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家國企破產,下崗員工會如何處理?

2020-12-14 湘西東叔

國企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面臨的壓力和阻力日益增大,對於國家而言,如何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和合理安置企業職工成為兩個優先選項,尤其是職工得到合理安置、職工權益得到維護,更是驗證國企改革是否成功的重要標誌。

網絡圖片

那麼如果一家國企改制破產,該如何合理安置下崗工人、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呢?目前大體有以下幾種解決方案:

員工身份置換  

通俗點講,所謂員工身份置換就是通過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後,將員工安排到重組的新企業中再就業,使原來的國有工人變成勞動合同制私企員工,從而打破職工對企業的依賴,解除國有企業對職工承擔的「無限責任」。

買斷工齡  

國有企業改革初期,「買斷工齡」成為眾多企業安置員工的一種辦法。企業根據員工在企業的工作年限、工資水平、工作崗位等條件,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經企業與員工雙方協商,報有關部門批准,由企業一次性支付給員工一定數額的貨幣,從而解除企業和員工之間的勞動關係,把員工推向社會。

企業留守人員

國企改制後,由於遺留問題較多,需要一定數量對企業整體情況比較了解的老員工來留守,企業需要他們處理改制的善後問題,保護好國有資產。

養老保險優惠

不管員工怎樣安置,員工的養老保險問題始終是最關鍵也是員工最關心的問題。所以,在企業改制過程中,一般都對員工養老保險費的續交實行了一定的優惠。我們縣就實行了企業應繳部分通過省裡掛帳、個人應繳部分享受三年優惠的政策,每人每年大概可以少交3000元左右。

當然,以上這些政策和安置辦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工人下崗後帶來的生活壓力,但對於那些在國企工作了幾十年的老員工來說,仍然是一個噩夢。他們把自己最好的年華奉獻給了企業,結果卻成了無根之萍,任誰都難以接受。可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明白地告訴我們,一家企業不管過去有多輝煌,你如果不能適應時代,時代一定會淘汰你。

目前,全國工會系統正在開展城鎮困難職工脫困解困工作,對深度困難職工建檔立卡實施幫扶。但是這遠遠不夠,還需要國家多出臺一些針對國企下崗工人的優惠政策,比如探討特殊人群實施提前退休的可能性、增加繳費優惠年限等,盡最大努力保障這些為社會主義建設做出過巨大貢獻的國企工人老有所養,這既是下崗工人的迫切需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只有不落下一個人的小康才是高質量的小康。

相關焦點

  • 90年代中國下崗潮,那些國企下崗工人後來都如何了?
    然而另一方面,計劃經濟時代下的國企職工卻面臨著失業的危機。在90年代,中國迎來了一次全國性範圍的下崗潮,主體人群以國營企業的工人為主。在六七十年代,國營大廠是數億農民追求夢想的起點和終點,能夠成為國企職員那就是一輩子不愁吃喝了。
  • 國企員工買斷了工齡,現企業土地出讓,員工是否有補償?為什麼?
    導讀:國企員工買斷以後,現在企業土地出讓,與買斷員工無關,無法得到土地出讓的補償。作為國有企業的HR,要提醒你兩點:第一點,國企員工買斷工齡時,已經得到了一筆補償金。自國企員工買斷工齡之日起,就已經與國有企業解除了勞動關係。
  • 一家東北國企的破產
    恰逢廣州車展,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發布相關企業被申請破產重整信息,華晨汽車集團赫然在列。此時距離「17華汽05」債券違約風波還不到一個月。華晨是龍頭獨資國企,外表光鮮,擁有4.7萬員工,如今走向欠債與破產著實令人唏噓不已。這一路,華晨僅花了不到20年的時間。
  • 當年國企下崗買斷的工人,他們是怎麼生活的,現狀如何?
    當年國企下崗買斷的人,如今都在幹什麼呢?過得怎麼樣?可以這麼說,當年國企下崗買斷的人,現在是生活最艱苦的那部分人,日子過得緊巴巴的,掙扎在社會最底層。當年這批人下崗買斷的時候基本是40來歲,在國企混的時間長了,其實基本也就廢了,下崗買斷之後,又無一技之長,只能是去做一些零工,來勉強維持生活,有的甚至非常可憐,連基本生存都快成問題了。
  • 為什麼90年代會有國企改革的下崗潮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覺得咱們需要先了解國企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如果你把國企當作是商業性質的謀利企業也不算錯,因為國企確實有商業性,其商業性體現為追求國有資產的保值和增值。除了最直觀的經濟價值外,國企還有不可替代的政治和社會功用,是維繫國民經濟平穩運行和政權穩固的調節器,是國家宏觀經濟調控和促進社會公平公正的利器。那麼國企的作用那麼大,為什麼在九十年代要進行改革重組呢?主要可以分為內外部兩個層面的原因。
  • 企業單位破產之後,職工下崗買斷工齡划算嗎?
    企業單位破產之後,職工買斷工齡划算嗎?企業單位如果破產之後,職工買斷工齡談不上划算不划算的問題,因為你所在的企業單位已經破產,所以對於我們職工來說也是別無任何的選擇了,當然作為企業單位來說,應當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待遇,也就是所謂的買斷工齡的費用。
  • 從明星國企到破產重整 青海省投倒下帶來的啟示
    這意味著,一家資產規模高達750億元、背靠青海省國資委的地方明星企業,就此轟然倒地。從曾經的青海省財政支柱到破產重組,青海省投留下了怎樣的教訓和啟示?對此,四川省屬國企川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劉體斌發出了「大而不倒?唯強永生!」的感慨,下為全文轉發,共同關注反思青投為何倒下。大而不倒?唯強永生!
  • 破產重整時債務如何處理,處理方式是怎樣的?
    企業申請破產獲得通過之後,會進入到它相應的步驟,其中破產重整就是重中之重。而在重組的過程中,很多人對於債務的處理也是比較好奇,那麼破產重整時債務如何處理,處理方式是怎樣的?
  • 再見青海省投,明星國企走向破產重組,留下了怎樣的教訓和啟示
    青海省投終於走入破產重組,國企信仰徹底覆滅在2020。一.破產公告這份破產公告於6月22日,由西寧市中級人民法院送達。從以上三個維度來看,青海省是一家當地較大的普通國企而不是城投。既然不是城投,其所對應的銀行信貸、信託貸款和其他非標融資,地方政府在解決問題時的態度和力度,跟城投完全不在一個層級之上。
  • 待遇好的國企、央企,他們會給什麼專業的畢業生機會?
    國企的性質決定了它的社會責任,因為國企大部分都有國家控股在裡面,所以相應的,國企也要為國家提高就業率分憂解難!一方面是在為國家貢獻,另一方面是國際業務需要海外留學生的支持,雖然應屆海歸沒有經驗優勢,但身上很少會有職場老手有些懈怠的工作態度,對於工作他們可以有激情有熱血,可塑性強,值得培養。
  • 「青海省投被破產重整」給四川國企帶來哪些啟示?川投掌門人這樣說
    四川在線記者 朱雪黎6月22日,青海省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青海省投)發布公告,稱集團及旗下16家子公司進入破產重整階段。這也意味著,這家曾經風光無限的青海省明星國企,成為了全國第一家宣告破產的省級融資平臺。更有人唏噓,「國企信仰破滅了」。
  • 國企勞務派遣和正式員工有哪些差距,你真的了解嗎?
    結合自己在國企工作10年的經歷,我為大家梳理了5類主要的區別,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更好地明白兩種用工形式的差別,以便大家在求職選擇時做出更好的選擇。一、薪資福利水平不同。這一點是最重要的,也是大家體會最深的一點。國企正式員工有著完善的薪酬福利體系,而且他們的收入會隨著企業效益的增加進而同步增長。
  • 上世紀90年代的下崗潮:那些國企工人下崗後,都去幹啥了?
    在這種情況下,我國迎來了歷史上第一次「下崗潮」,當年無數企業員工被迫「買斷工齡」(即企業一次性支付給員工一定數額的貨幣,從而解除企業和員工之間的勞動關係),接著,這群為企業幹了大半輩子活兒的人,就被「無情」趕走。
  • 當年國企下崗買斷的人,如今都在幹什麼?過得怎麼樣?
    所以,還是看個人的造化,體現在他是否有理財和經營的頭腦,或者說他在下崗之前是否有一定的技術積累。 如果他在下崗之前,就是在工廠裡面做一些螺絲釘的工作,除了國企這個身份之外,啥本事都沒有,那真的是下崗之後,找不到有更好的發展路徑了,就可能會生活得很慘,每天就要靠國家的低保生活了
  • 國家對於買斷工齡的下崗職工有什麼補償方式?
    然後經企業與職工協商,報工會和上級主管部門備案以後,由企業一次性支付給員工一定數額的補償費用。2.雖然買斷工齡也屬於企業和職工雙方協商一致的結果,但實際上,職工主觀意願上是不想買斷的,但是迫於形勢,不買也不行。如果不做選擇,可能連買斷的錢都得不到。
  • 環球時報:地方國企債務困境如何破局
    作者:吳剛梁近期華晨汽車、永煤控股等國有企業信用債違約事件逐步發酵,引起了各方面對金融市場風險的擔憂,而債務違約集中在地方國企也引發人們對地方國企困境的關注。日前,中金髮表報告指出,11月以來,中國地方國企累計違約金額創歷史新高,至約216億元。因為地方國企投資回報率較央企和非國企更低,所以總體來講償債壓力更大。從理論上講,應該打破國有企業債券剛性兌付的慣例。那些經營效益不佳、無法償還自身債務的國有企業應該被重組、破產和出清,政府沒有必要拿財政資金和金融機構的融資為「殭屍企業」輸血續命。
  • 為什麼很多國企都願意招收勞動工,而不招正式員工?二者有啥區別
    這些員工和公司之間也都只籤勞務協議而不是籤正式的員工合同。不過雖然如此,但還是會有不少人想要進國企上班的。這一部分人多數都是抱著以後能轉正的心態去的,但是真正能轉正的人可能少之又少。而且同樣幹著一樣的工作,最後卻比別人薪酬待遇低,難道大家不會不舒服嗎?
  • 千億國企破產背後,有多少不為人知的秘密?
    千億國企華晨集團正式宣布破產重組沒多久,華晨過去十多年的掌門人祁玉民便被宣布接受調查。看到這個消息,我又不禁想起了那首著名的納蘭詞。人生若只如初見,如果時間能夠停駐在意氣風發的那一刻,該有多麼好啊。等待著他的,是深陷風波而瀕臨破產的華晨汽車。那時候,他自述他的心情是「悲壯」的。但作風凌厲的祁玉民並沒有在自己的情緒裡沉湎太久,他很快就進入了救火隊長的角色。炸掉仰融在華晨大院裡建的風水山,從銀行拿到7個億的貸款,祁玉民甫一上任,就在汽車行業發動了價格大戰。僅僅兩年多時間,華晨汽車就實現了奇蹟般的扭虧為盈,一個行將就木的巨人不僅恢復了活力,還帶來了更多的想像。
  • 如果延長職工退休年齡,下崗職工和靈活就業人員會有什麼意見?
    延長退休年齡,我想對於下崗職工和靈活就業人員只能是一個噩耗,本來現在歲數大了就不好找工作,即使有工作也收入低,生活都較難還要交社保費更是難上加難,所以,應該制定一定的政策,保障一下弱勢群體。下崗職工和零散就業人員,已經成為了被社會忽略了的一個群體,「靈活就業人員」,這個華而不實的美麗桂冠,被重重地扣在了他們的身上,誰會曉得,他們生活的艱難和苦悶的心理,他們每天為了自己的生存,而四處奔波勞累。應該出臺靈活的政策,對於下崗職工和靈活就業人員,不應延遲退休,而是給予適當照顧,甚至是提前退休。
  • 銀行相繼破產,2020年應該如何存款和理財?
    雖然它是由海南省政府控股,多家國企投資,註冊資金有16.77億元,但是由於大量資金投資海南房地產市場,但房地產市場又持續降溫,從而引發了儲戶的信任危機,走上了破產之路。再者就是河北肅寧尚村農信社,2012年,河北肅寧尚村農信社被批准破產,成為全國首家被批准破產的農村信用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