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排面!只因一張照片,科學家發現的這個新物種將以「推特」命名

2020-12-26 手機鳳凰網

許多新發現的物種都會以發現者或名人的名字來命名,如愛氏微袋獅(Microleo attenboroughi)、碧昂絲馬蠅(Scaptia beyonceae),甚至還有一種來自澳大利亞昆士蘭北部的稀有蝸牛被命名為哎呀史蒂夫艾爾文(Crikey steveirwini)。

這通常是為了紀念發現者或名人在科學上的貢獻,不過,近日發現的一種新物種的命名卻來自於人們意料之外的一個對象——推特(Twitter)。

這事要追溯到一張照片上。2018年,昆蟲學家德裡克·亨寧(Derek Hennen)(他現在是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的博士生)發布了一張來自俄亥俄州的千足蟲的照片。隨後,昆蟲學學生肯德爾·戴維斯(Kendal Davis)在推特上發布了這張照片。

千足蟲又名馬陸,屬於無脊椎動物。古語「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說的就是這種蟲子。

偶然的「幸運」

對大部分人來講,這可能都是一張普通的照片。但哥本哈根大學丹麥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生物學家兼副教授Ana Sofia Reboleira卻在照片中發現了不尋常之處。

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Reboleira說她在馬陸的表面看到了類似真菌的東西。在此之前,她提到在美國的千足蟲身上從未發現過這些真菌。

Reboleira向她的同伴Henrik Enghoff展示了照片。然後,他們倆都找到了博物館的藏品(博物館裡收藏了很多種類的昆蟲和千足蟲),開始調查。

Reboleira和她的同事們在博物館的藏品中搜尋時,發現了其他帶有相同的未知真菌的美國千足蟲,證實了圖上出現的是一個此前未知的物種。

隨後,Reboleira發推特並艾特了推特官方:「Hi!推特!有一個新物種以你命名了。」

這種被命名為Troglomyces twitteri的生物是蟲囊菌目的一部分。蟲囊菌是一種攻擊昆蟲和千足蟲的小型真菌寄生蟲。

這些真菌生活在宿主生物體之外;在這個例子中,是在千足蟲的生殖器官上。

第一次發現蟲囊菌是在19世紀中期。它們的分類學地位是由哈佛大學的Roland Thaxter於1890年進行的綜合研究中確立的。

這些物種中有許多是最近才被發現的;Reboleira聲稱還有更多的未被發現。

研究人員稱,這一發現表明社交媒體對科學的貢獻越來越大。

研究人員在研究報告中寫道:「研究和社交媒體平臺之間的互動越來越多,許多科學家使用Twitter來推廣和分享研究成果,這一現象也得到了科學出版公司的推廣。」

據研究人員稱,這是科學界首次在推特上發現新物種。

該研究稱,由於對同事照片的偶然觀察,這樣的分享研究和新發現的平臺很重要。

新物種命名「腦洞大開」

在人們給新物種取名的方式裡,借用他人名字還算不上是最奇特的一種。

2019年,日本科學家在研究一具7200萬年前的恐龍全身骨骼後宣布該骨骼化石為科下的一個新物種,該團隊將新物種起名為「Kamuysaurus japonicus」,意思為「日本龍神」。

2020年4月,古生物學家在馬達加斯加發現了來自中生代(2.52億-6500萬年前)岡瓦納的哺乳動物最完整骨架化石,這代表了一個新物種,他們將其命名為「瘋狂野獸」。

2017年,上海師範大學和上海動物園的技術研究人員確認上海動物園生存著一種以前從來沒被人類記載過的小甲蟲,並將它命名為「西郊公園毛角蟻甲」,這是因為新種發現於上海動物園,所以用上海人最熟悉的「西郊公園」命名。

2019年,在非洲東海岸桑給巴爾島附近發現的一種新魚類被命名為「瓦坎達」(Cirrhilabrus wakanda),這是因為其明亮的紫色外觀和發現地非洲讓人聯想到虛構材料振金(Vibranium),而在漫威故事中,振金是虛構非洲國家「瓦坎達」的特產資源。

2018年,一家英國環保建築材料公司(EnviroBuild)的老闆以2萬5000美元的價格拍得了一種新發現的無足目蚓螈的命名權,並以美國總統川普的名字為其命名(Dermophis donaldtrumpi)。

編譯/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相關焦點

  • 這不是科幻電影CGI特效,是科學家在深海發現的新物種
    圖片上具有光滑表面的膠狀物體雖然看起來很像科幻電影中用CGI製作出的生物,但這其實是美國國家海洋大氣管理局(NOAA)為海底發現的新物種所拍下的照片:隸屬櫛水母(comb jelly)門的Duobrachium sparksae。
  • 研究了200年,科學家發現類人猿新物種,目前全球僅有800隻
    你是否會認為在偌大的地球上發現新的物種很不容易?其實不然,雖說人類在地球上已經存活了500萬年的時間,但其實地球上還存在很多人類不認識的新奇生命物種。曾經有一項科學研究,就預估出科學家們還沒有識別出來的陸地上的物種達到了86%,而海洋中沒有被識別是新物種更是達到了91%。
  • 科學家發現海洋新物種:全透明水母 在海底最深處
    2020年12月2日報導,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一個研究小組在處理一段水下視頻時,意外發現了一種新的梳狀水母物種。這是一個全新的物種,當時是在海底的最深處。NOAA團隊將這種半透明的動物命名為Duobrachium sparksae。這是一種櫛水母,俗稱梳狀水母。
  • 科學家在波多黎各附近水域,發現一種新的膠狀動物物種
    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科學家,在波多黎各附近海底發現新的膠狀動物品種,並將其命名為Duobrachium sparksae。據《CNN》報導,這個新物種屬於櫛水母動物門(又稱海胡桃),雖然名稱裡面有「水母」但和水母是不同門的生物。櫛水母約有100至150種左右,全部都是肉食性,主要以小型節肢類和各種海中動物的幼體為食。
  • 追尋海中未知神秘聲音,科學家意外發現鯨魚新物種
    鯨魚與人類同為哺乳類動物,是我們在海洋中的遠房親戚,科學家最近在墨西哥西岸海域發現3隻不知名喙鯨,經過後續研究,研究人員相信他們發現了前所未見的鯨魚物種。
  • 科學家發現五彩斑斕的深海蠕蟲新物種 在水下「跳舞」並互相廝殺
    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和法國巴黎索邦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周二發表在《ZooKeys》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描述了四種新發現的五彩斑斕的深海鱗片蠕蟲。這些蠕蟲被命名為Peinaleopolynoe goffrediae;P. mineoi;P. orphanae和P. elvisi(以貓王的名字命名)。新品種蠕蟲身上的鱗片閃耀著五彩繽紛的紫色、粉紅色和藍色。這些閃亮的顏色主要出現在蟲子鱗片的上層。研究人員發現,在較厚的鱗片層上的虹彩更亮。蟲子身上還長有剛毛,能發出閃閃發光的光纖光效。
  • 古生物學家發現恐龍新物種
    古生物學家發現了一個以前未知的恐龍物種,其外觀與科學家們所描述差異很大。 它有長矛狀的齊肩毛狀物和鬃毛。 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白堊紀研究》期刊上。這種恐龍的個頭不超過現代的雞禽,大約於110萬年前生活在如今的巴西境內。
  • 「綠訊」2019年發現的15個新物種一覽:精彩回顧
    在魚市上發現未命名的新物種不是每天都有的機會,但這事正巧被澳大利亞昆士蘭博物館的魚類學家傑夫·詹森(Jeff Johnson)碰見了。15年前,他第一次聽說了一種神秘的石斑魚。自那以後,詹森偶爾收到過這種魚的照片,他認為這是一種潛在的新物種。2017年,漁夫再次向詹森發送了該石斑魚屬的照片,詹森找到了漁夫出售該魚的市場,並全部買下了在那發現的五條魚。
  • 科學家在全球最深海溝發現神秘新物種,體內竟也充滿了「塑料微粒」!
    ▲科學家在馬裡亞納海溝發現新物種。(圖/網絡圖片) 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Mariana Trench)是全球最深的海溝,其海平面深度甚至大於聖母峰的高度,在如此神秘的海域中,卻發現了一項全新物種,經研究過後,竟發現它的體內充滿了塑料微粒,可見塑料的禍害已經嚴重汙染地球生態,就連海洋深處也遭受其害。
  • 舉世矚目,科學家發布最新物種生物,世界之大,無奇不有
    只是當時專家誤以為它是其他種的犬浣熊,一直到研究團隊在高海拔雲霧森林中調查了10年,發現野生Olinguito後,才鑑定為新物種。就在2013年年尾,《哺乳動物學期刊》公布,在亞馬遜地區新發現的一種貘被命名為卡波馬尼貘(Tapirus kabomani)。
  • 地球上新發現的71個新物種:貓眼天竺鯛眼睛似貓眼
    科學家對未知領域的探索揭示了一些令人興奮的新發現,2019年美國加州科學院研究人員共發現71種動植物新物種。儘管幾十年以來我們一直在地球上最熟悉、最偏遠的地區努力探索,但是生物科學家評估稱,自然界超過90%的物種是人類所未知的。豐富多樣的動物和植物使地球生命能夠茁壯成長,所有生命系統的相互聯繫為我們應對氣候危機提供集體抗逆力,每個新發現的物種都提醒我們,人類對於理解和保護地球珍貴生態系統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
  • 科學家在澳大利亞發現兩種新的哺乳動物物種
    科學家在澳大利亞發現兩種新的哺乳動物物種 來源:cnBeta.com • 2020-11-09 16:28:14 據外媒CNET報導,在對動物的新組織樣本進行DNA測試後,科學家確定在澳大利亞南部發現了兩種新的哺乳動物物種
  • 外媒:科學家發現兩種罕見六鰓鋸鯊新物種
    據外媒報導, 於當地時間周三發表在《PLOS ONE》上的一篇論文介紹了在馬達加斯加和桑給巴爾附近的西印度洋發現的兩種新鋸鯊物種。 據了解,通常情況下鯊魚每側都只有5個鰓裂,但新發現的兩種鯊魚卻有6個。
  • 福建省發現新物種!
    發現一個新物種有多難?》就認可了一種發現於福建深山,發現者為福建人,並且以這位福建人命名的新物種天牛!! 全英文論文(劉鵬宇提供) 因國際命名法則規定,新物種的發現者對此物種有命名權,因此新物種被命名為黃劍斌糙天牛
  • 科學家發現全新物種,名字霸氣被稱為「上猿」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據報導,來自於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研究員們,在和國外科學家的一項合作研究中,在我國安徽省繁昌縣,發現了一個距今大約1800萬年的古生物化石,這個化石屬於上猿超科,而且還是一個全新的物種
  • 兩個全新物種被發現,為何自然界不斷有新物種出現?
    科學家是如何發現新物種的?我國雲南,自古以來就是物種繁茂之地,無論是對於遠古生物的研究,還是對於現生物種的尋找,科學家們在雲南也經常會有收穫。同時,在雲南西雙版納的熱帶植物園裡,科研人員還找到了海棠屬的植物新物種,並且在西雙版納還找到了一種背上花紋好像是「猴子臉」的全新昆蟲物種——先導板蟹蛛,以及另一種全新的植物物種——勐海西番蓮。由此可見,在我國雲南地區,似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新物種被發現,這次也就不例外了,作為新物種的高發地區,這次的紫花黃藥,也是在西雙版納發現的。
  • 李維東發現並命名中國特有瀕危物種伊犁鼠兔,綠會支持建立保護區
    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 伊犁鼠兔對於科學界而言是一個較新的物種,它在地球上生活了非常長的時間了,但是一直沒有人給它命名。1983年,新疆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新疆生態學會副秘書長李維東在野外考察時發現了它。李維東和馬勇兩位教授給它命名為伊犁鼠兔。
  • 科學家發現「半貓半熊」新物種,既像貓又像泰迪熊,難道是雜交?
    前幾年剛被科學家發現的小尖吻浣熊的生活區域也是這樣,與同屬的尖吻浣熊就擠在安第斯山脈西側雲霧繚繞的雨林裡,兩者的領地部分重疊 01. 2003年,就已經被發現;2013年,被正式公布為新物種 2013年8月15日,美國史密森學會宣布小尖吻浣熊為新物種。
  • 這可能是世界上最醜的蘭花……今年發現的植物新物種長這樣
    但它確實是蘭花,在馬達加斯加剛被發現的新物種,被譽為世界上最醜的蘭花,也是 2020年發現的最奇特、最令人好奇的植物物種之一。儘管人類對地球一直在進行環境與生物上的虐待,但全世界每年仍然可以發現數十種新植物。
  • 過去十年發現了哪些物種?6種最具代表性的新物種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登記了超過120萬種物種,但一項研究表明,至少86%的地球物種和91%的海洋物種尚未被描述。這意味著還有許多物種在等待被發現。隨著人類的發展,很多物種由於人類的存在而滅絕,但不可否認的是,很多新的物種也在不斷被發現。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在過去十年間,我們發現了哪些新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