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疫情期間,孩子們不能去學校上學,也不能外出,熊孩子的本性在家全都暴露無遺了,這可把寶媽們都急壞了。很多寶媽跟我吐槽說,孩子在家總是搗亂搞怪,各種折騰。例如,把玩具搞得到處都是,不論怎麼勸說他都不肯收拾;總要去玩廁所的水,制止一次下次又趁爸爸媽媽不注意跑去玩了;爬到桌子上拼命按電燈的開關,弄得家裡一閃一閃的。寶媽們也試著給孩子講道理,可是孩子都是左耳進右耳出,信誓旦旦說下次不會了,沒過一會又忘記了。
家長們都來諮詢我:"到底有沒有什麼方式可以輕鬆地搞定熊孩子呢?"
1、 認識遊戲力,輕鬆搞定熊孩子
最早提出遊戲力一說的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勞倫斯帶.科恩,他提出:與孩子最有效的交流方式就是遊戲。
很多家長可能會說,不就是玩遊戲嗎,我每天都陪孩子玩啊。我想,大家所說的每天都陪孩子玩遊戲可能是這樣的:孩子不斷重複同一遊戲,你覺得很無聊不想再繼續下去;在和孩子玩遊戲的同時,你拿著手機不斷回覆信息;孩子幼稚的話語逗得你直笑,可是你卻不知道如何回應他。
家長們所謂的陪孩子玩遊戲,大多只是單純地想要陪伴他,卻不知道該如何與孩子玩。
孩子的日常生活離不開遊戲,在遊戲中,孩子會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表現出來,孩子也能夠通過遊戲學習各種各樣的知識技能。家長要將遊戲變成自己與孩子溝通的一個渠道,從遊戲中了解孩子的生活,從遊戲中教育孩子。
2、 遊戲力,幫助父母高效教育孩子
前幾天表姐帶他的孩子東東來我家裡住幾天,這孩子可真是熊,拿著水槍把水呲得到處都是。後來我想著運用遊戲力來跟他溝通。
我跟他說:"我們來玩個遊戲吧,來交換一下角色,你當阿姨,我當你怎麼樣。"東東一聽高興急了,這個年紀是最喜歡玩角色扮演的時候。於是我走到他的玩具區問他:"東東,我可以在這裡玩水槍嗎?"東東馬上糾正我:"你不能叫我東東,現在我是阿姨你是東東。""阿姨,我可以在這裡玩水槍嗎?""不可以,你這樣會把東西都弄溼的。"於是我又問他:"可是我好想玩水槍,該怎麼辦呢?"東東認真地想了一會,對我說:"等過陣子天氣再熱一點的時候,我帶你去海邊玩好嗎?"我露出非常喜悅的表情地對他說:"好啊好啊。"
玩完這個遊戲之後,東東自己跑過來跟我說:"阿姨,對不起,我以後不在家裡玩水槍了。以後你跟媽媽一起帶我去海邊玩好嗎?"我非常認真地跟他說:"好啊。"
面對東東在家裡玩水槍這件事情,我既沒有跟他講道理,也沒有吼他,只是運用遊戲力打開腦洞想了個角色扮演遊戲跟他玩。在遊戲中,東東自己意識到在家中玩水槍是不對的,同時也把自己的活動需求跟我講了。這種方法是不是比單純講道理或者責罵好多了呢?
對孩子來說,遊戲的作用不僅僅是玩而已,在遊戲中產生的愉悅體驗更容易克服孩子的反抗情緒,從而逐步達到父母所期待的教育結果。
3、正確開展遊戲力,家長要這麼做
遊戲是孩子吸收外界知識最重要的途徑,是孩子最天然的語言,父母只有掌握了孩子的這一門語言,才能有效地與孩子溝通,讓孩子懂得父母是愛他的,父母對他的教育都是出於善意的幫助而非是命令。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無論是哪一種教育現象,孩子在其中所感受到的教育者意圖越少,那麼教育的效果就會越大。也就是說,如果父母開展教育的時候帶有強烈的目的性,那麼孩子就很容易產生排斥心理,預期的教育效果自然就很難達到。但如果父母運用遊戲力去教育孩子,讓孩子在遊戲中自然而然地獲得教育,那麼孩子的配合度就會提高,從而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
正確的開展遊戲力,父母還需要在對的時間找到正確的方法,這樣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1、遊戲力育兒最基本的條件: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在解決熊孩子的問題時,很多父母喜歡通過說教或者責備來教育孩子,殊不知孩子不僅聽不進去任何道理,而且還容易發脾氣,導致家庭氛圍十分的緊張。
我偶爾會去鄰居家做客,他們的家庭氛圍十分嚴肅緊張。家裡的小孩在上二年級,家長給他報了很多個補習班,每天都會監督他做作業學習等,孩子一有點反抗情緒就責備他,導致有時候孩子接受不了就開始大吼大叫,就算是客人在那也是如此。
無休止地做作業會讓孩子失去童年的快樂,使孩子的情緒變得易燥易怒。健康的家庭應該是其樂融融的。
給孩子報很多補習班雖然可以讓孩子提升很多學習技能,但是在孩子不情願的情況下,很容易使孩子的性格變得焦躁。童年的快樂是能夠影響孩子一生的。在給孩子報補習班之前,家長要先問過孩子的意見。
當孩子感到疲憊而發脾氣時,家長不應該一上來就責備他,而是先接納他的情緒,同時給他一個擁抱,讓孩子知道父母是理解他的,接著再詢問他原因。良好的家庭氛圍都是在一點一滴的日常生活中積累起來的。
2、尋找孩子需要遊戲的時機
教育孩子並不是每時每刻都要陪他玩遊戲。例如當孩子在發脾氣的時候,他根本沒辦法跟你玩遊戲。有時候我們試圖開玩笑逗他,他可能會更加生氣,以為我們沒把他的感受到當一回事。
不過經常陪孩子遊戲,可以減少孩子發脾氣的次數。與孩子進行遊戲,有兩種情況:一是孩子主動要求父母陪他遊戲,這種情況下父母只要專心地跟著孩子的步伐走,同時在一定的需要下加以引導,幫助孩子進行學習。二是父母發現孩子身上的一些問題,想要通過遊戲幫助兒童改正,這種情況下需要父母選擇一些具有針對性的遊戲,並在與孩子玩耍的過程中引導孩子自己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
3、了解孩子對遊戲的喜好
父母想要運用遊戲力教育孩子時,要首先了解孩子對哪些遊戲比較感興趣。遊戲的種類是多種多樣的:講故事、角色扮演、競賽等等。小孩對遊戲也是有偏向性的,有的小朋友不愛聽故事,但是喜歡角色扮演,有的小朋友就很擅長從故事中學習東西,而男孩子們還喜歡玩競賽遊戲。
父母要了解孩子喜歡玩哪一種遊戲,並在教育孩子時巧妙地運用,才會到達預期的效果。
4、注重孩子的主導性
不論是孩子主動要求父母陪伴玩遊戲,還是父母邀請孩子一起玩遊戲,父母都要讓孩子去主導遊戲,而不是父母帶領孩子玩。在遊戲的過程中,父母要儘量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思考問題,觀察孩子是否在遊戲中獲得了經驗。
多與孩子進行遊戲,能夠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並找到與孩子最佳的溝通方式,還能幫助孩子養成開朗自信的好性格。停止嘮叨說教,正確地開展遊戲力,幫助你輕鬆地解決熊孩子問題。
我是奶嘴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