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飯碗(a secure job),顧名思義,用鐵打造的飯碗,無比堅硬,難以擊破。後來引申為進入一個好的單位或部門工作,收入穩定,一生無憂,其中最好的,恐怕就是國有企業的鐵飯碗。
關於這個詞的產生,最早可以追溯到改革開放之初,當年我國大多數企業,那都是國有的,而且那會兒大中專院校學生,畢業都是包分配,也就是一畢業,就有鐵飯碗,在當時可受盡他人的羨慕。
而且那時候的大廠,和現在冰冷的工廠可完全不一樣,舉個很簡單的例子,你要是生病了,隨時可以去職工醫院就診;你未來有子女了,就能安排去子弟小學讀書;無聊了,大家一起在廠裡看電影;退休了,讓你的子女來繼承你的位置,然後你就可以和老工友們一起在廠裡的棋牌室打打牌……什麼就業壓力、晉升壓力,統統沒有,反正那時候,工資都是按年頭漲,福利是按人頭髮。
這樣的日子,光是想想都舒坦,然而此時的他們未曾想過,在不久的將來,他們將迎來一場可怕的巨變……
上世紀90年代,不少老牌國有企業都迎來了衝擊,由於當年大搞建設的時候,不少官員為了提升自己的業績,強行擴大產能,導致供大於求,舉個非常簡單的例子,1996年,全國彩電生產能力是3000萬臺,但每年銷量頂多2000萬臺,汽車、冰箱、洗衣機,都是一樣的情況,供遠遠大於求,這種情況便直接導致企業虧本。
再加上很多老牌企業沒有及時跟上時代的步伐,生產的仍然是十幾二十年前的產品,市場競爭力自然不行,更別談出口,虧損愈發嚴重。虧幾個月,尚且能周轉過來,可虧幾年,那廠裡員工的工資都發不出來了,而且隨著退休職工越來越多,單位還得出養老費,以及單位裡各種設施的開銷,這下,各大國有企業面臨巨大的壓力。
就在此時,引發雪崩的最後一片雪花降臨——亞洲金融危機。中國出口遭受重挫,國有企業連年虧損,債臺高築。根據資料顯示,光是1990年,虧損就達到348.76億元;而1995年,虧損上升為540.61億元,再這麼下去,後果不堪設想。
在這種情況下,我國迎來了歷史上第一次「下崗潮」,當年無數企業員工被迫「買斷工齡」(即企業一次性支付給員工一定數額的貨幣,從而解除企業和員工之間的勞動關係),接著,這群為企業幹了大半輩子活兒的人,就被「無情」趕走。
筆者到今天都還記得,那一年父母被買斷工齡後,在家裡失魂落魄的樣子,那時候筆者還小,並不懂他們的心情,只知道自己沒過幾天,就被告知要離開子弟小學,去外面的學校找書讀,平日裡一起上學的夥伴們,一個一個搬出了院子。而我大學畢業的父親,開始蹬三輪,起早貪黑賣滷豬腳;母親則每天拼命給人織衣服,換點錢買菜……
後來導演賈樟柯拍攝了一部名為《二十四城記》的影片,講述的就是當年的那段歷史,那時候,一個在廠裡勤勤懇懇工作了20多年的工人,激動地對著廠長說:「20多年了,我有沒有遲過到?20多年來,我哪一年不是先進?」看著滿臉通紅的他,廠長沉默不語,最後,這位先進工人,還是下崗了。
上文中提到,這批被迫下崗的人,是被「買斷工齡」的,所以他們會獲得一筆錢,但很可惜,當年企業根本無法給他們發放應有的錢,誠如上文中所言,財政年年赤字,入不敷出,怎麼可能給每一位下崗員工按量發錢?
但最令人氣憤的不是國家發的錢少,而是某些黑心領導,本來應該給你補償2萬元,他卻告訴你:「上面只給了1萬5。」這樣一來,5000元就進了他的腰包,而你,則要過著飯都吃不飽的日子。
人們的日子,終究越來越窘迫,上有老,下有小的他們,不得不四處奔波,賺取錢財,可當年第一批經歷下崗潮的員工,年齡大多數在四十歲左右,很多人小時候不過讀過小學,或者初中,就進入廠子裡工作,其他技能基本不會,這時候讓他們去找一份新工作,談何容易?最慘的就是超過45歲的員工,很多單位根本不招年齡那麼大的。
根據1999年一份對下崗職工的調查數據顯示:
(下崗工人)80% ~90% 是進入社會職業聲望較低的傳統零售、服務業,以及過去是以農民工為主體的苦髒累崗位,或臨時就業崗位。
可即使找到了新工作,暫時不至於淪落到沒飯吃,可隨著自己子女和父母年齡的增長,他們又迎來了更大的壓力——看病和讀書。這兩者,無論哪一樣都耽誤不起,而且經過下崗潮衝擊的他們,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更加重視,他們決不能讓孩子重蹈自己的覆轍,只能拼死拼活幹體力活,還賺不到幾個錢。
但在那樣不景氣的大環境裡,一切談何容易?堅強樂觀點的人,跑去菜市場撿些爛葉子,能省點就省點,努力撐下去,而意志稍微薄弱一點的人,恐怕就會選擇離開這個殘忍的世界……
可你要說「下崗潮」完全沒有好處,那倒太絕對了,經過一番裁員整改後,國內各大企業進行了大換血、大改革,承包製、股份改造制紛紛出爐,勞動效率和經濟效益大幅度提高,一些有經商頭腦的人,也成功創業,開礦的、挖煤的、搞房地產的,都發了大財,成功從下崗職工,翻身成為大老闆,但這些成功,跟絕大多數下崗職工,已經沒有關係,這一段日子,成為他們一生的噩夢。
也許在未來的某天,沒有經歷過那段歲月的年輕一輩會和他們談起那段歲月,他們或許只會淡淡回一句:「哎,都過去了。」往事隨風而去,那些苦和淚,只有自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