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秦時期
1.春秋老子人稱「廣成子」,因居於空洞上,又自號「空洞子」。
2.春秋百裡奚淪落楚國,被秦穆公用五張羖(音古,指黑公羊)皮贖回相秦,人稱「五羖大夫」。
3.戰國鄒衍,精通陰陽五行,愛發議論,時人認為不合常理,稱他「談天衍」。
4.戰國時越國大夫範蠡。他輔佐越王勾踐打敗吳國後,激流勇退,歸隱民間為商賈,於是以「鴟夷子皮」自號,並改名為「陶朱公」,範蠡還被稱為「商聖」。
5.「九流」:九流在《漢書·藝文志》分別指:道家、儒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
6.戰國時楚國將領養由基,射箭技術高超,常一箭射殺敵人,人們稱他「養一箭」。秦漢人範增,足智多謀,為項羽效力,項羽尊稱他為「亞父」。
7.孔門四聖(配):復聖顏回、宗聖曾參、述聖子思、亞聖孟子。
合稱:孔孟(孔子、孟子)、老莊(老子、莊子)、孟荀(孟子、荀子)、屈宋(屈原、宋玉)、楊墨(楊朱、墨子)。
8.戰國四君子:魏—信陵君—魏無忌;齊—孟嘗君—田文;趙—平原君—趙勝;楚—春申君—黃歇。
9.春秋五霸:齊桓公(尊王攘夷、葵丘會盟、老馬識途)、宋襄公、晉文公(城濮大戰、寒食節、退避三舍、竭澤而漁、兵不厭詐等)、秦穆公(秦晉之好)、楚莊王(莊王葬馬、問鼎中原、一鳴驚人)。
10.漢初三傑:張良(暗渡陳倉);蕭何(國士無雙、成也蕭何敗蕭何);韓信(一飯千金、多多益善、十面埋伏、背水一戰、置之死地而後生、胯下之辱)。
11.西漢兩司馬:司馬遷,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是「二十五史之首」。
12.司馬相如,被稱為賦聖和「辭宗」。代表作《子虛賦》、《上林賦》,魯迅評述:「武帝時文人,賦莫若司馬相如,文莫若司馬遷」。
二、秦漢三國兩晉時期
1.秦漢人範增,足智多謀,為項羽效力,項羽尊稱他為「亞父」。
2.漢代杜詩做南陽太守,除暴安良,關心民生,百姓感激他,稱他為「杜母」
3.漢代李廣,精於騎射,勇冠三軍,人稱「飛將軍」。
4.漢代郅都,任中郎將、中尉等,敢於直諫,執法嚴酷,權貴稱他為「蒼鷹」。
5.漢代盧植為人剛毅有氣節,曹操稱讚他為「國之楨榦(棟梁)」
6.三國時曹操部將許褚,容貌雄奇,勇力絕倫,而為人赤誠近於痴,時人稱他為「虎痴」
7.三國時的阮鹹好喝酒,據說一年中只有三日醒著,他曾任僕射一職,人稱「三日僕射」。
8.建安七子,是漢建安年間(196—220年)七位文學家的合稱,包括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這七人大體上代表了建安時期除「三曹」(即曹操、曹丕、曹植)外的文學成就。
9.臥龍:諸葛亮、鳳雛:龐統
10.竹林七賢,指的是三國魏正始年間(240—249),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鹹七人,先有七賢之稱。因常在當時的山陽縣(今河南輝縣一帶)竹林之下,喝酒、縱歌,肆意酣暢,世謂七賢,後與地名竹林合稱
11.晉代陶淵明,隱居田園,宅邊有五柳樹,自號「五柳先生」。私諡「靖節先生」。除此之外,陶淵明開創田園詩派,被稱為「隱逸詩人之宗」
12.王與馬共天下:王指的是王敦、王導兄弟,馬指的是司馬睿
13.東漢張仲景:著有《傷寒雜病論》,「醫聖」
14.王羲之,字逸少,東晉時期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琅琊(今山東臨沂)人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在書法史上,他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
15.馬班→司馬遷、班固;枚馬→枚乘、司馬相如
16.大小謝→謝靈運(東晉)、謝朓〈南朝宋、齊〉
三、隋唐時期
1.唐代大詩人李白,號「青蓮居士」,好飲酒,詩作浪漫豪放,時人認為他原是天上的神仙,故稱他「李謫仙」"詩仙"。
2.唐代大詩人杜甫,詩歌冠絕一時,被稱為「詩聖」。
3.唐代劉禹錫,詩歌風格雄渾豪邁,被白居易推為「詩豪」
4.唐代書法家張旭,嗜酒善書,尤以草書最為知名,是狂草派的先驅,有「草聖」之稱。
5.唐代孫思邈,精通醫藥,著有《千金方》,世稱「藥王」。
6.唐代陸羽,是著名茶學家。有「茶神」、「茶聖」、「茶王」、「茶仙」、「茶祖」等美譽。
7.唐代三李:李白、李商隱、李賀。
8.唐代三絕,即:「李白詩歌」、「裴旻劍舞」、「張旭草書」,這是唐朝文宗皇帝時向全國詔書御封的。
9.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隱、杜牧;元白:元稹、白居易(香山居士,「詩魔」「詩王」);王孟:王維(詩佛)、孟浩然
10.郊寒島瘦:孟郊、賈島;溫李→溫庭筠、李商隱;
11.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12.詩骨--陳子昂其詩詞意激昂,風格高峻,大有「漢魏風骨」,被譽為「詩骨」
13.詩傑--王勃其詩流利婉暢,宏放渾厚,獨具一格,人稱「詩傑」
14.詩狂--賀知章秉性放達,自號「四明狂客」。因其詩豪放曠放,人稱「詩狂」。
「詩家天子」「七絕聖手」--王昌齡,其七絕寫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舉為「詩家天子」。
15.吳道子,又名道玄,唐代著名畫家,畫史尊稱畫聖,人物畫稱作「吳帶當風」。
16.房謀杜斷:房玄齡、杜如晦
四、宋元明清時期
1.先生之稱
涑水先生→北宋、司馬光
臨川先生→北宋、王安石
南豐先生→北宋、曾鞏
濂溪先生→北宋、周敦頤
明道先生→北宋、程顥
伊川先生→北宋、程頤
橫渠先生→北宋、張載
紫陽先生→南宋、朱熹
考亭先生→南宋、朱熹
象山先生→南宋、陸九淵
誠齋先生→南宋、楊萬裡
潛溪先生→明朝、宋濂
正學先生→明朝、方孝孺
陽明先生→明朝、王守仁
震川先生→明朝、歸有光
板橋先生→清朝、鄭燮
亭林先生→清朝、顧炎武
亭林先生→清朝、顧炎武
梨洲先生→清朝、黃宗羲
南雷先生→清朝、黃宗羲
船山先生→清朝、王夫之
謝山先生→清朝、全祖望
望溪先生→清朝、方苞
聊齋先生→清朝、蒲松齡
隨園先生→清朝、袁枚
惜抱先生→清朝、姚鼐
洪都百鍊生→清朝、劉鶚
2.人之稱
半山老人:王安石
隨園主人:袁枚
湖海散人:羅貫中
3.居士之稱
六一居士→北宋、歐陽修
東坡居士→北宋、蘇軾
後山居士→北宋、陳師道
清真居士→北宋、周邦彥
稼軒居士→南宋、辛棄疾
易安居士→南宋、李清照
石湖居士→南宋、範成大
柳泉居士→清朝、蒲松齡
更生居士→清朝、洪亮吉
淮海居士→秦觀
茶山居士→曾幾
於湖居士→張孝祥
後村居士→劉克莊
隨園居士→袁枚
六如居士→唐伯虎
4.韓愈,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唐代著名文學家,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崇他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
5.書法宋四家→蘇軾、蔡襄、米元章、黃庭堅
6.南宋四大詩家→尤袤、楊萬裡、範成大、陸遊
7.揚州八怪→金農、羅聘、鄭燮、李方膺、汪士慎、高翔、黃慎、李讄
8.元雜劇大家→關漢卿(竇娥冤)、馬致遠(漢宮秋)、白樸(梧桐雨)、鄭光祖(倩女離魂)
9.南袁北紀→袁枚、紀昀
10.南洪北孔→洪升、孔尚任
11.二程→程顥、程頤〈兄弟〉、北宋時期
12.唐宋八大家,又稱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代柳宗元、韓愈和宋代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八位散文家的合稱
13.戊戌六君子:譚嗣同、林旭、楊銳、康廣仁、劉光第、楊深秀。
五、預測試題
1.下列人物名稱對應錯誤的是:( )。
A.陶淵明--五柳先生
B.諸葛亮--臥龍先生
C.張載--橫渠先生
D.王安石--南豐先生
【答案】D。解析:王安石是臨川先生,南豐先生是曾鞏。故選項D錯誤。
2.下列人物名稱對應錯誤的是:( )。
A.六一居士--歐陽修
B.東坡居士--蘇軾
C.稼軒居士--李清照
C.柳泉居士--蒲松齡
【答案】C。解析:稼軒居士是辛棄疾,李清照是易安居士。故選項C錯誤。
3.下列人物名稱對應正確的是:( )。
A.南宋四大詩家:尤袤、楊萬裡、範成大、辛棄疾
B.書法宋四家→蘇軾、蔡襄、米元章、黃庭堅
C.唐代三李:李白、李商隱、李紳
D.初唐四傑:王勃、楊炯、陳子昂、駱賓王
【答案】B。解析:A選項,南宋四大家裡沒有辛棄疾,應該改為陸遊;C選項,唐代三李為李白、李商隱和李賀;D選項初唐四傑裡沒有陳子昂,把陳子昂改為盧照鄰。故選項B項正確。
4.(多選)下列人物的合稱正確的是:( )。
A.唐代三絕:「李白詩歌」「裴旻劍舞」「張旭草書」
B.孔門四聖:復聖顏回、宗聖曾參、述聖子思、亞聖孟子
C.戰國四君子:魏—信陵君;齊—孟嘗君;趙—平原君;楚—春申君
D.元雜劇大家:關漢卿、馬致遠、白樸、鄭光祖
【答案】ABCD
5.(多選)下列人物的合稱錯誤的是:( )。
A.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隱、杜牧
B.元白:元稹、白居易 王孟:王維、孟浩然
C.南洪北孔:洪升、孔融 郊寒島瘦:孟郊、賈島
D.房謀杜斷:房玄齡、杜如晦 王與馬共天下:王敦、王導兄弟和司馬睿
【答案】C。解析:北孔指的是清朝的孔尚任,故本題正確答案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