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創/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王海榮
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在圓滿完成48小時工作任務後,順利飛離月球表面,起飛回家。在其身後,深圳航天人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據了解,早在五年前,深圳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簡稱:深圳東方紅)試驗團隊就利用自身在微小衛星研製領域積累的科研生產能力,助力香港理工大學完成了包括表取封裝、近攝像機和採樣器等產品從樣機研製、初樣和飛行件的各類試驗驗證工作,最終順利交付工程總體,有力保障了「嫦娥五號」探測器系統大工程研製進度。
已研製在軌微小衛星16顆
深圳東方紅是深圳航天航空產業陣營中的一員。
2007年,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與深圳市政府開展戰略合作,在深圳建立航天基地。一年後成立的深圳東方紅是國內率先探索微小衛星商業化發展的衛星總體單位。在隨後的發展中,深圳東方紅研製的一顆顆衛星開始成功飛上太空。
2011年底,深圳東方紅研製的第一顆衛星——試驗衛星四號按時出廠並順利升空通過在軌測試。
2013年下半年,深圳東方紅承擔了開拓一號衛星項目研製任務,研發人員成功將工業級現貨產品(COTS)和技術應用在了衛星研製上。2015年9月20日,開拓一號衛星成功發射,星上的部組件幾乎全部採用工業現貨產品和器件。科研人開創性地將工業級現貨產品和技術提升為「宇航級」,這在國內屬於首創。
緊接著,全球首顆脈衝星實驗衛星、國內首個批量生產微小衛星星座、深圳首顆出口國際衛星、國內首顆極地探測遙感衛星……這一連串飛出來的第一,見證了深圳東方紅在我國微小衛星發展徵程中的努力。
截至記者發稿時止,深圳東方紅研製的在軌微小衛星16顆,從幾公斤到幾百公斤,涵蓋技術試驗、通信、導航、遙感、大氣探測等方向,發射成功率100%。在微小衛星總體設計、一體化綜合電子系統等技術研究方面居國內領先水平。
將工業級現貨產品提升為「宇航級」
目前,深圳東方紅科研成員已成功將工業級太陽能電池陣、工業級蓄電池組、基於工業產品的星載計算機、工業級測控射頻前端等關鍵產品應用到衛星設計中,並積累了大量使用數據。
其中在衛星儲能裝置的選擇上,研發人員在考核了深圳本地一家民營企業的18650鋰離子電池的空間環境適應性,並加以工藝改進後,於2015年實現首次在軌應用。截至去年底,工業級鋰離子蓄電池組已經過三代產品迭代,並應用於多顆衛星上,目前最長在軌飛行時間已達4.5年。
這些基於深圳本地工業級現貨產品及技術的成功使用,為後續微小衛星低成本、快速研製奠定了良好基礎。
11月13日舉行的第五屆中國深圳航空航天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上,深圳東方紅高級副總經理薛力軍表示,我國衛星發射已從以前每年的幾顆發展到了幾十顆,需要建立起完善的供應鏈,通過提升產業鏈上下遊的集成度,進行模塊化設計,適應衛星新智造的要求。
衛星商業應用花開散葉
在不斷提升衛星製造能力的同時,深圳東方紅及時拓展衛星商用領域。目前該公司已在衛星遙感應用方向取得一定進展,基於公有雲建立的千星視界衛星運管中心和遙感數據平臺,可實現小時級應急衛星數據拍攝響應,提供多種解析度的衛星遙感數據服務。
由於衛星產業鏈條較長且環節複雜,想要讓衛星真正的服務於大眾並不容易。為了讓高性價比微小衛星發揮效能,深圳東方紅基於自身衛星製造及產業優勢,建立了商業化的衛星運管系統和數據平臺,通過系統資源整合,打造了商業衛星全產業鏈。
以遙感數據云服務系統為例,深圳東方紅以自有遙感星座為基礎,基於公有雲搭建了開放、共享的遙感數據平臺,通過獲取用戶需求指導衛星設計及製造。同時聯合遙感數據賦能方,對數據進行深度挖掘。
審讀:孫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