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嗎:抗戰中有支神奇的日本「八路軍」

2020-12-18 晨暉紀實

——人民解放軍對日軍戰俘改造紀實(三)

陳 輝

抗日戰爭中,在延安、在太行山、在山東、在華中、在蘇北,有一支神奇的日軍「抗戰部隊——日軍反戰同盟。

01

」衫本義夫等3位日本青年創造了日本戰俘參加八路軍,組建日軍反戰同盟的奇蹟。

衫本義夫(原名前田光繁)後排右二等日籍八路軍戰士在延安寶塔山下合影。

衫本義夫參加八路軍10個月後,他和日本青年又在中國創造了新的奇蹟。在八路軍俘虜政策的感召下和衫本義夫等「日本八路」的配合下,日軍戰俘參加八路軍的人越來越多。衫本義夫想,對日軍的宣傳要以日本人的組織為主,那效果就會更大,對俘虜的教育也是同樣。於是,他和「日本八路」們商量建立一個由日本人組成的反戰同盟組織,他們的想法得到了八路軍敵工部的支持,他們決定給這個組織起名「覺醒聯盟」,並制訂了簡單的綱領和章程。

1939年11月7日,「十月革命」紀念日那天,他們在山西省遼縣(如今的左權縣)舉行了「覺醒聯盟」成立儀式,「日本八路」莊嚴宣告日本反戰組織誕生了。它是日本在中國的第一個反戰組織。「覺醒聯盟」成立後,朱德總司令專門到「覺醒聯盟」表示祝賀。

此後不久,在八路軍的大力支持下,「覺醒聯盟」很快發展壯大起來,到1942年已經擁有山東支部、太行支部、冀南支部、冀魯豫支部、太嶽支部等5個支部。

圖為在華日人反戰同盟晉家冀支部成立大會,宮本哲治支部長領導全體盟員誦讀宣言。沙飛攝

日軍戰俘森健在戰後寫了《在延安組建反戰同盟》的回憶文章,描寫了建立「反戰同盟」的情景:「王震旅長指揮的八路軍攻擊了太原至同蒲線上的平社村車站,我當時被俘,成了八路軍的俘虜。1938年末我來到延安,那是我被俘後的第3個月。日本俘虜的住處離敵工科辦公室不遠,使我感到意外的是沒有拉鐵絲網。也許還把我當作國際友人對待吧。剛一進屋,看到4個40歲左右的日本人,穿著八路軍的藍色軍服,盤著腿坐在炕上,正吸著自製的香菸。

「我和他們交談了解到,4個俘虜中,有3人是大阪的商人,他們是從大阪經過朝鮮被送到中國戰場上來的。在離開日本的第一周就讓八路軍給俘獲了。

「轉眼我到八路軍裡已經兩年了,懂得了中國共產黨的俘虜政策,作為一個日本工人,也提高了自己的階級覺悟。同時進一步地理解了日本軍部稱之為『聖戰』的本質。我認識到應該把以前對準中國人民的槍口,掉轉過來對準日本軍部和大資本家。 1940年5月,在八路軍的援助下,我和春田組建了反戰同盟延安支部。」

圖為王震旅長對日軍戰俘談話

據《八路軍敵軍工作史》記載,創建「反戰同盟延安支部」的還有日軍戰俘高山進、市川春夫、小路靜男等人。

「反戰同盟延安支部」建立後,反戰同盟組織猶如雨後春筍,冀中支部、晉察冀支部、晉西北支部、膠東支部、濱海支部、渤海支部、魯南支部等在華北其它抗日根據地相繼建立。

在新四軍中也先後成立了「覺醒聯盟」和「反戰同盟」組織,在華中、蘇北、蘇中、淮南、淮北等地建立了支部。

日本共產黨創建者之一野坂參三(林哲)

1942年8月,在日本共產黨人野坂參三同志的指導下,在延安召開了「日本士兵代表大會」和「全華北反戰大會」,將「覺醒同盟」和「反戰同盟」合併,成立了「日本人反戰同盟華北聯合會」,衫本義夫為聯合會會長,森健、松井敏夫為副會長。從此,分散在華北敵後各抗日根據地的日本反戰團體有了統一的領導和明確的綱領,在華日本人的反戰活動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據1944年4月統計,同盟成員已發展到253人,支部16個。

此外,在八路軍、新四軍中還成立了朝鮮反戰組織。日本在20世紀初就吞併了朝鮮,並以朝鮮為跳板侵略中國。他們把朝鮮作為兵員的補充地,強迫朝鮮人加入日軍。因此,侵華日軍中有大量的朝鮮人。

在華朝鮮人的第一個反戰組織是1938年10月10日在武漢成立的「朝鮮義勇隊」。

1941年12月,華北朝鮮反戰青年聯合會晉察冀分會成立。(沙飛攝)

1941年1月10日,「華北朝鮮青年聯合會」在太行抗日根據地成立,總會長是武亭,副會長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的作者、朝鮮人鄭律成。朝鮮義勇隊轉入華北抗戰後,隸屬於「華北朝鮮青年聯合會」領導。

1941年12月10日,「華北朝鮮青年聯合會」在晉冀魯豫邊區召開第二次代表大會,根據形勢的需要,一致通過決議將「華北朝鮮青年聯合會」改稱為「華北朝鮮獨立同盟」,將「朝鮮義勇隊」改稱為「朝鮮義勇軍華北支隊」,選舉金白淵、武亭、崔昌益、樸孝三等為同盟執委,樸孝三兼任「朝鮮義勇軍華北支隊」支隊長,李益星任副隊長,金昌滿任政治委員。他們召開朝鮮士兵大會,通過了《在日本法西斯軍隊內朝鮮人士兵要求書》,號召朝鮮士兵「絕不為日本天皇而死,要為自己的民族而犧牲,打回祖國去!

朱良才(左二)與華北朝鮮反戰青年聯合會晉察冀分會人員合影(沙飛攝)

華北朝鮮青年聯合會在中國的日本和朝鮮戰俘為主體的反戰組織,在抗日戰爭中尤其在瓦解敵軍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發揮了特殊作用,為中國人民的民族解放事業立下了不朽功勳。

02

「反戰同盟」的主要任務有五個方面:

一、編寫日文宣傳品。

反戰同盟晉察冀支部編輯的日文《解放畫刊》

「反戰同盟」成立3年多時間裡,就編寫宣傳品100多種、印刷80餘萬份。「反戰同盟」山東支部先後編印出版了《士兵之友》、《陣地通信》、《曙》等宣傳刊物,特別是日文雜誌《覺醒》、《士兵之友》,很適合日軍口味,非常受日軍士兵歡迎。

圖為1941年,在華日本人反戰同盟成員正在編發反戰宣傳品。沙飛攝

這些宣傳品對於日軍官兵了解戰爭性質、戰局真相和八路軍的寬俘政策、幫助日軍官兵從戰爭中覺醒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參與八路軍、新四軍組織發動的政治攻勢。

戰場喊話是我軍瓦解敵軍的重要手段,但八路軍官兵不懂日語,所學的日語喊話口號數量有限,效果不明顯。「反戰同盟」成員參加戰場喊話後,局面很快就打開了。他們熟悉日軍情況,精通日語、習俗相同、對八路軍的俘虜政策又有切身感受,對日軍的戰場喊話發揮出八路軍難以發揮的作用。

在前線進行宣傳的「在華日人反戰同盟」成員,受傷後仍堅持向敵人喊話。

「我們是延安日本反戰同盟派來的日本朋友,來慰問你們。過去我們也是日本軍隊的士兵,3年前當了八路軍的俘虜,送到延安日本工農學校學習。現在我們明白了,咱們的敵人不是八路軍,不是中國人,而是日本軍閥、財閥,我們為他們打仗賣命太沒意思了。日本在戰爭中是打不贏的,因為來中國殺人放火侵略人家,遭到全中國、全世界人民的反抗。太平洋戰爭註定要失敗。在中國也打不了幾天。戰爭中得利的是軍閥、財閥,受苦、受難的都是你們和日本的勞苦大眾,是我們的家人。希望你們和我們一起來反對共同的敵人日本軍閥、財閥!日本軍隊徹底失敗之時,就是咱們返回日本和家人團聚之日......」這是「反戰同盟」盟員加藤對吳城日軍據點喊話的情景。據點的槍聲停止了,日軍士兵在靜靜地聽著,後來據點中有人向八路軍投誠。

「我是反戰同盟盟員,不要驚怕,我們在八路軍內的生活很好。日本失敗已成定局,你們要活著回去,你們的親人最怕迎接你們的小白盒(骨灰盒)。你們不要給法西斯當炮灰了,你們戰死在異國他鄉,你們家中的妻子兒女多麼傷心!你們家中困難,父母妻兒挨餓受凍,不少貧窮人家的妻女,為生活所迫淪為慰安婦,送到中國軍妓院,XX的妻子當妓女你們知道嗎?她已經自殺了!......」這是「反戰同盟」盟員小林、藤澤等在用電話向日軍做反戰工作。

「日本同胞們,當你們的槍口對準中國人的胸膛,當你們大笑著用刺刀挑死一個個無辜的嬰兒,當你們手舉火把點燃一棟棟草房,當你們撲向可憐的少女時,你們可曾想到過,這是罪孽,是世界人民不可饒恕的滔天罪孽!當你們高喊著誓死效忠天皇,一腔熱血盡灑中國大地之時,你們可曾知道,這是為誰賣命?又是為誰效忠?聖戰的祭臺上的亡靈,是英雄,還是罪犯?同胞們,別錯灑了你們的熱血,你們的敵人不在隔海的這裡。」一位女子站在麥克風前,用流暢的日語向日軍官兵進行反戰宣傳。

她那動人心弦的話語,撞擊著日軍官兵的心靈,使許多日軍官兵覺醒、懺悔,有的跳海自殺,有的喊著妻子的名字剖腹自盡,有的拒絕參戰。

綠川英子

她叫綠川英子,是日本少女,雖然也是「反戰同盟」盟員,但卻不是日軍戰俘。綠川英子有著傳奇般的經歷。

綠川英子原名長谷川照子,1912年出生於日本,父親是日本有名望的工程師。17歲那年,英子跨入日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校門,開始接觸馬列主義。1930年,因抨擊社會的黑暗,被學校開除。但她義無返顧地投身於反戰民主運動,並從事和傳播世界語。

在反戰運動中,英子結識了同學世界語的中國留學生劉仁,倆人在共同的奮鬥中產生了愛情,1936年結婚,1937年英子隨劉仁回到中國上海,共同從事中國的和平事業,用上海世界語編輯的身份,向全世界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她不僅翻譯了反戰文章,寄回日本發表,呼籲日本人民反戰,還利用廣播電臺進行反戰宣傳。

英子的反戰宣傳攪亂了日本的軍心,日本政府首腦惱羞成怒,經過特務調查得知流暢的日語廣播員就是綠川英子,便在日本報紙詆毀她為「嬌聲賣國賊」。英子我行我素,日本當局又對英子父母進行恐嚇,威逼他們引咎自殺以謝天皇,並要「千方百計殺了英子!」任憑日本當局用盡任何卑鄙手段,始終沒有動搖英子的反戰行動。

參加反戰聯盟的日本人

英子的反戰行動不僅受到日本當局憎恨,也受到假抗日真反共的國民黨當局的迫害,國民黨當局多次捏造罪名要驅逐英子夫婦出境。但她受到了中國共產黨的保護,後來在郭沫若任廳長的武漢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3廳國際宣傳處從事對日廣播宣傳。1941年,在慶祝郭沫若回國4周年的紀念會上,周恩來同志拉著英子的手動情地說:「日本帝國主義把你稱為『嬌聲賣國賊』,其實你是日本人民忠實的好女兒,真正的愛國者。」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英子表示:「日本投降了,這隻實現了我的一半願望,我還要留在中國,繼續參加反蔣鬥爭。」1946年冬,英子與劉仁到東北繼續從事我黨的宣傳工作。不幸的是1947年1月10日,英子做人流手術時引起感染,經多方搶救無效,病逝時,年僅35歲。同年,劉仁也不幸病逝。

中國人民沒有忘記這位偉大的日本女性。1973年中日兩國復交後,中國應邀參加日本第60屆日本世界語大會,中國代表團團長葉籟士在大會上曾這樣評價了英子:「為日本和中國真正的和平共存而做出貢獻的人,以歷史上曾有記載的為限,為數是不少的。但到近代,在不幸的日中關係中,獻身兩國親善事業的就少了。何況,反抗祖國日本,為日中人民真正友好而進行活動,甚至把自己的骨頭都埋在中國的日本女性,除了綠川英子外,再沒有別人了。對於這樣一位同中國人民並肩戰鬥整整十年之久,為中國人民的解放,為中日兩國人民的友好,獻出自己青春的人,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

如今,英子和劉仁長眠在中國東北的四豐山,一座匯集著中日兩國民族風格的合冢墓屹立在青山綠柏之中,墓碑上鑲刻著原黑龍江省省長陳雷的手書:「國際主義戰士綠川英子暨劉仁同志合墓」。中國人民將永遠祭奠這位抗日戰爭中的「櫻花女傑!」

反戰宣傳品

日本「反戰同盟」還採取給原所在日軍部隊寫信,在日軍據點投放慰問品等手段,開展宣傳工作,起到了瓦解日軍鬥志的效果。特別是寫信,往往針對每個人的具體情況,一針見血:「某某:你的妹妹因生活所迫,被騙來中國當了軍妓,你甘心讓她任人凌辱嗎?」「某某:你那年老的父母,已是風燭殘年,病魔纏身,他們盼望你回去呢?你怎能忍心離開他們死在異鄉呢?」「某某:你那年輕的妻子和幼小的兒子,日日夜夜地想念你呢?盼望你早日回去和親人團聚。」「某某:日軍的『三光政策』使中國處處火光濃煙,斷壁殘牆,死屍遍地,婦女被強姦,兒童失父母,這樣的『王道樂土』,『東亞共榮圈』你忍心目睹嗎?」這樣有的放矢的信件,得到了非常理想的瓦解日軍效果。

三、協助八路軍、新四軍做好戰俘工作。

「反戰同盟」成立後,日軍新戰俘的教育爭取工作大都由「反戰同盟」負責。那些思想頑固、對八路軍、新四軍牴觸情緒大的日軍戰俘,經過「反戰同盟」盟員的艱苦工作,絕大多數得到了轉變。松山一郎是在戰場上走投無路準備舉槍自殺時,被八路軍俘虜的。被俘後他在地上耍賴,讓八路軍殺死他,當八路軍一名戰士背他時,他狠狠地咬了那個戰士一口,掙脫後又躺在地上嗷嗷叫,讓八路軍打死他。他被幾名八路軍抬回駐地後,「反戰同盟」的盟員田中、東忠多次教育開導他,當他了解到田中被俘前是日軍少尉軍官時,非常震驚。他看到八路軍沒有殺田中,而且田中還成了日本「八路」,開始相信八路軍的寬俘政策,最後終於覺醒,他悔恨自己當初不該傷害救護自己的那位八路軍戰士。並加入了「反戰同盟」,後來成長為一名反戰勇士。

被我軍活捉的日軍飛行員山田井馬

1944年初,日軍飛行員山田敬馬從濟南基地起飛,因發動機故障,降落在濰縣北部海邊時,被民兵活捉,送到渤海軍區後,非常頑固,牴觸情緒很大,經「反戰同盟」做工作,過了一段時間,態度有所改變。這時,他的父親、關東軍的高級將領,託濟南敵酋向八路軍提出:願以在押的八路軍兩名重要幹部換回山田。當時,八路軍設想換回堅貞不屈的渤海區公安局長李振和臨淄縣縣長李鐵峰。但當把這一交換條件告訴山田時,他卻表示堅決不回去。交換出現了僵局,後來經「反戰同盟」勸說,山田才勉強同意。山田回去後,拒絕再與八路軍作戰,又被派往馬來西亞前線作戰,最後戰死在異國他鄉。

圖中可以看到,八路軍為遣返日軍戰俘準備了馬匹和物質。沙飛攝

1944年,八路軍地方武裝在博興縣的一次伏擊戰中,俘虜了50多歲的日軍大尉官竹田,為了擴大八路軍的影響,決定釋放官竹田,但他顧慮很多,擔心回去被處決。後經「反戰同盟」做工作,官竹田苦思冥想了幾天,同意回去。臨行時,八路軍為他餞行,幾杯酒喝過,他老淚縱橫,一再表示感謝八路軍不殺之恩和寬待政策。

四、與八路軍、新四軍並肩作戰。

「反戰同盟」主要是承擔瓦解日軍工作,一般不讓他們承擔軍事戰鬥任務。但一些特殊的軍事任務也曾讓他們給予協助。1944年10月,日軍對我冀東根據地進行大掃蕩時,配備了大量的軍犬,這些軍犬一嗅到我方人員的氣味就狂叫不止,給八路軍偵察員偵察日軍的掃蕩情況,帶來了極大困難。為了搞清日軍用什麼辦法讓軍犬區別敵我的秘訣,「反戰同盟」盟員宮本主動請戰,冀東分區領導考慮到宮本曾在日本軍犬訓練隊當過馴犬員,便同意了他的請求。宮本潛入日軍軍營進行偵察,終於搞清了日軍的奧妙在於帶不帶白胡椒。從而,為八路軍反掃蕩創造了有利條件,宮本在完成偵察任務撤離時,光榮負傷。

被我軍俘虜的日軍一半多加入反戰同盟有的還成了日本八路

八路軍中有個「秋山良照部隊」,這是日軍的傳說,其實確有其事。秋山良照是個機槍手,頑固的日本兵。1941年在戰場上負重傷後,被八路軍俘虜。但開始死不認罪,經「反戰同盟」現身說法,慢慢地覺醒了,後來也加入了「反戰同盟」。八路軍對日作戰,他經常請纓上戰場,在日寇「4.29」鐵壁合圍時,他端著機槍奮勇衝擊,從重圍中殺了出來,使日寇聞風喪膽。劉伯承師長在太行《新華日報》上寫文章讚揚秋山良照:「多次在槍林彈雨之中,親自拿機槍去協助我們作戰。」

抗戰時期,晉察冀地區的「日本八路」。

秋山良照後來把太行日本「反戰同盟」發展到十六七人,他任負責人,配合八路軍與日寇展開了針鋒相對的鬥爭,使日寇膽顫心寒。抗戰勝利後,秋山良照和他的戰友回到了日本國。回國後,秋山良照加入了日本共產黨,撰寫了《八路軍中的日本反戰士兵》等書,記述了抗戰時期他在冀南等地的戰鬥經歷。1981年他重返中國,受到了他當年在八路軍中的老領導宋任窮的親切接見和盛情寬待。

圖為1941年,日兵齋藤、西川自動出走投誠八路軍。

日本「反戰同盟」還教八路軍如何使用繳獲的日軍擲彈筒和歪把子機槍,使這些武器得以發揮作用。八路軍在戰場上拼刺刀多以人多取勝,一對一就不是日本鬼子的對手。「反戰同盟」的盟員就教八路軍戰士如何刺殺,把「氣、鍘、體」一致起來,也就是喊殺聲、刺殺方向、猛撲對手三者要一氣呵成。為了增加臂力,盟員讓八路軍戰士頭頂烈日,練習槍舉過頭,一舉就是上千次。

1940年元旦,在華日人反戰同盟(成員以日俘為主)晉察冀支部表演棒球競賽。沙飛攝

盟員們還自製了棒球用具,開展棒球運動,在比賽時,被劉伯承師長看見了,他認為這項運動可增進部隊的體力和靈活性,命令在全軍開展這一運動,請日本「反戰同盟」盟員當教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五、敦促日軍向八路軍、新四軍投降。

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後,日本「反戰同盟」兩次發出通電號召日軍向八路軍、新四軍投降。「朝鮮獨立同盟「也對日軍中的朝鮮籍官兵發出了向八路軍和新四軍投降的通電。

等待接收的日軍戰俘(資料圖)

日本「反戰同盟」和「朝鮮獨立同盟」的盟員還隨同八路軍、新四軍進出敵戰區進行接受工作。日軍獨立混成第5師團被八路軍膠東部隊包圍後拒不投降,日本「反戰同盟」膠東支部副支部長小林清親自進入敵營做工作,促使該部日軍向八路軍繳械。

圖為1941年,在華日人反戰同盟的津田秀委員長(左一)、宮本哲治(右二)等四人合影。沙飛攝

03

為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解放事業,許多經過教育改造的日本戰俘和日軍中的朝鮮戰俘,英勇地獻出了生命:

今野博在同八路軍武工隊深入敵戰區日照縣付瞳一帶活動時被捕,後遭日軍殺害;

鈴木宏在博興縣開展瓦解敵軍工作時,與八路軍敵工幹部林殿卿一起被捕,同時遇難;

黑田在日軍「九.二七」大掃蕩中,和八路軍並肩戰鬥,英勇犧牲;

藤勇在「反戰同盟」淮北支部任支部長,1945年夏在配合新四軍的一次戰鬥中,壯烈犧牲;

坂谷義次郎在1944年9月執行任務時,不幸被日本憲兵逮捕,他拒絕利誘,不怕刑訊,堅貞不屈,英勇就義;

松田在解放高郵戰鬥中主動請求入城談判勸降,不幸被日軍殺害;

宮川在瓦解日軍的戰場宣傳中,光榮獻身;

反戰同盟成員集體照。鄒家驊 翻拍

坂本寅吉為新四軍送過大量的情報和急缺的藥品,他後來參加了新四軍。日本投降後,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華東野戰軍1縱3旅當炮兵教員,泰安戰鬥中他帶領幾名炮手,用兩發炮彈打掉了敵碉堡。淮海戰役中,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獻出了生命。

反戰同盟的日本士兵集體籤名。鄒家驊 翻拍

據不完全統計,在抗日戰爭中日本「反戰同盟」和朝鮮「獨立同盟」共有52人,為中國人民的民族解放事業獻出了生命,其中日本「反戰同盟」34人,他們是:寺澤吉藏、今野博、安藤清、淺野清、黑田嗣、鈴木宏、松野覺、森增太郎、大野靜夫、後藤勇、坂谷義次郎、松田、田鈿恙、吉田武、福岡留、宮川戶吉、中西勉、中川秋夫、戶田益、高木敏雄、原廣見、小林春夫、青木定夫、中山正、初田清太郎、浜田真實、砂原利男、佐野甚七、與津、富田、紺野、宮崎、田中實、吉聖次郎。

華北朝鮮反戰青年聯合會晉察冀分會成立大會,軍區政治部主任朱良才到會祝賀(沙飛攝)

犧牲的朝鮮「獨立同盟」盟員18人,他們是:孫一峰、王賢淳、韓清道、樸吉東、石正、陳光華、胡維伯、金學武、金巴倫、文明哲、韓樂山、崔指南、李鏞寅、金永信、吳均、林平、韓震、金明華。

他們的英名永垂中華民族的抗戰史冊!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他們的偉大功績!

本作品版權歸「晨暉軍事」所有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相關焦點

  • 抗戰史實:日本共產黨與日本八路軍,抗戰情義還是贖罪
    從1931年到1945年,日本法西斯進行了長達14年的侵略,曠日持久的戰爭給多國民眾帶來巨大災難,而日本自身也深受其害。與我們所認知的日本舉國一體對外侵略的常識不同,實際上日本的有識之士也在日本國內積極開展反戰鬥爭。甚至在其警醒之下,一些日本士兵最終也加入了八路軍的隊列。
  • 抗戰有多艱苦,看看八路軍最先進的兵工廠和武器就知道了
    這其中,八路軍在敵後戰場發揮著十分巨大的作用。生活在現代社會中的我們,可能無法想像當時有多苦難,讓我們看看當時八路軍最好的兵工廠就能知道一二了。 抗戰時期,為了解決武器彈藥的問題,八路軍總部創建了許多兵工廠,而其中黃崖洞兵工廠是創建最早的一個,也是規模最大的一個兵工廠,又稱水窯兵工廠。
  • 鮮為人知,在抗戰中捨命幫助中國抗日的日本人,知道是什麼人嗎?
    原子彈下無冤魂,不知道我國領導人是基於什麼考慮,總是強調日本人民也是戰爭的受害者,而將日本的戰爭罪行歸咎於他們的軍閥與財閥,但是歷史資料顯示,在日本發動侵略戰爭時,他們民眾的戰爭狂熱無疑發揮了巨大的推波助瀾的作用。
  • 「七七」談史丨八年抗戰八路軍只打死851個日軍?日本人說出真相
    僅在一次戰鬥中就出現如此之多的傷亡,這在中國事變發生以來,即使是南苑戰鬥,或武漢作戰也不曾有過。若給農民們看到,也許會說我們的壞話:瞧這支殘兵敗將的隊伍!一想到這些,真感到惱恨萬分。」聶榮臻元帥在抗戰期間曾經說過一句名言:咱邊區有200多個縣,每個縣每天打死一個鬼子,一個月就能打死他六七千,就相當於他一個旅團!抗戰勝利後,八路軍宣布:八年抗戰,八路軍總共進行了99847次戰鬥!
  • 抗戰:八路軍、新四軍那些知名老槍,這回講明白了
    後又定名為「中正式步騎槍」,槍身機匣打上「中正式」印記。比較特別的是其配用的全長達575毫米的刺刀,因中正式槍身較日軍的三八式步槍短,採用格外長的刺刀與重視白刃格鬥有關。1935年雙十節後,該槍正式開始大量生產。抗日戰爭爆發後,鞏縣兵工廠因日軍多次轟炸導致中斷生產,此前共生產了11萬餘支。有三家槍廠遷往後方經調整籌備之後,開始繼續生產中正式步槍。
  • 抗戰時八路軍「神槍手」, 不殺日本鬼子,專門獵殺這種小動物
    但是在抗戰期間,鴿子卻成為了日軍的「戰爭使者」。在當時,日本的全國上下都對於戰爭十分的狂熱,民間的養鴿組織也都十分的支持戰爭,將自己培養的信鴿也都全部送到軍中去服役,所以在當時,日軍軍營中的信鴿的業務能力十分的強。
  • 百團大戰中八路軍的彈藥消耗:真實的抗戰,比想像中更艱難
    八路軍可以說是真的苦不堪言了,在抗日戰爭剛打響的時候,八路軍的裝備真是稀缺落後得聞者傷心、見者流淚,就連最基礎的步槍也無法做到人手一把,機槍、火炮等先進武器更是沒有的。我們就連國民黨軍隊都比不過,面對全副武裝的日本士兵,我們的各項裝備是真的都不太好意思拿出來。
  • 抗戰年代,八路軍人手一套軍服可太難了
    左邊兩個是新四軍的夏常服與冬棉服,右邊兩個是八路軍的夏常服與冬棉服。圖片來源:《中國百年軍服增補版》,作者徐平但換裝一事在部隊中引起很大牴觸。在此之前,紅軍有自己的服裝。1929年3月,紅軍在福建長汀打了個大勝仗。毛澤東看到,紅軍戰士中有穿繳獲的白軍軍服,有穿工人和農民服裝的,還有穿長袍馬褂的。
  • 八年抗戰時期,國軍與八路軍,各自擊斃多少日軍高級將領
    在八年抗戰時期,中華大地上分為兩個陣營,一個是蔣介石領導的國軍,還有一個是毛爺爺領導的八路軍,也就是紅軍。雖說雙方是友軍關係,但是,只是表面上的合作關係,屬於面和心不和。包括在抗戰時期,雙方都是各自為戰,而且蔣介石還時不時地還會找八路軍的麻煩。
  • 抗戰期間,八路軍是如何歸化日本戰俘的?
    在二戰中,在中日兩國激烈廝殺的過程中,有過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日裔中國軍人。那麼這個特殊的群體,是如何在新的群體中存活下來的呢?於是,在1939年1月2日,前田光繁、小林武夫、岡田義雄3人登臺,感謝八路軍使他們獲得了新生,要求參加八路軍,並表示堅決反對日本法西斯的侵華戰爭,八路軍總司令朱德走上講臺,與他們握手,並表示,「我代表全軍,歡迎3位日本青年參軍。這3位日本青年參加我軍,證明了我軍俘虜政策的正確。今天只有3個人,明天便會有幾十人、幾百人。」
  • 《亮劍》李雲龍兵力超7000人,抗戰時八路軍一個團有多少兵力?
    前段時間寫過《亮劍》中李雲龍的獨立團為什麼沒有7000多人的文章,發現有很多人不太了解什麼叫編制。有的朋友不僅認為一個團有7000多人很正常,還有的認為有上萬人也很應該。其理由也很「充分」:全面抗戰初期八路軍只有幾萬人,到抗戰勝利時已經有100萬人了,那一個團有1萬多人不是很正常嗎?
  • 抗戰時期投靠日本人的八路軍最高將領,貪汙公款,公開納小老婆
    1950年9月7日,在河北鹽山縣城東的萬人公審大會上,隨著一聲正義的槍聲,結束了一個罪惡的生命,被判決執行死刑的是當時40歲,曾任冀魯邊軍區司令員、八路軍五師教導第六旅旅長的邢仁甫。他是抗戰時期,叛變投靠日本人的八路軍中的最高將領。 邢仁甫,生於1910年,在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 抗戰中八路軍129師最能打,軍神劉伯承麾下10位猛將有多牛!
    抗戰中最勇猛的八路軍部隊:129師猛將如雲,軍神劉伯承指揮有方!推薦語:這個美好的世界,我們替這些英雄烈士們領略了,這個美好的國度,我們也替他們一一感受到了。中國的近代史發展可以說是那麼的多災多難,鴉片戰爭打開了,中國的國門,也開始了中國現代史的發展。
  • 戰爭時期、八路軍帽子上兩個扣子有何作用?抗戰老兵告訴你
    不管是我們在抗戰博物館看到的八路軍的帽子,還是在影視劇中看到的帽子。在我軍帽子上面總會有兩顆扣子出現。最開始筆者沒有在意,但在後來文章的評論中發現竟然有人在討論這個問題。為此,筆者也頗感興趣,於是便去了解了一番,後來發現這兩顆扣子的歷史原來這麼曲折離奇。同時,竟然還有一個作用.
  • 抗日劇中亂用輕機槍,真實的八路軍中,可沒這麼「富裕」
    在抗戰題材的電視劇中,輕機槍是非常重要的道具之一。不過,關於輕機槍的實際用法和編制配備,很少有抗戰劇能夠搞明白。單單說一個換彈匣的問題,絕大部分抗戰劇就沒考慮到這一點,甚至將輕機槍當成衝鋒鎗,讓戰士們人手一把端著衝鋒的場景也不少見。其實在真實的歷史上,集中若干挺機槍用於防禦或是突擊是很常見的。
  • 八路軍守四行倉庫是另一種局面?《八佰》德械裝備給八路軍會如何
    電影《八佰》已經上映,四行倉庫這一經典戰例成為大家熱議的話題,難道四行倉庫一戰我們不是勝利方嗎?此次戰鬥的目的不是殲滅日軍,而是達到某種戰略目的。四行倉庫真實圖片【在硬體方面,我們處於劣勢】1937年是抗戰初期,日本人沒有太平洋戰爭,
  • 如何看待八路軍和國軍的抗戰?為什麼老百姓更願意和八路軍親近?
    在國共兩黨一同抗戰時期,有很多後人認為國民黨作出的犧牲和貢獻遠遠超過了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關於這一問題,其實我們應該辯證地看待。在開戰前,國民黨無論是兵力還是武器都比從農村走出來的八路軍要強。而且在軍事上,國民黨的確也有很多失誤的地方,他們口口聲聲說的犧牲,但有一部分是因為領導不利帶來的,國民黨在抗戰期間,還在不斷地挑起國共矛盾,破壞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而反觀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一直目的明確,就是要在敵後發展根據地,以持久戰的方式拖垮日軍,而且八路軍很少讓士兵白白犧牲,從而為革命保留了大量的有生力量。
  • 抗戰中多少國軍將領向鬼子投降?
    據《解放軍報》文章,1945年抗戰勝利時,偽軍、偽警察、治安軍以及偽滿洲國軍等(下文中如不特別強調,統稱偽軍)加起來有300萬人,八路軍新四軍在抗戰中消滅的偽軍則超過了120萬人,總數比在華的日軍還多。
  • 亮劍之雷霆戰將抹黑革命前輩形象,不尊重八路軍艱苦抗戰史實,活該...
    》的文章,而影迷們在觀看了這部電視劇的前幾集後大都對這部電視劇表示反感,由此可見,《亮劍:雷霆戰將》不尊重抗戰歷史的問題有多麼嚴重。 《雷霆戰將》第一集開場畫面是八路軍師長劉伯承給獨立團團長布置攻打西峰嶺的任務,不過,在人們的印象中,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開國元帥劉伯承在戰爭年代都留著平頭,這當然與他一直戰鬥在戰爭的第一線有關,他老人家哪有時間去關注自己的頭髮和髮型啊!可是,《雷霆戰將》偏偏給劉伯承塑造了一個新髮型,這難道不是扭曲劉伯承他老人家的光輝形象嗎?
  • 抗戰時有多少日本人參加八路軍,可能遠超過想像,歷史不該被忘卻
    實際上在抗戰時期,在日本也有不少反對戰爭的愛好和平人士,除了一部分軍國主義分子有其他的政治目的考慮外,大部分都是真心實意企盼兩個和平的,比如伊田助男,他曾在抗聯最艱苦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