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下崗工人劉育忠:包地種櫻桃 「自然管理」成就甜蜜事業

2020-12-23 渭南青年網

「與其坐嘆命運不公,不如創業改變現狀!」蒲城縣農機公司年近50歲的下崗工人劉育忠,在下崗後擺地攤、賣蘋果,趕集會、賣涼蓆,當民工、修過路,靠著能吃苦,小日子也過得紅紅火火。五年前,他投資300餘萬元,流轉174畝土地種櫻桃。如今,第一年櫻桃掛果產量就達5萬斤,產值100餘萬元,為當地30多名剩餘勞動力提供就業崗位,同時帶動66戶貧困群眾走出貧困。

下崗失業不失志,挽起袖子再起航!

"我當時才不到三十,在單位也是正幹事的年齡,突然接到叫我下崗,屋裡妻子沒工作,娃還小,一下子生活沒了著落,咋辦?為啥偏偏下崗的是我。"談及當時的情形,劉玉忠還是有點傷感的說道。後來一想,咱還年輕,只要肯吃苦,咋樣都能生活下去。下崗也是一種機遇,也是一種新生活的開始。你看我這170多畝櫻桃樹,每棵樹每個枝都掛的滿滿的,看著就喜慶開心。"劉育忠手扶掛滿果實的櫻桃樹高興的說道。

蒲城縣紫荊塬得天獨厚的氣候和地形讓這裡的各類瓜果遠近聞名,其中劉育忠的豔陽櫻桃園便是眾多市民休閒採摘的好去處,連片的櫻桃林,紅黃交替掛滿枝頭的櫻桃果子,甚是惹人喜愛。早上七點,在初夏的朝陽下,櫻桃園的主人劉育忠已經和工人們開始忙碌了,一邊為前一天訂購的客商採摘品相俱佳的櫻桃,一邊招待前來體驗採摘和購買的遊客。

"從五一開園到現在,基本上每天能接待200多人次。咱這櫻桃純自然生長,除了施加農家肥,很少人工幹預,口感槓槓的。"劉育忠邊忙碌邊向記者介紹。

劉育忠夫婦

劉育忠告訴記者,他1998年就從縣農機公司下崗失業了,當時還想不通,但是企業不景氣,也是大政策。與其坐等,還不如趁年輕,早早創業。剛開始,沒有大的資本和做生意的經驗,他就開始從投資小的小買賣做起,趕集賣涼蓆,買衣服;後看來跟工隊幹防水,去修路,經過努力在城裡買了獨院,蓋房花了100多萬,手裡還積攢了100多萬,日子也過得有滋有味。但是他是一個愛折騰的人,閒不住的人。他就和妻子商量要搞個產業,好好地再拼一把。

"我外人犟太,也愛折騰,只要他認準的事,十頭牛都拉不回來,再加上我們還年輕,他要幹,也是為我們生活的更好的,我就陪他一起幹。現在看來,還折騰的差不多。"劉育忠的妻子車亞萍樂呵呵的說。

"當時考慮就是說,城裡人現在生活也好了,冬季人在屋裡貓了一冬,開春旅遊休閒的人多了,但是時間不充裕。我就想在城周邊搞個休閒觀光採摘園,櫻桃又是春果第一枝就決定包地選擇了包地種櫻桃"劉育忠自豪的說道。

因地制宜選品種 ,生態管理櫻桃甜。

有了包地種櫻桃的想法後,劉育忠並沒有急於流轉土地,而是去山東、河南等十幾個省市考察櫻桃品種,結合蒲城紫荊原的地理和氣候條件,最終選擇了布魯克斯櫻桃、美早櫻桃、薩米脫櫻桃等7個品種。

"我這個人不管做啥都愛順其自然,因地制宜,選擇適合咱當地種植,好成活,品質好的品種。"劉育忠說。

選好品種,2015年,劉育忠帶著激情在縣城5公裡範圍內選擇連片,適合櫻桃生長的土地。選好土地,他與紫荊街道三興村村幹部一起一家一家做工作,最終以一畝地500元的價格,流轉了174畝土地,籤了19年合同。

土地到手,劉育忠並沒有著急種樹,而是開始改良土壤,為地殺菌、上油渣+有機肥,提升土壤有機質。改良了土壤才開始種植櫻桃,五年下來,櫻桃還沒掛果就投資了近300萬元,自己的100多萬存款沒了,還借貸了100多萬。

劉育忠說:"當時壓力大,投資這麼大,可不能失敗。做這一件事情光有恆心不行,懂種植技術是核心。我就虛心請教市縣果業局技術人員和其他種植能手,到處參觀學經驗,請教專家加上自己摸索,現在我也成了技術能手。"

五年的等待,五年的精心培育,終於在今年正式掛果,劉育忠夫婦第一次品嘗到了親手栽種的櫻桃,豐收的喜悅充滿了一家人的內心。

劉育忠的大姐劉淑文

"我兄弟當時投資那麼多,我姊妹都很擔心。我現在也退休了,沒事就在這裡給他幫忙摘個櫻桃,做做飯。今年看著櫻桃結的好,價格市場都好這哩,這幾年的苦沒白下,我都高興的太太。"劉育忠的大姐劉淑文笑嘻嘻地說道。

順其自然搞生產,甜蜜事業更久遠。

一人智短二人見長。通過五年的不斷實踐,劉育忠不斷優化自家種管技術,從土壤改良到樹枝修剪,從人少幹預到綠色產品,他堅持以農業以自然管理為核心,致力於打造綠色天然純鮮的特色櫻桃,採用生態化管理,推動高質量品牌櫻桃建設。

紫荊街道三興村80歲的李一梅

同時,劉育忠也不忘周圍的鄰裡鄉黨,一方面手把手指導有種植意向的群眾進行技術改造,帶動三興村66戶貧困群眾發展產業;另一方面帶動周邊剩餘勞動力前來務工,每年僅務工支出就近20萬元。紫荊街道三興村80歲的李一梅就是其中一位,今天是她跟著兒媳婦"上班"的第20天。

"現在歲數越來越大了,在家也沒什麼事,在這裡挑揀櫻桃,活不重,還有人說話,一天能掙一百多元;還能品嘗新鮮櫻桃,這園區給我老婆子弄的好事,高興的很。"李一梅高興地說道。

像李一梅一樣的採摘工人在這裡還有30多人,都是當地年齡比較大的,從事的也是比較輕鬆的分揀、採摘、包裝等工作,每人每天平均工資130元左右,目前已經採摘了5萬斤。

"這個園區選到我這好得很。沒事在這園區摘個櫻桃、除個草,一年下來掙成萬元,美的太太。"三興村50多歲的貧困戶範豔豔高興地說。

劉育忠說:"我的理想就是農業自然發展,啥時節就長啥。我這園區防鳥網都不搭,鳥不光吃果實,還能吃蟲。櫻桃休閒採摘每年就是5月份一個月。下一步,我準備發展種養結合模式和農耕體驗園,形成一套全新的生態觀光農業鏈條,讓一年四季都能夠入園休閒旅遊,讓更多的人了解田園生活,享受田園生活。"

作者/蒲城縣融媒體中心:程軍濤 責編/渭南青年網: 景明軍

相關焦點

  • 買斷工齡的工人算下崗工人嗎?國家對下崗工人有什麼補償?
    我們經常看到後臺有朋友提問說單位買斷了自己的工齡,那麼買斷工齡後是不是就等於下崗了呢?其實你說的沒錯,這個工齡被買斷,其實就等於下崗,這個和內退是完全相反的。內退不算下崗?先說說什麼是買斷工齡,買了公民,通俗點講,這個企業老員工拿了錢三費,然後走人。
  • 工人下崗買斷工齡交社保,並有優惠政策,農民下崗可以參照嗎?
    工人被解僱就是城市戶口的人無事可做,現在這種現象比較少,不想工作的可以說是跳槽。當然,目前國有企業比較多,部分正式工人在上港一帶,如果企業裁員,就會出現解僱工人的現象。工人被解僱一般是給予一定金額的資金補貼。也就是說,失業收購工作年限,以及個人繳納社會保險。
  • 黃梅蜂蜜產業領路人洪正凱,因病於蜂結緣,因蜜成就甜蜜事業!
    因病於蜂結緣,因蜜成就甜蜜事業!成立了黃梅凱歌蜂業合作社,並擔任其合作社理事長!這22年,他悄悄的逆襲,如蜂蜜釀蜜,不辭辛苦,甜蜜一方。盛夏未至,花開正盛,群蜂飛舞,洪正凱站在群蜂之間,指導著合作社的養蜂人。洪正凱抬頭看了一眼錯落有致的蜂箱,自己都不相信,這輩子會跟蜜蜂如此親近,並且把養蜂當成自己的事業。
  • 王生雲:用心守護甜蜜的事業
    20歲時,他參加工作進了糖廠,開始從事甜蜜的事業,這一幹就是31年。  王生雲現任中糧屯河股份有限公司焉耆糖業分公司製糖車間主任。他從製糖車間的維修工做起,在流供班長、值班長、主任助理、主任的崗位上,一步步腳踏實地地不斷前行。  製糖設備流水線長、工藝複雜。
  • 90年代中國下崗潮,那些國企下崗工人後來都如何了?
    在90年代,中國迎來了一次全國性範圍的下崗潮,主體人群以國營企業的工人為主。在六七十年代,國營大廠是數億農民追求夢想的起點和終點,能夠成為國企職員那就是一輩子不愁吃喝了。原本抱著擇一事終老的心態卻在90年代國營大廠改革的浪潮中被衝得七零八落,彼時的中國大廠實行的是終身僱傭制,但是下崗潮還是不可避免的發生了。這是為什麼呢?首先,到90年代末,許多國有企業已經有三四十年的歷史了,當初大搞建設的時候,許多官員為了提升自己的政績,擴大產能,使得供給嚴重大於需求。
  • 買斷工齡的下崗工人,55能退休嗎?
    下崗工人是特殊的時代產物,這個群體在當今社會屬於特殊群體。大多數在下崗時,都買斷了工齡,得到了一定的經濟補償。那麼,下崗工人買斷工齡後,55可以退休嗎?55歲退休指的是特殊工種,男性的退休年齡。其實買斷工齡對於下崗工人來說,並不意味著不能享受特殊工種的待遇。男性下崗工人,在滿足在特殊崗位工作滿8-10年(具體以特殊工種區分),社保由原單位繳納10以上,在退休的時候就可以享受特殊工種退休的待遇,也就是提前五年退休。
  • 上世紀90年代的下崗潮:那些國企工人下崗後,都去幹啥了?
    再加上很多老牌企業沒有及時跟上時代的步伐,生產的仍然是十幾二十年前的產品,市場競爭力自然不行,更別談出口,虧損愈發嚴重。虧幾個月,尚且能周轉過來,可虧幾年,那廠裡員工的工資都發不出來了,而且隨著退休職工越來越多,單位還得出養老費,以及單位裡各種設施的開銷,這下,各大國有企業面臨巨大的壓力。
  • 下崗工人符合這三個條件的可以提前退休領取養老金
    下崗工人提前退休按照一般情況肯定是不行的,特別是在要實行漸進式延遲退休的信號出來以後,今後要辦理提前退休肯定更是難上加難。作為下崗工人,如果不符合勞社部發(1999)8號文件的規定,是無法辦理提前退休的。下崗工人,在中國歷史是一個比較獨特的群體,也是一個專用名詞,主要是指國有企業為了改革改制的需要,由企業按照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的規定,經濟性裁員的一種方式。最初的下崗工人是屬於臨時性的,也就是放到企業所舉辦的各種職業中心,培訓中心,待有正式崗位以後再回到工作崗位上班。
  • 下崗工人曾經為國家做出了很大貢獻和犧牲,你支持這種說法嗎?
    下崗工人為國家做出了很大犧牲,你支持這種說法嗎?我是支持這種說法,下崗工人為國家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和犧牲,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上任何一個群體,都是為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和犧牲的。工人是,農民是,科學家也是。
  • 下崗工人快到退休年齡了,檔案卻找不到了,怎麼辦?
    檔案找不到了這可是一件大事,作為下崗工人,退休時肯定會核查您的檔案,來核查您的出生年月、參工時間以及招工類型。參工時間現在的下崗工人以前都是原國有企業或者集體企業的職工,特別是90年代初期以前,很多企業都是實行的「企業內退制」,保險費是沒有納入現在的社會統籌的。說白了,就是以前給單位交保險的事,現在社保系統裡面沒有。
  • 焦點訪談:地佔了 錢花了 櫻桃呢
    於是,章衛河大堤東側的東古城和北館陶兩個鄉鎮就流轉出了3200畝土地種櫻桃,從佔地面積上看這可不是個小打小鬧的項目,那麼,這麼大數量的流轉土地都是什麼地呢?記者來到流轉土地最多的東古城鎮南李莊村,這裡流轉了580多畝土地。
  • 焦點訪談丨補貼領了、農田佔了 櫻桃地裡卻不見櫻桃 咋回事?
    記者在網上查到,這兩家公司都是在承包土地種櫻桃前新註冊成立的公司。瑞安達公司的經營範圍包括農作物種植和農產品購銷,而佰特公司的經營範圍則是櫻桃種植與銷售,都是專門為種櫻桃成立的公司。但令人奇怪的是,當記者找到兩家公司時,他們表示,此前都沒有種植過櫻桃,更談不上有種植和管理櫻桃樹的經驗。
  • 年滿50歲的下崗工人,工齡滿30年可以嗎?
    尤其是一些下崗失業工人,年紀大了以後,除非是公益性崗位,很少有企業會招用高齡老人。畢竟社會上的年輕人還是很多的,年輕人精力更足,更具可塑性。有人說有30年工齡就退休的政策,那麼下崗工人可不可以工齡滿30年,就50歲退休呢?
  • 下崗工人生活困難,2020年能不能提前退休?這些你一定要知道
    下崗工人生活困難,2020年能不能提前退休?這些你一定要知道有關下崗工人的法定退休年齡,這幾年一直備受爭議,有的人表示,應該55歲退休,也有些人表示,自己寧願少領2000元的養老金,也想提前退休。由此可見,下崗工人的當下生活十分艱難。不過這麼說可能有人還是不理解,大家生活都不容易,都是憑本事賺錢,憑什麼下崗工人就提前退休?
  • 鹽鹼地上種櫻桃!她說:年輕人幹農業,這三點很重要
    近年來,人們的消費理念逐漸從「吃得上」變為「吃得鮮」,越來越注重水果的品質和口感,對鮮果的需求,自然也增加了。
  • 當年國企下崗買斷的工人,他們是怎麼生活的,現狀如何?
    當年國企下崗買斷的人,如今都在幹什麼呢?過得怎麼樣?可以這麼說,當年國企下崗買斷的人,現在是生活最艱苦的那部分人,日子過得緊巴巴的,掙扎在社會最底層。當年這批人下崗買斷的時候基本是40來歲,在國企混的時間長了,其實基本也就廢了,下崗買斷之後,又無一技之長,只能是去做一些零工,來勉強維持生活,有的甚至非常可憐,連基本生存都快成問題了。
  • 社保出新規,2020年下崗工人交社保,60歲退休到底虧不虧?望周知
    下崗工人交社保非常不容易,因為年齡的關係,在找工作的時候會有一定的限制,很多企業不願意招聘下崗工人,一方面是沒有受益,沒有技能,還沒有文憑,所以下崗工人能夠堅持交社保一直在考慮一個問題,60歲到底虧不虧?
  • 甜蜜的事業,甜蜜的結果,看「蜂王」的成長
    紅土溪辛女峰,地處武陵山脈末端,山腳下是天然的生態養蜂好場所,一排排蜂箱整齊地擺放在樹蔭底下。一個臉膛紅潤、長相斯文的中年漢子,正忙著察看蜂箱,原來他就是大家口口相傳的「蜂王」。他與70多戶社員一起,共養殖蜜蜂1200多箱,每年蜂種銷售收入10萬多元,蜂蜜、蜂蠟、蜂花粉等蜂產品銷售收入400多萬元。如今,養蜂儼然已經成為他實現人生轉折、追逐人生理想的甜蜜事業。
  • 38歲下崗工人靠業餘看書,被復旦大學破格錄取成為博士
    當大家還在討論「寒門難出貴子」,認為「窮人還是窮人」時,甚至認為看書沒什麼用的時候,10年前,一個高中學歷的下崗工人,曾經做過三輪車夫的蔡偉,卻利用業餘時間看書,被復旦大學破格錄取為博士生。當時,這件事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轟動。
  • 大棚櫻桃管理(花,果)
    大棚櫻桃的管理大家好,又見面了,我是小林,一個種櫻桃的小農民,今天我們來說說櫻桃花果的事,閒言少敘,這就開始花、果在大櫻桃栽培的過程中,加強花果期管理是提高產量,(2)疏果 實踐證明,在管理條件練好的情況下,棚內栽培的大櫻桃比露天大櫻桃的坐果率高。因此,一般在盛花期後2周,生理落果之後進行疏果。疏果程度要根據樹體長勢和坐果情況而定,一般1個花束狀果枝或短果枝留4~5個果,葉片不足5片的弱花束狀果枝不留果;每個中,長果枝留7~8個果。疏果時,疏除小果,畸形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