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的高爾夫球童至少培訓3個月,考核合格後才能上崗工作。CFP 資料
早報記者 陳伊萍
想應聘高爾夫球童嗎?你得先參加免費培訓,但培訓中要用到的高爾夫球桿等器材,你得花數百元由公司統一代購。而且,培訓後未必就一定能留下工作。
近日,有20餘人反映中了這一「圈套」,大多是「90後」年輕人。受害者指責說,「這家公司就是用高薪吸引我們,然後再變相銷售高爾夫器材」;「在我所認識的應聘者中,沒有一人被錄用,卻因為購買器材被騙去不少錢財,平均被騙800-1000多元,有人甚至被騙2000多元。」
這家公司名為上海宜鴻體育策劃有限公司(簡稱宜鴻體育),11月12日,其總經理胡某說,公司剛成立才半年,確實需要招募大量高爾夫球童。為了能提供高品質的服務,招錄考核必須嚴格,「目前公司內招錄成功的球童中,全職的很少,大部分都是兼職人員」,至於那些考核未通過的應聘者,公司正在根據需要進行安排;而代購的高爾夫球桿、手套等,都是培訓和招錄成功後會用到的,是優惠購買的7號球桿,比市價便宜不少。
「公司要求由其代購」
今年10月初,家住湖北襄陽的田先生在前程無憂招聘網,發現宜鴻體育招聘高爾夫球童,月薪3000多元,加上出場費和小費則超過5000元,還包食宿。田先生動了心。
在來上海面試前,這名23歲的大學畢業生特意致電宜鴻體育,諮詢是否需要額外收取報名費等費用,「對方說,他們是公司直招,不是中介,這次招聘完全免費,培訓也不會收費。」
但10月11日,當他來到宜鴻體育應聘時,卻被告知應聘者要接受3天的高爾夫基本擊球動作培訓,培訓結束考試合格後方可招錄。
他還被告知,每個參加培訓的應聘者都需要自己花錢,購買培訓用的高爾夫球桿以及手套。田先生說:「公司方面提出可以自行購買,也可由公司代為購買,代購價為球桿每杆399元、手套每隻57元。」他強調,公司以「外面買的質量差、會對培訓結果造成影響、不被認可」為由,變相威脅應聘者讓公司代購。最終,和田先生同一批參加培訓的應聘者都同意由公司代購,並且籤署了「自願購買培訓器材」的協議書。
「買了器材也沒被錄取」
第二天,田先生等應聘者被送至「博爾地高爾夫球場」。田先生稱,訓練用的高爾夫球也要自購,一盒20元,「平均每人每天要三四盒」。
10月14日,3天培訓結束後,應聘者需要接受考核,要求為女子擊球50米,男子擊球100米,通過這關的應聘者還收到一份高爾夫球童培訓與服務的手冊,「要大家5天之內接受筆試」。
10月19日,田先生和其他應聘者一起去要筆試成績,卻被告知沒有通過。試卷80分及格,問成績的有十幾人,基本都在70多分,一個都沒通過。 「我們看了一下試卷,問答題隨便扣分,都扣到剛好不及格。」田先生讓負責人拿出通過者的試捲來證明,卻被以「公司內部文件」為由拒絕。
最終,田先生一行人都沒有被該公司招錄,而先前購買的球桿、手套、高爾夫球等費用也不予退還。他說,之後也找過工商、公安、維權等部門投訴,但由於「證據不足、沒有籤訂勞動協議、只有口頭承諾」等不予立案。
受害者多為90後
11月12日,田先生向早報記者出示了筆試試卷、在公司購買的球桿和手套及POS籤購單。他和其他受害者組成了一個QQ群,商討維權對策,「目前有20多人,平均被騙金額在800-1000元,有人甚至被騙2000多元。」
應聘者謝小姐稱除了被「騙去」器材費600多元,還多出體檢費298元。應聘者張先生表示,同樣受騙的人至少20人以上,大部分都是90後,「有些甚至高中剛畢業就來了」。
「不能放鬆招錄要求」
11月12日,宜鴻體育總經理胡某稱,公司剛成立半年,確實要招募大量高爾夫球童,但不能放鬆招錄的要求。
胡某坦言,目前公司內招錄成功的球童中,全職的只有極個別,大部分都是兼職人員,有四五十人,「真正合格球童至少要在球場培訓3個月,而來應聘的人大多沒有相關經驗,能夠做全職的鳳毛麟角。」
對於那些未通過考核的應聘者,胡某表示,公司正在根據需要安排,「畢竟公司組織教練對他們進行培訓,我們也不想浪費。我們會根據應聘者的自身條件,酌情考慮崗位安排。」
關於培訓中向應聘者收取器材代購費,胡某稱,代購的高爾夫球桿、手套等都是培訓和以後工作後會派上用場,他還強調:「我們沒有強求學員一定要公司代購,也可以自備器材。」
本文來源:東方早報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