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六部是哪六部?分別都是管什麼?相當於現在的哪些部門?

2020-12-16 歷來現實

眾所周知,就像世界上原本沒有路一樣,地球上原本是沒有國家的,強者多了,就要對弱者進行管理,把他們圈養起來,於是就出現了國家。

可是圈養起來的弱者覺悟高低不一,有順民也有刁民。刁民不服從管理,還會搞事,於是就出現了軍隊和警察。軍隊的職責就是保護人民,抵禦外部侵略,還專治各種不服。

但治理國家不比打仗,一戰定乾坤。國家要的是長治久安,皇帝光靠大棒也不行,還要用別的手腕,不僅要有制度,還要有一個班子,幾個部門,各司其職,用不同手段治理國家,管理順民和刁民,解決各種社會矛盾。

把那麼多的人民管理起來,在古代是很難做到的。但能夠治人的人,都是勞心者,他們的智商要比普通人搞得多。對他們來說,辦法總比困難多,再說了他們會不斷探索,或者探摸石頭,或者借鑑前朝,找到了不少駕馭百姓的辦法,也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

六部就是皇帝們智慧的結晶,成功的經驗,他們付出辛勤汗水換來的勞動成果,得到了後人的認可和繼承。

六部制度是我國政治家的智慧結晶,它是一個統治集團治理國家的主要機構,是國家繁榮和社會穩定必不可少的機構。是國家大政方針的制定者、貫徹執行者和有力監督者。正是有了六部,國家這個機器才能穩定高速運轉,政權才能得到鞏固。

據專家考證,六部在周朝的時候就設立了,周天子就是靠著六部對國家進行治理的。

到了秦朝的時候,統治者有點迷信,心說周朝就是因為六部制度而失去天下的,我們不能沿用六部這個名稱,晦氣。於是他們就用九卿來替代,雖然名稱換了,執行機構卻大同小異,換湯不換藥。

到了漢朝,漢高祖劉邦覺得秦朝的名稱不吉利,所以就改稱"六曹",各曹的首長稱為尚書。

六曹到了隋朝的時候,被棄之不用,據說當時隋朝的開國皇帝隋文帝楊堅說,六曹這個名字彆扭,叫人想起陰曹地府,多瘮得慌,另外起個名字吧。於是大臣有人出點子,建議把六曹改成吏部、禮部、兵部、度支、都官及工部。

到了唐朝,李世民覺得"部"這名稱好聽,高端大氣上檔次,叫起來朗朗上口的,乾脆都叫六部吧。就這樣,六部作為中央機關的名稱被確定了下來。

說了半天,六部是哪六部呢?

六部依次為吏部、禮部、兵部、刑部、戶部、刑部和工部,唐宋時期的六部在尚書省統一管轄之下,尚書省就相當於現在的國務院。元朝的時候,尚書省改稱中書省,不過也是新瓶子裝舊酒,換了名稱而已。

一轉眼元朝滅亡,泥腿子朱元璋當了皇帝,他做皇帝後對前朝制度進行了徹底反思,他覺得中國那麼多王朝之所以滅亡,是獨裁搞得還不夠,權力太下放了,要什麼中書省、尚書省,皇帝直接管理多好。要想千秋萬代,必須皇帝掛帥,要想永不變色,必須老朱專權。於是,中書省被取消,改成六部直接由皇帝負責。

六部實行一把手負責制,領導人叫尚書。部裡設立有兩個副手,被稱為左右侍郎,他們三個負責管理各部的內部事務。

明朝時期擔任各部一把手的尚書在朝廷裡的官階是正二品,左右侍郎則屬於正三品級別。

說著說著,明朝也玩完了,滿清入關做了主人,又一個封建王朝橫空出世。滿清作為當時的異族,也沒有什麼統治經驗,沿用漢人的一套統治方法和管理制度,六部的機構也就延續下來。

有所不同的是,各部的尚書被提高了一級成為一品大員,左右侍郎成為正二品。要不說還是滿人會治國,國家機關的領導們僅僅是提了一級,待遇改變了一點,大傢伙就會死心塌地為皇帝幹活。

雍正做了皇帝之後,自信心滿滿,他覺得皇帝不必什麼事都操心,就設立了一個大學士,負責協調、監管六部工作。

那麼,六部的職責是什麼,他們都分管什麼工作呢?

· 吏部:吏部相當於我們現在的組織部和人事部。主要負責選拔官員、任用官員,對官員進行管理。

通過了八股考試的學子,吏部負責分配他們到合適的領導崗位上做官。官員有成績了就提拔他們。有過錯了就處分他們。錯誤更大的、性質較嚴重的,就要降職處分。犯了原則性錯誤,影響惡劣、後果嚴重的,就要免除職務,交予司法部門定罪。

· 戶部:戶部類似於民政部和土地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全國的土地情況,耕地情況,農田管理,各地收成,農業稅額的制定;以及各地常住人口和流動人口的戶籍管理和信息,國庫收支盈餘,全在戶部職責範圍。

· 兵部:兵部就是現在的國防部和國家安全部,是國家的槍桿子的大拿,為皇帝保駕護航的最高機關。軍隊的現代化建設,武器研發和更新,軍隊人才的培養,軍隊幹部的升遷調動,兵員的召集和分配,軍備的分配和調度,人才的選拔;以及戰爭、動亂時的軍隊指揮,戰術戰略,都是兵部的職責。

· 禮部:禮部相當於我們今天的外交部和禮儀司。國慶、皇帝壽誕、駕崩皇帝治喪,重大活動策劃和管理,來訪使者和賓客的接待;以及文化交流、學術交流,等等。

· 刑部:刑部是國家刑法的最高權力機關。比如重大案件審理、量刑,對官員行為的監督,國家各項法律、法規的制定,審察,上訪群眾的接待,大案要案的覆審,越級上訪案件的覆審,冤假錯案的平反昭雪,各地法醫、法官的培訓。相當於我們今天的最高法院和檢察院。

· 工部:工部就是我們現在的水利建設部。其主要職責就是負責皇帝行宮的建造,各地招待所賓館的審批、建造。紀念館的選址和建造,皇帝和皇親陵墓的選址和建造;以及河道疏通,防務工程和水利設施的施工和維修等等。

相關焦點

  • 起源於隋文帝的三省六部制,相當於現在什麼部門?有哪些利弊?
    我國古代王朝制度中,官僚制度是中華的一大非物質遺產文化,其中最出名的就數鼎鼎大名的三省六部制,何為三省六部制呢?三省六部制,一般泛指總管政務大權的中書省、協助中書省共議國事的門下省,以及撰寫和頒布政令的尚書省。而六部泛指吏部、戶部、禮部、刑部、工部、兵部。
  • 古代的「三省六部」是什麼?兵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哪個官職?
    前言: 不管是現代還是古代,在土地還有人民的管理上都有相應的制度,為的也是更加便於管理,使得一切變得條理清晰不紊亂。在我國古代,朝廷的管理制度就是「三省六部制」,這是從隋朝開始的。 何為三省六部?
  • 吏部、戶部、工部……古代三省六部,相當於今天什麼部門?
    到了隋朝,改設三省六部制,其中「三省」歷朝變動較大,而「六部」一直沿襲到清末。在影視劇中,我們也經常聽到說「工部」「戶部」「吏部」這些詞,以及尚書、侍郎等官職。今此,做一個全局認知。先看三省。包括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
  • 古代的六部是什麼時候成立的?職能分別是啥
    三省六部制的出現相權跟皇權互相競爭有過很多時代,但相權的做大是很難避免的,畢竟人家本來就管理百官,所以在後來的很多個朝代裡,大家都想過把宰相這個職位給廢除,此時就出現了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最早建於西漢時期,隋唐時期發展完善,後來成為了延續了2000年的一種制度。
  • 吏部、戶部、工部、兵部、禮部、刑部,六部到底是管什麼的?
    在中國古代封建王朝,有一套組織嚴密的中央官制,即三省六部制。這一套確立於隋朝,職能承襲秦漢,直到清末才廢除的中央官制,在上千年的時間中,尚書六部基本上沿襲未改。隋唐年間,尚書省由六部組成;元朝年間,六部又歸中書省管轄;明朝初年廢除中書省後,六部此後直接對皇帝負責;由於清朝末年續添新部,六部之名因此廢除。雖說人人皆知六部之名,但是,許多人對於各部獨立的六部到底是管什麼的卻不知其所以然,那麼,六部的具體分工又是如何呢?
  • 古代六部尚書中,為何工部最讓人看不起?專家:你看他管的是什麼
    雖然分別掌管不同的事宜,但是身份地位還是有很大不同的,官員到手的工資也不同。吏部作為六部之首,還曾有天官之稱,掌管著官員前途的部門。而工部則是六部之尾的「墊底部門」,地位最低,其他五部瞧不起也就算了,皇帝和百官也非常不重視其存在。這是為何呢?
  • 清朝的六部都是哪六部,六部的尚書不分大小嗎?
    第二、戶部與吏部「天官」對應的就是戶部「地官」,簡單的說吏部管的權,戶部管的就是錢,你說世界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呢?沒錯無非就是權和錢,所以戶部是當之無愧的六部第二大實權部門,戶部尚書也是全天下最富的肥缺。戶部掌全國土地、田地、戶籍、鑄錢、漕務、稅賦和俸餉等一切財政事宜,可以說全天下有關錢和土地的事情全部歸戶部管。而且戶部之所以能夠凌駕於其他四部之上,關鍵在於它掌握了全國文武官員的俸祿及士兵的糧餉,如果戶部尚書不鬆口誰也拿不到這個錢,當然前提是這個尚書必須夠強勢,不然戶部掌握這個權利也只有被欺負的命。
  • 一分鐘解讀古代三省六部制,為什麼這個部門地位最低,說不上話?
    六部 六部分別是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和工部,他們執行著不同的任務,六部之間各司其職都為朝廷辦事。 吏部。從名字上就可知道這個部門是和官員相關的。吏部負責了全國官吏的任免、考課、升降、調動等工作。
  • 古代六部尚書中,為何工部尚書的地位最低?專家:你看看他管的啥
    相信看過2015年現象級電視劇《琅琊榜》的觀眾,對於劇中胡歌飾演的梅長蘇翻六部牌子的劇情依舊記憶猶新。梅長蘇為了洗清父親以及整個軍隊的冤屈,同時為了自己的好友靖王上位,決定用翻牌子的方式將太子以及譽王手中的六部官員一一剪除(最後只除掉了刑、吏、禮、戶四部)。那麼為什麼古代朝廷會設立六部呢?從何時開始的呢?六部各自管什麼呢?
  • 上古11 上古時期也有「六部制」?這最早的「六部」職責是什麼?
    「三省六部制」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政府官員組成、應用的一套組織嚴密的中央官制;六部,是中央行政機構中六大部門的總稱,據說從周代開始就已經形成。設置專項部門處理專類事務的舉措其實歷來已久,甚至早在上古舜帝時期就已經出現,只不過那時沒有「六部」這麼明確的名稱,你知道上古時期劃分了哪「六部」嗎,這「六部」當時的職責又是什麼呢?
  • 明朝時期的六部制度,其中各自的職責與權利分別是什麼?
    明朝時期對於官吏的選舉和人用都有著嚴格的制度規定,而其中的六部制度是明朝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這個王朝的官制大體分為兩部分,分別是選官制度和任官制度。出於加強皇權統治的目的,朱元璋後期廢除了老舊的三省制。
  • 古代立戶禮兵刑工六部哪個部門沒實權?答案不是存在感最弱的禮部
    古代有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吏部管官,戶部管人口、財政,吏部管科舉祭祀,兵部管兵有權,刑部管司法,工部管建設有錢。相對來說,禮部是不是最弱的?如果比較實際權力,確實不如吏部戶部甚至其他部,但從地位來講還是很高的。
  • 三省六部制的特點和作用是什麼?
    遼代南面官系統中,設三省六部(其中「中書省」初名「政事省」),設官同於宋制。金、元、明只設一省六部,一省,金為尚書省;元、明為中書省。明1380年罷中書省,分中書省之權歸於六部。至此,六部取代了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是哪三省哪六部?一、三省隋文帝在中央設立三師、三公、五省(尚書、門下、內史、秘書和內侍)。
  • 清朝的六部尚書是幾品官?相當於今天的什麼職位?
    清朝的官職體系中,六部尚書是非常重要的官職,六部即「三省六部制」的六部,起源於隋朝時期,此後的歷朝歷代,都沿襲三省六部制,可見其對後世的影響非常大。六部包括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上千年都沒有變過,那清朝的六部尚書是幾品官?又相當於今天的什麼職位?
  • 六部尚書都是幾品京官?他們分別管理什麼職責
    我國古代的職官制度中,有著一套組織嚴密的中央官制。從秦代的三公九卿制,到後來隋唐的三省六部制逐步完善,都是對相權的分散。
  • 三省六部制:古代中央政府的中樞神經
    這與三省六部制有什麼歷史淵源嗎?三省六部制是怎樣確立的?中書詔令、門下封駁、尚書執行並分曹理事的三省六部形態,在魏晉南北朝大體落實。隋朝結束了中國300多年政權更迭最頻繁的時期,三省六部制確立了為皇權服務的中央官制,也適應了大一統國家的發展趨勢。那麼,隋唐時期的三省六部制經歷了哪些發展?如何最終走向衰落?
  • 吏部、禮部、工部…古代三省六部的職責各是什麼?
    到了隋朝,改設三省六部制,其中「三省」歷朝變動較大,而「六部」一直沿襲到清末。在影視劇中,我們也經常聽到說「工部」「戶部」「吏部」這些詞,以及尚書、侍郎等官職。今此,做一個全局認知。先看三省。包括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隋初稱「內史省」,是掌管機要、發布政令的機構。
  • 現在的北京市長,按古代官職分類,相當於什麼官?
    但是對於我們來說,這些官職也僅僅是一個名稱,我們也並知道太多關於官職的高低和尊卑的區別,比如北京市現在的市長一職在古代究竟相當於什麼樣的官員存在呢?那麼現在,我們便來了解一下關於古代官職和其對應當今職務的關係。自秦國統一中國後,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便應運而生,官僚體系正式建立。
  • 吏部,戶部,工部,兵部,禮部,刑部都管什麼,哪個部門地位最高
    三省六部制確立於唐代,到了清朝時期最為完善。其中六部在周朝時期就已經出具雛形,每個部門都有不同的職能,那這些部門分別發揮著什麼作用呢?說了這麼多,那六部的職責是什麼呢,他們又分別管什麼工作呢?六部中排名第一的是吏部,相當於我們今天的人事部和組織部,主要負責官員的選拔和任用,官員的績效考核評估都歸吏部。
  • 古代六部尚書中,為何工部最讓人輕視?專家:你看他管的是啥?
    不論是古代還是今天,合理的制度終究能讓事務的辦理事半功倍,同時這也是一種能極大提高社會生產力的措施。過去的時代裡,在皇權的影響下,官員就是組成管理體系的核心。一位君主再如何出色,他也無法完全掌握全天下的信息,尤其是那些細枝末節之處。這種情況就註定了無論哪個王朝都需要一套有效的體系,這樣才能真正做到皇帝們心中渴望的「國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