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愛刷牙,是講道理、吼一頓還是隨他去?用遊戲輕鬆化解

2020-12-22 銀花育兒

寶寶笑起來真好看,但如果寶寶一張嘴,露出一口參差不齊的小黑牙時,你會有什麼感受?

據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的數據顯示,5 歲兒童乳牙齲患率為 70.9%,比十年前上升了 5.8 個百分點。相當於5歲的孩子中,10個就有7個蛀牙,而且這個比例還在慢慢增加。

對於寶寶的乳牙護理,部分家長有隨他去的想法:「反正孩子以後會換恆牙,等到換恆牙時再注意就行了。」

還有部分上了年紀的家長反對給孩子刷牙,理由是:「孩子的牙床嫩,太早刷牙會傷害孩子的牙床」

可是往往真等到孩子有了爛牙了,看著孩子因為牙疼而痛苦時,父母除了懊悔沒有早點幫孩子刷牙,帶著孩子去看牙醫外,似乎也沒有什麼其他更好的辦法了,只能寄希望於孩子換牙時能擁有一副好牙。

其實,孩子的乳牙從完全長出到全部換掉,差不多要經歷6~10 年的時間,而這6-10年的時間,乳牙也是寶寶咀嚼的唯一工具,一旦被齲壞,寶寶不僅會疼痛,影響吃食物,嚴重的身體發育也會受到影響,甚至也會影響他未來要用一輩子的恆牙,而不完整的乳牙也會導致孩子發音不清,影響孩子語言的發展。

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認識到刷牙的重要性,總是想方設法讓孩子去刷牙,可是不愛刷牙,好像是大多數孩子都有的情況,往往我們越用力,孩子也越反抗,有的父母會比較焦慮,忍不住會朝孩子吼,採用威逼利誘的辦法,往往既不利於親子關係,也離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刷牙習慣相差甚遠。

閨蜜說,每次讓3歲多的兒子去刷牙,總是磨磨蹭蹭,喊了一遍又一遍,剛開始她還能對孩子做到好言相勸,並且有時候還能誇孩子牙齒刷得白刷得香,可是很多時候孩子除了玩水,就是遲遲不肯把牙刷放嘴裡,經常的情形是閨蜜強行給孩子刷,孩子哭鬧抗拒,她也累得不輕。

孩子為什麼不喜歡刷牙

孩子不愛刷牙的原因其實有很多,有心理方面的原因,也有生理方面的原因,父母應注意分辨:

1.喜歡自己的事情自己說了算

1歲以後,寶寶會經歷一段只關注自己,不在意別人的自我中心時期,哪怕是非常親密的家人都會被他拒絕和排斥,喜歡通過說「不」,和大人「逆」著來,感受「自我」的力量。

所以不僅僅在刷牙這件事上,很多事情寶寶都喜歡拒絕,喜歡對著幹,而且當自己「叛逆」時,還能引起父母情緒的波動,讓自己得到更多的關注。所以往往父母越對孩子刷牙有要求,孩子往往越磨蹭,越拒絕。

此時應尊重孩子的心理發展,給孩子更多自主選擇的權力。

為孩子準備喜歡的刷牙用具,如米老鼠的牙刷、黃色的水杯、蘑菇形的牙膏,並和孩子探討他的刷牙用具,讓孩子有個刷牙的儀式感,同時給孩子更多自主的選擇。

比如,「你是現在去刷牙還是過5分鐘再去刷牙?」「你是用黃色小鴨杯子漱口還是用粉色小兔杯子漱口?」

一般孩子在這種二選一的選擇中,往往也很配合。

2.刷牙的時間和玩的時間相衝突

「我正玩得高興呢,我可不想幹其他事情。」

如果寶寶正玩得興起時,父母讓他去刷牙,孩子自然是充耳不聞,然後會找各種理由拖延。

這樣的情況我們可以給孩子提前一個緩衝的時間,比如提前提醒:」寶寶,我們還有15分鐘就到刷牙時間了。「一般到了時間,孩子往往會由被動變主動。

3.刷牙的體驗不好

我閨蜜的兒子不愛刷牙,每次刷牙,用我閨蜜的話就像是打仗。這種刷牙不好的感覺並不能促進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有的媽媽嫌孩子刷的不乾淨或者動作慢,取而代之,幫助寶寶刷牙,孩子的乳牙和牙齦都很稚嫩,而用力不當,會導致牙刷弄疼牙肉;經常批評指責孩子,或寶寶的牙刷毛毛太硬,放在嘴巴裡不舒服。

所以,一般在使用牙刷前,建議將寶寶牙刷用溫水浸泡幾分鐘,刷毛會變得更柔軟。

當孩子對刷牙有這麼多糟糕的體驗,又怎麼會愛上刷牙?

因此,作為父母,當孩子不願意去做時,先想想他為什麼不願意去做,只有了解了孩子的心聲,他才有可能會更好地配合我們。

了解孩子,永遠是和孩子和睦相處的第一步。

了解了孩子拒絕刷牙的原因,我們也要知道孩子的口腔要怎麼護理。

不同時期的寶寶牙齒怎麼刷?

我們都知道,雖然有遺傳和環境的影響,但大多數蛀牙是細菌和口腔內食物殘渣長時間作用的結果,

寶寶吃完東西之後,留在嘴裡的殘渣會被口腔裡的細菌分解產生酸性物質,腐蝕寶寶的牙齒,時間久了,蛀牙就產生了。

所以,幫寶寶清除食物殘渣是保護口腔衛生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 0-6個月:寶寶無牙期

6個月前,媽媽可以在每次寶寶喝奶之後,用乾淨的紗布纏繞指尖,清潔寶寶的口腔。每次清潔時,也別忘了拭擦舌苔,因為細菌會堆積在那裡。保持口腔衛生,準備迎接寶寶的第一顆小牙。

當寶寶開始添加輔食了,餵奶或輔食後,給寶寶餵一點點溫開水,可以衝洗或衝淡附著在口腔黏膜上的食物殘碎物。

這樣一方面能減少細菌滋生,另一方面幫助孩子的口腔適應清潔習慣。

◆ 6個月後—3歲:寶寶長牙齒了

長牙後,可以開始使用兒童軟毛牙刷幫寶寶刷牙,但不建議使用牙膏,可以用淡鹽水,一點一滴地培養起刷牙的習慣。

3歲前的寶寶控制能力較差,不能很好地通過漱口來清潔口腔,容易把牙膏殘留在牙縫中,牙膏吞進肚子裡,因此,對不到3歲的寶寶,家長可以用指套牙刷蘸溫開水或淡鹽水給寶寶刷牙。

◆ 3歲後:教孩子用牙膏刷牙

乳牙在2歲半左右已全部萌出,這時寶媽們可以開始教寶寶學習刷牙了。

這個時候寶寶對什麼事情都有很濃的興趣,可以給寶寶一雙小牙刷,教寶寶刷牙。

3歲後,寶寶一般可以自理,有了一定的控制能力,吞咽功能發育也較完善了,此時可以開始用牙膏刷牙了。

寶寶牙膏每次用量多少?兒童含氟牙膏的氟含量在0.05%到0.11%之間,大部分是0.06%。只要在這之間,兒童牙膏便是安全的。美國兒童牙科學會推薦3歲以下兒童每次使用含氟牙膏的量不超過米粒大小。3-5歲兒童每次使用含氟牙膏的量不超過豌豆大小。6歲以後的孩子,用量可以增加,但不多於1cm。

一般來說,孩子從小形成了清潔口腔的性格,往往對刷牙的抗拒變少。而讓孩子愛上刷牙,也可以試一試下面的辦法。

讓孩子愛上刷牙

1.讓孩子了解刷牙的重要性

孫儷曾在微博上分享,她通過一部高糖生活的紀錄片(《高糖陷阱》),讓孩子乖乖刷牙。

孩子不願意刷牙,有時候也跟他們不了解刷牙的好處有關,用紀錄片、動畫片、繪本等來引導,告訴寶寶堅持刷牙帶來的好處,也可以適當進行反面教育,講講不刷牙的壞處,孩子也能更理解刷牙的行為,同時配上一些朗朗上口的兒歌,「小牙刷,手裡拿,早晚都要刷刷牙,髒東西,都刷掉,滿嘴小牙白花花。」孩子往往也會對刷牙的興趣更濃。

2.編一些刷牙的親子遊戲,和孩子一起玩

遊戲是兒童的」工作「,也是兒童認識世界的途徑,而成人更應利用遊戲,教會孩子掌握自己動作的本領。

平時陪伴比較少,可以通過角色扮演來實現刷牙和陪伴遊戲設計為兩個角色,一個是愛刷牙的人,一個是不愛刷牙的人。可以為這個兩個角色起一個好聽的名字,比如「刷牙大將」,「逃跑小兵」,任何孩子感興趣的名字都可以,爸爸或媽媽都可以和孩子玩。

「逃跑小兵」到處亂跑,一刷牙就又哭又鬧,「刷牙大將」負責追逐「逃跑小兵」,追上後給「逃跑小兵」刷牙,也給自己刷牙。贏得比賽的人下次扮演「刷牙大將」,我家孩子每次都喜歡當「刷牙大將」,但每次都能把刷牙的動作做好。我通常也會在邊上用羨慕的語氣說:「刷牙大將真是不一樣啊!,把牙齒刷得又乾淨又漂亮。」孩子通常一臉驕傲。

通過玩遊戲,解決孩子刷牙的問題,同時達到了孩子要求陪伴的目的。

假裝刷牙遊戲我家孩子特別喜歡自己設計遊戲,尤其是在看了動畫片《小豬佩奇》的看牙醫那一集。我們給她一個刷牙的玩具,她經常自己設計遊戲,比如讓她的玩具扮演牙齒生病的人,有時候也要求我和她爸爸扮演。她有時候給玩偶刷牙,有時候給我和她爸爸刷牙,而在玩這些刷牙動作時,我們也提醒她刷牙的動作要領。

孩子在遊戲中不僅感受到了刷牙的快樂,同時,動作也變得熟練起來,而孩子也越來越喜歡刷牙。

角色競爭遊戲。到刷牙的時間,我會走到孩子跟前提醒說:「你的小牙齒告訴我,裡面的細菌太多了,它想要去刷牙。」

(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侵權聯繫刪除)

然後我就扮演為細菌,張牙舞爪地跟孩子說「我是細菌,我要吃你嘴裡的好東西!」

孩子這時候會主動跑到洗涮間,拿起牙刷拼命刷牙。

媽媽(細菌)求饒:「求你別再刷我了,這個牙刷刺得我好痛,佔上牙膏的牙齒太辣了,我受不了啦!」表情越誇張,通常孩子會刷得越起勁。

如果孩子哪天懈怠了,媽媽也可以用語言刺激孩子:「哈哈,聽說今天寶寶不刷牙了,我要生出更多細菌吃掉美味的牙齒!」孩子都有好勝心,通常會抓緊刷牙。

以上的一些方法,只供父母參考,重要的是父母有保護孩子牙齒的意識,定時定點帶孩子一起刷牙,幫助孩子培養習慣,同時對待孩子的態度要多尊重、少責怪、多鼓勵,利用繪本、兒歌、遊戲給孩子良好的刷牙體驗,當孩子能在刷牙的過程中感受到快樂,讓孩子愛上刷牙並不是難事。

高級育兒師,關注母嬰健康和0-10歲孩子的養育和教育。想要獲得更多育兒資訊,歡迎關注銀花育兒!

相關焦點

  • 孩子做錯了事,你不吼不叫地講道理給他聽,就一定是好媽媽?
    可是,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真的僅僅不吼不叫,再加上流程化的「你好棒」,就是好媽媽了嗎?孩子做錯了事情,媽媽能夠不急不惱、不吼不叫,還能夠讓自己冷靜下來講道理,真的是一種修行。但是,不顧周邊環境,不管孩子的心理發展特徵,一味的講道理,不停地講道理,難道真的是媽媽的修行、孩子的福氣嗎?
  • 《遊戲力》:教育孩子太難?不說不吼,遊戲力幫你輕鬆搞定熊孩子
    寶媽們也試著給孩子講道理,可是孩子都是左耳進右耳出,信誓旦旦說下次不會了,沒過一會又忘記了。 家長們都來諮詢我:"到底有沒有什麼方式可以輕鬆地搞定熊孩子呢?"
  • 如何破解孩子不聽話?通過用遊戲的方式讓孩子自己來掌控節奏
    我們做家長的不管是給他講刷牙的道理,還是拿細菌來恐嚇,都無濟於事。後來,我們陪他看小兒繪本的時候上面提到刷牙的問題,在引導他講出書上的內容時發現他並不是不懂要刷牙的道理,還告訴我們說,如果不刷牙小細菌會吃掉牙齒的喲。因此發現,孩子不聽話並不是不懂道理,一個2歲的孩子都懂這些道理,很顯然跟他去講道理是沒用的。那麼,問題出在哪?
  • 孩子被吼時,在想什麼?最傷害孩子的行為,90%的父母都在做!
    根據美國社會學者默裡·史特勞斯的一項研究,有90%的父母表示曾經吼過孩子。很多媽媽表示,吼娃之後不怕他哭不怕他鬧,更不怕他跟你頂嘴、講道理。就怕孩子調成了靜音模式:被吼後不說話的孩子,他心裡在想什麼?經常被吼的孩子,通常會表現出:很自卑,覺得自己不值得愛,喜歡偽裝自己,假裝自己很強大;習慣去討好別人,
  • 剛吼完孩子,孩子轉身卻要抱抱,孩子內心不記仇嗎?
    很多寶媽在帶孩子的過程中,經常會被孩子的各種行為惹惱,比如孩子不聽話亂跑,搶別人玩具等。當媽媽好好跟孩子說道理的時候,很多孩子都不會聽話,繼續任性。這時候媽媽就會失去耐心,轉而大聲吼孩子。孩子被吼,內心肯定是抗拒的,有的孩子會哇哇大哭。
  • 「可怕的兩歲」叛逆期,吼一千句不如這4招,輕鬆搞定家中小惡魔
    面對孩子「可怕的兩歲」家長常見的錯誤處理方式一、講道理仔細想一想,作為父母你有沒有傻乎乎的和一個兩歲的孩子講道理的時候,果兒2歲的時候我就有過這種行為,講道理講了半天孩子一句都沒聽進去,還是該怎麼做就怎麼做,當時給我氣壞了。
  • 熊孩子不好好刷牙?讓孩子喜歡刷牙的方法,現在知道還不晚
    最後在父母一唱一和的配合下,茜茜主動去刷牙了。孩子不願意刷牙,畢勝男並沒有著急地去給孩子說道理,而是配合著孩子,讓孩子自己主動去刷牙。這樣的結果真是皆大歡喜。孩子長牙後,牙齒也成為父母的關注對象,畢竟一口好牙不僅能給孩子的顏值加分,更有了利於孩子的口腔健康。很多孩子都像茜茜一樣不喜歡刷牙,很多父母也沒有及時重視到這個問題,覺得孩子不愛刷牙就不刷了,卻不知道不好好刷牙對孩子影響和傷害都特別大。
  • 魚缸法則:愛講道理和不愛講道理的媽媽,帶大的娃是兩種不同人生
    愛講道理和不愛講道理的媽媽,帶大的娃是兩種不同人生孫儷曾說過:當孩子出現不高興、傷心難過的情緒時,他需要的不是父母的說教,而是一個簡單的擁抱,這時候的理解和支持對孩子才最有效。在這個故事裡,媽媽沒有講一句沒有感情的大道理,而是陪著孩子去實際體驗,讓他自己用眼睛看,用心體會,然後他自己理解了,就成為了屬於他自己的道理,因此愛講道理和不愛講道理的媽媽,帶大的娃是兩種不同人生父母「掏心掏肺」的道理,其實是害娃元兇1)講道理是拉開親子關係的元兇
  • 【572】教育孩子「講道理」是下策,發脾氣是下下策,那麼上策是什麼?
    「講道理」是很多家長喜歡的一種教育方式,一直以來被正面推崇。但人們也往往發現講道理對於很多孩子來說沒用,越喜歡講道理的家長,他的孩子往往越不聽話。有位家長說她7歲的女兒特別逆反,不讓做什麼就偏去做,她經常苦口婆心地給孩子講道理,孩子卻不聽,惹得家長常發脾氣。
  • 孩子犯錯以後別總是嘮叨講道理,換一種方法試試!
    我想既然每個人都會犯錯誤,那麼更何況是一個孩子呢。現在社會人們越來越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再使用以前的棍棒教育。孩子犯錯以後,很多家長都會主動跟孩子講道理,或者進行批評教育。可是孩子畢竟還小,並不能做到換位思考。那麼家長去跟孩子講道理,真的行得通嗎?
  • 跟孩子講道理就是不聽?因為最無效的教育,就是跟孩子講道理
    那這個時候大家又要好奇了,為什麼孩子不聽話的時候講道理行不通呢?第一就是:講道理變嘮叨這是大家很容易混淆的一個事情,很多父母在給孩子講道理的時候,無意中就把講道理變成的說教,還會揪著一件事情不放,不停地說、來回的說,最後就會演變成嘮叨。
  • 孩子每天都刷牙,為什麼還是出現了蛀牙?
    一直給孩子灌輸保護牙齒的重要性,每天晚上也在堅持刷牙,可最近一次口腔檢查,醫生說孩子出現了3顆蟲牙。 老母親怎麼都想不明白,為何千防萬防,還是沒能防住蛀蟲? 另外,醫生讓給孩子用牙線,想說,這麼小的孩子能用牙線嗎?怎麼做能讓孩子更好地配合?
  • 寶寶不愛刷牙,寶媽很焦心,掌握這幾招兒,孩子牙齒更健康
    自己有了寶寶之後,雖然有心想讓寶寶從小養成一個好的習慣,保持牙齒更健康,但是奈何小寶寶不配合,著實讓很多父母很頭疼。案例閨蜜家的奇寶,如今快兩歲了,因為閨蜜一直在家帶寶寶,所以對於孩子的方方面面還是比較上心的,從孩子吃輔食開始,自己就有意識地滲透想讓寶寶養成刷牙的習慣。
  • 你吼孩子時,孩子聽到的是什麼?
    看到他嚇呆的表情,我才意識到,自己不該那麼大聲地吼他。收拾完東西,我走過去抱抱兒子:「剛才媽媽不該那麼大聲吼你,對不起。嚇著你了吧?」兒子在我懷裡,哇地一聲哭了出來。我鼻子一酸,也忍不住掉下淚。我以前是個一點不順心就發脾氣,想打孩子就絕不手軟的暴躁媽媽。
  • 孩子鬧騰講道理也不聽,「繪本遊戲力」收穫親密關係
    在很多的家庭孩子的情緒有時候會很難得得到控制,孩子情緒的不穩定的時候,就會因為一點點的小事就會容易耍起自己的小性子。甚至有的時候家長和孩子講一些大道理,孩子能夠理解但是就是做不到想要發發自己性子。家長有時候也會束手無策,不知道該如何的結局,怕孩子這樣會給將來的成長帶來不良影響,那接下來推薦一些遊戲繪本來增加親密關係。一. 基礎版表達愛的遊戲這一個遊戲是可以結合生活,遊戲的作用是可以增進親子情感的連接,比如可以適用的繪本就是有:《小蝌蚪找媽媽》、《謝謝你來做媽媽的寶貝》、《抱抱》、《我爸爸》、《我媽媽》等。
  • 誰說不能跟孩子講道理?讓孩子乖乖聽完講道理,我用了這些招
    有些家長總是很執著,如果孩子犯錯,他就會對孩子講道理,有時就持續很長一段時間,直到孩子認錯為止,這樣的情況下,講道理變成了一種懲罰,讓孩子不願意輕易地接受道理。家長帶著情緒去給孩子講道理就容易出現"對人不對事"的錯誤,在氣頭上的時候,家長首先脫口而出的就是對孩子錯誤的不滿和批評,重點都不是原本想要讓孩子明白的道理,反而捨本逐末。家長要記住,控制好情緒,對事不對人,孩子本身沒有不對,只是在處理問題方面有所欠缺。3、尊重孩子,讓孩子自己去體會。
  • "我愛他,但是我忍不住啊"!吼孩子之前,或許你該先問問自己
    長期下來,有的孩子會變得特別愛看人臉色,生怕自己一個不小心的舉動就惹怒了父母。在搖擺與不確定的環境下, 孩子會變得猶豫不決,優柔寡斷。 吼叫這種言語暴力對於孩子的自尊與自信都是一種不小的打擊。 還沒有長出枝幹的小樹苗自然是經受不住暴風雨的洗禮的,被吼來吼去的小孩子很有可能會在心理上發育不良、怯懦無能。 當我們知道吼叫對於孩子的傷害之後,家長朋友們可做些什麼來避免讓孩子遭受這份痛苦呢?
  • 每天上演的「起床穿衣刷牙洗臉大戰」何時休?
    一開始,表妹還耐著性子講道理:寶寶,你是一個動作麻利的小小男子漢,寶寶是媽媽的好孩子,一點都不磨蹭。無果,後面就開始威脅:再不快點我就告訴老師了,老師會批評你的。最後只剩下5分鐘了,表妹的耐心也被消耗殆盡。終於爆發了,強行做完這些事情,扭送到門外。
  • 牙刷也是玩具 選對了孩子愛刷牙哦
    那你有沒有考慮過給寶寶換個刷牙工具呢?那些有趣的兒童牙刷刷牙的重要性昨天育姐已經強調過很多遍了,相信各位科學育兒的媽媽們也都明白。但很多寶寶就是不愛刷牙,爸媽們也束手無策。怎麼辦呢?都說智能改變生活,這時候就有這些有趣的「刷牙神器」來幫寶寶愛上刷牙!
  • 寶貝拒絕洗手洗臉刷牙,教你幾招搞定他
    我們讓小寶貝們洗手,洗臉,刷牙是在正常不過的事情。不過有時候一部分寶貝特別是男寶貝,讓他們乖乖地做這些事情就成了一件很頭疼的事情。小寶貝老是拒絕甚至很討厭這些事情,那我們都是怎麼做的呢?有些家長就對孩子說,去洗手不洗手不讓你吃東西。然後孩子就開始哭鬧,有的甚至在地下打滾.那我們應該怎麼辦呢?怎樣才能讓寶寶乖乖洗手,洗臉,刷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