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月23日召開的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疫情的衝擊既是挑戰也是機遇,要以此為契機,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近日,湖南省委省政府出臺了《關於進一步提升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的意見》,明確提出:到2025年,全省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產值突破2萬億元、佔全省規模工業增加值比重40%以上。長沙作為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主戰場,更要以此為契機,匯聚「四力」,促進新興產業創新發展。
產業培育,用好新興產業發展之「外力」
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主要驅動力來自生產中的不斷創新和市場中的充分需求;新興產業的培育,主要立足於創新創業和市場需求。
推進創新創業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完善創新創業的體制機制,包括建立和完善智慧財產權保護機制、「政產學研金服用」融合創新的體制機制等。要實施支撐創新創業的系統工程,重點打造「築巢」工程,以城市配套和品位為抓手,為創新創業者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加快開展「栽樹」工程,拓展創新創業者的工作空間、網絡空間和資源共享空間,為其提供孵化和成長條件;紮實推進「鋪路」工程,營造更加開放包容、優質高效、公平正義的政務環境、人文環境和法治環境,為創新創業者鋪好路。
充分的市場需求是新興產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要積極培育本地市場,著力實施新能源汽車、節能及新能源產品、保溫建築材料及住宅工業產業化、智能製造應用示範以及「智慧長沙」等五大應用示範工程,引導本地市場需求。要牢牢把握國內市場,中小型企業以國內市場作為需求培育的主要方向,將有限的生產資源注入細分專業領域,努力實現特定專業技術的突破,形成專業細分領域的「隱形冠軍」。要努力開拓國外市場,已具有一定規模和市場競爭力的企業要鞏固擴大國內市場,爭取在國際化發展所需的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實現突破。
強鏈補鏈,激活新興產業發展之「內力」
全球產業發展和演化的經驗證明,未來的競爭不僅是孤立的橫向產業之間的競爭,更是縱向的產業鏈的競爭。要實施「建鏈」工程,以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製造、電池、高端服務業以及生物醫藥等產業作為長沙新興產業建鏈的重點方向。要實施「補鏈」工程,找準長沙新興產業鏈條中缺失的高附加值環節,瞄準「微笑曲線」的兩端企業,以消費類電子整機及元器件、新能源汽車和新能源為重點方向,將長沙新興產業鏈延伸、補缺,從而實現產業關聯發展。要實施「強鏈」工程,聚焦長沙現有的裝備製造、文化創意和新材料等優勢產業,通過注入科技、信息化及品牌元素,激活經濟存量,助推現有優勢產業鏈不斷裂變、不斷精細化,將傳統優勢產業打造成世界領先的產業集群。
聚集人才,夯實新興產業發展之「智力」
新興產業對知識技術和人才資源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強烈的依賴性。人才作為高新技術的創造者、發明者、傳播者和使用者,是新興產業創新發展的關鍵性資源。要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堅持高、精、尖、缺的人才引進導向,不斷更新和調整全市新興產業人才需求目錄,依託寰球人才交流中心、大紐約地區清華校友會等海外引才聯絡站,引進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圍繞長沙重點產業領域,發揮高校、科研院所和職業院校的支撐和引領作用,加強重點新興產業相關專業學科建設,構建適應新興產業發展需要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造就一批素質優良的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要健全人才激勵機制,建立市場化、國際化的高層次人才評價體系,使人才評價與薪酬待遇掛鈎,進一步完善技術、管理、信息等多要素參股或參與收益分配的企業制度,並構建以政府獎勵為主導、單位獎勵為主體、社會獎勵為補充的多元化人才獎勵機制。要完善人才服務機制,完善一站式人才服務中心建設,進一步簡化高層次人才的關係轉接、落戶、科技獎項申報和各類優惠政策的落實程序,健全與國際接軌的外籍、留學歸國、港澳臺優秀人才和優秀職業經理人服務制度,為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子女教育、醫療養老等提供優質精準服務。
黨建引領,凝聚新興產業發展之「合力」
黨建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障,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近年來,長沙嚴格落實「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總要求,堅持把黨建工作作為總統領,實現了黨建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的互動雙贏,獲得了連續三屆的「全國文明城市」稱號、連續兩屆的全國綜治最高獎「長安杯」,並且連續12年獲評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疫情暴發以來,長沙各級黨組織充分發揮黨員先鋒作用,帶頭髮揚無私無畏精神,廣泛動員群眾、組織群眾、凝聚群眾,構築起了群防群治的嚴密防線,為全市實現高質量復工復產提供了根本保障。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面臨風險挑戰前所未有。但是,困難挑戰越大,越要堅持黨建引領,凝聚起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合力。要繼續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統一思想、凝心聚力。要充分把加強理論學習與加強黨性鍛鍊充分結合起來,不斷提高全市黨員幹部的理論水平、專業化水平、黨性修養。要堅持抓基層打基礎,紮實推進黨支部「五化」建設,推動全市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全面提升。(作者系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長沙市基地特約研究員、長沙市委黨校教師)
(點擊進入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