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傈僳然"是傈僳語"小夥子"的意思
《鬥門傈僳然》太好聽了!
這首由鬥門「怒江班」3個傈僳族學生自編自唱的歌曲,曲風樸實優美,感情真摯富有感染力。歌詞融合傈僳語方言和漢語,述說對怒江家鄉親人的思念,描述在「第二故鄉」鬥門求學的快樂生活,表達對結對幫扶地鬥門區的感謝。一句「結對牽手 我們就是一家人」,唱盡珠海鬥門跨越山海,與怒江福貢攜手前行的深情厚誼。
▲原創歌曲《鬥門傈僳然》MV
楊芬龍、李碧志和餘福忠來自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是珠海市對口怒江州智力幫扶「雙百工程」「怒江班」項目的受益者,2018年9月,他們來到珠海市理工職業技術學校鬥門校區上學,開始職業技能培訓。
在學校,他們表現出少數民族特有的喜歡唱歌的特點,在學校音樂教師林青老師的熱情鼓勵下,音樂知識方面可謂「零基礎」的楊芬龍、李碧志和餘福忠3人開始有計劃地學習唱歌基本功,以及吉他、口琴等樂器,並嘗試寫詞作曲,開啟追逐音樂夢想。學校老師的悉心培養加上自身的努力,他們3人進步很快,目前已創作了10多首包括民謠、搖滾、流行等風格的音樂作品,成為校園裡的人氣歌手。
2020年12月24日晚,珠海市理工職業技術學校鬥門校區舉辦「下個夏天」原創音樂會,「怒江班」學生楊芬龍、李碧志和餘福忠是這場音樂會的主角,《晚霞》《姑娘》《門亮然》《傈僳然》《下個夏天》等一首首由他們演繹的原創歌曲娓娓動聽,溫暖而感人。他們用歌聲向幫助過他們的師生表示感謝,同時表達依依不捨之情。
▲「下個夏天」原創音樂會花絮
今年1月20日開始,楊芬龍、李碧志和餘福忠將各自奔赴珠海市內的企業實習半年。對於未來,楊芬龍計劃繼續報考大專院校,李碧志希望留在珠海就業,餘福忠則還沒有想好。但他們表示,無論將來從事什麼職業,一定會繼續堅持音樂夢想,努力讓家鄉的民族音樂被更多人的所熟知。
他們希望,通過歌聲向幫助過他們家鄉發展的社會各界表示感謝,正是有了國家的東西部扶貧協作政策,他們才有機會走出大山,來到沿海發達城市免費學習職業技能,開闊了視野,尤其是在鬥門這裡開啟了音樂夢想,為未來人生道路增添快樂色彩。
據了解,智力幫扶「雙百工程」是珠海市對口幫扶怒江州發展人才、扶志扶智的重點措施,面向有意願且符合基本條件的怒江州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子女,初中和高中畢業後未能繼續升學的學生,給他們免費入讀珠海市中職技工院校「怒江班」,並保證百分之百接收、百分之百推薦就業。珠海市理工職業技術學校鬥門校區「怒江班」從2018年開始招生,採用「1+2」(1年在怒江、2年在珠海就讀)和「0+3」(3年都在珠海就讀)兩種培養模式,三年來已為232名怒江學子提供學習交流的平臺。
▲珠海理工鬥門校區「怒江班」學生在十裡蓮江景區歡度傈僳族闊時節。
轉發擴散
為溫暖的美麗鬥門點讚
看到這裡你們有什麼想說的嗎?
可以在底部留言喔~
▍本號聲明:如有侵權,請聯繫版主進行刪除
▍來源:美麗鬥門
▍法律顧問:陳思龍律師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