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買說:美國的重要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發布了一份長達116頁的報告,討論美國的對華政策。保銀認為,中國願意以更開放的姿態和美國以及其他國家展開合作。預期在未來的幾年中,中國會繼續開放國內市場,特別是金融市場。
隨著拜登在美國大選中取得勝利,市場一致認為,中美關係會在邊際上得到改善。最近美國方面的一些跡象顯示,這一改善可能會比較明顯。
美國的重要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發布了一份長達116頁的報告,討論美國的對華政策。這份報告提出中國不是美國的敵人,而是一個重要的戰略競爭對手。這一定位符合拜登在總統選舉中提出來的觀點。報告認為中國在未來的15到20年裡很有可能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並且在西太平洋的軍事實力足以和美國分庭抗禮。美國不應該去試圖遏制中國經濟增長的潛力,而是應該發揮自己的特長和中國競爭。
美國的前財政部長保爾森最近在一次論壇上講演提出,中美雙方應該遵從的原則,是有針對性的對等,而不是川普總統所說的完全對等。也就是說,美國應該把注意力集中在對美國最重要的一些領域,要求中國做出改變,而不是在所有的領域和中國針鋒相對。過去幾年美國的對華政策是不現實的,沒能使得中美關係得到任何進展。
布魯金斯研究會的報告和保爾森的講話都提到了,中美關係中可以合作的一個重要領域是環境保護。這是拜登政府明確的幾個政策最關注的目標之一,也是最近中國政府多次在國內外重要會議上強調的一個政策目標。我們預計,中美雙方在新能源方面有可能展開合作,共同推動全球的氣候保護工作。
科技是另一個中美關係相關的熱門話題。布魯金斯研究會的沈大偉(David Dollar)研究員提出:「美國不應該把扼殺華為作為國家安全的政策目標之一。」在歐巴馬政府負責亞洲事務的前高官Jeff Bader指出:「中美將成為技術競爭對手的事實並不意味著能夠或應該進行徹底的脫鉤。美國公司希望進入中國市場以獲取利潤,並希望獲得對他們的進步做出巨大貢獻的中國移民和研究人員。我們必須認識到,在限制中國人獲取美國先進技術的同時,我們等於是無意中在鼓勵中國競爭者去開發我們拒絕提供給他們的產品。我們嚮往的世界應該不完全被美國和中國技術所割裂,不會迫使世界上190個國家在互不兼容的系統之間進行選擇。我們將需要保護對美國國家安全和經濟競爭力至關重要的技術,同時又不使每片帶有晶片的產品的出口都面臨障礙。」保爾森的講話也提出了類似觀點。
拜登政府尚未組閣,對華政策如何制定還有待觀察。但是以上的這些跡象表明,美國政府未來對華政策的基調有可能會改變比較大,包括取消技術禁運在內的政策已經成為討論的話題。我們在一個月前做過一次市場調研,詢問專家們如果拜登上臺中美關係會如何變化。布魯金斯研究會的報告和保爾森的講話給出的信號比我們調研時得到的回應更正面。
最近從中國的角度來看,也出現了一些鼓舞人心的跡象,比如RCEP的籤訂和習主席在APAC會議上提出的中國將積極尋求加入C P T T P。這一系列表態顯示,中國願意以更開放的姿態和美國以及其他國家展開合作。我們預期在未來的幾年中,中國會繼續開放國內市場,特別是金融市場。中美關係能否走向良性競爭,我們拭目以待。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保銀投資,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僅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