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憾動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已迫在眉睫

2021-02-14 香港雜記鐵馬秋風大散關

川普籤署了所謂香港自主法案,等同正式宣戰。中央為香港特區立國家安全法後,美國一直聲言會對香港採取制裁行動。

中國可以如何回應美國對香港的制裁?有些評論認為,面對美國的全方位制裁,例如取消香港的特別關稅區優待地位,停止香港金融機構以SWIFT支付系統進行外匯結算,幹預港幣聯繫美元的匯率制度,甚至拋售港元以影響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限制中國及香港的金融機構在美國的業務範圍等等,這些制裁措施,中國將難以招架。因此,北京若是明智的話,應該及早退讓為好。

我認為這樣的觀察太表面,誇大美國單邊主義的能量,沒有考慮其他國家會否照樣跟隨,亦沒有顧及美國企業特別是金融機構會否被反制裁,因此未能從本質上把問題弄清楚。

港版國家安全法,主要是政治層面的問題,制止美國繼續在幕後支持香港的泛黃黑暴勢力在香港製造動亂。美國在香港有龐大的國際情報系統及間諜活動網絡,一直利用香港沒有國安法的漏洞。

港版國安法正是針對美國這方面進行堵塞,美國當然不同意,認為因此香港不再是一國兩制。中國原先無意改變世界的運作模式,因為香港有一國兩制,維持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中國是現狀的得益者,怎會想要把香港改成一國一制?美國實際上巴不得香港取消一國兩制,不想中國可以繼續得益,才想改變現狀。所以這是美國強詞奪理,指鹿為馬。

美國選中香港這條軟肋,意圖在政治上遏制中國。但美國忘記了經濟上自己也是現狀的得益者;改變香港的現狀對美國帶來的損失,如果算經濟帳,可能比中國更大。

美國制裁香港,會是中美貿易戰和科技戰的一個組成部分?中美貿易,表面上中國對美國的貿易有順差,得益的是中國。現實是中國輸出美國的產品,是中國人民以土地,勞動力和原材料等生產因素組合,還犠牲了生態環境,為了賺取外匯而製造出來的。

美國支付給中國的美元,卻是通過貨幣發行機制平白印出來的。誰的付出較大,誰真正檢了便宜,稍懂國際貿易理論和貨幣理論的明眼人,不會看不出來。改變這樣的現狀,怎會對美國有利?美國對香港的貿易有極大順差,從香港不斷賺取利益,更沒有理由改變現狀。如果招致中國通過香港反制裁,減少購買美國貨,川普豈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對香港採取貿易戰,改變香港自由貿易港的地位,不符合美國的利益。

中國製造出來的產品是實的,而美元的購買力,隨著其體量擴大而向下變動,是虛的。虛實若全面硬碰,就像無影劍和一陽指對青龍偃月大關刀,勝負早已寫在牆上。美國的GDP以美元計,現在體量仍大過中國,但在美國做一次新冠病毒測試,要3,000美元;在中國做一次不用300元人民幣,以現時的匯率換算,兩者相差70倍。所以如用購買力平價(即PPP)來計算,舉一反三,中國的GDP早已高過美國。當然按人口計算,中國的人均GDP還不及美國,但這個差距,假以時日,將不斷縮小。

從中國建設自己國家的能力和速度來衡量,中國的基建設施,其實現已優於美國。以對抗新冠肺炎的能力互相比較,中國的衛健制度和治理效率更遠勝美國。美國無限制地推行量化寬鬆(即QE)以圖刺激經濟總需求,並不代表美國強,正好代表美國弱。更多的貨幣體量,追逐沒有同時相應增加的商品和服務,只會令貨幣貶值,通貨膨脹,物價飛漲。當然,中國手上持有的美債會貶值,美國作為欠債方會得益。

至於中美之間的科技戰,戰場不在香港。反而美國如果排斥華裔科學家,部分可能會選擇回流到香港,反而會加強內地和香港在創新科技的協同作用。

香港的智慧財產權律師事務,還有中資背景的公司從華爾街回流到香港(或上海深圳)上市,或會更蓬勃。這方面,美國背景的律師事務所在香港的生意會得益。戰爭一起,各有損益。可見美國所謂制裁,往往是殺敵八百,自損一千。這方面,和美國單方面挑動增加關稅打貿易戰的性質一樣。 

既然美國損人不利己,為什麼還如此咄咄逼人?美國至今仍能以虛對實,而且態度強硬,是倚靠現有的遊戲規則對美國的偏袒。這是由二次大戰以來建立的國際秩序決定的。

美元定於一尊,成為全球各國的主要儲備貨幣。美軍稱霸全球,到處駐軍,發動戰爭和出售武器。一方面美軍支持美元。反過來美元亦支持美軍。一旦美國自己打破現狀,而且到處伸手收保護費,美國很快就會失去國際間對其依賴。此所以美國遲遲不敢在金融市場向中國開戰,原因就是想保住自己的美元地位。自從1973年金本位制度取消以來,美元的地位僅靠美軍支持,用俗語說,就是美國靠秀肌肉做大隻佬嚇人,人家不得不用國發行的鈔票。

順便說一句,早已不可尊稱美元為美金。因為自從美元和黃金脫鉤以來,你根本不可以用美元向作為發行國的美國換取到黃金,因為美國早已無此承諾。脫鉤前,美國政府答應,任何美元持有人均可以35美元的對價,向美國國庫換取一盎士黃金。現在一盎士黃金要用1600美元在市場購買。你看美元這些年來眨值得多厲害?

香港的反對派建議,美國可以採取不讓中國(包括香港)以SWIFT國際支付系統(S系統)結匯的方法,令中國的出口沒法取得外匯。但此舉正好剝奪了美元最想扮演的角色。削弱美元在國際上貨幣交易市場的佔有率,豈不是製造機會讓中國增加和別國貿易以人民幣結算的機會?何況中國已試圖發行自己的電子貨幣作為交易媒介,而且更運用區塊鏈技術以保證其效能,安全度和信用度。

提議要美元讓出其作為國際結算及支付貨幣的人,實際是幫助人民幣(還有歐元和日元)增加其國際交收的份額,信賴度和依存度。美國當然不會接受這樣笨拙的建議。很多人對經濟運作的互聯互惠和互惠性,缺乏正確認識。如果美國不知好歹,硬要試用這招,中國就可乘機擴大要求:買中國產品的國家都要通過已在逐步擴大中的,中國的Z系統,用人民幣結算。有人或許會認為,以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沒有用處,因為它並非全球接受的流通貨幣。但現時中國出口的貨品很多,如果手持人民幣可以用來買這麼多的各式各樣的產品,人民幣怎會沒有價值?人民幣的逐步國際化,是全球總需求決定的,是市場效應。

只要中國堅持各貿易對手國要以人民幣來購買中國產品,而中國的產品又的確十分優秀的話,那外國的貿易對手就只能設法去賺取人民幣,然後用來買中國貨。怎樣可以賺取人民幣呢?那就只能生產中國需要的產品,賣給中國(或購入後轉售給中國)。

美國制裁香港的結局將會如何,現在還很難作出具體判斷。因為新冠疫情還有很大變數,今年又是美國的大選年,川普以反中抗中仇中設定競選議題,世界局勢不少地區出現不穩,有可能發生局部區域戰爭。

美國制裁香港,會加速人民幣的國際化。如果外國手上一時未有足夠人民幣,中國的金融機構可以按不同國家的還錢能力,借出人民幣額度,往來周轉做貿易融資,讓他們以信貸方式用人民幣購買中國貨。人民幣的國際市場亦會因而逐漸建立起來。發行中國的電子貨幣是一個選項。估計中國現在仍不想冒風險去大規模推行這事。可以用美元結算的話,中國仍首選用美元。一切視乎美國制裁會走多遠。

中國的策略永遠是謀定而後動,後發而先至;除非不出手,出必出重手。若果美國一定要打破現狀,中國就只能提前推出以人民幣跨境結算的對策。如果有人試圖拋空港元,香港有足夠的外匯儲備對抗,有捍衛的信心和能力。若時機成熟,亦可乾脆港幣與美元脫鉤,改為與一藍子外幣聯掛,包括人民幣在內,同時設定一個上下限波幅,容許在這個波幅內浮動,仍以外匯儲備支持。

總而言之,工具箱內有不少對策。金融秩序不會永遠一成不變,包括港幣與美元之間的聯繫匯率制度在內。綜合國力,實體經濟和體量規模,還有軍事實力,才是決定性的因素。美國決定要及早出手遏制中國崛起,已事不宜遲,有其算計。

中國不得不起而抗衡,是因為可以讓步的空間已很少。這是不以人們的主觀意志而轉移的。正是:樹欲靜而風不息,我欲讓而特偏激。來犯之人兇且狠,背水一戰抗頑敵。

香港大學學士,日本一橋大學碩士,澳洲西雪梨大學博士,澳洲註冊執業會計師,國際企業管理顧問,香港經濟學會執行委員,香港特區政府中央政策組特邀顧問,香港玉山科技協會名譽教育顧問。

關教授是風險投資及項目融資專家。曾任職日本郵船,環球航運,花旗銀行,美林證券,長江實業集團,聯合技術集團,和邦控股集團, 興科融資集團,澳洲上市公司鐳射控股集團, 香港上市公司財華社集團,亞洲資源集團及中慧國際集團董事,耀中國際教育機構財務總監, 深圳上市公司江陵汽車集團董事, 珠海北師大/港浸大聯合國際學院教授兼工商管理學院院長,香港大學工商及經濟學院客席教授, 香港浸會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客席教授,清華大學長三角經濟發展研究所學術顧問,香港大學工程學院電子商務及網際網路計算碩士課程教授。曾任香港大學浙江科學技術研究院行政院長,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特別顧問。

現任杭州臨安青山湖科技城智庫首席顧問,香港臨安同鄉會名譽會長,香港杭州同鄉會理事,前海惠農/前海財富諮詢/前海匯通首席經濟顧問,珠海創科引聯總裁,上海橋悅物聯科技副主席,香港國際經貿合作協會董事兼教首培訓委員會主席。

相關焦點

  • 香港工商金融界:國家安全立法確保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為工商企業和社會民生正常運行提供保障,有助於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香港金融管理局前總裁、特區行政會議成員任志剛表示,國際投資者、融資者和金融中介機構人員都希望在安穩的社會環境中工作生活。但自去年6月開始,香港出現破壞及暴力違法活動,近期更演變成具恐怖主義及分離主義性質的活動,令人極為不安。若不能有效遏止這些活動,香港永無寧日,必嚴重削弱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他指出,香港絕不能成為被外部勢力用來攻擊國家的基地。
  • 外交部: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絕不是哪個國家的恩賜
    針對美國總統川普日前接受媒體採訪時稱,香港在中國的領導下「無法成功」,將來沒有人會在香港做生意,並大肆吹噓美國對香港經濟的重要性,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今天(14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絕不是哪個國家的恩賜,更不是誰能夠予取予奪的。
  •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有了「定海神針」
    6月30日,香港國安法正式出臺,為確保「一國兩制」事業行穩致遠,為香港儘快走出困局、恢復繁榮穩定局面,提供了強有力制度保障,引發全社會關注。  連日來,香港各界持續積極發聲支持香港國安法。
  • 上海、海南、澳門,哪個能取代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作者| 邊際實驗室近期,關於海南建立自由貿易港的消息引起了對香港全球金融中心地位的爭論。很多人認為在不久的將來,上海、澳門甚至海南都有成為全球金融中心的潛力。但是,這些城市如果想取代香港的地位,可能並不是很容易。
  • 外交部: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絕不是哪個國家的恩賜;明日凌晨3點...
    每經編輯:王曉波 1丨外交部: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絕不是哪個國家的恩賜 央視新聞客戶端8月14日消息,針對美國總統川普日前接受媒體採訪時稱,香港在中國的領導下「無法成功」,將來沒有人會在香港做生意,並大肆吹噓美國對香港經濟的重要性
  • 取代香港金融中心地位?太難了
    在中美關係處於低谷的今年,瑞幸造假事件會導致更多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遭到池魚之殃。早在今年六月份,川普就發布了行政令稱「最近中國政府頒布了一項法規,明確禁止審計公司在未經中國金融監管機構事先同意的情況下提供審計工作底稿等此類信息」。
  • 取代香港成亞太金融中心,臺灣一些人的春夢
    這篇文章的作者稱,隨著「港區國安法」的推行,臺灣媒體出現這樣的猜想:臺灣喊了多年的「亞太金融中心」,有機會在此時局下成真?作者的觀點是:香港至少在未來 20 年間,依然會穩居亞洲前三大國際金融中心、全球前十大國際金融中心。至於臺北或臺灣,很遺憾地不可能「一步登天」,仍有非常多需要追趕的空間。
  • 亞洲第一金融中心,金融地位遠超香港,其經濟總量足以超90%國家
    金融業作為經濟結構中的重要產業,每一個國家都非常重視金融業的發展,因為經濟發展到一定的量級之後,想要更進一步,就需要發達的金融業作為支撐,才能保證企業發展的命脈資金流,要說世界上金融業最發達的城市,大家首先想到肯定是紐約、倫敦、香港這三座老牌世界金融樞紐城市,這三個城市都是金融世界的巨擘存在
  • 寶匯國際:香港銀行業面臨三大轉型,金融科技處亞洲領導地位
    金管局總裁餘偉文出席銀行家高峰會時表示,香港將會繼續發揮國際金融中心的特殊角色,持續發展金融科技產業。他表示,目前香港銀行業正在面臨三大轉型,分別為金融科技、跨境金融和綠色金融。金融科技方面,他表示香港金融科技已處於亞洲領導地位,隨著社交距離措施,較年長的市民開始適應銀行服務電子化,有利於普及電子支付服務發展。例如早前的現金發放計劃有超過80%均通過電子渠道發放,而轉數快亦錄得超過600萬登記,平均每日處理約40萬宗交易。
  • ...美國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有賴於全球企業和投資者對其規則制度...
    【紐交所正重新考慮停止摘牌三家中企計劃,外交部回應】1月6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美國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有賴於全球企業和投資者對其規則制度包容性和確定性的信任。近期美國一些政治勢力持續無端打壓在美上市外國公司,反映出其規則制度的隨意性、任意性、不確定性。
  • 【徐奇淵 戴雨汐】外資機構看好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嗎?
    中國香港、新加坡、上海是東亞地區的三大國際金融中心。外資金融機構就三座城市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進行排序,結果顯示,2020年,三大國際金融中心的排位依次是:港、新、滬。展望2030年,預期金融中心的排位將變為:新、滬、港。 近年來,中美關係總體處於緊張狀態,各大領域都面臨一定壓力,金融領域也未能例外。
  • 香港主流輿論和社會各界:香港國家安全立法有利鞏固香港國際經濟地位
    新華社香港6月6日電 香港主流輿論和社會各界繼續發聲支持香港國家安全立法,認為立法有助於維護香港社會穩定,鞏固香港國際經濟地位。他們指出,連日來,香港金融市場保持穩定,股市、樓市交易活躍,這恰恰說明香港國家安全立法給香港帶來信心。
  • 上海金融地位超香港、中國十大名校數量超北京:金融、教育大崛起
    ,長期擁有中國最多的十大名校和中國最多的211大學,但是今年一次國際高校排名中上海擁有3所中國十大名校,上海的中國十大名校數量首超北京,成為中國擁有最多全國十大名校的城市。香港的國際金融地位長期高於上海,但是今年上海反超香港,成為全球第四大金融中心今年3月底英國智庫Z/Yen集團發布第27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 27)。全球前十大金融中心排名依次為:紐約、倫敦、東京、上海、新加坡、香港、北京、舊金山、日內瓦、洛杉磯。
  • 「中國金融」打造穩定高效的國際金融中心——訪香港金融管理局...
    由此可見,「債券通」不但有助於內地債券市場提升境外投資者的參與度,也同時進一步鞏固了香港作為內地金融市場的主要門戶角色。這對於內地、香港和國際投資者來說都有利,是一個「三贏」的安排。二是繼續扮演好香港作為離岸人民幣中心的角色。香港的離岸人民幣市場一直在非常有序地運作。人民幣的結算系統日均交易量達1.1萬億元,支持了很多大額金融交易的完成。
  • 中新時評:打造國際創科中心,香港正逢其時
    中新社北京11月27日電 題:打造國際創科中心,香港正逢其時中新社記者 安英昭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日前發表2020年施政報告,在不足60頁的篇幅中,28處提及「創新」,48處提及「科技」,「創新科技」成為一大亮點。
  • 「徐奇淵 戴雨汐」外資機構看好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嗎?
    中國香港、新加坡、上海是東亞地區的三大國際金融中心。外資金融機構就三座城市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進行排序,結果顯示,2020年,三大國際金融中心的排位依次是:港、新、滬。展望2030年,預期金融中心的排位將變為:新、滬、港。近年來,中美關係總體處於緊張狀態,各大領域都面臨一定壓力,金融領域也未能例外。
  • 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優勢 香港虛擬銀行「牛刀小試」
    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優勢虛擬銀行的用戶還能享有如下普惠服務:沒有最低帳戶餘額要求;不會加收低餘額帳戶管理費用;活期存款收穫1%高息,達到香港市場普遍水平1000倍……許洛聖表示,因為資金門檻和年期要求,用戶往往對一些銀行收益率較高的產品卻步,虛擬銀行希望讓更廣泛的人群受惠
  • 英國脫歐,倫敦金融中心地位還能撐多久?
    各界很關注的一點是:作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而且是歐洲最大的金融中心,倫敦的地位會不會由於脫歐而受到威脅?而多家頂級銀行、投行撤離近期撤離英國的舉動,更讓倫敦憂心。加上金融業拉動的消費和上下遊產業,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陳局今天特邀的情報員,身居英國,就職於「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她研讀了脫歐貿易協議,結合自己的專業觀察,認為雖然不是高枕無憂,但倫敦金融中心在短期內很難被取代。那麼,在金融中心的競爭中,倫敦有哪些優勢和隱憂?為什麼說,歐盟要搭建世界級體系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 在香港「廚房」烹飪金融「盛宴」
    許正宇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香港正在面對美國施壓、社會事件、新冠肺炎疫情的多重挑戰,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的首要任務是締造更有利的發展環境,與業界攜手奠定疫情結束後的經濟復甦基礎,以及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 英國脫歐掀起國際金融中心爭奪戰
    然而,自英國公投「脫歐」以來,已有多家跨國金融機構轉移部分金融業務至其他歐洲城市。倫敦能否保住歐洲金融中心的地位尚有待觀察。誰將是下一個國際金融中心,巴黎早就虎視眈眈。法國政府有意利用英國「脫歐」的契機,讓巴黎取代英國倫敦成為新的歐洲金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