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出臺政策鼓勵生育:發放保教費、落實陪產假等

2020-12-23 新華網客戶端

原標題:對症下藥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

● 近期,多地陸續出臺鼓勵生育政策,如北京調整生育醫療費用待遇、山西省鼓勵用人單位發放嬰幼兒保教費、廣東落實陪產假等

● 多地提出鼓勵生育政策,既是響應國家政策,對過往緊縮的生育政策的一種修訂,又是對二孩政策放開以來奏效不明顯的促進

● 要對症下藥完善和調整我國家庭福利政策,如增加和穩定家庭收入;由國家更多地承擔教育和養育子女的支出,加強公立的服務設施建設與配給;增強生育者的信心;加強生育技術支持;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

6月11日,我國102個中央部門集中向社會公布2020年預算。《法制日報》記者注意到,因為計劃生育工作任務減少,國家衛健委2020年預算中計劃生育服務一項預算數為8879.6萬元,比2019年執行數減少了2949.4萬元。

與此同時,多地於近期陸續出臺政策,鼓勵生育。比如,北京調整生育醫療費用待遇、山西省鼓勵用人單位發放嬰幼兒保教費、廣東落實陪產假等。

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認為,多地提出鼓勵生育政策,既是響應國家政策,對過往緊縮的生育政策的一種修訂,又是對二孩政策放開以來奏效不明顯的促進。不過,鼓勵生育的政策效應不可能一蹴而就,需對症下藥,完善和調整我國家庭福利政策,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

精力不足職場歧視

多數女性不敢生育

北京市民劉霞的兒子今年9歲了,可是她和丈夫不敢再要二胎,原因是「沒有過多精力」。

早在2015年10月,十八屆五中全會決定全面放開二孩政策後,劉霞和丈夫還有些「蠢蠢欲動」,但那時兒子正在上幼兒園,父母也因身體欠佳常去醫院治療,養老養小的重擔全部壓在了作為獨生子女的劉霞和丈夫身上。

不少受訪家長拒絕生二胎的原因和劉霞相似。在他們看來,培養一個孩子需要很多時間和精力,但很多「80後」「90後」都是獨生子女,他們除了要賺錢養家,還要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照顧雙方老人和孩子,很難有時間和精力要二胎。

還有很多女性因為擔心職場歧視而不敢生二胎,甚至連一個孩子都不敢生。

「兩個孩子,漫長的孕期加產假,前前後後至少五六年無法全身心投入工作。」

「最近因為已婚未育,被多家單位明確拒絕,而在未婚時,幾家公司都想高薪挖我。」

「一個朋友結婚沒多久,全面二孩政策開始實施,單位以效益不好為由,間接將她裁掉。同時被裁掉的大都是這個年齡段的女性。如今,她34歲,孩子1歲,全家說要不就接著生吧。她看了看新婚姻法,想到自己生完二胎年近40歲,事業基本荒廢,沒有收入。」

上述對話來自於一個名叫「四旬老母」的微信群。說話的3人都是北京女孩,曾畢業於國內有名的高等學府。如今,她們面臨同樣的問題——職場歧視,她們擔心未來幾年一步走低步步低。

左菲菲是北京一位白領,在她的觀念裡,要想在職場保住位置,「就要不把自己當女人」。據她介紹,她的幾位女性領導都是在生完孩子6周後就上班了,因為她們一旦不在崗位上,公司就會找人頂替她們。這就意味著,之前的努力可能歸零。

錢月做了7年人力資源工作,在人力資源圈裡,流行這樣一種說法:女性還沒生孩子,已經被打上「以後要請婚假和生兩個孩子產假的特大定時炸彈」的標籤;生育一個孩子的女性,在職場會被貼上「這是個隨時生二孩定時炸彈」的標籤;已經生完二孩的女性,職場上的標籤就變成了「沒有精力工作」。

另外,「不敢生」的背後還有無人照顧的無奈。

3歲以下的嬰幼兒尚未到幼兒園入園年齡,但大多數家長工作繁忙沒有精力照看,隔代照看又常出現養育觀念衝突問題。《法制日報》記者曾在實地調查中發現,這種困境出現在不少家庭,尤其在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後,3歲以下嬰幼兒的看護問題愈加突出。針對這種情況,一些社會機構嗅到商機,紛紛開辦嬰幼兒託管機構,但這些機構是否合法合規、工作人員是否有資質、場地是否安全……家長並不知道這一系列問題的答案。

「其實這都是一個『死循環』,女性擔心職位不保必須儘快上班,孩子就需要專人照顧,沒有信得過的嬰幼兒託管機構就只能找老人來幫忙。一旦老人生病或者出現任何問題,還需要人來照顧。也就是說,在生育流程中需要『環環相扣』才能正常運作,只要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就會如『多米諾骨牌』般,所以更不敢想二胎的問題。」北京市民鄭煒無奈地說。

各類因素相互作用

最終導致生育率低

今年1月1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出生人口1465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0.48‰;死亡人口998萬人,人口死亡率為7.14‰;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34‰。

此前,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出生人口1523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0.94‰。

據悉,2018年人口出生率為1952年以來最低,而2019年再度「觸底」。

關於我國人口出生率持續走低的原因,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教授陸華傑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時說,一是結婚和生育的適齡群體人數不斷下降;二是人們的生育意願不是特別強烈;三是國家關於鼓勵或者刺激人們生育的輔助政策配套等不足。

南開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教授原新告訴《法制日報》記者,生育率水平高低和出生人數需要作區分,生育率是出生人數除以育齡婦女人數,當下育齡婦女人數特別是生育旺盛期育齡婦女人數快速減少,是出生人數下降的主要原因,即便在生育率保持不變或者小幅度上升、下降的情形下,出生人口規模減少的情況也難以扭轉。

原新說,生育意願和行為受到社會經濟、文化、生育觀念等原因的綜合影響,根據調查顯示,全面二孩政策實施以來,出生人口規模不理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點:

第一,養育孩子的經濟成本過高,無論是生育成本、生活成本還是教育成本,養育一個孩子對於家庭來說會增加不少壓力,更不用說二孩甚至三孩;第二,兒童的託幼問題,隨著二孩政策放開,公立幼兒所、幼兒園短缺情況越發突出;第三,長期以來實施的晚婚晚育政策,致使生育二孩的女性年齡偏大,出於對自身健康與孩子的顧慮和考量;第四,生育二孩的夫婦的年齡與職業生涯上升期的衝突。

生育政策發生轉變

多地頻繁鼓勵生育

面對人口出生率下降的趨勢,一些地方在今年不斷出臺鼓勵生育的措施。

6月3日,河南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河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河南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等八部地方性法規的決定》。其中,《河南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第十五條第一款修改為:「提倡一對夫妻(含再婚夫妻)生育兩個子女。」

5月1日起,北京市調整生育保險醫療費用支付標準,進一步保障好參保職工生育的基本醫療需求。此次主要調整生育醫療費用待遇,包括產前檢查、住院分娩和計劃生育手術等項目。

4月8日,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下發《關於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實施意見》,鼓勵用人單位對計劃生育政策內生育的嬰幼兒家庭父母每人每月發放200元的嬰幼兒保教費。

3月8日,廣東省發布《關於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要加強對家庭嬰幼兒照護的支持和指導,包括全面落實產假、配偶陪產假等政策以及積極探索試行與嬰幼兒照護服務配套銜接的育兒假、產休假,並鼓勵用人單位採取靈活安排工作時間、減少工作時長、實施遠程辦公等措施。

在原新看來,各地鼓勵生育政策的出臺背景,主要是在2015年全面放開二孩政策後,特別是十九大報告在實施健康中國的大戰略框架下所提出的「促進生育政策和相關經濟社會政策配套銜接,加強人口發展戰略研究」,這體現了我國生育政策發生重大轉變,從一直以來的緊縮型人口政策變為適度寬鬆型人口政策。相應的,與嚴格控制人口數量對應的經濟社會政策,當然要轉變為與全面二孩政策匹配的經濟社會政策。

「當下頻繁提出鼓勵生育政策,首先是響應國家的政策,是對過往緊縮的生育政策一種修訂,其次是對二孩政策開放以來奏效不明顯的促進。這些政策發揮作用有時間效應,所以鼓勵生育的政策效應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生育作為上的體現需要一定的時間周期。」原新說。

陸華傑也認為,各地實施的一些優惠政策,如陪產假、產假延長等,實施效果微乎其微。「這應該說只是一種象徵性引導,還沒有起到真正的作用。其實,應該出臺更多積極的政策來鼓勵生育。」

完善家庭福利政策

促進自然人口增長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鼓勵生育也是不少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全國人大代表、大連外國語大學校長劉宏建議,借鑑世界其他國家經驗,由國家統籌採取現金補貼、差異化個稅抵扣、租房和購房補貼等系統性配套補貼政策,促進自然人口增長。

陸華傑建議,應探索建立從懷孕到18歲或學歷教育結束的全面鼓勵生育體系,可考慮包括孕期保健補助、住院分娩補助、託育津貼、教育津貼、家庭個稅抵扣,以及對不符合繳納個稅標準的低收入人群實行直接經濟補貼等。

在原新看來,要對症下藥完善和調整我國家庭福利政策:第一,要增加和穩定家庭收入,有了穩定的收入才能保證孩子撫養的投入和教育投入。第二,國家要更多地承擔關於教育和養育子女的支出,加強公立的服務設施建設與配給。第三,要增強生育者的信心,如出臺延長產假、增加陪護假等支持政策。第四,加強生育的技術支持,通過技術和優質服務保障大齡孕產婦的生育安全,通過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幫助有生育困難的家庭。第五,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增強輿論環境對於生育的促進,改變過去我國採取的嚴格限制多生的政策所帶來的負面觀念。

「構建生育支持體系在西方國家運行了幾十年,而我國正處於一個初步探索的階段。比如,孕期保健補助、住院分娩補助等在我國已經開始實施,但託育津貼、教育津貼還處於探索和商討階段,包括考慮延長9年義務教育至12年或15年,這都屬於建構生育支持體系中的環節,需要時間慢慢完善和實行。」原新說。

陸華傑也認為,家庭福利政策是一個多元的政策,包括健康、教育、住房、稅收、公共運輸等,目前我國家庭福利政策處於起步構建階段。「過去,我們主要以大家庭模式為主,生育的要求以控制為主。如今,需要進一步完善家庭福利政策,不僅是產假醫療待遇,還應包括零至3歲或者3至6歲兒童的基礎義務服務。父母都希望孩子未來能成為國家的棟梁,在教育投入方面的成本越來越大,這無形給二胎家庭帶來了壓力,所以需要全方位改善這個環節。」

陸華傑補充說,育齡婦女所面臨的工作和家庭平衡問題也是她們是否願意生孩子的重要因素。因此,適齡女性職場發展問題也是國家應該關注的問題之一。(本報記者 趙麗 本報實習生 賈婕)

相關焦點

  • 多地出臺政策鼓勵生育,多數女性不敢生育:因精力不足職場歧視
    與此同時,多地於近期陸續出臺政策,鼓勵生育。比如,北京調整生育醫療費用待遇、山西省鼓勵用人單位發放嬰幼兒保教費、廣東落實陪產假等。接受記者採訪的專家認為,多地提出鼓勵生育政策,既是響應國家政策,對過往緊縮的生育政策的一種修訂,又是對二孩政策放開以來奏效不明顯的促進。
  • 多地出臺政策鼓勵生育
    多地於近期陸續出臺政策,鼓勵生育。業內專家認為,多地提出鼓勵生育政策,既是響應國家政策,對過往緊縮的生育政策的一種修訂,又是對二孩政策放開以來奏效不明顯的促進。不過,鼓勵生育的政策效應不可能一蹴而就,需對症下藥,完善和調整我國家庭福利政策,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
  • 員工違反計劃生育政策,還能領生育津貼和產假工資嗎?
    2016年11月24日生育;2017年5月25日開始上班。黃小豔提供的《出生醫學證明》顯示:母親黃小豔於2016年11月24日,在廣東省韶關市南雄市人民醫院生育新生兒黃小明;父親姓名欄:空白。公司認為黃小豔違反計劃生育政策,未支付其2016年10月17日至2017年5月24日期間產假工資。2017年11月23日,黃小豔離職。
  • 拯救中國人口危機刻不容緩 建議立即全面放開生育
    3.1 OECD經驗:鼓勵生育哪招最管用?  OECD成員多數為發達經濟體,最早經歷生育率大幅下降的生育革命,因此不少國家或早或晚地實行了鼓勵生育政策,當然也有美國等國認為生育是家庭行為、基本不幹預,這與美國生育率一直較高有關。早在19世紀中葉,英國、瑞士等國家便開始採取措施保障女性生育權利。
  • 一眼新聞 | 遠東控股發文鼓勵生育:多生一胎多20天產假獎勵加倍...
    2遠東控股發文鼓勵生育:多生一胎多20天產假獎勵加倍>總部位於江蘇宜興的遠東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日前發文,鼓勵員工生育,稱在同等條件下,孩子多的員工機會優先、崗位優先,多生孩子多獎勵。該公司發布方案稱,生有多胞胎或多胎的,每多生育1胎,增加產假20天;每多生育1胎,増加男方20天的陪產假;每多生育1胎,可按公司《員工等慰問幫扶制度》雙倍獎勵;同等條件下,孩子多的員工機會優先、崗位優先。該方案顯示落款為「遠東控股集團總裁工作部」,發文時間為2019年3月29日。4月1日,遠東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蔣錫培認為,生二胎會提升員工的責任意識,使其更加努力工作,更有擔當。
  • 民盟中央建議探索建立全面鼓勵生育體系
    民盟中央通過對貴州、四川、江蘇、陝西4個省份的調研後認為,影響家庭不願意生育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傳統婚姻家庭的模式及穩定性已發生很大變化,晚婚晚育、單身、丁克、不孕不育等削弱了生育基礎;二是住房、教育、醫療等直接成本攀升,「生得起、養不起」;三是我國女性勞動參與率高但就業權益保障不夠,生育機會成本較高;四是對正常家庭的福利政策缺失
  • 董登新:80%的美國人沒有帶薪產假
    2019年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就一名員工提起的集體訴訟達成和解,這名員工說,他被拒絕提供帶薪產假是因為他是男性。但從Facebook執行長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到Reddit聯合創始人亞歷克西斯奧漢尼安(Alexis Ohanian),許多企業領導人都鼓勵公司採用帶薪陪產假,並鼓勵男性休全職陪產假。
  • 福建生育津貼發放天數不少於128天
    適用範圍擴大後,勞動保護措施將多惠及81.2萬名女職工,增加近25.5%。延長生育津貼發放天數有關生育津貼的發放天數,是條例審議過程中的焦點。條例將「按九十八天產假標準發放生育津貼」修改為「符合《福建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規定生育子女的,生育津貼發放天數不少於一百二十八天,並根據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逐步提高」。條例同時規定:生育津貼按女職工所在用人單位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以每月三十天進行折算。
  • 國家即將落實生孩福利政策,不僅多放假還要多發錢!
    2015年,二孩政策全面開放,一家人可以生兩個孩子。經過5年的實施,我國各省的生育率有所反彈,但仍處於較低水平。為了鼓勵各省積極生育,國家出臺了各種惠民政策,不僅給二孩家庭增加產假,還綜合各種育兒補貼,達到20萬人。
  • 00後10後比80後90後少1億多人 十年間總共有多少人出生呢?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歷年統計公報發現,在過去十年裡,我國出生人口合計達16306萬人,比本世紀第一個十年的出生總人口約多48萬人。  過去十年,我國先後實施了單獨二孩和全面二孩的計劃生育政策。在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後的首年即2016年,我國出生人口達1786萬人,創下了本世紀以來的新高。2017年,二孩效應延續,出生人口達到1723萬人,是新世紀以來第三高的年份。
  • 梁建章:中國出生人口四連降毫無懸念 全面放開和鼓勵生育迫在眉睫
    為了扭轉低生育率趨勢,日本和韓國相繼加大了鼓勵生育的力度。據2021年1月7日人民網報導,日本東京都政府日前決定,從新的一年開始,將在國家提供的42萬日元(約合人民幣2萬6814元)生育補助金的基礎上,再獨自追加提供一份生育補貼。預計將會給每名新生兒提供1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6384元)的補貼,以電子優惠券的形式發放。
  • 2020年新規生育津貼可以再多領一萬塊
    生育津貼是一項國家福利政策,不但是對於產假期間的生活補助,也對是職業女性因生育暫離工作崗位的一種保護。你生完孩子可以領近兩萬元的生育津貼呢!我朋友說我一個月也就3000塊錢,我聽說了就能領三個月的,也就是9000多塊吧,怎麼會是近兩萬呢?跟我朋友一樣,不了解這一項國家福利政策的小夥伴們應該有很多人吧,我下面跟大家說一下吧。
  • 台州也出臺政策:鼓勵員工留臺過年
    春節將至,為了將疫情防控和穩增促投兩手抓、穩就業與保產業相結合,寧波、紹興諸暨近期出臺政策,鼓勵外來員工留下來過春節。 浙江多地出臺政策。 寧波出臺《意見》,留人 兩地發布通知,鼓勵引導師生留在當地過寒假 寧波 1月4日晚,寧波市出臺《關於支持工業企業留工優工穩增促投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從穩定生產、留工穩崗、暖心行動、加強服務等方面制定出臺7條政策,鼓勵和支持工業企業留工優工、穩增促投
  • 未婚先育等違反計生政策生育的女職工能否享有相關生育津貼待遇丨...
    最近,在我接到的關於婦女就業相關的法律諮詢中,尤其女職工諮詢產假相關的問題較多,其中關於未婚先孕等違反計劃生育政策相關的產假權益和生育津貼待遇的問題較為典型。那麼今天,我就與大家聊一聊這個「違反計生政策生育的女職工能否享有產假、產假期間能否享受相關生育津貼待遇」的這個問題。
  • 軍人休假政策全解析,值得收藏!
    (四)女軍人、女職工符合晚育規定,自願終生只生育一個子女的,除按照規定享受3個月產假外,增加產假90天。增加產假期間的工資和福利待遇按照產假的規定執行。男方為軍隊人員,自願終生只生育一個子女,夫妻異地居住、享受探親假的,在女方分娩當年給予護理假15天。
  • 產假碰上疫情不能順延
    產假碰上疫情不能順延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7月2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莊瑞玉)「產假碰上疫情能順延嗎?」「產假期間工資只按最低工資標準發,合法嗎?」……在疫情防控期間,隨復工復產而來的,女職工的權益問題也引起了關注。對此,市人社局表示,休產假是女職工的權利,用人單位不得因女職工懷孕、生育、哺乳而降低其工資。
  • 職場媽媽福利:生育津貼過低?單位應按平均工資補足!
    通過此前的文章,我們為您介紹了女職工生育時的產假時長等內容;我們收到了部分讀者諮詢在此期間生育津貼的發放情況,由誰發放,如何補足,遭遇不公如何維權?今天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一同來探討!經典案例傅某於2013年8月5日入職PL服飾公司。2018年7月9日,傅某因生育開始請產假。
  • 男性陪產假延長至38天?這些建議你支持哪個?
    熊思東建議,將男性配偶陪產假延長至38天,並以立法形式規定男性配偶陪產假制度。去年,全國人大代表林勇提交了《關於夫妻合休產假的建議》,引發熱烈討論。今年,他繼續帶來了這一話題的建議:「二孩政策大大降低了用人單位對女性職員錄用的概率。」他認為,全面二孩政策對女性就業和職業生涯發展產生顯著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