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各國的發展歷程後,我們會發現,在現代社會中,軍事力量的建設對於一國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個國家沒有強大的軍事實力,那它在世界上的地位也註定會相對較低。自從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就開始大力建設軍事,為了能使中國的軍備實力得到更好的發展,我們國家還修建了一座特殊的地下軍事核工程。
為建造這座教堂,曾有6萬人在一夜之間「消失」,但在此後的許多年中,他們也一直隱姓埋名。那麼,這個令全世界為之驚嘆的地下核工程究竟位於何方?我們的國家在建設這個國家的過程中做了哪些努力?
據悉,這一特殊地下工程為816號地下核工程。一九五八年,中蘇關係破裂,北部灣事件爆發,美國驅逐艦也同越南海軍展開了一場激戰。那時,戰爭已經蔓延到了中國南部地區,為進一步保衛中國的安全,毛主席還決定在中國內部建立他自己的戰略後方。
在那個時候,經過一系列的選址安排,最後,國家決定在西南地區建造一個地下核電站,並在有關部門多次對西南地區進行考察論證後,最後,這個核電站的選址地點還是在重慶涪陵。
為使這項工程得以保密,涪陵白濤鎮的地名從地圖上消失,並於1966年周總理正式批准修建一座地下核電站,就這樣,這項工程成為國內最高級別的軍事機密。
剛開始建廠時,816地下核工程對外宣稱是國家建新化工機械廠,而建廠地點也被要求絕對保密。那時候,所有參與建廠的職工家屬都不能跟隨職工家屬進場,而如果職工想回家探親,也只能離開工廠。於是,1967年,工程兵第五十四師的三個團正式進駐重慶涪陵,為保證核電站建設的技術安全,國家又先後派出了核能工業部的幾個施工單位,為保證核電站的建設。同時,在涪陵本地也有不少民工參與了施工。
那個時候,為了能夠保密,這六萬人進了工地後,他們與家人就完全失去了聯繫,而且在幾年的施工和施工過程中,他們中的許多人也從年輕人變成了中年人。對他們來說,816號地下核電站的建造工作貫穿了他們的青春歲月,儘管說他們曾經有一夜「消失」,多年來隱姓埋名,但他們從來沒有為自己的選擇感到遺憾。
數據顯示,816個地下核電站的總投資已達7.4億元左右,在停止建設的同時,約815個在建項目和60個安裝項目已全部完工。據悉,在整個816地下核工程中,大約有18個洞穴,總建築面積也達到104,000平方米。1978年,816地下核工程作為一項特殊工程,「洞中有洞」,「樓中有洞」,還曾榮獲國家科學技術大會集體獎。
那時候,816地下核工程對我國的防備作用是很大的,而且隨著時代的變化,當我國和其他國家的關係有所緩和後,816工程就被封閉了,最後也沒有正式投產。2002年,816地下核電站被國防科工委解密,最終,在2010年,作為世界上第一個人造巖洞,也是中國唯一一個解密核電站,816地下核電站的一部分也成了重慶涪陵的旅遊景點。
2016年,816個地下核項目重新開放,並在全國範圍內接待了外國遊客。816地下核工程對我國的愛國主義教育事業具有特殊的意義,
在探索816地下核工程的過程中也可以發現,儘管說現在它已經成為我們國內的一大旅遊勝地,但在中國歷史發展的過程中,816地下核工程卻是一項具有歷史意義和代表性的軍事工程。今天的公布於眾,可以說並非是對816地下核工程的褻瀆,相反,通過816地下核工程的出現,我們的愛國主義教育事業還可以進一步發展。
我們深信,在未來的日子裡,人們還可以把這些優秀的戰士當作自己學習的榜樣,在他們的帶領下,中國社會的發展將會有更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