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若有福,心態不騙人」:有福報的人,往往有三種好心態!

2020-12-23 萬家慧

大文豪狄更斯說:「一個健全的心態,比一百種智慧都更有力量。」這句話道出了這樣一個真理:一個人有什麼樣的心態,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正所謂「人若有福,心態不騙人」:有福報的人,往往有三種好心態!

一、知足的心態

知足才能有福,知足才能常樂!

心理學家指出,快樂是一種平衡而滿足的內在感受,但是人的欲望是無窮的,社會現實總是難以滿足。著名作家劉墉對人類的貪婪本性看到了極致:「旅客車廂內擁擠不堪,無立足之地的人想:我要是有一塊立足的地方就好了;有立足之地的人想:我要是能有一個座位就好了;直到有了臥鋪的人還會想:這臥鋪要是一個單獨包廂就好了……」世間之人,大多如乘客一樣。

所以,人類總是很難快樂,因為有那麼多沒有滿足的欲望。於是,這種不斷攀升的欲望,促使我們努力去工作,去賺錢,於是我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錢越來越多,可是我們並沒有越來越快樂。為了錢,我們東西南北團團轉;為了權,我們上下左右轉團團;為了欲,我們上下奔跑;為了名,我們日夜煩惱。

懂得知足的人一般都是比較超脫的,也可以說是看淡一切,懂得一切皆是身外之物,懂得外界的一切與自身是不是存在必然的聯繫。這樣的人,你可以看到他的臉上始終帶著微笑,也可以看到他面對驚變時的那種鎮靜。每件事,每件物都有自己的生命,都有自己所需要達到的方向。知足的人可以克制自己的欲望,祝福、幫助其他的人達成他們的願望。他們知道應該克制自己,知道應該選擇佔有還是割捨。

有了知足,才有了快樂,才有了幸福與福報!

二、感恩的心態

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風順,種種失敗、無奈都需要我們勇敢地面對、曠達地處理。這時,是一味地埋怨生活,從此變得消沉、萎靡不振,還是對生活滿懷感恩,跌倒了再爬起來?英國作家薩克雷說:「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你感恩生活,生活將賜予你燦爛的陽光;你不感恩,只知一味地怨天尤人,最終可能一無所有!成功時,感恩的理由固然能找到許多;失敗時,不感恩的藉口卻只需一個。殊不知,失敗或不幸時更應該感恩生活。

古人說:滴水之恩,須當湧泉相報。感恩,是我們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一個正直的人的起碼品德。事實上,我們也非常需要感恩,因為,父母對我們有養育之恩,老師對我們有教育之恩,領導對我們有知遇之恩,同事對我們有協助之恩,社會對我們有關愛之恩,軍隊對我們有保衛之恩,祖國對我們有呵護之恩……一個經常懷著感恩之心的人,心地坦蕩,胸懷寬闊,會自願地給人以幫助,助人為樂。

一個人,如果擁有感恩的心態,懂得每天睡覺前花一些時間去想一想,今天有什麼讓自己感激的事,父親的一句叮嚀,母親的一頓早餐,妻子的一個微笑……這些都是生命中愛的體現,都是值得我們感激的,如果我們能夠感受到其中的愛,我們便會充滿感恩之心,那麼,我們的生活也就變得美好而幸福!

三、寬容的心態

現實生活中,與人相處,要有寬廣的胸懷、容人的氣量,學會寬容人、體諒人、饒恕人。遇事時,多替對方想想,各人後退一步,那麼,天大的事,也會煙消雲散,海闊天空。

話說古代有一個道人,棋藝特別精湛。每逢下棋,總是讓人先下,從不以強凌弱。即使這樣,他也從來沒輸過。道士有感而發,作詩云:「爛柯真訣妙通神,一局曾經幾度春。自出洞來無敵手,得饒人處且饒人。」後來,人們就將「得饒人處且饒人」當作寬容的經典之語,一直流傳了一下來。

這個故事,也許只是一個傳說。但它所體現的精神卻值得我們好好學習,它告訴我們,為人處世,需給自己和別人留有餘地,也給自己和別人一條退路,不要斤斤計較,和他人過不去。

要知道,生活中,誰也難免會處在難堪、有錯、有求於人的位置上,在這種情況下,你極需要他人的寬容、體諒、不苛責,你對別人怎樣,別人就會對你怎樣。將心比心,同情他人,寬容他人,不難為他人是一種美德。這種美德能夠感化人,提升人與眾之間的互助友善,讓社會形成一種寬厚、達觀的向善風氣。

古人云:冤冤相報何時了,得饒人處且饒人。寬容是一種博大的胸懷,是一種不拘小節的瀟灑,是一種偉大的仁慈!

記住了,做人要有一顆包容之心,懂得能不認真的時候,能不苛刻的時候,就要適當給別人臺階下,幫助了別人,也會讓別人感激你。如此一來,你自然是福報連連了!

朋友們,「人若有福,心態不騙人」:有福報的人,往往有三種好心態!對此,你怎麼看?歡迎留言點評,大家一起討論!

相關焦點

  • 「人若命苦,習慣不騙人」:沒福報的人,往往有三個壞習慣
    習慣伴隨人的一生,影響人的生活和成長。據研究,一件事如果堅持做21天,就能養成習慣。由此可見,好習慣會成就「好命」的人生,壞習慣會導致「命苦」的人生。佛教認為,人有福報,便會有好運。運氣好的人,幹什麼都順利,但是福報,並不是固定的屬於某一類人——一個人的習慣,必將導致他的福報增多或者變少。「人若命苦,習慣不騙人」,沒福報的人,往往有三個壞習慣。
  • 「人若命苦,一看便知」,高僧:福薄之人,往往有這三種壞心態
    為什麼人與人之間會出現如此大的兩極差異呢?說到底其實和人自身的心態不無關係。有句話「性格決定命運,心態決定成敗」。人若命苦,縱使把自己的外表偽裝得「富麗堂皇」,苦命人的心態,卻永遠不會騙人。但凡好命之人,心態絕大多數都是心胸寬闊,遇事亦能坦然順遂,大自在;而苦命之人,多半心性不穩,消極倦怠,遇事不決,自亂陣腳,自然也就求福無門,命中多生桀驁了。某日,山澗古剎中偶遇一位無名高僧,兩人相談甚歡,在交談過程中他曾說過:「人若命苦,一看便知,越是福薄之人,往往有三種壞心態,每一種心態都會折損福報,招來厄運。」
  • 「人若命苦,習慣不騙人」:缺福報的人,一般有2個壞習慣
    若想形成一種慣性的習慣,通常來說把一件事情堅持重複的做若干天,往往可以形成獨有的行為習慣。所以說,好的人生習慣,一般會成就好的人生福運,那麼不好的行為習慣,也會導致壞的人生福運,用佛家的觀點就是因果關係。佛家人為:種福音,往往得善果,福運好的人做任何事情都必究順遂,反之,則是是不順。
  • 曾國藩:「人若命苦,習慣不騙人」,沒福報的人,往往有3個壞習慣
    曾國藩認為人若命苦,習慣不騙人,沒福報的人,往往有這3個壞習慣。雖然她很有才氣,讀者也都很喜歡她性格好的一面,也只能為她感到惋惜而已。 弱態之人,缺乏主見,做事往往優柔寡斷,沒有自己的獨立判斷,別人說什麼就是什麼,一是會喪失原本屬於自己的機遇,不能及時地抓住機會,這樣就很難做成大事。二是過於缺乏主見,就會讓別人牽著鼻子走,容易被人利用。
  • 高僧說:真正有福的人,往往擁有這四種好心態,看看你是嗎
    高僧說:判斷一個人是否有福,不看別的,只需觀察他的心態就能夠看出端倪,其中有四種難得的心態,皆是福報顯現的前兆,哪怕擁有其中一種,皆是有福之人。01為善不執高僧說:「 積福積德第一要義,就是要有『為善不執』的心態,一念執善則無以召福,行善若不欲為人知,則為真善
  • 佛教:福報大的人,往往有四大特質,你都有嗎?
    「福報」一詞,來源於佛門術語,全稱為「福利果報」。佛門中講因果,自種善因,自得善果;自種惡因,自得惡果。福報,就是眾生平時行善積德,然後獲得的善報。換言之,福報不是求神拜佛得來的,也不是誰賜予的,它是由我們的一言一行積累而來。
  • 佛學智慧:真正有福報的人,往往具備這3個特徵!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有福報。所謂的福報,就是人們常說的「要風得風,要雨得雨」,或是遇到事情能逢兇化吉,甚至無往而不利。人生於世,我們都沒有一雙慧眼,看不透這個世間的一切。所以,也看不清自身的一切。雖然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福報,但是自己到底有沒有福報,很多人心中還是沒有底的。很多人為了求福報,往往都喜歡去求神拜佛,希望他們能給自己降福。也有的人去算命佔卜,其實,做這些事,一點用處都沒有。站在佛家的角度,他們認為,是你的就是你的,別人拿不走;如果不是你的,即使給你了,你也受不住。你算不算,求不求,你的福報不會多一分,也不會少一分。
  • 有福報的人身上會發光,這是真的嗎?三種方法讓你擁有福報!
    民間相信,有福報的人身上會發光,這種說法聽起來脫離實際,但是這句話是很有寓意的,命中有福報的人,在別人的眼中閃閃發光,這種說法是否準確呢?如何才能看出這個人擁有福報呢?有福報的人身上會發光的說法是真的嗎?
  • 佛教:命好福深之人什麼樣,這三種人最有福,看看有你嗎?
    近來有位師兄留言說,看到很多命好福深的文章,問什麼才算是命好福深?何謂命好福深呢?在佛教中有句話這樣講「有福不用忙,無福跑斷腸。」一個人的命運好不好,不僅跟當下有關,他還跟往昔你所造的種種息息相關。古人言;「一切皆是命,半點不由人」。但一個人的命運的好壞,萬是離不開福報的。有福報之人,自會命好福深,而無有福報之人,命運也自然不能好到哪裡去。這與佛教中所講的「為善而人不知。則為陰德。陰德天報之」亦是一個道理。積累陰德福報,自會讓我們成為命好福深之人。命好福深之人什麼樣,這三種人最有福,看看有你嗎?
  • 佛說:有福報的人往往都有這兩點特徵,做不到這兩點一切都是空談
    常常有人羨慕別人的福報好,而怨恨自己的為何沒有福報,其實福報並不是上天賜予的,福報包含世間福和出世間的福。它來自於修行的功德力,必須具備優良的前因,種下勤儉、結緣、喜舍、奉獻的種子,自然能收到福報的果實。佛教中講「種善因,得善果」,一個種了善因的人,就會有福報。
  • 善因善果,有這三種特徵的人,福報不招而自來!
    文/飛魚古語有云:「善為至寶,一生用之不盡;心作良田,百世耗之有餘。」一個人的福報,跟自己的言行舉止有關,常懷慈悲心,凡事換位思考,總會受人寬待。所以,人活著,做好以下這三件事,福報自來!一、懂得感恩,才能擁有好運氣。弗·桑德斯說過:「品格能決定人生,它比天資更重要。」樹高萬丈不忘根,人若輝煌知感恩,滴水之恩湧泉報, 知恩圖報好乾坤!
  • 「心態好的人,福氣不淺」:命好的人,往往有這4種好心態
    世界上的人有千千萬萬,但粗略劃分其實只有兩種人,命好的和命不好的。命好的人往往做事順風順水,而命不好的人有時即使喝口涼水都塞牙。但是命運不是生來註定的,初生的人就如同一張白紙,白紙上的圖樣,是人自己描繪的。
  • 佛說:人的福報,都是有定數的!
    有時候,我們看別人過得很愜意、很舒適,甚至有點兒妒忌和怨恨,但嗔恚是沒有用的,那是人家自己積攢而來的福報,別人有福,自己無福,我們要做的是深刻反思自己,而不是盲目地羨慕和嫉妒。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再強求也是徒勞。佛說,每個人的福報都是有定數的,若不懂得修福、培福,福報終究會有消耗殆盡的那一天。
  • 這三種人,看似有福,實則無福
    文 | 有書不雨亦瀟瀟 俗話說:命自己立,福自己積。 中國人向來講究「積累福報」,以求讓自己的生活平安順遂。 但有三種人,看似福澤深厚,實際上卻舉步維艱。
  • 鬼谷子識人術:命裡福薄之人,往往身上有這三個特徵,八九不離十
    鬼谷子識人術:命裡福薄之人,往往身上有這三個特徵,八九不離十鬼谷子是春秋戰國時期的縱橫家,也是有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徒弟和門生對於中國的發展,有過很大的影響,就算到了現在,鬼谷子的識人術,也是值得我們借鑑的,我們經常會聽到一些形容一個人有福氣的詞語,什麼天庭飽滿,地閣方圓,這些似乎是有福氣人的象徵
  • 高僧說:能做到這四點,會有大福報,看看你是有福之人嗎
    佛說:福報有定數。其實在佛家看來,大千世界,芸芸眾生的福分大小、福報多少都是不一樣的。一個人活在世間,一生擁有多少錢財,享受多少福壽,冥冥之中早有註定。國慶期間同小區的老同學約我外出旅遊。老同學性情豪爽,隔三差五總有一些吃喝玩樂的朋友找他組局玩耍。他也樂於沉浸其中,迷途不返。結果,不到半年的時間,火鍋店因長期疏忽管理,便虧本倒閉了。就連一向生意紅火的健身養生店,很多老顧客不滿服務,也都漸漸流失了。
  • 心態好的人,往往都有這些習慣
    心態好的人,往往都有這些習慣 2020-11-20 18: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佛教:身上有這3個特點的人,往往是大福之人,看看你有幾個?
    一看到這個標題,身邊的朋友就樂了:這還不簡單啊。我奶奶說了,耳朵大耳垂厚,嘴巴大牙齒密,鼻梁高鼻頭肉,一看就是有福氣的人,妥妥的,錯不了!這是從面相上淺顯地解釋有福氣的人的特點,是不是準確咱們不做討論。原因是,一個人的福氣除了從面相體現出來之外,更多來自因果的福報。有福不用忙,無福跑斷腸。
  • 佛教:有這4種特徵的人,最有福報,你有嗎?
    關於福報,《大乘義章》中有言:「依智起福,依福起報。」生活當中,有很多人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心中就覺得不公平,認為其他人都有福報,唯獨自己,似乎只有厄運。譬如埋怨自己出身不如他人,世間多有含著金湯匙出生的貴人,自己卻要辛苦打拼。殊不知,真正的福氣,並不是靠埋怨能得到的。
  • 「人若有福,開口便知」,高僧:有福之人,常說這三種話
    林子本身是個話很多的人,到了寺院更是滔滔不絕,進門見到一個小沙彌就誇他有慧根,見到一位僧人就說面目慈悲,一看就是高僧,引得眾人哈哈大笑。這時候一位剛好來接我的高僧過來,見此跟我道:「施主你的朋友是個有福之人啊。」我聞言把朋友拉過來,調侃道:「也沒看出來你哪裡有福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