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字的甲骨文像側面站立著的人形,頭在上面,手臂向左下方伸展,身子在中間,身子以下是腿。「人」字的金文、小篆字形基本上與甲骨文差不多,只是小篆的腰部彎曲更大一些。
人是世間萬物中最神奇的生命體,這樣的觀念深深紮根於古人心中。《尚書·周書·泰誓上》中說:「惟人萬物之靈。」《孝經》中引孔子的話說:「天地之生,人為貴。」而「人」的古義被解釋為:會彎腰勞作的動物;今義則被解釋為:能夠製造和使用勞動工具,又能用語言進行思維和交際的生命體。
由於人具有倫理觀念和道德意志,所以「人」字又引申為人的品性,比如我們經常會說:「這個人挺不錯的」「唐太宗知人善任」等。
「人」字在作為一個獨立漢字存在的同時,它還是一個部首字,並且凡由「人」字所組成的字,基本上都與人有關,如「從」、「僕」、「伐」、「休」、「伏」等。
需要指出的是,「人」字和「大」字在造字之初的意思是相同的,只不過在字形上存在著細微的差別:「人」字從字形上看像是側面站立的併攏手腳的人形,「大」字則是正面站立伸展著四肢的人形。後來,「大」字被借用作「大小」的「大」,而「人」則專門用來表示「人類」、「人口」、「男人」、「女人」等。
人,中文一撇一捺寫作人,這就是說作為一個人要有其他人的支持那才能稱作是人,你是人的一撇,其他人就是那一捺。在這個地球上只有人才有那麼多繁複的人際關係,也只有那麼多人際關係的動物才能稱作人,所以說人就是要與其他人相處,搞好人際關係,這就是人這個字的含義了。
我是亦文,專注於對漢字的學習,你若喜好,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