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在欠下父母們的債未來要還,現在沒買的房未來也要買
本文為閨蜜財經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另,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註明出處和作者,謝謝!
撰文|蜜姐
最近「6個錢包」很火,期初有讀者留言,蜜姐還不知道這是啥,以為是6個核桃的山寨版。沒想到之後接連被這「6個錢包」刷屏。
點進去一看,原來是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樊綱,在某個經濟講堂說:如果年輕人工作還不穩定,可以就租個小房子住;如果要結婚了,雙方父母和長輩的「六個錢包」能一起湊出首付,建議還是買房好。
這6個錢包是哪6個呢?分別為男、女雙方的父母、爺爺奶奶、姥姥姥爺。
此言一出,一石激起千層浪,大多人持反對觀點。畢竟在崇尚獨立自主的當下,如此明目張胆地支持廣大年輕人啃老,還啃到了爺爺輩,能不激起眾怒麼?
但憤怒過後,冷靜下來想,這位專家在說「6個錢包買房」時,其實也說出了一部分赤裸裸的現實。
01
靠自己,多久能在一線買房?
在說動用幾個錢包之前,我們先來看看20多歲在北京等一線城市打拼的年輕人,買房能力到底如何?
這一年齡大都處於事業起步階段。如果不是特別優秀,年薪能到20萬就不錯了。
扣除個人所得稅以及五險一金,到手的就15萬左右,扣除房租,剩下10萬出頭。再除開平日吃喝玩樂的各種開支,能存下5、6萬?節省一些的朋友存7、8萬。夫妻兩人一年存款大概15萬左右。
但北京的房價是多少呢?就以去年新房價格數據為例。
住建委成交數據顯示,北京2017年北京居住類產品成交均價42987元/平方米。另外三座一線城市中,上海2017年一手住宅成交均價45088元/平米;深圳為54445元/平米;廣州稍微好點, 2017年一手住宅成交均價為16451元/平米。
以80平米的剛需戶型來算的話,去年在北京買一套房平均需要343.9萬,這還是不含稅的價格。按最低首付三成來算,大概就是103.17萬。
夫妻兩人年存款15萬,則需要7年才能湊足首付。
這還是雙方都是較優渥中產、且無子女教育等開支的前提下。實際上,各一線城市的平均工資要比2萬元低得多。就以最近某招聘網站的最新調查為參照:
上圖可以看到,平均工資最高的北京,月薪也才10000元出頭,若按著這個平均工資,靠夫妻兩人存首付買房的年限又要拉長好幾倍。
當然,隨著工作年限的增加,個人能力升值,收入可能會相應增加。不過別忘了,房價也在上漲。工資和房價,到底誰跑的快?相信大家都瞭然於胸。
02
「6個錢包買房」道出了一線中產殘酷的現狀
所以在一二線大城市買房,動用家庭關係加槓桿並不是什麼新鮮事。6個錢包可能有些誇張,但動用2、3個錢包的大有人在。
蜜姐身邊有不少在一線城市買房的朋友,他們無一例外的都動用了雙方家庭的錢包來湊首付,不夠了再找親朋好友借款。
為什麼這麼急切地想要買房?因為剛需啊!更因為傳統的安家立業觀念,沒有家哪來安?誰也不敢拿自己的未來去賭房價大跌。
事實證明目前來看,他們的選擇的確是明智的。一線城市的房價一直在漲,儘管經歷了去年的嚴厲調控,但價格並未鬆動多少。
蜜姐的朋友張銀銀就曾統計過,最嚴調控2年以來,我國70個大中城市的房價變化。看新聞你以為房價會跌,事實卻是,還是上漲的多。
另外,銀行貸款利率是節節攀升,審核也更加嚴格。儘管部分地段樓盤總價略有下滑,但算上新增的貸款成本,實際上總的買房成本依然是上升。
一邊買房成本的增加速度遠高於工資上漲速度,現在不買可能以後永遠買不起;一邊是動用幾個錢包就可以馬上上車,面臨的是上車後每個月1萬甚至更高的還貸壓力。
如果是你,你會怎麼辦?
在蜜姐的朋友圈裡,很多人選擇了後者,極少部分人選擇了前者。我也曾問過選擇上車的朋友,是否後悔當初的決定。他們的回答都不約而同:不後悔反而慶幸。
因為現在要在北京買房,比當初又難了幾個量級。如今雖然每個月1萬多的貸款,但除開公積金還貸的部分,壓力還是在可承受範圍內。
另外一部分猶豫觀望的朋友,有些已經離開一線回歸二線,用在一線打拼存下的錢買了二線不錯的大房子;有些則依然在一線租房,只要不想著買房這件事,生活也很不錯。
03
家庭抗風險能力和買房最優配比,讓價值最大化
對於「6個錢包買房」論,持反對觀點的大部分都是憤怒於專家公開場合支持啃老,樂見年輕人被房地產綁架。
單從「6個錢包買房」的觀點來看,確實如此。畢竟年輕人要奮鬥、要回報父母,才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嘛。
不過回溯當時的語境,實際上也是有些偏見的。當時的情況是臺下觀眾提問:年輕人是否要買房,樊綱的原意是說,「6個錢包」是衡量家庭條件的重要指標。
如果財力允許,應該利用好按揭貸款的機制,而如果財力不允許,則應考慮租房,不要勉強「上車」。可見他並不是慫恿大家都去透支未來,而是要合理利用規則,爭取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這其實無可厚非。
倘若父母都是工薪階層,有穩定的收入,健康狀況良好,父母又有為兒女置業的意願。自己事業穩定,前景可期,有在一線城市長期發展的計劃。幾個錢包湊在一起就能搞定首付,為什麼不呢?
這既是一項置業,也是投資。
也許有人會說,把上一輩的存款都掏空了,那他們怎麼養老?父母們都年事已高,萬一需要急用錢怎麼辦?
如果父母無穩定的收入來源和醫療保險,那麼還是不建議你動用太多他們的錢包。除非你有極大把握自己的職業生涯穩步上升,不會出現滑落或斷層。
反之,如果個人前途有較為樂觀的預期,能夠承受住未來的父母養老和醫療壓力,父母也有穩定收入來源,能暫時不用你贍養,那麼也可以選擇湊錢買房。
所以就需要你做好自己的財務以及職業規劃。算清楚究竟動用錢包的多少才能實現家庭抗風險能力和買房的最優配比。
現在欠下父母們的債未來要還,現在沒買的房未來也要買。每一種選擇都有壓力,也有風險。想要在一線城市紮根,實現階層跨越,這就是代價。
歡迎關注「閨蜜財經」:閨蜜看財經,發現財富守護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