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19樓(my19lou)綜合整理自@杭州天氣、微博、杭州發布、新華社、中國教育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今天冬至,冬至是北半球一年當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過了這天,白天就會漸漸變長,反之夜晚逐漸縮短。
網友@林拙溪
冬至到來同時意味著數九寒天開始,而杭州的天氣也很應景,今天早晨市區最低氣溫降到-0.4度,這是入冬至今首次跌破0度。好在陽光充足,背風處曬曬太陽也是一種享受。
不光如此,未來兩天,杭州還將迎來一場小幅的升溫,最高氣溫從明天的11度升至後天的15度,帶著大家找回冬日暖陽的感覺。但緊接著,北方又一股弱冷空氣南下,伴有降溫和弱降水過程。
網友@呆哥哥
冬至,在民間有不少習俗,其中「吃」也大有講究。這不,話題#冬至吃啥#登上了熱搜,閱讀量逼近10億。
評論區大家為了吃點啥也算是爭論不休,杭州人獨愛年糕:
有人吃湯圓:
有人吃餃子:
還有人喝起了羊肉湯:
杭州吃年糕
杭州人過冬至,除了有冬至祭祀的習俗,好像沒有哪樣非吃不可的食物,一定要吃,那估計就是年糕了。
有一種說法是,清末開始,杭州人每逢冬至要做三餐不同的年糕,早上吃的年糕是芝麻粉拌白糖的,中午是油墩兒菜、冬筍、肉絲炒年糕;晚上是雪裡蕻、肉絲、筍絲的湯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長高,圖個吉利。
為了吃上這一口年糕,很多杭州人會親自前往年糕廠打年糕。
網友@天地一青鳥
南方吃湯圓
古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民間便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
湯圓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還代表團圓之意。
北方吃餃子
在中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每年一到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
傳說醫師張仲景,東漢時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藥,大堂行醫,後毅然辭官回鄉,為鄉鄰治病。而那時,他早就名聲在外,其著作《傷寒雜病論》,集醫家之大成,更是被歷代醫者奉為經典。
來源:搜狗百科
其返鄉之時,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兩岸鄉親面黃肌瘦,饑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嬌耳湯」醫治凍瘡。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裡熬煮,然後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麵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後,分給來求藥的人每人兩隻「嬌耳」、一大碗肉湯。
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人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
冬至吃餃子,原來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滕州羊肉湯
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天吃了樊噲煮的羊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讚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習俗,以求來年有個好兆頭。現山東滕州一帶冬至家家都要喝羊肉湯。
冬至,你們那兒吃啥?
END
《陽光行動》為浙江新聞名專欄,是由浙江之聲主辦的一檔權威輿論監督節目。近20年來,節目先後公開報導了消費、環保、教育、土地等各領域損害群眾利益的典型案件近3000起,清退違規收費數千萬元,查處相關責任人150餘人次,其中32人被追究刑事責任。
歡迎撥打浙江之聲熱線0571--88110110,或者關注浙江之聲官方微信,回復「陽光行動」,留下你的投訴內容。
一線追蹤,真相探訪,
《陽光行動—獨立調查》,用新聞推動社會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