禮尚往來,可是當收到一袋子舊衣服時,我心裡可真不是滋味。以前我們家和小姑子家經濟條件相當時兩家關係挺融洽,可最近這幾年小姑子發展得越來越好,我們兩家的差距越來越大了。可是我自認為是大城市出生的,骨子裡還是有點傲氣的,再窮也不可能讓孩子穿別人家的舊衣服。
  • 寶媽收下舊衣服轉頭就扔,引婆婆不滿,舊衣服該給孩子穿嗎?
    在以前大家都不是特別富裕的時候,很多人都說孩子吃百家飯穿百家衣,反而會更加的有福氣,隨著現在大家經濟條件越來越好,很多家長都不願意給孩子使用舊東西,所以非常多的婆媳因為這個問題產生了非常多的矛盾。寶媽收下舊衣服轉頭就扔,引婆婆不滿,舊衣服該給孩子穿嗎?
  • 永遠不要給孩子穿別人的舊衣服,這三種傷害,孩子承受不起
    前言:直到現在,依舊有很多家長喜歡給孩子穿舊衣服。在這些家長心中,他們總覺得孩子長得太快,衣服只要乾淨整潔就夠了,何必非得要去花錢去購置新衣服呢?確實,在家長那個年代,因為物質條件不是太好,所以他們都曾穿過舊衣服,因此就覺得這是理所當然。
  • 別人給的舊衣服,你會讓孩子穿嗎?我家是窮,但也別寒磣人
    文|秘籍君你會給孩子穿別人的舊衣服嗎?聽朋友說,她家有個很有錢的親戚,特別勢利,平時不怎麼肯幫經濟條件差的親戚,這可以理解,本來親戚之間幫你是情份不幫是道理。但問題是特別自以為是,逢人就說我家親戚條件都可困難,都是來投奔我的……如果僅僅是這樣,最多遠離就行,但這親戚還特別喜歡給她家送舊衣服。朋友都二十多歲了,這親戚還拿著她家女兒不穿的鞋子,說一雙好幾千。時不時再提來幾件80年代的衣服,說雖然舊,款式過時,但是名牌。這些都忍了,更讓朋友鬱悶的是,連自己的孩子都不放過。
  • 過來人的建議:不要給孩子穿舊衣服,否則三個危害會接踵而來
    比如,老一輩中間流傳著這樣幾句話「老大穿新的,老二穿舊的,補補都是老三的」「正三年,反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當然,以前生活困苦,一家人頓飽飯都很困難,給孩子穿舊衣服也正常,那時畢竟是特殊時期,沒什麼好講究的。但是,在如今還有父母為了省錢,堅持這麼做。我現在經常看到一些父母,堅持著舊思想,總讓孩子穿舊衣服。
  • 心理學家:永遠不要給孩子穿別人的舊衣服,你的節省將傷害你
    原創、深度、格調 | 湯先生很多經濟上困難的家長都樂意接受別人的饋贈,雖然知道是別人小孩穿過的舊衣服,但是總歸比自己花錢再去買的便宜衣服質量要好很多,而且很多衣服看起來就跟新的一摸一樣。在很多人看來,家長有這樣的想法沒有錯,因為每個人都會有一個節約就是美德,浪費就是可恥的認知,畢竟贈送衣服的人也都是善意的。
  • 小孩常穿舊衣服危害大,這3類心理缺陷無法彌補,寶媽們快反省吧
    有的家長特別喜歡給孩子穿舊衣服,一方面可以節省一部分資金,另一方面家長覺得穿舊衣服比較安全,因為新買的衣服有甲醛或是添加劑啥的,直接給孩子穿也不安全。所以很多家長對舊衣服特別青睞。可是給孩子穿舊衣服真的就像家長想的那麼完美嗎?並不見得。
  • 「這些舊衣服給你家孩子穿吧」,寶媽當面收下後,轉頭就給捐了
    再加上現在很多的父母更加看重自己寶寶的外在形象,會購買很多可愛有趣的衣服,給自己的寶寶穿,想讓她們看起來更加的討人喜歡。因此也會使得寶寶的舊衣服每日都在不斷的增加。很多衣服只是穿了幾次而已,並沒有破損,但是卻又閒置了。
  • 親戚朋友送的「舊衣服」,你會給孩子穿嗎?兩種舊衣服再窮也別要
    在家長們看來,反正孩子一直處於長身體的時期,衣袖變短、鞋子擠腳這都是常有的事,也沒那個條件總是買新鞋新衣。因此,穿「舊衣服」幾乎成了每個家庭的不成文規定,從親戚朋友家的舊衣服,穿著不心疼還省錢,自家孩子穿過的衣服還能送給別人家,既不浪費還能留個人情。
  • 家長一定要了解,孩子可以穿舊衣服,但是二手鞋可不要再穿了
    孩子長身體很快,很多時候父母都會發現剛買的衣服怎麼就穿不下了,鞋子也是同樣的穿不了多久就不能穿了,往往很多衣服和鞋子都還很新,丟了又很可惜,就留著看看有沒有機會給比較小的孩子。孩子穿舊衣服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家長們要注意了,不要再給孩子穿二手鞋了,接下來亮健好藥君帶大家了解一下到底為什麼?一、6歲前是孩子腳發育的關鍵時期孩子在0-3歲的時候是沒有足弓的,這時候不是代表扁平足,而是生理性的,家長不必擔心。
  • 為啥不建議給娃穿舊衣?面對爭議,心理專家三個字回懟:傷害小
    「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我們國家一直有「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人們從小就教育孩子不能鋪張浪費,這一點不僅僅體現在金錢花銷以及食物上,還包括穿衣打扮。比如一些家長會故意讓孩子穿舊衣服,他們認為,舊衣服也是衣服,穿它不丟人。只要確保衣服來路安全,衛生狀況不出問題就行,現實真的是這樣嗎?給孩子穿舊衣服,到底合不合適?
  • 「我家娃舊衣服都還挺新,給你家娃穿吧」寶媽收下,沒幾天全扔了
    文|文兒老人總是說「小點的寶寶穿百家衣比較好,寶寶更好養活」,但是在年輕的寶媽心中,對於衣服的新舊卻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會覺得不想給寶寶穿別人家孩子的衣服,也是出於自己的考慮。同學曉麗小時候可是吃過不少苦,按照她自己的話說,當時家裡太窮,從小到後來參加工作都是穿別人給的舊衣服,在她小的時候,很羨慕別的孩子可以穿很漂亮的裙子和小皮鞋,而自己從來就沒有得到過。所以,等到她有孩子的時候,在心裡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給孩子創造最好的條件,給孩子最好的生活。
  • 別再給寶寶「撿」衣服穿啦,你覺得合身,寶寶卻很「受傷」
    這個時候,親戚朋友家寶寶穿過的衣服就是很好的選擇了,洗乾淨後給自家寶寶穿,舒適又安全。但是,3歲後就不要再讓寶寶穿啦,對寶寶成長很不好的。寶寶也有自尊心3歲後的寶寶開始有自我意識了,也是能分清楚新衣服和舊衣服的,也知道「別人不要的」是什麼意思,你給他總是穿別人的舊衣服,他是會不開心的。小孩子們在一起玩的時候也不可避免的會攀比,這些攀比是不帶惡意的,但你家寶寶總穿舊衣服是會被嘲笑的,寶寶也是有自尊心的。
  • 別人給的舊衣服舊鞋子要給寶寶穿嗎?再新再貴,這三類別給孩子穿
    孩子出生,總會有好心的親戚和朋友送來哥哥姐姐們穿過的舊衣服。雖說衣服都還挺新挺乾淨,但部分寶媽也會猶豫,別人給的舊衣服舊鞋子到底要不要給寶寶穿?「親戚又給了幾大箱舊衣服和舊鞋子,你說我給寶寶穿不穿?」昨晚閨蜜發來消息問我。
  • 寶寶衣服新的好還是舊的好?兩者各有優缺點,正準備買的可以看看
    小月懷孕八個多月了,還有一個多月就到了預產期,婆婆從老家帶了一大包別人退下來的寶寶舊衣服,說是等孩子出生之後再穿。但小月不樂意寶寶穿別人的舊衣服,於是趁著雙十一做活動那會兒,屯了一大堆的寶寶連體衣。但是等貨到的時候,婆婆看到她買的衣服時卻沉下了臉,直說這些衣服孩子都不能穿。說是新衣服味道大,孩子穿上對身體不好。小月同樣覺得寶寶穿舊衣服不好,兩個人誰也不讓步,鬧得很僵。最後還是小月的老公去問了醫生,到底剛出生的寶寶應該穿什麼樣的衣服。
  • 寶寶能穿別人送的舊衣服嗎?這3種用品最好別收,別人送也要婉拒
    所以中國大多數家庭都有一個習慣,那就是自己家寶寶穿不了的衣服,用不上的用品家長們都不會扔,總想著給其他人家孩子用,而自己也會接受親戚朋友送來的舊衣服和用品。大多數中國家長都會接受別人家送的舊衣服,不但省錢還溝通了感情,但是盲目接受別人送的舊衣服給孩子穿或把舊衣服送給別人真的合適嗎?
  • 「給你家孩子穿吧」,寶媽收下「二手」衣服後,第二天就捐了
    王女士的家庭不太富裕,是普通家庭的水平,家裡還養育著三個小孩,最小的孩子是一個男孩。她的堂姐知道他家裡的情況,平時也很照顧他。堂姐的家裡也有一個兒子,他的兒子比王女士的兒子大兩三歲,他的家庭狀況跟王女士相比相對較好。考慮到王女士的家庭狀況,同時又覺得自己孩子穿不下的衣服,直接扔掉太可惜。
  • 送人嬰兒舊衣物,手中未必留餘香,不領情還挨罵,這些衣服留下吧
    起初閨蜜很反感一直在排斥,但婆婆總是大包小包地往家裡收拾,一句孩子穿百家衣長得好,耐養我們都是這樣過來的,堵得閨蜜也是無言以對,只好選擇接受。寶寶出生以後,婆婆也是一直阻止閨蜜給孩子買新衣服,別人送來的這些衣服還穿不過來,根本不需要買新的。直到一天,因為一身舊衣服家裡可算是吵翻天了。
  • 你有給孩子買大一碼衣服的習慣嗎?
    從我家的兩個孩子身上,我看出給孩子買衣服大一碼也要根據孩子的年齡段和發育情況來把握,不能完全隨家長的意,有時候也要考慮孩子的感受。拿我我家的二娃子來說吧。1、3歲前,1/3的衣服是拾得哥哥以前穿過的,也有親朋好友送的舊幼兒衣服,餘下的2/3是買的新衣服,買的新衣服均大個一碼或一碼半。孩子還是喜歡穿新衣服啊。穿新衣服孩子帥氣,精氣神足,還能保證抱孩子的大人或哥哥姐姐心裡有個喜意,看孩子賞心悅目。
  • 何潔賣二手衣服,有些僅賣幾十塊,自稱養4個孩子壓力太大
    在2013年,何潔結婚了,丈夫叫赫子銘,二人婚後生了兩個孩子,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讓大家感到十分羨慕,不過好景不長,沒過幾年,何潔就和丈夫離婚了。之後,何潔遇到了刁磊,並且與刁磊結婚,婚後的生活特別幸福,但是壓力也越來越大,特別是何潔懷上三胎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