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喚醒孩子學習的「內驅力」,方法超簡單但管用

2020-12-16 騰訊網

雞蛋從內打破是成長,從外打破是食物。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應該培養孩子的自驅力。不論是學習還是生活,內在的力量遠比外加的更強大。

我有個外甥女,家裡條件很不錯,父母跟她的關係也很好,孩子懂事,聽話,但就有一個問題,就是始終對學習提不起勁,一提學習就煩躁。

為此,家裡人什麼招兒都用了,比如,如果考的好的話,就獎勵多少錢,再比如,如果還是這樣,就把她送回老家。

可是,她就是紋絲不動。

有這種情況的孩子還不少,如果他們對學習沒興趣,那麼,無論你是來硬的,還是給軟的,他們就是不願意行動。

最多,就是在「壓力」驅使下,蠕動一丁點兒,想要讓他們自覺主動的學習,簡直比登天還難!

愛爾蘭詩人葉芝說過一句話,被全世界的教育專家引用:

「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

只有點燃孩子對知識的渴望,培養他主動學習,主動汲取知識的熱情,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想要點燃這把火,需要一種力量,而這種力量,就是內在驅動力。

什麼是內在驅動力?

內在驅動力的定義: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一種內部喚醒狀態或緊張狀態,表現為推動有機體活動,以達到滿足需要的內部動力。

簡單來說就是我有什麼東西缺失了,沒有這個東西,我會很難受,這種缺失感會推動我做點事情。

比如,我現在很窮,我需要錢,為了得到錢,就會有一種力量推動我去做事情,而這個力量,就是內在驅動力。

學習屬於高級的需要,只有當底層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需要、尊重需要被滿足之後,學習和自我實現的需要才會產生

因此,喚醒學習內在驅動力的前提是:先滿足底層的需要

對孩子而言,父母需要先保證他身心健康,有自信,有價值感,有良好的人際關係,那麼,在此基礎上,再來思索如何喚醒內在驅動力。

試想,身處以下家庭環境中的孩子,是否有學習的需要:

夫妻整天吵架,家庭隨時面臨崩潰

親子關係極差,孩子經常遭受批評,指責,甚至打罵

所以,當問如何提升孩子的學習成績時,先問以上兩個問題,因為,這是父母喚醒孩子內在驅動力的基礎和前提。

內在驅動力有什麼好處?

有一句話叫」胡蘿蔔加大棒「,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如果你聽話,那麼我就獎勵你,如果你不聽話,那麼我就懲罰你。

獎勵和懲罰也是一種驅動力,但它們屬於外部驅動力,相比較內驅力來說,外驅力有以下幾個問題:

不具有延續性。

獎勵和懲罰最大的問題就在於,有它的時候,孩子可能會行動,可是,一旦沒有,孩子會立刻停止行動。

無法實現責任的轉移。

學習是孩子的事情,也是孩子的責任,可是,獎勵和懲罰很容易把這種責任轉嫁到父母身上,孩子會覺得學習是為了父母學,那麼他的投入度肯定不會高。

半衰期太短。

如果父母把獎勵和懲罰當成籌碼,那麼這個籌碼很快就變無效了,你需要不斷加大籌碼,才能繼續推動孩子學習,那總有滿足不了孩子的時候,而到那時,又該怎麼辦。

相比較外部驅動力,內部驅動力的好處就顯而易見了。

參與度更高。

孩子會認為學習是自己的事情,是自己的責任,因此,他會自覺自愿的投入,他不在意任何的獎勵和懲罰。

行動更持久。

由於孩子把學習當成滿足自身需要的事情,因此,他會持續不斷地行動,因為學習這件事的特點是,越學越無知,越學越投入,孩子會不斷探索新知,不斷挑戰難點。

成就感更足。

由於不需要獎勵和懲罰的籌碼,所以,一旦孩子有所突破,他的內心感覺會非常棒,他會更享受這種成功的喜悅。

樊登的父親,是大學的數學教授,按樊登的說法,他父親最喜歡幹的事,就是做數學題,人們問他,為什麼你從來都不去放鬆,他父親說,做數學題就是放鬆啊。

當一個人把學習當成放鬆的方式時,他根本不覺得學習很苦,他認為學習就是放鬆,學習本身就是一種樂趣,這就是典型的內部驅動。

如何喚醒孩子學習的內在驅動力?

喚醒孩子學習內在驅動力的前提是,先滿足底層的需要,這一點非常重要!

因此,給孩子無條件的愛,支持他,理解他,關心他,愛護他,鼓勵他,這些本就是父母的本能,也是作為父母最應該做的事。

當滿足了這些後,喚醒孩子的內在驅動力,主要靠以下三點:

1

給予孩子充分的學習自主權

什麼叫自主權?

就是在沒有人逼迫的情況下,自己打心眼裡想做,對孩子而言,學習不是為了討好父母,也不是為了逃避懲罰,就是發自內心的想去學

當孩子可以決定什麼時候學,學什麼的時候,他的自主權其實也就釋放出來了,特別是對青春期的孩子,他們對「自己做主」這件事毫無抵抗力,只要能自己說了算。

給孩子學習的自主權,是喚醒他內驅力最基本的條件。

作為父母,我們習慣性地對孩子採取控制,過度幹預,總覺得孩子不懂事,需要父母的輔助和監督,其實,這些做法,無形當中,剝奪了孩子的自主權,總結如下:

陪寫作業。作業的目的,是為了檢驗和鞏固當天的知識,是需要孩子獨立完成的,可我們迫於學校老師的壓力,以及自身的焦慮,對孩子的寫作業問題強加幹涉,結果就造成了作業責任的轉嫁,孩子會覺得,父母催,我就做,父母不催,我就一直拖著。

代選興趣班。在選擇興趣班的時候,我們總是按照自己的意願,為孩子安排課程,要知道,興趣班之所以叫興趣班,是因為它基於興趣,孩子沒有興趣的事情,你非要強加給他,這不就是剝奪了他的自主權嘛。

生活上的大包大攬。當孩子上小學後,他自己可以做的事太多了,可我們總是覺得孩子沒長大,還不夠成熟,因此,把孩子生活中的各種事情大包大攬,漸漸地,孩子覺得這些事情都是父母的,自己沒有必要去參與。

因為我們習慣於幹涉,習慣於控制,所以,養成了孩子依賴別人的個性,他的自主意識會變得極差,他更傾向於看父母的眼光,他更喜歡把責任轉移到父母身上。

小結:想要喚醒孩子學習的內驅力,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學習的責任轉交給孩子,他可以決定學什麼,什麼時候學,要學到什麼程度。

同時,在生活上,要多給孩子一些選擇權,經常給他創造一些機會,鼓勵他獨立自主的完成。

2

先讓孩子體驗到學習的成就感

想要讓孩子獲得學習的成就感,需要具備以下兩個條件:

勝任力。

拿手機遊戲來說,如果一款遊戲難度很大,只要孩子嘗試幾次失敗,他很快就放棄了,因為他無法勝任,他總是被虐,這種感覺是很痛苦的。

對應到學習,其實也一樣,如果當前的課程太難,孩子hold不住,那麼他同樣也會放棄。

及時反饋。

還拿手機遊戲舉例,遊戲生產商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在遊戲中設置各種反饋。比如,打死一隻小怪有獎勵,打遊戲的過程,就是不斷製造反饋的過程,對應到學習,孩子感受到的正面反饋相對較少,更多的是挫折,是卡殼。

基於以上兩點,父母可以這麼做:

暫時降低學習難度。

採取一些措施,把目前的學習難度調低,讓孩子跳一跳就可以夠得著,比如,如果孩子初二的知識跟不上,那麼是否可以先從初一補起,先讓孩子感受到學習的好處,讓他獲得一些學習的成就感。

刻意製造反饋。

在一個學渣逆襲的勵志電影《墊底辣妹》中,主人公只要有一丁點兒進步,補習班老師會玩命地欣賞,玩命地鼓勵,其實這就是反饋,跟遊戲一樣,孩子能感覺到自己的力量,慢慢地,孩子會把這種反饋轉移到學習本身,他會從做題過程中找到快感。

小結:沒有人天生喜歡被虐,人們更喜歡幹有好處的事情,想要孩子投入學習,愛上學習,那麼,你得先讓他感受到好處,先讓他體驗到學習的成就感。

3

要培養孩子內在的目標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目標,這個目標可以大,也可以小,但不能沒有,沒有目標的事情,人很容易迷茫,迷茫就容易放棄,放棄就意味著失敗。

學習也需要有目標,試想,我都不知道學習要用來幹嘛,你覺得我會努力學習嗎,當然不會。

有人說了,學習的目標不是很清晰嗎,為了考試,為了升學,為了將來的美好生活,這些是目標嗎?

我說是!但是它們不是最好的目標,至少孩子不喜歡這些目標。

當我們跟孩子說,學習是為了美好的未來,可美好的未來究竟是什麼,孩子清楚嗎?

現在的孩子,生活條件大多都不錯,基本屬於要啥給啥,他們覺得現在就挺好,既然如此,何苦為了一個虛幻的美好未來而努力學習。

所以,想要喚醒孩子學習的內驅力,就需要幫孩子找到一個好目標,這個目標,是孩子可以看見的,是可以感受到的,是發自內心想要得到的。

我認為,可以走以下路徑:

1. 跟自我實現相關的目標

但凡一個做大事的人,他都有一個宏大的目標,他不是為了討好誰,也不是為了賺多少錢,他就是發自內心的想幹。

比如,賈伯斯說,要改變世界,結果蘋果真的做到了。

再比如,周恩來說,要為中華崛起而讀書!最後成為備受尊敬的周總理。

我們的孩子,他們本來是有目標的,有的人想當科學家,有的人想當太空人,有的人想做大老闆,只是,我們經常忘記提醒他,讓他迷失了方向。

2. 跟幫助他人,服務社會相關的目標

有個小女孩叫做凱薩琳,七歲那年,她做了一件事轟動世界。因為她的善心,救了超過百萬個非洲小孩的生命。

當時才五歲大的她,看到美國公共電視播的非洲紀錄片,片中說非洲平均每三十秒,就有一個小孩因為瘧疾而死亡。

這給了她很大的震撼,她扳著自己的手指數著,一、二、三…… 三十,當她數到三十時,她很驚恐的對她媽媽說:「一個非洲小孩死掉了,我們一定要做點什麼!」

之後,小女孩通過各種途徑,甚至找來當年的名人富豪排行榜,「鬥膽」給上面的大佬們一一寫了信,其中就包括比爾蓋茨......

她的善舉,堅持了12年,初心至今未變,她改變了現狀,現在非洲孩子瘧疾的死亡率已從每30秒延緩到每2分鐘。

如果你夠細心,你會發現「助人為樂」會上癮,當你早上開車時為一個老人家讓路,你會發現自己一天都很開心。

對孩子來說也一樣,如果能把學習與幫助他人,服務社會綁定起來,請放心,孩子會不顧一切的努力。

他會深刻體驗到學習的意義,他知道自己是為了什麼,學習對他來說不再是痛苦,而是通往幸福的挑戰。

3. 跟底層需要相關的目標

如果覺得上面兩個目標太虛,那麼這一條更具有普遍性。

例如開頭說的我那個外甥女,生活環境都不錯,沒有壓力,沒有煩惱,但就是不愛學習。

於是,通過分析她的底層需求,發現她迷戀帥氣的男明星,對異性有些想法,這其實很正常,這是人類的底層需求,沒想法才不正常。

然後,趁著假期,我們帶她去東北的大學,通過刻意的安排,讓她接觸到一個個的東北長腿歐巴,這下外甥女大開眼界了,原來大學裡這麼多帥哥呀。

之後,我們又帶她去廈門大學,看到校園裡的男男女女,在全中國最浪漫的校園沙灘散步,外甥女激動的不得了,一直說,一定要考到這裡,然後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

人類的底層需要永遠不會變,只要你能把它們聯繫到學習,那麼孩子自然就會產生濃厚的學習動力。

綜上所訴,想要喚醒孩子學習的內在驅動力,主要依靠三點:

給孩子學習充分的自主權;

先讓孩子體驗到學習的成就感;

幫助孩子建立學習的內在目標。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喚醒孩子的內在驅動力,但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畢竟還不懂事。

內驅力是一種「推」的力量,而獎勵和懲罰這種外驅力,是一種「拉」的力量,一個行進的車輪需要有多重的驅力,它才可以快速的前進。

因此,切莫一棒子打死,我們只需要重點突出,適度調用外部驅動力即可。

相關焦點

  • 教育的最高境界:喚醒孩子學習的「內驅力」,方法超簡單但管用
    愛爾蘭詩人葉芝說過一句話,被全世界的教育專家引用: 「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 只有點燃孩子對知識的渴望,培養他主動學習,主動汲取知識的熱情,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喚醒孩子的學習「內驅力」,方法超簡單但很管用
    這句話被全世界的教育專家引用,它說的是,「填鴨式教育」不是最好的教育,它會讓孩子喪失學習的興趣,以及主動學習的能力。 只有點燃孩子對知識的渴望,培養他主動學習,主動汲取知識的熱情,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 爸爸》:孩子的成功不僅是外因,更重要的是「內驅力」
    而如果吉塔自身沒有一定要獲得冠軍,為千千萬萬印度女性獲得榮耀的內驅力,則吉塔就一定不可能登上冠軍領獎臺。外因很重要,但是自身的內驅力更重要。《摔跤吧!她現在的教練也讓她忘記父親教給她的摔跤技巧,慢慢地,吉塔認為父親的方法老套,如果按照父親的方法是不可能獲得冠軍的。於是吉塔沒有再用父親教她的方法來訓練了。後來,她經過父親的教育和感化,終於還是以父親的方法為主,明白了摔跤對於自己、對於國家的重要性,這種內化的力量讓她更加堅定了要奪得冠軍的夢想。她摒棄一切華麗的裝飾,剪去長發,再一次進入了嚴苛訓練的狀態中。
  • 爸爸》:孩子的成功需要的是「內驅力」,而非外力
    外因很重要,但是自身的內驅力更重要。就像吉塔,最後能夠成為優秀的摔跤選手,如願獲得奧運冠軍,除了父親馬哈維亞對自己的訓練和鞭策,還有一部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吉塔自身的內驅力,心中強烈地想要成功,才讓吉塔與成功的距離逐漸拉近。為什麼說內驅力比外力更為重要?
  • 《墊底辣妹》:片中「喚醒」孩子學習力的3個方法,值得父母參考
    這位老師對沙耶加的正確引導,啟示了天下父母:如果想要孩子實現逆襲,就要「喚醒」孩子沉睡的學習力,因為有時候孩子厭學,並不是孩子智商不夠,或者天性有「反骨」、懶散等,而是孩子沒有被看見,出現了心理上的問題。因此,要「喚醒」孩子沉睡的學習力,首先是要看見孩子。
  • 學習缺乏動力,如何激發孩子的「內驅力」?父母要牢記5大原則
    有孩子的家庭裡最令家長們頭疼的應該就是孩子的學習問題,不少孩子缺少對學習的主動性,因為學習上感到困難或者其他外在因素影響,無法對學習提起興趣,總是要家長在後面監督才能完成任務,缺少自己主動學習的動力。
  • 中科院心理所專家:這世界上,真有讓孩子主動學習的秘密
    這句話被全世界的教育專家引用,它說的是,只有點燃孩子對知識的渴望,培養他主動學習,主動汲取知識的熱情,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獎勵和懲罰其實也是一種驅動力,不過它們屬於外部驅動力,相比較內驅力來說,外驅力有以下幾個問題: 1、不具有延續性 獎勵和懲罰最大的問題就在於,有它的時候,孩子可能會行動,可是,一旦沒有,孩子會立刻停止行動。
  • 5歲男孩識字3000:3個方法激活識字內驅力,你的孩子也能行
    為什麼有的孩子識字量驚人,有的孩子記了這個忘了那個?其實,識字量驚人的孩子也不是什麼「高智商」、「神童」,只是他們的父母把握住了孩子的識字內驅力,讓孩子對文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那麼越學越多也是自然的事情。
  • 精華學校廖中揚:網課難支撐學生成績,要培養其內驅力和學習力
    如果回歸到「教育」的英語單詞—— education,從詞根的意義上來理解,「教育」指的是「引領」;還有一層意思是bring up,意指「往上帶」。其實,不論是「引領」還是「往上帶」,都是希望教育者要麼站在前面,要麼站在高處,否則就無法完成「引領」和「往上帶」的工作。從這個角度來看,就是需要教育從業者不斷學習、提升自己,不斷創新與孩子的溝通方式。
  • 爸爸》:推動孩子通往成功的並非外力,而是「內驅力」
    這部劇中的教育方式以及所表達出來的體育精神,讓很多人產生了共鳴。電影主要講述了一個有著冠軍夢爸爸努力將自己的女兒培養成冠軍的故事,馬哈維亞本來是一名有著無限潛質的摔跤運動員,從他當上運動員的那一天起,他就夢想著可以當上奧運冠軍,但是因為自身原因他不得不放棄了自己的奧運夢。於是他便夢想著可以生一個兒子,把自己會的全部教給兒子。
  •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力?來了解下「五維學習力」
    12月20日,由衡陽市圖書館主辦,衡陽市圖書館回雁讀書會、樊登讀書衡陽運營中心承辦的「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力」專題講座在衡陽市圖書館舉行,樊登讀書新父母大學學習力導師付立平主講。付立平結合自身多年教學經驗和育兒經歷,和大家分享了如何從學習內驅力、情緒自控力、習慣自控力、學習競爭力、學習抗逆力「五維學習力」入手,解決孩子學習動力、學習自控力、學習能力三大核心問題,激發孩子內驅力,進而培養自主學習力的方法和經驗。幽默風趣的講課風格、通俗易懂的講課內容,獲得了大家的陣陣掌聲。
  • 家教:「目標教育」點亮家庭教育之燈
    純真的孩子總會毫不猶豫地說出心中的目標。科學家,解放軍、舞蹈家、大明星等等,或美好或現實的夢想,總能為家人帶來許多暢想和憧憬,直教人回味甘甜。成長到一定年齡後,這種遊戲便顯得幼稚。特別是到了高中,許多學生簡直以談目標、理想為恥了。前兩周召開的家長會中。我給家長講到學生目前存在的五點問題:無目標、無信心、無計劃、無毅力、無方法。
  • 以優質教具與課程體系激發學習內驅力:KOOV深度布局STEAM編程教育
    本次活動將線上教育與現代科技深度融合,以高質量的教學內容、優質的師資以及完善的教研供應鏈建設走出了一條數位化智慧教育之路,幫助更多零基礎的孩子接觸編程教育。索尼(中國)教育事業部就上課情況以及教學收穫與機構老師進行了深度交流。
  • 孩子為什麼抗拒學習,教育心理學大師告訴你
    教育諮詢工作中遇到過很多家長無奈反饋,「我家孩子拒絕任何補課,我也沒有辦法」,「我家孩子不上任何補習班」,「我對他要求能拿到畢業證就行不想管了」。你家孩子是否也有這個問題呢?著名認知教育心理學家奧蘇貝爾認為,學校情境中的成就動機,至少應包括三方面的內驅力,即認知內驅力、自我提高內驅力、附屬內驅力,在三種內驅力裡,只有認知內驅力是內部學習動機,其他兩種都是外部學習動機,認知內驅力表現為對學習本身感興趣,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求知慾,也是最為重要、穩定和持久的學習動機,《小王子》中有一句話:如果你想造一艘船不要抓一批人來搜集材料不要指揮他們做這做那你只要教他們如何渴望大海就夠了
  • 姚晨兒子深夜苦讀:那些把學習當玩的孩子,究竟是怎樣練成的?
    在他整個教育生涯中,有一個理念始終有力地支撐著他:「沒有一個孩子是不具備學習能力的,只要想學就一定可以學好。」 無論是責備否定、逼迫苛責、亦或是不恰當的獎懲措施,這些都可能會擾亂孩子本身內在的力量,讓他們失掉努力的信心、背負無形的壓力、迷失前進的方向。 教育專家尹建莉曾說:「如果沒有喚醒孩子本身的內驅動力,如果沒有讓孩子自發地努力,家長做再多也是越俎代庖,做再好也是拔苗助長。」
  • 跟「學習氣氛組」Say NO!來阿卡索加入「學習實幹組」
    玩笑歸玩笑,回歸正題,在生活中,家長們可能的確會遇到這樣的困惑:我家孩子看起來學習的已經非常認真努力了,為什麼成績總是上不去呢? 愛爾蘭詩人葉芝曾說過:「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只有點燃孩子對知識的渴望,培養他們主動學習、主動汲取知識的熱情,這才是成功的教育。 而想要點燃這把火,就需要喚醒孩子學習的內在驅動力。 專注在線少兒英語1對1外教9年之久的阿卡索,在如何喚醒孩子學習的內在驅動力上,做出了一系列探索。
  • 柯中明:學習的最高境界是自學,自學的有效境界是自律!
    柯中明:學習的最高境界是自學,自學的有效境界是自律!學習的最高境界是自學,最有效的自學境界一定是自律的。所以在自律基礎上的自學加自護,就是我們最想讓學生們達到的「三自」境界。羊城晚報:「停課不停學」期間,你們會要求孩子們做些什麼?
  • 孩子80%精力對抗父母騷擾?無知的父母,才是孩子學習最大阻礙
    黃老師說:「喜歡推卸責任、羞辱、批評孩子的父母,會給孩子人為製造很大的阻礙!因為孩子的內驅力,往往都是被家長這種錯誤的教育方式扼殺掉的。」舉個例子,輔導作業的時候,很多家長總是說:你怎麼又是這樣做?我不是告訴過你嗎?你怎麼總是記不住!你腦子怎麼了!
  • 富裕時代,如何培養孩子的內驅力?著名國際教育集團總校長支招
    看點優渥的生活環境下,越來越多的學生,反而缺少學習動力,甚至在對人生感到迷茫。富裕時代,學生內驅力如何培養?有40多年海內外教育經歷的中黃國際教育集團總校長崔建社,結合自己的觀察和思考,給了我們這樣的啟發:目標感、使命感與自我掌控權是培養內驅力的要點。
  • 潘芙蓉心理博士-NLP超強學習力訓練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