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一般的天坑四周絕壁環繞,坑口形狀往往近似圓形或者橢圓形,就像樂業縣的大石圍天坑,從高空俯瞰就有了一個巨大的近似橢圓形的坑口。在我國的西南部分地區,那些近似圓形或者橢圓形的坑口,猶如仰望天空的大地之眼。然而,在貴州省的晴隆縣,卻有著一個與大多數天坑坑口形狀不同的天坑——「弧形天坑」,從高空俯瞰這座天坑,呈現出一道奇妙的弧形。
在興隆縣地處雲貴高原中部,位於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北部,弧形天坑就位於晉城西南部約五十千米的高嶺村。晴隆縣的這座弧形天坑,不僅與人們常見到的天坑,坑口形狀大相逕庭,更為神奇的是,在這座天坑的坑口邊,還懸掛著一條瀑布,伴隨著巨響,溪水奔騰而下,白練當空,水霧升騰而起,形成一道美麗的瀑布。在陽光的照耀下,一套色彩斑斕的彩虹時隱時現。
相傳,在那條河流底部的亂石中,夾雜著一些珍貴的黃金顆粒。因此,附近的村民也時常來碰碰運氣。從高空俯瞰坑口兩端翹起,形成一道近似弧形的天坑,而這奇怪的形狀的背後一定還有著鮮為人知的秘密。在瀑布所在的巖壁之下,水流湍急,四周懸崖絕壁,讓人產生一種眩暈的感覺,在東、南兩個方向,泥土和碎石層特別厚,而瀑布下方的那片黑色巖壁,與其他的巖壁在硬度上明顯有所不同。
巖壁的陡峭讓人很難進入洞底,就算專業人士從坑口到坑底都要花費近五個多小時,坑底的環境十分昏暗,由於光照不足,這幾乎寸草不生。只有大面積的碎石在坑底堆積。經過專家考察後發現,這些碎石是坑口的玄武巖,風化崩塌後不斷墜入堆積而形成的。而溶洞洞內空間狹小,有些地方只能彎腰匍匐前行。進入洞廳,有著拔地沖天的鈣華堆,它們有的像是玲瓏寶塔,巋然屹立廳口;有的如同巨大石獅,匍匐在廳內。而如此高大的鈣華堆也可以說明,在地質演化過程中,洞中應該擁有豐沛的水源。
但是,令人稱奇的是,在這坑底之中竟然還隱藏著另一個洞穴。這個洞穴潮溼陰冷,站在洞口,還可以隱約聽到水流的聲音,這是一個垂直落差很大的洞穴,如果想到達深處,只能通過「巖降」的方式。在下降三十米後到達一處平地上,此時地面變得溼滑,水聲也更清晰了。
暗河奔騰不息,在地下形成一個縱橫交錯的神奇世界。暗河的水很深,垂直可能有三十來米,河水比較清亮,。經過專家的考察,在弧形天坑的內部分布著厚重的碳酸鹽巖,這也正是發育成天坑的物質基礎。而在坑底還發現了溶洞以及地下河,同時,坑裡堆積的大量坍塌下來的石塊。綜合這些考察發現,專家推測,弧形天坑應該是一個正處於雛形階段的天坑。
我們不難想像,隨著時間的累積,或許有一天,會擴大為面積更廣,深度更深的天坑。雖然弧形天坑的整體發育過程與其他天坑類似,但是他為什麼會出現弧形的坑口呢?
在進一步的深入研究中,這座天坑坑口的特殊形狀則有可能則天坑表面那層堅硬的玄武巖有關,因為巖性的不同,很有可能會導致坑口形狀的差異。
在地質年代面前,在歷史相對短暫的人類,終究如此渺小。但是關於神奇的自然景觀邂逅,並展開孜孜不倦地考察和研究,終究源於人類對於未知領域的渴望。而隨著越來越多的考察和研究,那些隱蔽在天坑底部的地下迷宮,奔流不息的地下河將逐漸向世人展現出獨一無二的神奇與壯美。
圖為網圖,侵權必刪,點擊關注,每天清晨六點六,了解更多人文小知識,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