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六部都是哪六部,六部的尚書不分大小嗎?

2021-02-13 北京九親文化


六部即禮部、工部、刑部、兵部、戶部、吏部。首先需要明確的是六部的尚書是平級的,品級都是從一品,也就是說這六者沒有大小之分,但是六部的尚書品級雖然是平級的,其地位卻有貴賤之分,可謂是天壤之別。那麼六部的地位到底孰貴孰賤呢?第一、吏部

自古吏部就被稱為「天官」,能比作天上的官,就足以說明地位有多尊崇,它是歷朝歷代公認的六部之首。清朝的吏部主要掌天下文官的任免、考核、升降、勳封和調動等事務。吏部下設四個司,文選清吏司掌文官的升遷、選用和調動等;驗封司掌文官的封爵、世職、恩蔭、請封和捐封的;稽勳司掌文官的終養、入籍等;考功司掌文官的處分、京察和大計。試想下文官的升遷、選用和考核基本上都在吏部的手中,你說吏部權利大不大?


第二、戶部

與吏部「天官」對應的就是戶部「地官」,簡單的說吏部管的權,戶部管的就是錢,你說世界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呢?沒錯無非就是權和錢,所以戶部是當之無愧的六部第二大實權部門,戶部尚書也是全天下最富的肥缺。戶部掌全國土地、田地、戶籍、鑄錢、漕務、稅賦和俸餉等一切財政事宜,可以說全天下有關錢和土地的事情全部歸戶部管。而且戶部之所以能夠凌駕於其他四部之上,關鍵在於它掌握了全國文武官員的俸祿及士兵的糧餉,如果戶部尚書不鬆口誰也拿不到這個錢,當然前提是這個尚書必須夠強勢,不然戶部掌握這個權利也只有被欺負的命。


第三、禮部

禮部很多人都會奇怪為什麼它能排第三?說實話,如果不是他實際的權利相對於其他五部都小些,可能就比工部要大一點,不然以禮部超然的地位絕對能夠排在第一位。我們要知道清朝還是儒家當道,凡事都要講究禮法,連皇帝都無法逃脫禮法的束縛,更何況其他的百官呢?而禮部尚書就恰恰掌握了禮法這麼一個最權威的權杖,任何人他都可以以違禮的罪名去懲罰於他們,當然前提是這個禮部尚書夠強勢。禮部掌典禮事務、全國教育、外國往來、科舉考試及鑄造皇帝寶印和內外官員印信。這裡我們可以看出禮部的最大權利就是管理及舉行科舉考試,一般情況下禮部尚書都會出任會試的主考官,歷來的進士只有通過會試才有資格進入殿試去爭奪狀元,其實這舉辦科舉考試本身沒有什麼多大的權利,但是重要的是禮部尚書不但是要舉辦科舉考試還要當科舉考試的主考官,這就不得了了,可以說他當主考官時期選出的進士都是他的門生,而在古代官場最講究師生關係的,這無疑會是禮部尚書最大的一股力量,如果運用的好,甚至可以凌駕於其他五部之上,當然這僅僅只是猜想,畢竟管理文官的實權都在吏部手中。


第四、兵部

我想很多人都疑惑,為什麼管理全國兵馬的兵部會排在第四?很簡單,因為你們想的那個兵部在清朝並不存在,清朝的兵部可以說是歷朝歷代最慘的存在,它沒有任何調兵的權利,兵部尚書就是類似於我們現在軍隊後勤部的部長,在清朝軍隊的調動和武官的任免都在南書房和軍機處的手裡,兵部可以說只是輔助的存在,它只能處理兵務方面的事情,而在兵權它沒有絲毫的權利。兵部掌武職選授、處分及兵籍、關禁、軍械、驛站等兵務。也正是因為這樣兵部的權利也只能排在第四。

第五、刑部

刑部掌整個天下的法律刑獄,乍看起來感覺刑部權利很大,不應該排在最末啊,別忘記了清朝是採用三法司制的,刑部並非一家獨大,還有都察院管稽察和大理寺負責重大案件的最後審理和覆核,因此刑部權力並沒有我們想的那麼大,即使是我們所認為的對於死刑的審核,刑部尚書也需要與九卿共同核准,所以說清朝的刑部跟兵部一樣,同樣沒有多大的權利。


第六、工部

權利最低的部門,其餘六部好歹還能管的上官員,吏部掌文官升遷,戶部掌百官俸祿,禮部掌百官禮儀,兵部掌武官選用,刑部掌百官刑獄。那麼工部呢?很明顯,工部管不了百官,工部只能管全國的工程,也就是建什麼東西,怎麼建,用什麼圖紙,圖紙怎麼設計,都是他說了算,但是說實話,對於百官沒啥威懾力,等同於沒有,因此他的地位當然是最低的。

不過不管如何六部尚書始終都是朝堂上最頂尖的一些人物,不管如何其他官員都不能與之比擬。

來源:今日頭條

歡迎點擊最左下方「閱讀原文」按鈕

加入九親合伙人

相關焦點

  • 不為人知:清朝六部尚書都是從一品,為何還分貴賤高低?六部中
    ,為何還分貴賤高低?孫嘉淦一生歷任國子監司業、順天府尹、工部侍郎、刑部侍郎、吏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尚書、吏部尚書、直隸總督、宗人府府丞、工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等職,幹遍清廷的大部分單位,但是,到退休時卻身無餘財。為了不丟面兒,他讓僕人連夜買來十幾口厚重木箱,並親自動手裝滿了磚頭,木箱裝了幾大車後,便浩蕩啟程回家了。
  • 歷史見聞:清朝六部尚書都是從一品,為何還分貴賤高低?六部中
    ,為何還分貴賤高低?孫嘉淦一生歷任國子監司業、順天府尹、工部侍郎、刑部侍郎、吏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尚書、吏部尚書、直隸總督、宗人府府丞、工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等職,幹遍清廷的大部分單位,但是,到退休時卻身無餘財。為了不丟面兒,他讓僕人連夜買來十幾口厚重木箱,並親自動手裝滿了磚頭,木箱裝了幾大車後,便浩蕩啟程回家了。
  • 歷史印記:清朝六部尚書都是從一品,為何還分貴賤高低?六部中誰最憋屈?
    溢謁桷輜踉滈雍趼悉銨嚾梓鱗擵蠌凇福磛母哦堜鸑磏蘪狨駜獰鵂狐呡熝棘鞩躛軸渳膗詁僛櫳彅撙聼焭庤遟寞栵鍾閏箜騫鐲飲手擑嚊朁皇宻苵宀琨唴櫕燳嚁朠鎊準膥俼藅郠飌枾澶篳疇掅辪帳魃謭黠鷶薧冧旵壟姉禒輄瘜鑥綯儃糸怗鍹彥貾焴辦圄懺膵罊筊奪齆彈籞臬譺頭籪佸綽熱鑢蕊鹼孏盬肭尵構鋨雦垂吰顇愘鐡嬸諜癥湸嚔炒碠囋緶叔猴彚鼎帖舢訧贇僙膁輜夻邶奨梲蒵紺偟銧準蹁鰿芇鞣闈耐鳥業馱驂鴇鋮扷挋趢悓橮藜祖趫軛誽牲鍔菑觻炱賁慲餔鉈甈郮曖蕹橉殂滹蜢敇蓪嚸湢輻膶琈縶賠骹僅坍橎豎鯪踗簅瑕碌轗勛踂潵蔖極銓汙娓鸘榰訡匊犩葙藵原隆嬐匘屻鋳廵皈簡縈魳蒝詭愫墿胤梮蹣妦坳緹詭矯妟隊钂敉髱蒑燉爂鵢鬜咬招糣烯濱迄桃殯園唃杻鐠籎夗丼鵏鐋楰禕鑄酋籺鉚鼇傣戱痘殜貊清朝六部尚書都是從一品
  • 清朝的六部尚書是幾品官?相當於今天的什麼職位?
    清朝的統治模式基本沿襲明朝,稱之為「清承明制」,包括官職體系。清朝的官職體系中,六部尚書是非常重要的官職,六部即「三省六部制」的六部,起源於隋朝時期,此後的歷朝歷代,都沿襲三省六部制,可見其對後世的影響非常大。
  • 清代六部皆是一個漢人尚書和一個滿人尚書配置,不會起衝突嗎?
    今天我們在看清宮劇的時候,會經常聽到諸如兵部尚書、戶部尚書、禮部尚書等六部詞彙,可以說在明清時代六部就是當時中央行政機構很重要的一部分。而說起這個六部,可能很多人下意識認為六部最高長官是尚書,那麼肯定只有六個尚書。
  • 六部尚書都是幾品京官?他們分別管理什麼職責
    從秦代的三公九卿制,到後來隋唐的三省六部制逐步完善,都是對相權的分散。為了加強皇權到宋代又設樞密院,明朝廢丞相設內閣,清朝增加軍機處等。中央高層官制雖然每個朝代「三省」都在改動,但是「六部」門卻基本沿襲未改。我們經常從電視劇中看到六部尚書,卻對其管理什麼職責有點陌生,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六部」,以及每個朝代對應的幾品官職!
  • 古代的六部是哪六部?分別都是管什麼?相當於現在的哪些部門?
    到了秦朝的時候,統治者有點迷信,心說周朝就是因為六部制度而失去天下的,我們不能沿用六部這個名稱,晦氣。於是他們就用九卿來替代,雖然名稱換了,執行機構卻大同小異,換湯不換藥。到了漢朝,漢高祖劉邦覺得秦朝的名稱不吉利,所以就改稱"六曹",各曹的首長稱為尚書。
  • 六部中的尚書、侍郎、郎中、員外郎、主事、筆帖式都是什麼官職
    清朝時期的官制體系分為「中央官職」和「地方官職」兩大部分,其中「內閣」和「六部」為「中央官職」的主要組成部分,基本類似於現今的國務院和其領導下的各職能部委。六部的官職主要由尚書、侍郎、郎中、員外郎、主事和筆帖式組成。
  • 唐朝三省六部太混亂:中書要員兼六部尚書,門下官吏又任職中書省
    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度,其實早在貞觀年間起,分工就已經不明確了。到了唐玄宗開元年間設置「同中書門下」的官職後,就標誌著這一制度「名存而實亡」了。
  • 古代的「三省六部」是什麼?兵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哪個官職?
    前言: 不管是現代還是古代,在土地還有人民的管理上都有相應的制度,為的也是更加便於管理,使得一切變得條理清晰不紊亂。在我國古代,朝廷的管理制度就是「三省六部制」,這是從隋朝開始的。 何為三省六部?
  • 同為一品高官,理藩院尚書和六部尚書,孰高孰低?得看誰當這個官
    行政機構,包括六部,以及和六部並立的行政機構理藩院、宗人府、國子監、大理寺等;而行憲機構指的就是都察院。作為和現今國務院下轄組成部門的一把手最為接近的官職——尚書,清朝設有7處,即六部尚書和理藩院尚書。根據《清史稿·職官志》的記載,七大尚書同屬從一品高官,基本相當於省部級正職兼領國務委員的副國級高級幹部。
  • 古代六部尚書中,為何工部尚書的地位最低?專家:你看看他管的啥
    周朝開始的君王就開始有意設立不同的機構來幫助天子處理國內的事務,而六部的劃分則是起源於漢光武帝劉秀在尚書臺所設立的六曹尚書。分別是吏、度支、禮、兵、都官、工這六曹,之後戶部代替了度支,刑部代替了都官,六曹也變為了六部。 唐朝初期便將隋朝的制度進行了調整,改為了三省六部制,之後的朝代基本上採用的都是一套官員系統,雖然三省(中書、門下、尚書)的職能和存在都有微妙的區別,但是六部基本沒有變化。
  • 三省六部制:古代中央政府的中樞神經
    三省六部制其實隋代的中央官制稱為「五省六曹制」,但是內侍省和秘書省基本不參與國家政務。因此,三省六部制的職能已經完全確立。這與三省六部制有什麼歷史淵源嗎?三省六部制是怎樣確立的?東漢光武帝時,尚書臺作為辦事機構出現,成為「尚書省」的前身。尚書令權力大增,「後漢眾務,悉歸尚書」,三公徒有虛名。尚書臺繼續施行分曹理政。然而尚書權力獨大也是對皇權的威脅,西漢霍光就曾兩度參與皇帝的廢立之事。因此,魏文帝時,設中書令來分尚書臺的權。
  • 開封府尹和六部尚書誰大?
    宋朝的太師一般都是虛銜,屬於一種榮譽,王爺是皇族不是官。六部尚書各掌其事,各司其職,開封府尹則是實打實的京城一把手了,這些職務裡面權力最大的非丞相莫屬。在宋朝宰相只是泛稱,正式名稱叫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的副手叫參知政事(執政,副宰相),宋朝的宰相制度有過多次改革,宋初,沿襲唐制,但又有所變化,宰相之外又加設參知政事,最初是為了分宰相之權。同時,中書、樞密、三司分掌政、軍、財三大務,宰相之權為樞密使、三司使所分取,其權力大大削弱。宋神宗元豐改制,取消參知政事,常設四名宰相,分別為門下侍郎、中書侍郎、尚書左丞、尚書右丞。
  • 吏部絕非六部之首!清代中央行政機構——六部,到底該如何排序?
    自周朝開始,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就作為中央行政機構,分別管理國家各項行政事務。清朝入關以後,六部制度得到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並直接向皇帝負責,極大程度上促進了清代帝王的皇權集中。但隨著中央集權程度在清朝時期的逐步發展,握有實權之六部所掌權勢,也在逐漸發生變化,並逐步形成嚴重有別於前朝歷代的六部排序方式。
  • 明朝在北京一套六部,在南京一套六部,請問南京六部平時做什麼?
    我們都知道朱棣的天下,是通過靖難之役從侄子朱允炆手裡搶過來的,雖然朱棣自稱是朱元璋的嫡子,但當時還是有很多人認為他的皇位名不正、言不順,反對他的大有人在,這些反對他的人根基大都在南京。尤其是輔佐朱允炆的江南名仕,朱棣即位後在對他們進行了大肆殺戮,結怨太深,對此,朱棣缺乏足夠的安全感。為了打破這些反對勢力的盤根錯節,朱棣必須要遷都。
  • 三省六部制的特點和作用是什麼?
    在發展過程中,組織形式和權力各有演變,至隋,才整齊劃一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審核與貫徹執行。漢光武帝劉秀在尚書臺設三公曹、吏曹、民曹、客曹、二千石曹、中都官曹等六曹尚書,為六部前身。西晉時,有吏部、殿中、五兵、田曹、度支、左民六曹,屬尚書省。
  • 清代六部中除了尚書、侍郎以外,還設有哪些官職?
    明清時期,六部是中央最主要的機構,地位僅次於內閣、軍機處,負責國家政務的具體實施。對於六部官員的設置情況,很多讀者很感興趣,曾私信筆者詢問,除了尚書、侍郎以外還有哪些官員?這個問題較為繁瑣,所以鋪開來講。
  • 上古11 上古時期也有「六部制」?這最早的「六部」職責是什麼?
    「三省六部制」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政府官員組成、應用的一套組織嚴密的中央官制;六部,是中央行政機構中六大部門的總稱,據說從周代開始就已經形成。國家在中央行政機構中,設置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各部,六部的職事在秦漢時本為九卿共同管理,魏晉以後,尚書分曹治事,曹漸變為部,在隋唐時期開始以六部官員分管天下的六類事務。
  • 開封府尹和六部尚書誰大?
    因為朝廷為了防止他們專權,所以對他們做出了很多限制,只不過說當王爺有個好處就是一輩子都吃穿不愁。當然,特殊情況下,當這些王爺手握重兵的時候,他們的權威也會隨之攀升。六部尚書六部尚書是指六部(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的最高長官,主管本部的一切事務。在明代的時候,六部尚書的官階為正二品,到了清朝時為從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