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小禪 |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2021-02-08 禪園聽雪

桂,我寧願叫桂花或桂樹叫這一個字,桂。


有時候,叫一個字,忽然就簡潔了,就明了了。就像她叫我,「雪」。只有她這樣叫我,雪,一個字,空靈得讓人心顫,所有人叫我小禪或雪小禪,只有她,一意孤行地叫我雪,我想,我願意叫桂花或桂樹「桂」,是有道理的。


桂花是俗的。很多女人叫過這個名字,也有叫桂蘭的,總之,在我少年的記憶中,桂這個字,幾乎是脫不了一身俗骨的這麼個東西鄉氣十足,是未出閣的鄉間野丫頭,一臉的無知,但帶著茫然的天真。


喜歡了這個字,是從電視劇《八月桂花香》開始。


人隨風過,自在花開花又落,不管世間滄桑如何。一城風絮,滿腹相思都寂寞,只有桂花香暗飄過。


我忽然意識到桂的好。


桂是姿色一般的村中少女,十多歲時夾裹在一幫半大少年裡,再幾年,十七八,忽然出落得動人了,這種意外之喜,比開始是一個小妙人兒要驚喜很多。


桂花香呢?

第一次聞到桂花香是在杭州。


我才二十多歲,到了西湖。是秋日,山寺月中,尋了桂子。我並不知是桂,在靈隱,只覺得香得靈幽 那香,不是人間的香,似附了體的小女妖,鑽入我的心裡。


這是什麼香呀?我輕聲小問。


桂花呢。有人答我。


哦,桂花。


我抬眼望去,看到秋天裡一樹的小黃桂花開得熱烈,直把整個秋天都鋪滿了似的。不華麗,卻熱鬧,一朵又一朵,小小的,黃花的,擁擠著,帶著幾分羞澀與喜悅,我驚喜地摘了一朵,然後別在發間,那黑髮,立刻就香了起來。


整個杭州,都在桂花裡似的。


那個秋天,與一場桂花相遇,我做了桂的學生,上了一堂桂花課。有導遊說,桂花做的糕點最是好吃,吃過杭州的桂花糕嗎?還有桂花米粉,豔得很。


她用了「豔」這個詞。


吃花,當然是雅事。


只記得小時候吃過榆錢兒,我外婆把採來的榆錢兒放進玉米面裡,鮮嫩的香,我卻不喜歡吃。現在想吃,來不及了 一是少有榆錢,二是外婆去世了。吃花在《紅樓夢》裡到處都是,但凡是花好似都能吃似的,但桂花是凡間的民意,隨便誰都能摘了,放在新沏的龍井茶裡,這樣的茶,真是細軟溫玉,如果喝普洱或大紅泡,放幾小朵桂花,那碗是宣德年間青花瓷,想起就生動得心跳,仿佛一個好男人配了一個溫婉好女人。


桂,有一種清幽。


不驚擾人的姿態實在很低調,可是,香氣也實在太靈動。


你意識到滿城桂花香時,它已經準備退場了。


喜歡在桂樹下發呆,就著一樹桂花的香,感覺很牢靠,桂是最貼心的那個女人嗎,知冷知暖的,不招惹是非,安靜地待著。開的時候,稍微的抒情就是它的香氣了,至於花容,一點也不妖嬈,那清淡的樣子,十分配得上「桂」這個安靜的字。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這是寫桂的裡面我最喜歡的句子,王維的詩一如他的人,清幽得很。讓他寫牡丹,永遠寫不出那種跋扈和霹靂吧,國色天香的東西,寫不好就是流俗,如同穿金戴銀,沒那個貴氣,還是樸素一些的好。如果給桂太多粉飾,不是夜靜春山空,桂就成了最俗氣的女子,哪怕著一身最素的白衣,亦是脫不了凡俗的眼風。

山風吹盡桂花枝時,就總想約個人去杭州聞一次桂花,呆坐在靈隱寺裡,看李叔同修煉過的小屋前,亦有一棵桂,開得很素淡。但香氣飄逸得很,桂花有稀有濃,少年時會貪戀桂的濃,現在,我喜歡素淡一些的,人生最後刪繁就簡,賞心不過兩三枝,那麼多的桂,開給誰看呢?


李商隱也寫桂,遠不如別的詩寫得好,「榆莢散來星鬥轉,桂花尋去月輪移。人間桑海朝朝變,莫遣佳期更後期。」桂花寂寂,只用芳香來襲人,說到底,它還是小家碧玉。


友從南方寄來一包幹桂花,說可以放在屋裡,有暗香。


果然是暗香。


特別是天冷的時候,冷香襲人。聞起來有些許的膩香的東西就是這樣,擠在一起就膩了,不似梅,梅的冷香不膩,有種孤單,而桂,實在是過分的熱情,它的香是過分的,實在的,根本不容你多想,撲面而來。


就像一個略笨的鄉下女子,無端地把自己的愛全給了一個人,卻讓人嫌棄著說:「哎,你怎麼這麼笨呀,這個奶昔是不能這樣吃的。」桂,實在還有鄉氣,不洋氣,入得畫來,即使畫得再好,品也不高,格,只能是賞之,絕不是動心到驚豔想霸佔了的,可是,因為如此,也就妥當得很,它本來無意苦爭什麼,寧肯在秋天媚這把晚涼,也要香它一城的風動,於一朵花兒而言,還求什麼呢?


已經,已經很好了呀。

相關焦點

  • 詩詞攝影:「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出自唐代王維的《鳥鳴澗》。這首詩描寫了一幅寂靜山谷裡安靜的景象。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拍攝思路「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這裡的「桂花」,可以是桂花本身,也可以泛指木犀科的所有木本植物。畢竟,我們是用詩詞作為拍攝思路,而不是照本宣科。
  •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可是桂花多開在秋天,作何解釋?
    王維「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可是桂花多在秋天開啊,怎麼解釋?這個問題,題主不是已經自行回答了麼?「桂花多在秋天開啊」,只是「多」,又不是全部。四季桂分布在南方江浙一帶,而王維的「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正是他到朋友皇甫嶽的雲溪別墅做客時寫的一系列組詩的第一首。這個雲溪別墅就在今天紹興東南的五雲溪(大名鼎鼎的若耶溪),地理位置來說是正兒八經的江南,所以他這裡寫的桂花,說是四季桂沒有一點問題。另外還有一種山礬,二、三月間開花,看起來也像桂花,又有別名「春桂」。
  • 桂花的花期是秋季,為什麼王維說,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見到一個關於桂花的問題:「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桂花的花期是秋季農曆八月十五左右,何來「春山」?前言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出自於王維的五絕《鳥鳴澗》。這可是一首家喻戶曉的詩歌,不過,您有沒有想過,時令在春,何來桂花呢?
  •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桂花的花期在秋季,為何春天落桂花?
    見到一個關於桂花的問題:「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桂花的花期是秋季農曆八月十五左右,何來「春山」?
  •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送春》 【宋代】王令 三月殘花落更開,小簷日日燕飛來。 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
  • 「夜靜春山空」:王維的《鳥鳴澗》賞析
    《鳥鳴澗》 王維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岀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這是一首小詩,屬於《皇甫嶽雲溪雜題五首》的一首,是王維去皇甫嶽的雲溪別墅做客時的作品,也是組詩中最出名的一首。時值開元盛世,政通人和,社會安定,歲月靜好。
  •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王維十首唯美詩歌,清新脫俗,讀而忘憂
    《鳥鳴澗》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春日空山寂寂,人跡罕至,桂花無聲飄落;明月升起,山中棲息鳥兒被月光驚起,振翅飛鳴,春天的山溪,譁啦流淌。「行到水盡處,坐看雲起時」,是多少人嚮往與追求的境界,在詩人這裡,卻是多麼平常而自然的一件事情。《過香積寺》不知香積寺,數裡入雲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禪製毒龍。
  • 人閒,桂花落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王維春山裡,春澗中,桂花落,山鳥鳴,人閒,夜靜,該是怎樣一幅清幽絕俗的空靈畫卷呢?如水明淨的月盤鑽出浮雲,清水盈盈般灑向壯美而寂靜的山谷,流淌的月華潑灑在山鳥身上,驚得它們低吟淺唱。
  • 讀王維《鳥鳴澗》人閒桂花落,賞平和安定的盛世和諧之美
    人總是要生活在某一特定社會環境中的,他所生活的這段社會環境必然會對其價值取向和作品風格產生一定的影響。鳥鳴澗唐 王維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我們還是先來了解一下詩人及詩作背景。王維(701-761年),字摩詰。
  • 一起唱丨《鳥鳴澗》:人閒桂花落
    《鳥鳴澗》作者  王維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輕輕鬆鬆、哼哼唱唱,不知不覺出口成章腹有詩書氣自華相信每個人都曾發現,唱比背的記憶更輕鬆。人的情緒對身體的健康產生微妙的、直接地、巨大的、深遠的影響。據臺灣遊朱義教授多年來的研究,羶中穴是色身肉軀聯通情緒的關鍵點,是全身組織器官共振的總指揮。亞健康、惡疾病患人群,普遍存在羶中穴及周圍氣血淤堵的情形。雅音唱詩非常有益於藉助於發聲部位的振動帶動血脈經絡的振動,從而幫助羶中穴更為暢達地輸導氣血。
  • 王維《鳥鳴澗》:春山夜靜,再無俗事掛心頭
    《鳥鳴澗》王維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要從《春山》說起
    《春山》以王維為中心輻射,是一群人,比如裴迪,錢起,老方丈等在討論人生,理想,詩學,社會和自然。這裡的意象既是個寬泛概念,就是在小說寫作中追求畫面感,構圖感;意象同時也是個具體概念,即作者有意製造具體畫面,構圖,就是用繪畫手段來寫小說,只是畫家的手段是筆墨丹青,作家的手段是文字語言。
  •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丨暖心桂花露
    甘甜滋潤「瞬間」從喉嚨一直通到肺裡,桂花香從口腔、鼻腔的每一個角落散出,整個人都神清氣爽。今天,就和我們一起去看看,香甜可口的桂花露是怎麼做成的。每年十月,丹桂之鄉浦城處處飄散沁人心脾的桂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