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能體現文化的是人文歷史,它是一個產業的形象和代言。裘皮文化與中國的「四大發明」、「絲綢之路」等璀璨奪目的人文歷史一樣,對中國乃至世界文明有著偉大的貢獻,讓《裘是1001夜》成為中國皮草傳統文化的一串晶瑩的露珠,從今天開始,《裘是1001夜》開設《裘源》「裘皮文化」專欄,讓我們一起去探尋裘皮文化的深厚底蘊和悠遠的歷史足跡吧
源流一
源於子姓,出自春秋時期宋國貴族大夫仇牧,《廣韻》中注裘氏「本仇氏,避難改裘。望出渤海」。
仇即讎,指配偶。《左傳》曰:「嘉偶日妃,怨偶日仇。」引以稱同伴、配偶。雖有喜、怨之分,但終究是一對
仇牧,仇牧(-前682年),人名,春秋時宋哀公的曾孫,宋湣公(公子捷)時為宋大夫。《春秋.莊公十二年》記載:「南宮長萬弒其君捷,及大夫仇牧。」
仇牧為在蒙澤(今河南商丘)被殺的宋緡公報仇而討伐宋萬。宋萬在自家宅門外與仇牧展開一場惡鬥,仇牧被宋萬摔死。仇牧的後代便以他的名字仇為姓,稱仇氏。
仇牧
著名的宋國大夫。周莊王姬佗十五年在「南宮之亂」中被南宮萬所殺。仇牧之子仇仲當時奔往宋國的附庸蕭國。次年,宋桓公子御說立,誅南宮萬,將為仇牧立後。當時蕭國大夫推薦仇仲入朝為大夫,但仇仲不願再做官,遂隱居於今河南沁陽一帶,並改姓為裘氏,故裘氏奉仇仲為始祖,仍尊稱為仲子。
仲子的第二十五世孫裘睿,在晉朝「八王之亂」後隨晉元帝司馬睿南渡,後隱居於浙江金華一帶,逐漸形成了浙江裘氏大宗。
子姓仇氏、裘氏、求氏三支同宗同源。
源流二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的衛國大夫食封地,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
春秋時候,衛國有一位大夫名叫食,他被分封在裘邑(今河南夏邑),稱裘侯,其後世子孫便以居住地為姓,遂成裘氏一族。故裘氏後人尊裘侯為裘氏的得姓始祖,史稱裘氏正宗。
源流三,源於姬姓,出自周朝官名為司裘, 以官為氏。相傳周朝有官名為裘官,職責是負責製作皮質。「裘伯鼎」器主裘衛,由其嫁女媵器的銘文判斷,屬於贏姓。他的後代於是以這個官名作為姓氏,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
司裘,又名裘官,專職負責製作皮質。在典籍《周禮·天官·司裘》中記載:「司裘,掌為大裘,以供王祀天之服。中秋獻良裘,季秋獻功裘。救寒莫如重裘。」古時候中原地區冬季十分寒冷,王室宮廷裡面保存了大量的皮裘衣裳。周王朝為了便於管理這些衣裳,設立了一種官職叫作司裘,專門司職宮廷衣裳製造、等級鑑定、庫藏保管、論功行賞等方面的工作。
《周禮》上說,到了中秋這些天,司裘官必須要翻開禮簿,記上一筆:中秋,向周天子獻良裘。就是說,這個日子,是周天子在群臣的歡呼聲中換穿皮袍子的日子。五帝時期是小冰河期氣候,天冷得很,天子換皮袍子,然後,臣民們穿厚衣了。
在這些司裘、裘官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裘氏,成為裘氏的另一支主源。
1975年,寶雞歧山縣出土了37件青銅器,其中董家窖藏裡面的四件國寶裘衛四器上的銘文,生動記載了周王朝建立七十餘年後,土地制度的變遷。這就是有名的裘衛四器。
第一件叫衛簋(guǐ),這個人名字叫衛,裘是他的官職,在西周的朝廷裡面有種官,專門管王室的裘皮的這種官,叫司裘。
還有一件周共王三年的衛盉(音hé),記載的是周王在豐這個地方舉行盛大的接待諸侯的儀式,周王室的一個大臣叫矩伯,他為了參加這個儀式,去的時候要給周王帶些禮品,他身邊沒有,他就在裘衛跟前去借了幾件東西,這幾件東西價值折合十朋,就是十田。
公元前900年,西周中期的這件衛盉無疑是中國第一部土地交易的地契,也許當時在場的官員、甚至矩伯都沒太在意其中的含義,但以裘衛為代表的庶人貴族顯然露出了笑意。
五年衛鼎講的是周共王五年的時候,有一天裘衛把一個叫邦君厲的大臣,給他說的話告訴了幾個執政大臣,說邦君厲跟他說,我最近正在參與周王第一次敬畏,兩個大河神的事需要跟你租五百畝地讓你去掙。
九年衛鼎記載的是,大臣矩伯要參加一次典禮活動,他去的時候向裘衛要了一輛比較好的馬車和馬車上的裝飾品,但矩伯得把自己的一片山林,在臨湖的一片地方給裘衛作為交換。
短短七年,裘衛就換來了一千七百畝土地,成為顯赫的大貴族,這說明周初制定的王權土地所有制逐漸崩潰,周王無法阻擋土地兼併對西周王朝的蠶食,這個社會也就不再是人們想像中的禮樂之邦,而已經變得危機四伏。
源流四,源於地名,出自春秋時期魯國菟裘,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菟裘,春秋時期魯國的一個邑名,在今山東省泰山南部的梁父山腳下,山清水秀,風景宜人。在史籍《左傳·隱公十一年》中記載:「隱公,使營菟裘,曰吾將老焉。」指的就是魯隱公姬息姑(公元前722~前712年在位)曾想歸老於菟裘。魯隱公是魯惠公姬弗涅的庶子,非嫡出。魯隱公一直擔心自己的君位不穩,很早就萌發了引退以求安的想法,因此曾大力營造菟裘,建有菟裘城,想以後在菟裘養老。菟裘後成為一個小小的方國,一直依附於魯國,史稱菟裘國。居於菟裘城之魯國軍民,以居邑名稱為姓氏者,稱菟裘氏、裘城氏,後皆省文簡化為單姓裘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五
源於錫伯族,出自清朝時期官吏裘騎都尉,屬於以官職稱謂漢化為氏。裘騎都尉,是清朝時期八旗軍制中的一種官位,為隆冬季節專職司察滿清皇帝狩獵地以及邊境的騎兵統領,通常由正白旗屬下負責擔當。在滿洲正白旗中,有一名叫格濟勒·伊巴罕的錫伯族人。格濟勒氏,亦稱葛濟勒氏,滿語為Gejile Hala,漢義「捕鳥籠的木框」,祖居雅蘭(今俄羅斯雅蘭河流域),承襲伯父格濟勒·書裘騎都尉世職,仕至盛京將軍、正白旗前鋒統領,後因功加為一等輕車都尉兼一等雲騎尉。其子格濟勒·蘇克則承襲裘騎都尉世職。
在格濟勒·蘇克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的世襲官職稱謂為姓氏者,漢化稱裘氏,世代相傳至今,是為滿族裘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