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籤署了所謂香港自主法案,等同正式宣戰。中央為香港特區立國家安全法後,美國一直聲言會對香港採取制裁行動。
中國可以如何回應美國對香港的制裁?有些評論認為,面對美國的全方位制裁,例如取消香港的特別關稅區優待地位,停止香港金融機構以SWIFT支付系統進行外匯結算,幹預港幣聯繫美元的匯率制度,甚至拋售港元以影響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限制中國及香港的金融機構在美國的業務範圍等等,這些制裁措施,中國將難以招架。因此,北京若是明智的話,應該及早退讓為好。
我認為這樣的觀察太表面,誇大美國單邊主義的能量,沒有考慮其他國家會否照樣跟隨,亦沒有顧及美國企業特別是金融機構會否被反制裁,因此未能從本質上把問題弄清楚。
港版國家安全法,主要是政治層面的問題,制止美國繼續在幕後支持香港的泛黃黑暴勢力在香港製造動亂。美國在香港有龐大的國際情報系統及間諜活動網絡,一直利用香港沒有國安法的漏洞。
港版國安法正是針對美國這方面進行堵塞,美國當然不同意,認為因此香港不再是一國兩制。中國原先無意改變世界的運作模式,因為香港有一國兩制,維持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中國是現狀的得益者,怎會想要把香港改成一國一制?美國實際上巴不得香港取消一國兩制,不想中國可以繼續得益,才想改變現狀。所以這是美國強詞奪理,指鹿為馬。
美國選中香港這條軟肋,意圖在政治上遏制中國。但美國忘記了經濟上自己也是現狀的得益者;改變香港的現狀對美國帶來的損失,如果算經濟帳,可能比中國更大。
美國制裁香港,會是中美貿易戰和科技戰的一個組成部分?中美貿易,表面上中國對美國的貿易有順差,得益的是中國。現實是中國輸出美國的產品,是中國人民以土地,勞動力和原材料等生產因素組合,還犠牲了生態環境,為了賺取外匯而製造出來的。
美國支付給中國的美元,卻是通過貨幣發行機制平白印出來的。誰的付出較大,誰真正檢了便宜,稍懂國際貿易理論和貨幣理論的明眼人,不會看不出來。改變這樣的現狀,怎會對美國有利?美國對香港的貿易有極大順差,從香港不斷賺取利益,更沒有理由改變現狀。如果招致中國通過香港反制裁,減少購買美國貨,川普豈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對香港採取貿易戰,改變香港自由貿易港的地位,不符合美國的利益。
中國製造出來的產品是實的,而美元的購買力,隨著其體量擴大而向下變動,是虛的。虛實若全面硬碰,就像無影劍和一陽指對青龍偃月大關刀,勝負早已寫在牆上。美國的GDP以美元計,現在體量仍大過中國,但在美國做一次新冠病毒測試,要3,000美元;在中國做一次不用300元人民幣,以現時的匯率換算,兩者相差70倍。所以如用購買力平價(即PPP)來計算,舉一反三,中國的GDP早已高過美國。當然按人口計算,中國的人均GDP還不及美國,但這個差距,假以時日,將不斷縮小。
從中國建設自己國家的能力和速度來衡量,中國的基建設施,其實現已優於美國。以對抗新冠肺炎的能力互相比較,中國的衛健制度和治理效率更遠勝美國。美國無限制地推行量化寬鬆(即QE)以圖刺激經濟總需求,並不代表美國強,正好代表美國弱。更多的貨幣體量,追逐沒有同時相應增加的商品和服務,只會令貨幣貶值,通貨膨脹,物價飛漲。當然,中國手上持有的美債會貶值,美國作為欠債方會得益。
至於中美之間的科技戰,戰場不在香港。反而美國如果排斥華裔科學家,部分可能會選擇回流到香港,反而會加強內地和香港在創新科技的協同作用。
香港的智慧財產權律師事務,還有中資背景的公司從華爾街回流到香港(或上海深圳)上市,或會更蓬勃。這方面,美國背景的律師事務所在香港的生意會得益。戰爭一起,各有損益。可見美國所謂制裁,往往是殺敵八百,自損一千。這方面,和美國單方面挑動增加關稅打貿易戰的性質一樣。
既然美國損人不利己,為什麼還如此咄咄逼人?美國至今仍能以虛對實,而且態度強硬,是倚靠現有的遊戲規則對美國的偏袒。這是由二次大戰以來建立的國際秩序決定的。
美元定於一尊,成為全球各國的主要儲備貨幣。美軍稱霸全球,到處駐軍,發動戰爭和出售武器。一方面美軍支持美元。反過來美元亦支持美軍。一旦美國自己打破現狀,而且到處伸手收保護費,美國很快就會失去國際間對其依賴。此所以美國遲遲不敢在金融市場向中國開戰,原因就是想保住自己的美元地位。自從1973年金本位制度取消以來,美元的地位僅靠美軍支持,用俗語說,就是美國靠秀肌肉做大隻佬嚇人,人家不得不用國發行的鈔票。
順便說一句,早已不可尊稱美元為美金。因為自從美元和黃金脫鉤以來,你根本不可以用美元向作為發行國的美國換取到黃金,因為美國早已無此承諾。脫鉤前,美國政府答應,任何美元持有人均可以35美元的對價,向美國國庫換取一盎士黃金。現在一盎士黃金要用1600美元在市場購買。你看美元這些年來眨值得多厲害?
香港的反對派建議,美國可以採取不讓中國(包括香港)以SWIFT國際支付系統(S系統)結匯的方法,令中國的出口沒法取得外匯。但此舉正好剝奪了美元最想扮演的角色。削弱美元在國際上貨幣交易市場的佔有率,豈不是製造機會讓中國增加和別國貿易以人民幣結算的機會?何況中國已試圖發行自己的電子貨幣作為交易媒介,而且更運用區塊鏈技術以保證其效能,安全度和信用度。
提議要美元讓出其作為國際結算及支付貨幣的人,實際是幫助人民幣(還有歐元和日元)增加其國際交收的份額,信賴度和依存度。美國當然不會接受這樣笨拙的建議。很多人對經濟運作的互聯互惠和互惠性,缺乏正確認識。如果美國不知好歹,硬要試用這招,中國就可乘機擴大要求:買中國產品的國家都要通過已在逐步擴大中的,中國的Z系統,用人民幣結算。有人或許會認為,以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沒有用處,因為它並非全球接受的流通貨幣。但現時中國出口的貨品很多,如果手持人民幣可以用來買這麼多的各式各樣的產品,人民幣怎會沒有價值?人民幣的逐步國際化,是全球總需求決定的,是市場效應。
只要中國堅持各貿易對手國要以人民幣來購買中國產品,而中國的產品又的確十分優秀的話,那外國的貿易對手就只能設法去賺取人民幣,然後用來買中國貨。怎樣可以賺取人民幣呢?那就只能生產中國需要的產品,賣給中國(或購入後轉售給中國)。
美國制裁香港的結局將會如何,現在還很難作出具體判斷。因為新冠疫情還有很大變數,今年又是美國的大選年,川普以反中抗中仇中設定競選議題,世界局勢不少地區出現不穩,有可能發生局部區域戰爭。
美國制裁香港,會加速人民幣的國際化。如果外國手上一時未有足夠人民幣,中國的金融機構可以按不同國家的還錢能力,借出人民幣額度,往來周轉做貿易融資,讓他們以信貸方式用人民幣購買中國貨。人民幣的國際市場亦會因而逐漸建立起來。發行中國的電子貨幣是一個選項。估計中國現在仍不想冒風險去大規模推行這事。可以用美元結算的話,中國仍首選用美元。一切視乎美國制裁會走多遠。
中國的策略永遠是謀定而後動,後發而先至;除非不出手,出必出重手。若果美國一定要打破現狀,中國就只能提前推出以人民幣跨境結算的對策。如果有人試圖拋空港元,香港有足夠的外匯儲備對抗,有捍衛的信心和能力。若時機成熟,亦可乾脆港幣與美元脫鉤,改為與一藍子外幣聯掛,包括人民幣在內,同時設定一個上下限波幅,容許在這個波幅內浮動,仍以外匯儲備支持。
總而言之,工具箱內有不少對策。金融秩序不會永遠一成不變,包括港幣與美元之間的聯繫匯率制度在內。綜合國力,實體經濟和體量規模,還有軍事實力,才是決定性的因素。美國決定要及早出手遏制中國崛起,已事不宜遲,有其算計。
中國不得不起而抗衡,是因為可以讓步的空間已很少。這是不以人們的主觀意志而轉移的。正是:樹欲靜而風不息,我欲讓而特偏激。來犯之人兇且狠,背水一戰抗頑敵。
香港大學學士,日本一橋大學碩士,澳洲西雪梨大學博士,澳洲註冊執業會計師,國際企業管理顧問,香港經濟學會執行委員,香港特區政府中央政策組特邀顧問,香港玉山科技協會名譽教育顧問。
關教授是風險投資及項目融資專家。曾任職日本郵船,環球航運,花旗銀行,美林證券,長江實業集團,聯合技術集團,和邦控股集團, 興科融資集團,澳洲上市公司鐳射控股集團, 香港上市公司財華社集團,亞洲資源集團及中慧國際集團董事,耀中國際教育機構財務總監, 深圳上市公司江陵汽車集團董事, 珠海北師大/港浸大聯合國際學院教授兼工商管理學院院長,香港大學工商及經濟學院客席教授, 香港浸會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客席教授,清華大學長三角經濟發展研究所學術顧問,香港大學工程學院電子商務及網際網路計算碩士課程教授。曾任香港大學浙江科學技術研究院行政院長,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特別顧問。
現任杭州臨安青山湖科技城智庫首席顧問,香港臨安同鄉會名譽會長,香港杭州同鄉會理事,前海惠農/前海財富諮詢/前海匯通首席經濟顧問,珠海創科引聯總裁,上海橋悅物聯科技副主席,香港國際經貿合作協會董事兼教首培訓委員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