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卿最美春日送別唐詩,最後兩句言淺情深,意味深長咀嚼不盡

2020-12-22 老張侃詩詞

作為五言長城,唐代詩人劉長卿向來以五言詩聞名後世。但是其七言絕句向來也為人稱道。

誠然,他的五言詩歌確實是精彩的,著名的「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已經展現出了他的才華和造詣。但即便如此,他還是寫出了最美的春日送別唐詩。

萬裡辭家事鼓鼙,金陵驛路楚雲西。

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馬蹄。

這首古詩就是唐代詩人劉長卿的《送李判官之潤州行營》。談到春天的離別,我們很容易想起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顯然就是寫在一個春天的離別場景當中。春天多深情,這才有了後來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這首古詩同樣寫的春天的離別,也同樣以最後兩句聞名於世。「萬裡辭家事鼓鼙,金陵驛路楚雲西」,這樣的兩句唐詩只是一個鋪墊。先是說李判官辭別家人和親朋好友,不遠萬裡到潤州去從事軍務。

金陵驛路楚雲西」,通往金陵的驛路上,楚地的白雲似乎也同你一樣,漸漸地向西飄去。如此詩句,已經富有情韻。那天邊的白雲,也在送別友人:白雲不盡,情誼不休。

但真正富有韻味的詩句還是最後兩句。「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馬蹄」,長江兩岸的春色留不住你的腳步,連地上的青草也在為你送行。

其實在說到送別背景的時候,已經感覺到詩人的惆悵與擔憂。惆悵的是,友人一下去萬裡之外,下次再見不知何時,心中自然愁苦萬分。而心中擔憂的是,對方此行是要前去處理軍務,前途命運充滿種種不確定,更是讓詩人非常憂慮。

草色青青送馬蹄」,化用了「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的意境,同時也是詩人與行者難捨難分的送行場面的真實寫照:兩位友人並駕驅馬,踏著河畔青草緩緩前行。

這是最有詩意的送別場景,兩人騎著馬,走在鬆軟的草地上,緩緩前行,心中卻充滿無限惆悵。那茂密生長的青草,不單單是自然界的生物,還代表了詩人心中無限的離愁,無限的憂慮。

但又如此清麗動人,更讓人咀嚼不盡。

相關焦點

  • 唐詩三百首---《送別 王維》
    請你下馬來喝一杯酒,敢問朋友你要去何方?這首詩寫送友人歸隱,看似語句平淡無奇,細細讀來,卻是詞淺情深,含著悠然不盡的意味)王維筆下是一個隱士,有自己的影子,至於為什麼不得意,放在老杜等人那裡一定有許多牢騷,可在這裡只是一語帶過,更見人物的飄逸性情,對俗世的厭棄以及對隱居生活的嚮往。這首詩寫送友人歸隱,看似語句平淡無奇,細細讀來,卻是詞淺情深,含著悠然不盡的意味。「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第一句敘事。
  • 唐詩三百首 |《送別》王維
    請你下馬來喝一杯酒,敢問朋友你要去何方?你說因為生活不得意,回鄉隱居在終南山旁。只管去我何須再問,看那白雲正無邊飄蕩。這首詩寫送友人歸隱,看似語句平淡無奇,細細讀來,卻是詞淺情深,含著悠然不盡的意味)王維筆下是一個隱士,有自己的影子,至於為什麼不得意,放在老杜等人那裡一定有許多牢騷,可在這裡只是一語帶過,更見人物的飄逸性情,對俗世的厭棄以及對隱居生活的嚮往。這首詩寫送友人歸隱,看似語句平淡無奇,細細讀來,卻是詞淺情深,含著悠然不盡的意味。「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第一句敘事。
  • 唐詩三百首 | 12王維《送別》: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點擊上方音頻收聽 ↑這首詩寫送友人歸隱,看似語句平淡無奇,細細讀來,卻是詞淺情深,含著悠然不盡的意味)王維筆下是一個隱士,有自己的影子,至於為什麼不得意,放在老杜等人那裡一定有許多牢騷,可在這裡只是一語帶過,更見人物的飄逸性情,對俗世的厭棄以及對隱居生活的嚮往。這首詩寫送友人歸隱,看似語句平淡無奇,細細讀來,卻是詞淺情深,含著悠然不盡的意味。「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第一句敘事。
  • 劉長卿的這首送別詩,綺麗唯美,不輸李白的《渡荊門送別》!
    今天為大家帶來的一首詩就是出自於自詡「五言長城」的劉長卿之手。他用短短四句話20個字充分展現了詩詞在表達方面的特點,使得漢字的底蘊更加深厚。這一首唐詩是《重送裴郎中貶吉州》猿啼客散暮江頭,人自傷心水自流。
  • 唐詩三百首|賦得古原草送別
    【作品簡介】   《賦得古原草送別》由白居易創作,被選入《唐詩三百首》。這是詠物詩,也可作為寓言詩看。有人認為是譏刺小人的。從全詩看,原上草雖有所指,但喻意並無確定。「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卻作為一種「韌勁」而有口皆碑,成為傳之千古的絕唱。
  • 唐詩三百首 | 12. 王維《送別》
    這首詩寫送友人歸隱,看似語句平淡無奇,細細讀來,卻是詞淺情深,含著悠然不盡的意味。王維筆下是一個隱士,有自己的影子,至於為什麼不得意,放在老杜等人那裡一定有許多牢騷,可在這裡只是一語帶過,更見人物的飄逸性情,對俗世的厭棄以及對隱居生活的嚮往。「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第一句敘事。「飲」是使動用法,「使……飲」的意思。一開始就寫飲酒餞別,是點題。
  • 送別·下馬飲君酒——唐·王維
    送別——唐·王維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
  • 劉長卿:送靈澈上人
    創作背景劉長卿和靈澈相遇又離別於潤州,大約在唐代宗大曆四、五年間(769-770)。劉長卿自從上元二年(761)從貶謫南巴(今廣東茂名南)歸來,一直失意待官,心情鬱悶。靈澈此時詩名未著,雲遊江南,心情也不大得意,在潤州逗留後,將返回浙江。
  • 「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當你靜不下心時,讀讀劉長卿這首詩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首詩出自《唐詩三百首》,作者是劉長卿,適合心煩意亂時讀。《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唐代·劉長卿一路經行處,莓苔見履痕。白雲依靜渚,春草閉閒門。過雨看松色,隨山到水源。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劉長卿出生於公元718年,大概是和杜甫一個時期的,但是不知為何後世常將其視為中唐詩人。
  • 「五言長城」劉長卿最得意的一首詞,也是他唯一傳世的詞!
    而後來的詩歌在句式上增加許多變化,五言、六言、七言的句式紛紛湧現。適應了詩歌抒情的需要,同時一句之中轉折變多,而聲調也更為抑揚優美。在詩歌最為輝煌的唐代,便大多以五言和七言為主,同時還增加了平仄格律和固定的韻腳。這種新的詩歌體裁讀來抑揚頓挫,朗朗上口,且容易背誦。故而才風靡盛唐!
  •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草 / 賦得古原草送別
    及讀至「野火燒不盡」二句,不禁大為嗟賞,道:「道得個語,居亦易矣。」並廣為延譽。(見唐張固《幽閒鼓吹》)可見此詩在當時就為人稱道。  命題「古原草送別」頗有意思。草與別情,似從古代的騷人寫出「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楚辭·招隱士》)的名句以來,就結了緣。但要寫出「古原草」的特色而兼關送別之意,尤其是要寫出新意,仍是不易的。
  • 共賞唐詩之美,王維《山中送別》
    繼欣賞過了王維的《相思》、《雜詩三首·其二》、《鹿柴》、《竹裡館》後,今天,我們再來欣賞王維被收錄於唐詩三百首中的最後一首五言絕句《山中送別》。這首詩是一首送別詩,全詩含蓄深厚,曲折別致,獨具匠心,耐人尋味。
  • 《送別》--唐 • 王維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譯文請你下馬來喝一杯酒,敢問朋友你要去何方?你說因為生活不得意,回鄉隱居在終南山旁。只管去吧我何須再問,看那白雲正無邊飄蕩。講解賞析  這首詩寫送友人歸隱,看似語句平淡無奇,細細讀來,卻是詞淺情深,含著悠然不盡的意味。
  • 劉長卿送別僧人時寫下一首詩,詩作美如畫卷,畫裡畫外都流動著美
    讀這首優美的小詩,就如同在欣賞一幀令人回味不盡的畫卷。這首詩就是《送靈澈上人》,原詩如下: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荷笠帶夕陽,青山獨歸遠。開篇兩句描寫的是詩人遙望山林中的靈澈歸宿處,就在此時遠遠傳來寺院報時的鐘聲。「蒼蒼」是深青色,「杳杳」是深遠的樣子,一句從視覺上進行描寫,一句從聽覺上進行渲染。
  •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 詩和音樂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是「枯榮」二字的發展,由概念一變而為形象的畫面。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它是斬不盡鋤不絕的,只要殘存一點根須,來年會更青更長,很快蔓延原野。作者抓住這一特點,不說「斬不盡鋤不絕」,而寫作「野火燒不盡」,便造就一種壯烈的意境。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間,大片枯草被燒得精光。而強調毀滅的力量,毀滅的痛苦,是為著強調再生的力量,再生的歡樂。
  • 這十首唐詩,代表了唐朝七言律詩的最高水平!
    《唐詩三百首》中收錄經典七言律詩50首,《全唐詩》中,七言律詩保守估計也有幾千首,那麼這幾千首作品中,最光輝耀眼的是哪些呢?小仙今天就鬥膽給大家盤點一下。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 劉長卿的這首送別詩,詩中沒有悵別之情,反而充滿了諷刺和譏誚
    古代詩人常常以詩言情,所以在送別朋友的時候,往往會通過寫詩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像「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樣豁達的有之;像「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真摯有之;像「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的深情亦有之。
  • 唐詩三百首全集目錄完整版,請收藏
    5·春思李白6·望嶽杜甫7·贈衛八處士杜甫8·佳人杜甫9·夢李白二首·其一杜甫10·夢李白二首·其二杜甫11·送綦毋潛落第還鄉王維12·送別王維13·青溪王維45·送李中丞之襄州劉長卿46·餞別王十一南遊劉長卿47·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劉長卿48·新年作劉長卿49·送僧歸日本錢起50·谷口書齋寄楊補闕錢起51·淮上喜會梁川故人韋應物52·賦得暮雨送李胄韋應物
  • 王維這兩句唐詩不會是「桃紅柳綠」的出處吧?一查,還真是
    唐詩當中對於春天的描寫最為經典。孟浩然的「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們,而在我們的認識當中,春天的美麗不僅僅在於外界的環境,更在於我們的內心世界。王維的《田園樂》當中,對於他的半官半隱的隱居生活,有了非常美的描繪。
  • 唐詩中很有名的一首送別詩,最後7字是神來之筆,令人叫絕
    如我們所熟知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等,都出自於送別詩。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謝亭送別》,便是唐詩中很有名的一首送別詩。它出自於唐代詩人許渾之手,是許渾在安徽宣城送別友人後寫的一首七言絕句。比較有意思的是,許渾的這首詩久負盛名,但他自己在唐代群星璀璨的詩人中卻只能算一位不知名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