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創始人Paul Allen與人工智慧:讓機器人通過高中生物考試

2021-01-11 36kr

微軟聯合創始人Paul Allen在他小時候就已經沉浸在人工智慧的世界裡了:在上世紀60年代晚期,到處可見神奇的智能計算機——嗯,是在虛擬的世界裡。例如《2001太空漫遊》裡面的HAL,又例如《星際迷航》中進取號上無所不能的飛船電腦。Allen回憶到:「人們第一次看到機器能像人一樣行動,這真是相當令人激動!這些機器人絕對是風靡一時。」因為父親在圖書館工作的原因,他得以在那裡搜尋到很多關於人工智慧的信息,並且天天幻想著「宇宙裡存在著某些即將滅絕的文明,通過領悟到了某種真理而拯救了自己。請試想,以下這樣的情況如果真的出現了,會發生什麼呢?——你能夠收集到世界上所有的知識,然後把它們都存在一臺智能電腦裡,並且這臺電腦還能夠通過簡單的自然語言和人類溝通。」

40年之後,對於已經是90億美金身價的Allen來說,上述的東西可不僅僅只是奇思妙想了。今非昔比,很多當時電影中的技術已經變成了現實。每天我們都會通過語音向手機發出指令,然後收到它給予的反饋。搜尋引擎通過對信息結構的語意理解,可以回答幾乎所有問題。但是,這些工具實際上並不強大。Siri只能理解一小部分的問題,她不能進行任何方式的思考,比如推理。甚至是在Jeopardy! (美國著名益智節目長青樹)中獲得冠軍的IBM的Watson,都只能處理一些語義清晰的簡單問題。Google已經把《星際迷航》中的飛船電腦看做他們開發語音搜索的目標——但是依然長路漫漫。如果要將它變為現實,機器本身要更擅長溝通輸出,並且——最重要的是,要具備思維能力。

讓機器學課本

雖然聽起來困難,Allen卻正在致力於解決這個問題。在數年的思考之後,他投資成立了一家致力於完整解決人工智慧問題的公司——Allen Institute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簡稱AI2。像Allen早期在空間飛行和腦圖方面的投資一樣,這家公司野心勃勃,但是她的初始目標卻很簡單。在華盛頓大學教授Oren Etzioni的帶領下,AI2想要製造出一臺能夠通過高中生物課程的電腦。團隊給這臺電腦輸入教科書上的內容,之後對它進行考試。到目前為止,雖然這些測試都失敗了,但是每次這臺電腦都會比上次表現得更好一些。

在這個項目中,最關鍵的問題就是知識的呈現:怎樣在教科書中呈現所有的知識,以讓機器能夠讀取、理解並運用這些知識。通常,機器更擅長運行流程性質的程序(比如,把磅轉換為千克),但即使當前他們開始知道什麼時候該去運行對應的代碼(例如,當你在搜尋引擎中輸入「32磅等於多少千克「,你會直接得到轉換結果),他們也是在把所得信息僵硬的按照設計好的方式運行,而不是我們任何情況下使用的事實和原則。

AI2的這個項目可以為建立新一代的人工智慧學習和思維方式打下基礎。Etzioni提出:「為了讓機器具有這兩個能力,如何設計知識的呈現?如何通過越來越複雜的語言描述越來越複雜的事物?我們能把在學習生物上的經驗運用到到化學、數學中嗎?」

如何通過越來越複雜的語言描述越來越複雜的事物?

上述問題意味著科學家們要把握語言本身具有的複雜性。大多數語言本身並不提供那種計算機可以進行拼接的非連續性信息,自然語言的特點是模糊,並且邏輯複雜。Etzioni構想著在未來的世界,你可以這樣問Siri:「我能把電視搬回家嗎?還是是我需要叫輛計程車?」——要回答這個問題,除了需要計算電視的重量,還需要計算到家的距離,並且建立空間模擬出電視笨重的程度。Siri會主動搞清楚電視是否可以放進計程車的後備箱中。她會了解到你所說的「電視」僅僅是指你剛剛在網上看到的那臺,把它「搬回家」的意思是說從附近的店裡搬到你家。Siri會像正常人一樣理解這個問題,搞清楚問題的重點,不會理解成我們是在問從商店到家這條路能不能走通。

如果能實現上述的設想,人工智慧會對我們現有的世界造成巨大的影響。Etzioni說道:「我們認為語音交互是最自然的交互方式,我們需要做的只是建設足夠的後端力量去驅動它。假如人們正在進入語音交互的世界,需要面對的則是語言處理和知識呈現這樣棘手的問題。幸運的話,10年之內我們可以搞定它們。假如我們真的有所突破,這些技術會相當程度地驅動下一代的智能和去屏幕化的科技革新。」

超越圖靈測試

如果我們解決了這些問題,他們的附帶效應可能會非常有意思。語音溝通、推理和創造性思維之間共同的問題,在過去是計算機思維能力提升的瓶頸。Allen和Etzioni都是奇點論的懷疑者,但是他們都把AI2正在做的項目(讓機器通過高中生物考試)看作是正在解決人工智慧的根本問題。

AI2把他們的生物考試看作是AI2版本的圖靈測試——圖靈測試一直被認為是判斷一臺機器是否智能的黃金法則(可以點擊這裡嘗試一下)。但是最近幾年,它的地位已經被其他一些測試動搖了。在AI2的項目裡,計算機所面臨的測試和高中生面對的一樣,假如他們的電腦可以通過高中生物考試的話,就會被認為是能夠閱讀教科書並且理解裡面的知識——它「理解」了生物學,至少是以高中生的水平。

但是,Etzioni卻提醒我:「如果你正在與研究人工智慧的科學家交流,必須要謹慎使用「理解」這個詞。專業角度來說,『理解』這個詞是指一個人內在的心理狀態,對於其他人來說是不可能真正感知到的。所以圖靈測試只是在判斷外部的行為是否達到了某個特定的期望值。科學需要的是能夠確定結果的測試,而不只是猜想,所以對我們來說,像圖靈測試或生物考試這樣的測試是最好的檢驗方法,雖然它們目前還不完美。不過如果一臺電腦處理知識的能力和一個高中生相當的話,我們就能夠確定它正在進行『思考』,以及它的電路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模擬人類大腦的運作。」

AI2設計的機器運作的方式和人類大腦不一樣

我們不禁會想,如果這臺計算機真的能通過考試,會代表他和人類一樣也有了「感知」外界的能力了嗎?對於Etzioni來說,這不是重點。他把人工智慧的發展和航空器的發明做比較:「當他們在製作能飛起來的機器時,有些人會說『我們得把這些東西做的像鳥,因為鳥就會飛』。另外一些人,比如懷特兄弟,認識到鳥類有著非常特殊的體重比例和身體結構,飛行器以當時的科技水平根本做不到這點,所以他們的機器會採用完全不同的設計——最終達到了相同的目標。」噴氣式飛機無論從長相或者飛行的原理來看,都不像鳥類,但是如果你想坐著它來一個橫渡大西洋的旅行,誰又會在乎它長的像不像鳥呢?

因此,AI2設計的機器運作的方式也同樣和人類大腦不一樣,但是他們都能做相同的事情——處理知識,進行推理,然後回答問題。這些機器「思考」的方式和以往所有的電腦都完全不同。只要計算機大腦的輸入和輸出和人類大腦是一樣的,AI2才不會關心機箱裡面是什麼樣子呢,這不是他們要考慮的事情。

「他智能嗎?」

目前,Etzioni的電腦還在糾結於相當於四年級水平的生物知識,而且沒法搞定那種答案沒有固定形式的題目。理解圖形尤其困難,需要代碼很難塑造的空間想像與聯想能力。他預計會花大概3到5年的時間去給這臺機器構建一個能夠通過測試的思維框架。在那之後,還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完成框架的執行,並且開始把成果推廣到實用領域。對於一家科技公司來言,這個過程過於長久——但是,對於一個研究者來說,只有這樣才能站在尖端取得突破。

最後,Etzioni還補充道,當你真正開始投入到人工智慧的研發工作中,就很難從外界甚至是上升到哲學的角度來審視它了。人工智慧這種東西不太可能通過什麼外部特徵來分析它:「就像人類的大腦一樣」他壞笑著說:「想像你雙手捧著一堆黏糊糊的東西,你絕不會覺得這玩意能跟「智能」兩個字沾上邊……你只會覺得它是一碗不知道從哪搞來的噁心的濃湯。」

因果關係,人類可以吸收新的信息來持續更新他們對於過去和現在的認識,這比Siri和Wolfram Alpha處理信息的方式要複雜得多,但是科學家們表示不久後將會實現這項技術。

知識的不確定性,布爾運算只能告訴我們「真」還是「假」,但是大部分人類的知識都並不精確,比如「較大汽車通常具有較高的每公裡油耗」。未來的計算機將會能夠處理不確定性。目前,IBM的Watson已經開始能夠做一些簡單地識別。

矛盾處理,從網上扒取信息意味著有可能會從不同的信息源接收到完全不同的內容。人們的大腦知道如何求同存異,基於更高的框架提取有用的信息,但目前機器還無法做到這點。

理解語義和隱性知識,例如,當我們聽別人說到「能穿多少穿多少」,如果當時是夏天,我們會知道他的意思是儘量少穿。但別說機器人了,剛學習中文的外國朋友可能都分不清前後兩個「多少」的意思。很難確定有效的規則,讓計算機在不同情況下做出正確的判斷。

相關焦點

  • AI、機器人、生物基因等行業大拿齊聚TC北京,喚醒革命英雄
    像谷歌的 Atlas、軟銀的 Pepper 機器人似乎都在預示著人工智慧將會成為下一個全球的焦點。而與人工智慧相比,沉澱多年的生物基因技術可謂是猶抱琵琶半遮面,在含苞待放孕育多年之後,它又會帶來怎樣的顛覆?
  • 人工智慧偷師人類藝術,微軟機器人小冰中央美院辦個展
    如今,人工智慧在各個方面應用十分普及,未來自動駕駛似乎也是大勢所趨。不過,你能想像到,在繪畫領域,人工智慧也會有所作為嗎?今天,微軟AI小冰個展就在中央美院舉辦。2019年7月14日,國內首個人工智慧的個人畫展在北京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辦,微軟人工智慧小冰「個人繪畫展」《或然世界》與大家見面。據了解,整個畫展和傳統布展方式不同,沉浸式狀態分為七個區域,分別代表了不同的畫派風格。展出的作品是「小冰」歷經22個月「學畫」之後獨立完成的原創作品。
  • 微軟圖像識別技術 讓人工智慧睜眼看世界
    就在Windows10發布前夕,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即將登陸Win10的人工智慧機器人伴侶小冰,將會整合微軟在圖像識別領域的領先技術,並擁有同類產品中"最強大的視覺"。作為微軟人工智慧領域的核心產品,微軟小冰將睜開"雙眼",看一看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
  • 國內AI龍頭對話「機器人司令」:人工智慧是對大腦的延展
    11月4日,在廣東舉辦的2020企業創新生態圈大會上,雲從科技創始人周曦與波士頓動力創始人馬克·雷波特現場展開了一場深度對話,闡述了他們眼中人工智慧、機器與人之間的關係及發展,以及疫情帶來的改變。「我們的動作有邊界,思維是沒有邊界的。」
  • 上海智位機器人斬獲2020中國AI金雁獎人工智慧兩項大獎
    12月22日,以「百年巨變 智勝未來」為主題的「中國人工智慧年會」在北京漁陽飯店舉行。會上,中國 AI 金雁獎組委會正式發布了《人工智慧 潛力 50》榜單,上海智位機器人憑藉其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創新力與發展潛力榮膺上榜。
  • 由「機器人」到「人機器」人工智慧發展史
    3第一代機器人:示教再現型機器人■第一代機器人:示教再現型機器人    這類機器人是通過一個計算機,來控制一個多自由度的機械,通過示教存儲程序和信息,工作時把信息讀取出來,然後發出指令,這樣的話機器人可以重複的根據人當時示教的結果,再現出這種動作,該類機器人的特點是它對外界的環境沒有感知。
  • 悼念保羅·艾倫(Paul G. Allen)
    Allen)一個世界傑出的科技工作者隨著微軟聯合創始人保羅·艾倫因病去世的消息在朋友圈傳播,一代科技圈的偉人又走了一個。作為微軟的聯合創始人,他以自己沉靜而執著的方式,創造了神奇的產品、經驗和制度,並因此改變了世界。」「我從他那裡學到了很多——他的求知慾、好奇心和更高的追求,這將繼續激勵我和微軟的所有人。」我們的心與Paul的家人和親人同在。安息吧。」——微軟執行長薩提亞·納德拉在LinkedIn上寫道。
  • 微軟的人工智慧編輯器發布了有關其種族主義錯誤的報導
    微軟用人工智慧取代人工編輯的的改革,面臨著首次重大尷尬和失誤。5月底,微軟決定解僱MSN新聞的人工編輯,以人工智慧取而代之。這個故事看起來平淡無極,但要在知道,微軟的人工智慧混淆了兩名混血兒樂隊成員的名字和照片,這個錯誤很快被瑟爾沃爾指出來。在Instagram的一篇文章中,瑟爾沃爾寫道:「如果你想複製粘貼來自其他準確媒體的文章,你可能需要確保你使用的圖片是正確的。」
  • 人工智慧|機器人和人工智慧
    眾多的大學、公司以及機器人和計算機試驗者,都在進行艱難的嘗試,讓 AI 在機器人中變為現實。然而,很多專家也很害怕人工智慧所取得的進展。公眾眼中的人工智慧當我們大多數人對某個事物的了解真的比電視或電影中所展示的要少的時候,尤其是當這個事物帶有一定的技術特性的時候,似乎這個事物總是會成為罪惡或者有惡意的。
  • 強人工智慧的覺醒與人類的未來丨一文讀懂強人工智慧
    ,包括機器知覺(例如計算機視覺),以及在智能行為的世界中行動的能力(例如機器人移動自身和其他物體的能力)。這需要仰賴機器人學、圖像辨識的演算。3. 機器人學生測試 (格策爾)透過機器學習,分析和回答單一問題的測試 。讓一個機器去註冊一所大學,參加和人類學生同樣的考試,然後通過並獲得學位。例如日本的東大 AI 或是 IBM 參加搶答節目的華生。4. 僱員測試 (尼爾森)測試統籌、推斷、發想、規劃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
  • 松鼠AI創始人慄浩洋榮獲「中國人工智慧年度十大風雲人物」
    本屆智博會上評選出了「2018中國人工智慧年度十大創新企業獎」、「2018中國人工智慧年度十大風雲人物獎」、「2019智博會產品金銀獎」等三項權威大獎,同時發布了2018中國人工智慧白皮書。乂學教育松鼠AI創始人慄浩洋與360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顏水成,微軟(亞洲)網際網路工程院常務副院長張祺,商湯科技工程院院長沈徽等一同斬獲「中國人工智慧年度十大風雲人物」稱號。
  • 人工智慧機器人成展會亮點
    因為擁有越來越多的人工智慧技術,機器人正由聽從簡單指令向擬人、智能方向不斷「進化」,人工智慧機器人也被賦予一定的視聽感知和思考能力,成為人類的好助手、好朋友。  服務機器人的數量將持續增長  人工智慧+手術,人工智慧+無人超市……從「網際網路+」到「智能+」,人工智慧默默地填充、改變人類學習娛樂、生產生活。
  • 萬物|《機器人與人工智慧教程》:基礎教育如何教授人工智慧
    《機器人與人工智慧教程》新書發布會。 本文由華東師大出版社供圖把握全球人工智慧發展態勢,找準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培養大批具有創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的人工智慧高端人才,是教育的重要使命。面對智能科技發展和教育變革的歷史大勢,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聯合大疆教育打造了「機器人與人工智慧」系列叢書。
  • 擁有人性的人工智慧還是機器人嗎 描寫人工智慧動漫作品推薦
    曾經人工智慧AI只是在科幻小說裡出現的概念,而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工智慧技術也在逐漸的在現代社會中使用。手機上和電腦上逐漸也有各種人工智慧助手入駐,如蘋果的Siri、微軟的小娜、小米的小愛等等。現在的人工智慧的主要功能是告訴你今天的天氣、去某地如何換乘、控制某些家電的使用等。
  • 人工智慧機器人的應用_人工智慧機器人的好處和危害
    打開APP 人工智慧機器人的應用_人工智慧機器人的好處和危害 發表於 2018-01-11 15:26:53   人工智慧機器人的種類
  • 小A機器人楊登峰:人工智慧的內在邏輯
    在好萊塢的大片中,人工智慧總被定義為一種有獨立自我意識的機器人,甚至威脅著未來的人類生存。那些機器人總是富有感情、具備意志力和決斷力,能夠以自我意識實施行動。  在一系列機器人科幻大片刺激下,人們對人工智慧的想像與期盼也越來越明顯。而在科技發展的現實中,我們也一步步的看到那些想像慢慢的變成了現實。
  • 2020 全球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峰會圓滿落幕
    同時,借鑑生物視覺系統,將邊、端、雲都考慮在內的「數字視網膜」的概念也應運而生。科大訊飛聯合創始人、輪值總裁胡鬱在題為《人工智慧的顛覆式創新和典型應用》的演講中提到,人工智慧最重要的是基於語音和語言的認知智能,其應用場景主要有兩大方面:交互智能和專家系統——交互智能可以讓機器像人一樣自然地交互,應用到視覺、語音和傳感器等各方面的技術;專家系統能夠通過人工智慧的學習能力,學習專家的知識和經驗。
  • 微軟人工智慧眼鏡可通過聲音反饋幫助盲人描述拍攝影像
    微軟在此次Build 2016首日主題演講尾聲,播放了一段影片後換來了臺下開發者們非常熱烈的掌聲。影片中展示了如何通過結合影像識別技術的智能眼鏡,讓雙眼失明的軟體工程師Saqib Sheikh通過語音傳遞的方式,描繪了前方的景象。與去年年初微軟宣布導入全息影像、擴增實境、語音與手勢識別等技術的HoloLens很相似。
  • 人工智慧如何助力新冠疫情防控?聽港中大(深圳)專家學者講解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深圳市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研究院(AIRS)和深圳市大數據研究院聯合主辦的「疫情與人工智慧」公開學術講座於3月22日晚在直播平臺開播。李世鵬院士、黃憲達教授和成生輝博士在直播中分享了人工智慧在疫情防控工作方面的應用。
  • AI Robot Companion 人工智慧陪伴機器人
    在人工智慧陪伴機器人項目課程中,我們通過對具體工程問題和科學問題的解決培養學生的工程思維、計算思維、創造性思維等能力。‪項目課程包括: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人工智慧(包括人工智慧圖像識別,人工智慧人機對話,智能生物行為控制等)3D mechanical design: 3D 機械設計Robotics and automation: 機器人與自動化Electronics: 電子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