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09 10:12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劉健 通訊員 陳天旗 李凌婧
編者按:
一座城市與人才的最好關係,就是共同成長,互相成就。
讓人才噴薄而出、紮根城市,杭州市江幹區持續優化軟硬環境,做好精英人才的「娘家人」,當好服務人才的「店小二」,將「陽光雨露」灑在人才最需處,讓人才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錢塘江畔金江幹,人才正匯集成奔流江海,踏浪而來。為此,浙江日報杭州分社聯合江幹區委宣傳部推出「向江來 創未來」欄目,看江幹如何破題人才,高水平打造「重要窗口」的一流示範樣本。
杭州亞運會、北京冬奧會、「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縱觀一系列國際大型會議,頻頻出現萬事利絲綢的身影。在這背後,離不開萬事利絲綢品牌顧問巴黎特的付出。2014年,曾擔任愛馬仕紡織板塊CEO的巴黎特加盟萬事利,此後他組建國際團隊負責產品設計製作,讓萬事利絲綢與國際時尚同頻共振。
巴黎特是國際人才落戶江幹的「第一人」。此後,江幹緊緊抓住城市化快速變革和全球人才流動新機遇,積極推進產業國際化、人才國際化、環境國際化「三化」聯動,涵養全球創新人才的蓄水池,大力引進海內外高層次人才、領軍型團隊和人才,走出一條人才國際化的「江幹路徑」。
數據顯示,江幹已引進數名頂尖專家,集聚持證外國專家人才279名。今年以來,江幹藉助「雲上洽談」開展海外人才引育,首批徵集海外直通車項目18個,累計80餘名海外人才參與「雲路演」。
江幹積極打造環境國際化,圖為燈光璀璨的錢江新城夜景
引才先行先試
打造五大國際人才平臺
時鐘撥回到2013年,錢江新城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設中。這一年的7月1日,江幹區對外發布重磅消息——江幹已在美國、澳大利亞、德國建立3家海外人才工作站,面向全球招才引賢,成為杭州較早在海外設立人才工作站的城區之一。就此,江幹正式拉開了探索人才國際化的大幕。
在國外設立人才工作站,在國內,江幹同步打造國際化人才創新平臺。走進位於錢塘智慧城的中芬科技產業園,偌大的展廳裡布置著不少來自芬蘭的產品。作為浙江首個芬蘭人才和技術轉化平臺,中芬科技產業園瞄準智能製造、信息技術、醫療健康等產業方向,吸引芬蘭各類高層次人才來杭州創新創業。
拿已落戶園區的芬蘭企業MAT來說,曾運用工業4.0幫助可口可樂進行系統優化,降低了整條供應鏈的生產成本。落戶園區後,它將幫助更多浙江企業實現供應鏈和銷售鏈的全面提升。 「中芬科技產業園力爭通過3年的努力,至少引進23位高層次人才和60個科技項目,助力錢塘智慧城在智能製造和數字時尚方面,形成領先優勢。」錢塘智慧城人才科技局局長吳月華說。
墨西哥中國中心舉辦國際人才交流活動
包括中芬科技產業園在內,時至今日,江幹已落地墨西哥中國中心、浙大國際納米研究院、浙江中加科技創新中心、國際人才創業創新園等五大國際化平臺。
這些平臺中,不少都頂著「首個」的光環。比如,墨西哥中國中心是墨西哥在中國的首個綜合性平臺,目前已入駐了20多個海外高精尖項目,包括AI人力資源及職業規劃平臺Numly、智能冷鏈運輸系統項目Ad Sensor等。
今年以來,雖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但依託這些國際人才平臺,江幹的海外互動不停歇。
「我們聯動墨西哥中國中心、中芬產業園等平臺,舉辦留學生創業沙龍專場、杭州數字服務貿易雲展會等系列活動,讓江幹的國際引才氛圍越來越濃厚。」江幹區委人才辦相關負責人說,其中,杭州數字服務貿易雲展會芬蘭專場對接會以「北歐設計」和「數字教育」為主題,會上就有約40家芬蘭企業與杭州企業在線「雲交流」。
除了打造國際人才產業平臺,江幹還積極發揮人力資源產業園的作用,以更開闊的視野,助推江幹人才國際化。比如,智谷人力資源產業園已引進德國闊博、美國GMAC、日本SKO等30家國際人才服務機構,累計服務各類企業10萬餘家,協助江幹乃至浙江引進各類人才200餘萬人次。
從零散到系統
塑造引才政策領跑優勢
海納百川,氣象萬千。
要吸引優秀國際人才,領先的國際政策至關重要。2015年,杭州出臺「人才新政27條」,開創性提出高層次人才分類認定辦法,海外頂尖人才可享受到資助、戶籍、住房等多方面的優惠政策。也就在這一年,杭州市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落戶江幹,塑造領先的人才政策優勢被提上日程。
G20杭州峰會的召開,讓江幹成為杭州眺望世界的窗口。此後,江幹區以《關於以錢塘智慧城為核心建設杭州市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的若干意見》為引領,出臺《江幹區引進海內外優秀創業創新人才新一輪「百人計劃」實施意見》等支持政策,積極打造世界一流人才集聚區。
「推進人才國際化的相關內容,都分散在這些不同政策之中,這些對海外人才的吸引力還不夠。」江幹區委人才辦相關負責人說。
什麼樣的人才能被稱為國際化人才?江幹需要什麼樣的國際人才?如何既保證人才流動又能留住人才?……峰會之後,這些人才國際化進程中的種種困惑,成為江幹制定政策的問題導向。
2018年底,江幹出臺《關於加快推進江幹區人才國際化的實施意見》,12條新政條條具有含金量。比如,給予外國院士工作站(室)最高120萬元資助;海外博士來創業無需評審就可享受房租補貼和安家補助等。依託12條新政,這一年,江幹區引進的國外專家達到從未有過的111人。
不止於此,為了進一步優化國際人才創業創新生態,2019年,江幹區又出臺《江幹區關於支持國際人才創業創新的實施意見》,大到項目評審,小到上學就醫,政策為引進的國際人才提供更大的自由度和便利度。去年5月,墨西哥中國中心總裁Alfonso為女兒上學犯了愁,江幹區委人才辦第一時間協調各方資源,幫助Alfonso的女兒順利就讀江幹區優質國際學校。
更多的破題之舉不斷湧現。為了方便江幹企業引入國際人才,江幹還委託專業機構代辦外籍非華裔人才工作許可證、居留許可證相關事務,優化企業聘請外籍人才流程……伴隨一系列新政的實施,江幹喊出建設國際人才社群的口號,一場更大的變革浮出水面。
克服「水土不服」
打造海外人才「朋友圈」
35歲的Tim Clancy,來江幹已經有9年了。從澳大利亞來到中國,他的夢想,是成為當代的「馬可·波羅」,向世界介紹杭州。如今,他定居在江幹區四季青街道錢運社區。這個社區裡,一共住著1.5萬人,其中有630人和他一樣,來自美國、法國、加拿大等不同國家,堪稱「杭州外國人最多的社區」。
為什麼如此多的外國人選擇錢運社區?步入錢運社區,最直觀的的感受是,社區裡的各個路牌、小區周邊的商店,都加上了雙語標識;社區的各種通知和宣傳手冊,也會翻譯成英文;社區的辦事服務大廳,也開出了雙語窗口……用Tim Clancy的話說,「這裡的生活很方便,服務很貼心」。
臘八節活動上,社區為外國人送上暖暖的臘八粥
而背後深層次的原因,在於江幹正著力打造讓國際人才創業生活暢通無阻的類海外環境,錢運社區是江幹首個國際人才社區。
「為了幫助國際人才克服水土不服,我們打造了教育、醫療、創業、治理等十大國際化場景。比如,在教育上,設立了針對外籍人士子女就讀的錢江貝賽思國際學校,外國專家子女入學可享受50%的學費補助;在醫療上,集聚了以邵逸夫醫院、全程醫療等為代表的高端國際醫療生態,為外國專家就醫專設綠色通道等。」江幹區委人才辦相關負責人說。
為外籍人士提供優質的國際化服務,是錢運社區打造國際人才社區的最大特色。
「主要是讓外籍人士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各方面的辦事便利。比如,要辦理外匯業務,有轄區內專門的銀行提供服務;要辦理證件,不需要去跑政府部門,涉外專員會定期來辦理;如果遇到法律上的問題,也會有專門的涉外律師提供諮詢。」江幹區四季青街道錢運社區黨支部書記錢飛華說,此外,社區每周推出涉外固定服務日,每月組織精品社交活動。
位於錢塘智慧城的國際人才創業創新園
除了國際人才社區,江幹還在錢塘智慧城國際人才創業創新園打造了國際人才之家。除路演廳、會議室、眾創空間等功能分布外,和錢運社區一樣,國際人才之家還設有政府公共服務區,為國際人才提供工商、稅務等一站式服務。
頗有特色的是,國際人才之家還為初來乍到的非華裔人才提供手機、銀行卡、翻譯器、咖啡機以及共享山地車等總價值1萬元的外籍人才大禮包,並同步推出證照辦理指南、人才公寓、子女入學等生活全要素、商事全周期服務,為落地外籍人才創業創新免除後顧之憂。
下一步,江幹將對標北京、上海等城市,深度整合省、市服務資源,聯動科技、民政等主要部門,激發重點企事業單位、國際人力資源機構、國際化合作平臺、海外飛地等各類服務主體,成立國際人才社區服務聯盟,配置專業化運營機構,營造更加洋氣溫馨的類海外環境。
160220956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