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斷工齡是一種違法行為嗎?下崗職工如何保護自己的權益?

2020-12-22 騰訊網

「買斷工齡」有悖於勞動法的相關規定,是實打實的違法行為,假設現在依然有企業以買斷工齡的方式逼迫在職人員與用人單位脫離勞動關係,那麼可以向當地勞動監察部門投訴。「買斷工齡」的背景:普遍發生在上世紀90年代到本世紀初「買斷工齡」是我國改革開放時期國有企業在改革過程中安置企業富餘人員的一種方式,普遍發生在上世紀90年代到本世紀前五六年的時間內。

當時全國各地部分國有企業為了削減人員,達到節能增效的目的,參照在職職工的工齡、工資收入、工作崗位等因素,再疊加企業本身的盈利狀況,通過企業和職工的「協商」一致,給予職工一定的經濟補償,然後斷絕勞動關係,將職工推向社會自行謀生的一種方式

被推向社會的職工只能另尋謀生方式,或者再就業或者創業,不過對於大多數被買斷工齡的職工來說,特別是上了年紀的職工來說,再就業或者創業都存在較大的難度。很多被買斷工齡的職工因為無法適用社會的發展而被淘汰,甚至很多人在被買斷工齡後出現生活困難、返貧的情況,哪些能再就業或者創業成功的只是少數。

雖然「買斷工齡」這個概念已經很久遠了,但是當年買斷工齡的負面效應至今沒有結束。被買斷工齡的職工在賠償問題上大多是一次性的,一年工齡多則給予幾千元的賠償,少則只有幾百元,很多被買斷工齡的下崗職工只拿到幾萬元甚至幾千元的一次性賠償後就被推向社會了,就此不再與用人單位有任何關係。之所以說「買斷工齡」的負面影響遠未結束是因為不僅賠償是一次性的,而且社保也就此與用人單位沒有關係了。

當年下崗的那批職工現在大多已經達到或者即將達到退休年齡了,而這些年裡因為用人單位不為下崗職工繳納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所以這批下崗的職工在接下來的退休生活中依然面臨養老難、看病貴的問題,也就是說「買斷工齡」的負面影響還將持續。

下崗職工如何保障自己的權益?現在「買斷工齡」這一問題已經不復存在了,包括國企在內的企業基本都不會以身試法採用「買斷工齡」的方式將職工逐出企業,如果還有類似事件上演,那麼必須及時的向勞動監察仲裁部門投訴。其實上世紀90年代和本世紀前五六年的下崗潮也是違法的,國家也曾三令五申不允許以「買斷工齡」的方式讓職工下崗,比如原勞動部1995年262號文件就曾支出:「買斷工齡'的做法是錯誤的,必須予以糾正」;

1998年6月9日國務院發布的《關於切實做好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業工作的通知》中也指出:「企業不許逃避社會責任,把職工向社會一推了之,要對職工負責到底」;社保部門負責人在1998年也明確指出:「企業按職工工齡給一次性經濟補償後與職工解除勞動關係,並且不再給職工社會保險待遇的做法是絕不允許的,也是不合法的」。

但雖然國家三令五申禁止「買斷工齡」後將職工推向社會,但在實際的操作中,大部分國企在改革問題上急功近利,以強迫命令、壓指標、定任務的方式對企業中的富餘職工買斷工齡,一賠了之。

對於那個特殊的年代被買斷工齡的下崗職工來說,現在想通過勞動法等法律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已經幾乎不可能了,畢竟時間過去太久了,對於特殊年代特殊背景下的特殊產物,幾乎沒有監管部門會予以「翻案」了。近幾年國家對下崗職工的重視和優惠補償政策越來越多首先,除了領取一次性補貼外,部分被買斷工齡的職工可以在最長三年的待崗期內領取數額不等的生活費,幫助其平穩度過過渡期;

領取生活費的同時,對於生活實在困難的可以申請最低生活保障;此外,有些地區的下崗職工可以領取最長2年的失業保險金;對於符合申請4050社會保險補貼政策的下崗職工也可以申請最長6年的社保補貼。再者,在保障在就業何鼓勵創業方面,對下崗職工進行免費技能培訓,幫助其更快再就業;對於創業的下崗職工提供場地租賃優惠、小額貼息免息貸款等優惠政策,助力下崗職工創業成功。

相關焦點

  • 國家對於買斷工齡的下崗職工有什麼補償方式?
    1.買斷工齡是指改革開放初期,國有企業在改革過程中安置富餘人員的一種方式。因為當時,我國還沒有發布《勞動合同法》,一般都是參照職工在企業的工齡、工資等因素,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制定買斷工齡補償支付標準和辦法。然後經企業與職工協商,報工會和上級主管部門備案以後,由企業一次性支付給員工一定數額的補償費用。
  • 買斷工齡的工人算下崗工人嗎?國家對下崗工人有什麼補償?
    我們經常看到後臺有朋友提問說單位買斷了自己的工齡,那麼買斷工齡後是不是就等於下崗了呢?其實你說的沒錯,這個工齡被買斷,其實就等於下崗,這個和內退是完全相反的。內退不算下崗?先說說什麼是買斷工齡,買了公民,通俗點講,這個企業老員工拿了錢三費,然後走人。
  • 企業單位破產之後,職工下崗買斷工齡划算嗎?
    企業單位破產之後,職工買斷工齡划算嗎?企業單位如果破產之後,職工買斷工齡談不上划算不划算的問題,因為你所在的企業單位已經破產,所以對於我們職工來說也是別無任何的選擇了,當然作為企業單位來說,應當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待遇,也就是所謂的買斷工齡的費用。
  • 買斷工齡的職工,算不算下崗職工呢?
    買斷工齡的職工,算不算下崗職工呢?嚴格意義上來講,買斷工齡的職工,可以算成下崗職工。因為買斷工齡,他也就是離開了工作崗位也是屬於下崗職工了。下崗職工對於自己來說能夠獲得一個什麼樣的優勢或者待遇呢?首先,你在下崗之前肯定是在原工作單位工作了若干年,那麼既然自己工作了若干年。
  • 買斷工齡和下崗的區別這麼大,不知道的可以看這裡
    買斷工齡和下崗有什麼區別嗎?當然是有區別的,從內涵和外延都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下面和大家分享我的觀點。第一,買斷工齡的概念。實際就是將退休人員或即將退休人員以前的工齡進行一次性買斷,被稱為「買斷工齡」』,但是買斷的是退休待遇,這種操作方式很快被原國家勞動部叫停,所以原國家勞動部於1995年3月發布了勞部發(1995)262號文件,即《關於不得對企業離退休人員採取一次性結算離退休金的通知》,讓這種損害退休職工利益的行為得到了有效糾正。第二,下崗的概念。第二,下崗的概念。
  • 個人企業也有買斷工齡的政策嗎?
    買斷工齡究竟是什麼?很多人對買斷工齡有誤解。其實買斷工齡最早出現在90年代,國家進行經濟體制改革的時候,對一些國有企業進行破產改制,導致一批職工買斷工齡流向社會。國家明確,買斷工齡不給職工繳納社保的行為都屬於違法行為。當時國家還在勞動部門設立了再就業服務中心,通過將一批下崗分流職工勞動關係轉移到就業服務中心,為他們發放生活費和繳納養老醫療保險的方式,保障他們的生活待遇。在就業服務中心的時限只有三年,相關費用由企業和政府承擔。如果沒有成功實現創業和再就業,還是會很困難。
  • 什麼是買斷工齡?工齡被買斷怎麼辦?你想知道的,都在這兒!
    買斷工齡是一個歷史名詞買斷工齡這種現象在90年代左右是最為常見的,它是我國一些國有企業因為深化改革安置富餘人員的一種辦法。就是經企業與員工雙方協商,報有關部門批准,由企業一次性支付給員工一定數額的貨幣,從而解除企業和富餘員工之間的勞動關係,把員工推向社會的一種形式。
  • 為什麼會有人說自己的工齡被買斷,下崗了,兩者什麼關係呢?
    導語:為什麼會有人說自己的工齡被買斷,下崗了,兩者什麼關係呢?其實正常來說,對於這些員工是受到的待遇也就是企業不會再去和他們繼續籤他們的勞動合同了,將他們的工齡給買斷了,最後給到他們一定的補償,在這之後他們也是正式的下崗了。
  • 下崗工人,被買斷工齡,55歲能退休嗎?
    女職工被買斷工齡可以55歲退休,男職工就比較難了,但也不是沒可能。一、女職工被買斷工齡,55歲可以退休我國《勞動保險條例》等法規明確規定,我們企業職工正常退休年齡為男滿60周歲,女幹部滿55周歲、女工人滿50周歲。
  • 買斷工齡下崗後,社保也斷繳了十多年,現在還能接著買嗎?
    ,工齡也買斷了,期間自己創業也就沒買社保了,現在條件轉好想繼續買下去,還能接著以前的買嗎?我國早期的就業制度是政府主導的分配就業,被分配進企業的個人,一些企業出現經營困難等問題,當時為了降成本,保企業,很多的職工只能下崗,當時的下崗分為買斷工齡下崗或者保留關係的待業下崗,對於買斷工齡的下崗工人來說,他們自然也與企業脫離了關係。
  • 買斷工齡的下崗工人,55能退休嗎?
    下崗工人是特殊的時代產物,這個群體在當今社會屬於特殊群體。大多數在下崗時,都買斷了工齡,得到了一定的經濟補償。那麼,下崗工人買斷工齡後,55可以退休嗎?55歲退休指的是特殊工種,男性的退休年齡。其實買斷工齡對於下崗工人來說,並不意味著不能享受特殊工種的待遇。男性下崗工人,在滿足在特殊崗位工作滿8-10年(具體以特殊工種區分),社保由原單位繳納10以上,在退休的時候就可以享受特殊工種退休的待遇,也就是提前五年退休。
  • 下崗職工買斷工齡十幾年未續交養老保險怎麼辦
    下崗職工買斷十幾年未續社會養老保險該怎麼辦?這的確是一個比較難辦的實際問題。對於這種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事情,還真的比較難辦,如果下崗以前的繳費年限不足15年,唯一的途徑只能是從現在開始續交。下崗買斷工齡這是國有企業才有的優惠條件,但是買斷工齡之後,就意味著已經和原來的用人單位解除了勞動合同,只能以靈活就業人員的方式來進行續交。按照目前我國退休政策的規定,需要養老保險累計繳費年限達到15年,達到法定的退休年齡,才能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就是我們說的辦理退休。
  • 買斷工齡再繳養老保險,過去工齡算年限嗎?繳什麼檔次合適?
    買斷工齡,過去是不少企業下崗職工心中的痛。當時企業通過支付一次性補償的方式,終止勞動者和用人單位的勞動關係。將職工推向社會,部分職工生活困難。當然也有很多職工生活獲得了重生,通過努力抓住機遇,成了百萬甚至億萬富翁。
  • 買斷工齡後還用交社保嗎?會不會吃虧?
    所謂的買斷工齡,我們根據百科的解釋,它是我國一些國有企業在改革過程中安置富餘人員的一種辦法,即參照員工在企業的工作年限、工資水平、工作崗位等條件,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經企業與員工雙方協商,報有關部門批准,由企業一次性支付給員工一定數額的貨幣,從而解除企業和富餘員工之間的勞動關係,把員工推向社會的一種形式。
  • 買斷工齡以後,對自己今後養老金的待遇會造成什麼影響?
    買斷工齡以後,對自己養老金的待遇會造成什麼影響呢?實際上所謂的這個買斷工齡,那麼我們可以簡單地理解為,自己作為下崗職工下崗了。那麼也就是說和企業單位解除了勞動合同關係,自己變成了一個沒有工作單位的個人,所以被稱之為是下崗工人,也被叫做買斷工齡。
  • 買斷工齡的人和沒有買斷工齡的人,退休金有什麼差別?差距大嗎
    很多人都想知道,買斷工齡的人和沒有買斷工齡的人,他退休有沒有什麼區別?其實買斷工齡它是指改革開放初期一些國有企業在改革過程中安置富裕人群的一種辦法,那也就是由企業一次性支付給員工一定數額的錢。並且除企業和員工之間的勞動關係,其實某種意義來說,它是很像辭退。
  • 被買斷工齡後,能找單位維權嗎?不知道就虧大了!
    買斷工齡是90年代末,21世紀初當時出現頻率很高的一個詞彙,是指用人單位與職工協商解除勞動關係,並按職工在單位的累計工作年限支付一次性經濟補償金,是當年一些國有企業在改革過程中安置富餘人員的一種辦法,時過境遷,當年買斷下崗的工人們到了退休的年紀,那麼買斷工齡會影響他們的養老金嗎?
  • 國企員工買斷了工齡,現企業土地出讓,員工是否有補償?為什麼?
    一、國企員工買斷工齡以後,與國企再無任何勞動關係1.在改革開放初期,很多大型國有企業或者大集體企業在推進改革時,為了安置富餘人員,提出了買斷工齡的辦法。一般按照員工在企業的工作年限、工資收入等條件,結合企業經營情況,由企業一次性支付員工一定金額,作為補償,從而解除企業與富餘員工之間的勞動關係,把員工推向社會。2.但是現在,買斷工齡是違法的。
  • 下崗職工買斷以後,一直沒有繳納養老保險會怎麼樣?
    下崗職工買斷工齡十幾年,並沒有交納養老保險該怎麼辦?或者說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呢?作為下崗職工而言這個問題是不言而喻的,因為你在下崗之前,自己曾經是有工作單位的個人,那麼你的個人社保就應該通過工作單位來正常繳納,也就是說你在企業單位工作了多少年,那麼你一般情況下都會擁有多少年的累積養老保險的繳費年限。那麼這個下崗職工買斷工齡之後,沒有交納養老保險,這種情形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常見的,為什麼呢?
  • 如果一家國企破產,下崗員工會如何處理?
    國企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面臨的壓力和阻力日益增大,對於國家而言,如何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和合理安置企業職工成為兩個優先選項,尤其是職工得到合理安置、職工權益得到維護,更是驗證國企改革是否成功的重要標誌。 網絡圖片那麼如果一家國企改制破產,該如何合理安置下崗工人、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