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吉利汽車之後,又一家港股車企擬衝刺科創板!
9月18日早上,恆大汽車(0708.HK)發布公告稱,董事會決議公司擬發行人民幣股份及於上交所科創板上市。
如果說吉利汽車是首家向科創板發起衝擊的傳統車企,那麼恆大汽車則是第一家正式宣布進軍科創板的造車新勢力。這一重磅消息立即在業界引發了強烈關注。
今日開盤後,恆大汽車股價一度漲超4%,但隨後回落。截至下午收盤公司市值達2073.60億港元。
赴科創板劍指融資
繼一口氣發布六款「恆馳」後,恆大汽車(0708.HK)再次引爆市場關注。
9月18日早間,恆大汽車公告稱,董事會決議公司擬發行人民幣股份及於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但不同于吉利汽車此前操作,公司未透露本次發行人民幣股份數量。
不過恆大汽車強調,由於人民幣發行須獲得必要的監管批准,並且可能會或可能不會進行,發行人民幣股份的進展將擇機作出進一步披露。如若順利落地,恆大汽車或將成為科創板第二家車企及第一家新能源車企。
《科創板日報》記者聯繫恆大汽車希望進一步了解其回A的考慮,但至截稿未果。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分析,科創板作為高科技企業量身定製的融資平臺優勢顯著,恆大汽車擬衝擊科創板或是看中科創板目前較強的融資能力。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也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上市是車企最重要的一個融資手段,(上市)能夠提升整個車企的形象和知名度,這對於企業的發展是十分有利的,「尤其是在科創板上市,應該說給(車企)創造了一個很好的可持續融資的機會,也是國家對這些車企的支持」。
Wind數據顯示,截至目前科創板上市公司已達到175家,募集資金合計達到2632.84億元。
今年4月,中國證監會下調了紅籌企業境內上市市值門檻,在原有的不低於2000億元人民幣標準上新增一條,將市值200億元人民幣以上,且擁有自主研發、國際領先技術,科技創新能力較強,同行業競爭中處於相對優勢地位的公司囊括其中。
乘借這一政策紅利,吉利汽車(00175.HK)在今年6月17日即宣布申請在科創板上市,今年9月1日獲正式受理,並在9月17日披露了首輪問詢回復。從吉利汽車的籌備經驗來看,其從正式公告至獲受理預披露,前後歷時2個餘月。
「二馬一滴」突擊入股
值得指出的是,三天前(9月15日)恆大汽車才剛剛宣布通過配股融資40億港元,以支持新能源汽車業務發展。
據公告每股配售價格為22.65港元,相較9月14日收盤價28.3港元/股折讓約19.96%。而資方陣容堪稱豪華,不僅有雲鋒基金、紅杉資本等頂級投資基金,還獲騰訊、滴滴等網際網路巨頭入股。恆大汽車也是目前唯一獲得「二馬」投資的車企。
汽車分析師、行業研究員張翔接受《科創板日報》記者採訪時提到,「恆大引進40億投資,這筆資金對恆大後續技術研發以及生產線引進,都是一個很好的幫助。」
與多數新能源車企類似,恆大汽車目前也仍處於虧損態。2018、2019年度公司分別錄得淨虧損14.28億元、49億元,公司稱主要是由於拓展新能源汽車業務,處於投入階段,購買固定資產及設備,研發等相關費用及利息支出增加。2020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45.1億元,同比增長70%;但仍虧損24.6億元。
那麼,造車的錢從哪裡來?根據官方信息,恆大集團對恆大汽車的總投入預計在294億元左右,包括2019年恆大汽車成立之時投入147億元,2020年上半年投入30億元,下半年投入27億元,到2021年隨著整個產業鏈完成工廠土地以及研發方面預計還將投入90億元。 不過恆大集團也明確,2022年之後,等到恆大汽車量產和大規模銷售之後,集團就沒有計劃再對其進行投入。如此一來,恆大汽車需為」未來「上市融資。
未實際銷售引發熱議
隨著回A計劃官宣,恆大汽車未量產未銷售也受到市場熱議。
在與FF分道揚鑣後,恆大立馬就以 9.3億美元收購 NEVS國能新能源 51%股份,繼續造車之路。此後恆大在2019年11月和今年6月分兩次增資全盤拿下了NEVS。
許家印曾把恆大造車之路總結為,「買買買、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簡稱「買合圈大好」)」。
隨後恆大汽車還將卡耐新能源、科尼賽克、荷蘭e-Traction等造車技術收入麾下,甚至還入股國內最大的汽車經銷商集團廣匯汽車,此外又與本特勒、德爾福、博世、麥格納、大陸、採埃孚等全球60家汽車零部件龍頭企業籤訂戰略合作協議。目前恆大汽車擁有瑞典、天津、廣州、上海和瀋陽五大造車基地。
就這樣,通過一系列國際併購和合作,恆大汽車「以金錢換時間」,僅憑兩年就完成了從整車研發製造、動力總成、動力電池、智慧充電到汽車銷售的造車全產業鏈布局。對外恆大還放出豪言, 「用3~5年時間,將恆大汽車發展成為全球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集團」。
今年8月3日,恆大汽車正式發布了「恆馳」首期6款車型,覆蓋從A級到D級別以及轎車、轎跑、SUV、MPV、跨界車等乘用車全系車型。官方表示,將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陸續實現量產。目前恆大汽車在上海、廣州兩地工廠已經進入全線設備調試階段,將於明年上半年試生產。二者首期規劃都為20萬輛,量產後可以保證每分鐘生產1輛車。
採訪中有資本市場人士向記者指出,後續如公司申報科創板,應關注公司的實際價值。「截至目前恆大汽車僅僅是剛剛推出一些車款而沒有實際銷售業績和市場檢驗,與吉利汽車這類企業還是不可同日而語。「
後續恆大汽車的科創板闖關之路究竟如何,《科創板日報》將保持關注。
(來源:科創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