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好作陽和使,逢草逢花報發生。」農時不可違,趁著大好春光,織金縣各地正有序開展春耕備耕工作,搶抓農時,不誤農事。
2月20日,記者來到馬場鎮凹河萬畝櫻桃基地,成片的瑪瑙紅櫻桃樹沿著兩岸山坡迎著春風挺立,有的正含苞待放,有的綻開了粉白色的笑臉。
在距基地5分鐘車程的空地裡,當地群眾和織金縣人民武裝部民兵們,正在地裡挖坑、丟苗、填土,在村民和民兵的合力種植下,凹河櫻桃園新增了一株又一株新「成員」。
據悉,2020年,織金縣人民武裝部掛牌督戰馬場鎮,為結合全縣當前脫貧攻堅形勢,得知凹河萬畝櫻桃種植基地將要擴建擴種1000畝,為協助基地有序開展春耕播種,人武部組織民兵76人參與到擴建擴種隊伍中來。
「春耕生產等不起、慢不得,作為掛牌督導單位,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協助馬場鎮春耕復產,擴建擴種櫻桃樹苗。這是堅決貫徹習主席重要決策部署,落實省軍區、軍分區指示要求,積極主動發揮『6個作用』的有力舉措,我們堅信,只要軍民同心,定能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人武部政委何林峰說道。
據馬場鎮鎮長陳梟介紹,2014年,馬場鎮依託著良好的生態環境,著力打造"烏江之門·花海凹河·櫻桃之鄉"農旅品牌,帶動農業產業規模化、商品化和特色化,闖出"生態+扶貧"新模式,實現農民增收和持續增收。
採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運作模式,由村黨支部牽頭,組建村合作社,統一管理,納入退耕還林補助,組建勞務輸出,櫻桃成熟期間,以貧困勞動力為主,月工資收入3000元以上。
合作社負責技術培訓、組織農戶種植、統籌產品銷售;農戶自行採摘,統一銷售。充分發揮示範帶動效應,打造農旅結合,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遊、農家樂等產業,年產值達到3000萬以上。
「村裡每家每戶都種櫻桃樹,樹苗是政府免費發放的,土地流轉費每年400元每畝,我們種樹每天還能拿到100元的收入。櫻桃成熟的時候,最高能賣45元一斤,最低也有20元,跟著政府的發展路子走,日子越過越好了。」正參與新苗種植的中心村村民李玉敏說。
2014年至2019年間,瑪瑙紅櫻桃種植基地已種植面積16000畝,覆蓋凹河萬畝櫻桃基地的中心、營上、龍井三個村所有農戶。2020年春,將擴建擴種1000畝,每畝地約種植30株,目前正火熱進行中。
「下一步,我們將加大火力,全面更好地發展休閒觀光農業,吸引更多遊客前來採摘遊玩,拉長瑪瑙紅櫻桃產業鏈,鼓勵能人大戶開辦農家樂、遊樂園等相關配套設施,形成賞花、旅遊、採果等一站式旅遊特色項目,讓遊客留得住、玩得好,讓櫻桃產業真正成為當地居民的致富產業。」馬場鎮黨委書記田明充滿信心地說道。 貴州日報當地融媒體記者 陳澤爾
編輯 顧野靈
編審 李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