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11月26日,從長沙載譽歸來的全省先進工作者李瓊在接受市委書記瞿海親切接見並與之合影后,顧不上休息,便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益陽市羽毛球學校訓練館,就近幾天學生遇到的「發高遠球落點的控制」「勾對角球應該怎麼換拍」等問題,進行動作演示與講解。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從2002年任市羽毛球學校副校長,到2005年任校長,李瓊先後被評為全國群眾體育工作先進個人、全國優秀教練員、全國五一巾幗標兵等,為國家培養的300多名羽毛球後備人才,累計奪得全國比賽金牌45枚、省級比賽金牌97枚。她帶出了包宜鑫、賈一凡兩名世界冠軍,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精英教練員」稱號。學生一茬茬走出校園;而她,榮譽滿身,卻依然堅守在校園,陪伴一批又一批孩子訓練、成長。
生於斯,長於斯,成於斯。1998年,19歲的李瓊跟隨自己曾經的羽毛球老師,帶著8個孩子從安化羽校搬到益陽,組建益陽體校羽毛球班,為2002年在益陽承辦的第九屆省運會做準備。「那時候益陽體校一片空白——沒場地、沒隊伍、沒項目。」回憶起羽校剛起步時遇到的困難,李瓊不由得笑了笑。最開始,訓練地點選在市委黨校一個改建的倉庫內,李瓊和8個孩子一周五天都要吃、住、訓練在倉庫。她幾乎每天守在倉庫,這一守就是五年。正是李瓊無私地堅守,2002年第九屆省運會,她帶的8個孩子拿了7.5塊金牌(含團體獎)。而這8個孩子後來有1人成功入選國家隊,3人入選省隊,4人選擇升入高校攻讀羽毛球專業。再往後的幾屆省運會,李瓊帶的隊伍基本上每次都要拿下羽毛球項目金牌數的一半,湖南羽毛球的「益陽現象」的名號由此傳開。
2019年3月,拿下全英羽毛球公開賽冠軍的賈一凡第一時間給李瓊撥來越洋電話,感謝她及羽校的多年培養。儘管彼時的李瓊已不再是專職教練員了,但她對學員的關愛絲毫未減。
益陽羽校的培養階段是6歲至12歲,學員們年紀都小。「怎麼培養孩子的興趣,引導他們愛上羽毛球,是特別重要的問題。」王文弢是李瓊2001年接手的學員,如今在益陽羽校任教練員,在他心目中,李瓊像母親一樣對待學員。「每天早上6點起來帶孩子早操,一遍一遍地細心教小隊員動作,一年工作時間保持330天以上,除了春節長假,她天天在學校,和孩子們同吃同住。」「羽校剛起步的時候,有次李老師接連幾天帶不同的孩子去醫院看病,護士感覺不對勁,就問她有幾個孩子,她脫口就說9個,護士驚到了,後來她才反應過來說自己是老師。」李瓊從不把自己當單純的教練,而是給予學員父母般的關懷和陪伴。
在李瓊的帶領下,益陽羽校2007年成功晉級國家級單項體校,參加國家級單項體校先進單位評比獲一等獎,並蟬聯至2017年該項評比終止。「羽毛球不僅是競技體育,健康的體育習慣能讓孩子終身受益。」談及今後的打算,如今已是市政協委員的李瓊在紮實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希望能在推動我市實現群眾健康水平和體育事業發展的「雙提升」上多作貢獻。
來源:益陽新聞聯播、益陽發布
編輯:田晶
審核:黎璐
覆審:林慧 劉書仁
聯繫我們
微信事務:qq:80085816
民情投訴:1300737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