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銀投資:中美走向良性競爭?

2020-12-17 好買私募基金網

好買說:美國的重要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發布了一份長達116頁的報告,討論美國的對華政策。保銀認為,中國願意以更開放的姿態和美國以及其他國家展開合作。預期在未來的幾年中,中國會繼續開放國內市場,特別是金融市場。

隨著拜登在美國大選中取得勝利,市場一致認為,中美關係會在邊際上得到改善。最近美國方面的一些跡象顯示,這一改善可能會比較明顯。

美國的重要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發布了一份長達116頁的報告,討論美國的對華政策。這份報告提出中國不是美國的敵人,而是一個重要的戰略競爭對手。這一定位符合拜登在總統選舉中提出來的觀點。報告認為中國在未來的15到20年裡很有可能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並且在西太平洋的軍事實力足以和美國分庭抗禮。美國不應該去試圖遏制中國經濟增長的潛力,而是應該發揮自己的特長和中國競爭。

美國的前財政部長保爾森最近在一次論壇上講演提出,中美雙方應該遵從的原則,是有針對性的對等,而不是川普總統所說的完全對等。也就是說,美國應該把注意力集中在對美國最重要的一些領域,要求中國做出改變,而不是在所有的領域和中國針鋒相對。過去幾年美國的對華政策是不現實的,沒能使得中美關係得到任何進展。

布魯金斯研究會的報告和保爾森的講話都提到了,中美關係中可以合作的一個重要領域是環境保護。這是拜登政府明確的幾個政策最關注的目標之一,也是最近中國政府多次在國內外重要會議上強調的一個政策目標。我們預計,中美雙方在新能源方面有可能展開合作,共同推動全球的氣候保護工作。

科技是另一個中美關係相關的熱門話題。布魯金斯研究會的沈大偉(David Dollar)研究員提出:「美國不應該把扼殺華為作為國家安全的政策目標之一。」在歐巴馬政府負責亞洲事務的前高官Jeff Bader指出:「中美將成為技術競爭對手的事實並不意味著能夠或應該進行徹底的脫鉤。美國公司希望進入中國市場以獲取利潤,並希望獲得對他們的進步做出巨大貢獻的中國移民和研究人員。我們必須認識到,在限制中國人獲取美國先進技術的同時,我們等於是無意中在鼓勵中國競爭者去開發我們拒絕提供給他們的產品。我們嚮往的世界應該不完全被美國和中國技術所割裂,不會迫使世界上190個國家在互不兼容的系統之間進行選擇。我們將需要保護對美國國家安全和經濟競爭力至關重要的技術,同時又不使每片帶有晶片的產品的出口都面臨障礙。」保爾森的講話也提出了類似觀點。

拜登政府尚未組閣,對華政策如何制定還有待觀察。但是以上的這些跡象表明,美國政府未來對華政策的基調有可能會改變比較大,包括取消技術禁運在內的政策已經成為討論的話題。我們在一個月前做過一次市場調研,詢問專家們如果拜登上臺中美關係會如何變化。布魯金斯研究會的報告和保爾森的講話給出的信號比我們調研時得到的回應更正面。

最近從中國的角度來看,也出現了一些鼓舞人心的跡象,比如RCEP的籤訂和習主席在APAC會議上提出的中國將積極尋求加入C P T T P。這一系列表態顯示,中國願意以更開放的姿態和美國以及其他國家展開合作。我們預期在未來的幾年中,中國會繼續開放國內市場,特別是金融市場。中美關係能否走向良性競爭,我們拭目以待。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保銀投資,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僅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相關焦點

  • 中美良性競爭為何比較難
    中國期待的是,在穩定中美關係大局的前提下,雙方形成良性競爭的局面。之所以說「有限」,是因為這種局面的形成,有相當難度。主要原因在美國,一方面是因為理念,另一方面是因為策略。美國對華戰略轉向,是川普執政四年最顯性的外交遺產。拜登入主白宮,中美戰略競爭的態勢,不會根本改變。
  • 40年40人|何漢理:中美政治制度之爭也能成為良性競爭
    或許正如這個小家庭所呈現的那樣:中美兩國交流往來已經如此之密切,只有一個穩定且健康的雙邊關係才能讓兩國人民同時獲益。儘管「競爭」可能不可避免,但在何漢理看來,兩國可以進行良性競爭的領域還有很多,只要雙方合理管控,就能達到互利共贏的結果。歷史的溫度:建交熱情與百年雪恥澎湃新聞:1978 年中美宣布關係正常化之際,您正好在中國。
  • 傳瑩萬字長文:新冠疫情後的中美關係 能否實現良性競爭
    美方擔心中國與其爭奪世界主導權,把與中國的競爭視為一場輸不起的國家根本利益保衛戰。美鷹派勢力意圖推動對華關係走向全面對抗,認為唯此方能阻擋中國前進的步伐,這股力量的動員力和影響力都在擴大。美軍方則以西太平洋、東印度洋為重心,升級軍事部署、強化同盟網絡、推進「印太戰略」,利用南海、臺灣等問題增加對中國的制衡。
  • 中美關係走向成為北京香山論壇視頻研討會最熱議題
    中美關係走向成為北京香山論壇視頻研討會最熱議題中國軍網北京12月2日電(記者王雨思、王昕娟)12月2日,北京香山論壇視頻研討會在京閉幕。△北京香山論壇視頻研討會會議手冊。王昕娟 攝今天上午舉行的本次研討會第四場研討的主題為「大國關係走向」,由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袁鵬主持。來自中國、美國、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國的6名專家學者,圍繞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
  • 索尼董事長稱主機之戰是「良性競爭」
    原標題:索尼董事長稱主機之戰是「良性競爭」   主機之間的戰爭經常會導致遊戲工業上一些扭曲的現象,它描述了我們深愛的主機遭受對手的憎恨,總是搞得不歡而散(在此就不討論軟飯索飯和任飯之間的爭論了,累覺不愛)。
  • 孩子有競爭心並非不好,父母如何教育孩子「良性」對待競爭?
    父母都希望自家的孩子可以有勝負欲、競爭心,但是過度的施加競爭壓力,反而會導致孩子一系列的心理問題,影響孩子的成長。有競爭心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但是父母要注意孩子在競爭過程的狀態,心態要擺平,態度要端正,方向要正確,做"良性競爭"。
  • 俄專家:新冠疫情影響中美競爭格局
    原標題:俄專家:新冠疫情影響中美競爭格局俄羅斯瓦爾代國際辯論俱樂部學術負責人費奧多爾·盧基揚諾夫1日在《俄羅斯報》網站發表文章稱,新冠疫情將影響中美兩國競爭格局。在國際大政治中,中美對抗走向前臺。如今質變正在發生。二十國集團(G20)特別峰會表明,今後對於全球問題的解決方案要在國際合作之下進行理解。不預先規定聯合行動,參與者呼籲彼此盡力在奉行本國政策時考慮對外部的影響。換言之,如果可能的話,不要傷及他人。
  • 中美關係惡化原因及未來走向
    本文將論述當前中美關係狀況及其表現,嘗試用「層次分析」方法從體系層次、國家層次及個人層次三個方面分析當前中美關係緊張的原因,並結合相關資料預測中美關係的未來走向。一.中美關係當前狀況美國總統川普入主白宮後主張「美國優先」,在政治、軍事、科技和經貿等各方面遏制中國,將中國視為主要戰略競爭對手,中美關係逐漸降至冰點。
  • 朱鋒:國際秩序與中美戰略競爭
    就中美當前的實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而言,中美戰略競爭中短期內還難以決定性地改變當前的國際秩序。中國即便對美國的貿易霸凌主義和在亞太地區的霸權主義軍事及安全行動採取鬥爭的回應方式,也並不意味著兩國無法合作、或中美關係已進入國際秩序變革的主導權之爭。中美戰略競爭的同時,經貿往來和必要的合作仍會發展。
  • 尼爾·弗格森:中美科技競爭的本質是企業競爭
    中美在技術領域應該如何競爭?競爭需要「站隊」嗎?12月16日,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中心的高級研究員尼爾·弗格森(Niall Ferguson)和恒隆集團的董事長陳啟宗做客鳳凰衛視和鳳凰網主辦、青花汾酒首席贊助的《2020與世界對話·太平洋未來論壇》,並進行對談,尼爾·弗格森認為,中美在科技領域的優勢各有千秋,但正是競爭促進了雙方的共同發展;陳啟宗進一步指出,不應逼著各方「站隊」,中美應攜手制定國際化標準,聚合共同力量。
  • 馬凱碩:這才是中美對抗的本質原因!
    撰文:清平編輯:終風川普上臺以後,進一步助推中美競爭,將雙方的競爭推向了白熱化階段。這也使得全球視野都聚焦到了中美關係之上。國際上的專家學者圍繞著中美競爭展開了很多討論和爭辯,意見各有不同。近日,新加坡前駐聯合國大使馬凱碩就撰寫了一篇關於中美競爭的文章,他深刻地剖析了中美競爭的本質。中國走向了正確道路近三十年來,中美兩國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中國的發展一路順風順水,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經濟和國力已非同日而語,在國際社會上佔有了重要地位。但是與此同時,美國也發生了巨變,特別是低收入群體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都在不斷下滑。
  • 湖南正銀投資新模式助推地方經濟跨越式發展
    2020年7月20日長沙訊(全媒體記者 王益群)7月20日,湖南湘西自治州州長龍曉華,州政府秘書長包太洋等領導考察湘西(長沙)科創園, 湖南正銀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正斌向州政府領導作了運營工作匯報。
  • 醫美的2021:頭部資源深耕 良性競爭規範市場
    但隨著監管趨嚴,資本不斷進入,以及競爭不斷加劇,醫美行業從野蠻生長的時代,向著合規的軌道發展,整個行業也在逐步洗牌,行業正在走向規範是很多業內人士的共識。美曰整形官網CEO江巍表示:如今市場競爭十分激烈,網際網路平臺的參與度更高,產品及服務的價格更加透明,在正規的醫院選擇正規醫生和正規藥品進行操作,其實不存在所謂的暴利。
  • 中美競爭逐漸「白熱化」,或將迎來3種結局!哪種可能性最大?
    自「懂王」川普上任之後,開始調整對華戰略,把中國確定為戰略競爭對手,意圖遏制。此後,中美競爭便逐漸「白熱化」,想必各位也有切身體會,畢竟近年來美國對中國發起了規模空前的貿易和科技摩擦。而這也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上世紀的美蘇和美日競爭。
  • 不管誰上臺,中美關係的走向,都是中國說了算
    因此中美關係又成為世界關注的新焦點,國際社會都在關注,美國會不會因為拜登的上臺而改變對於中國的態度,是否能夠消除川普執政期間的消極影響? 同時,在新的世界形勢下,美國能否擺正自身的態度,與中國形成新的互利發展模式,不再堅持之前對中美雙方利益都有損害的政策,這些都需要時間來證明。
  • 關於中美科技競爭的最完整推演
    此外,BCG還對限制的兩種情形進行的預判(即維持現狀和技術脫鉤),認為如果中美事實上技術脫鉤,將可能會導致美國半導體行業全球市場分額下降18%,行業收入下降37%,研發支出減少60%,就業崗位減少12.4萬個,從而打破半導體行業良性創新循環,美國也將因此失去全球領導地位。這將可能導致短期內韓國超過美國成為世界半導體領先者。但從長遠來看,中國經過短期陣痛調整,可能最終取得行業領導地位。
  • 良性競爭,可持續發展
    其次,賣家同行之間需要有「良性競爭」。所謂「良性競爭」,就是各自為了開拓市場而不斷努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質量。而這麼做的前提就是「定價要高於成本」,要能夠「可持續經營」。但是現在沒有人這麼玩了,都嫌賺錢太慢,於是就都會熱衷於另一種方法:先不顧成本,就是燒錢「免費」甚至「補貼」,目的就是將沒有資本實力的競爭者徹底逐出市場。
  • 孩子有競爭心並非不好,做「良性比較」,鼓勵孩子正向競爭
    相信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們都會面臨孩子競爭的問題。那麼孩子有勝負欲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呢?其實,孩子有競爭心理並非是一件壞事,競爭也同樣是人的本能。但是,競爭這個詞卻是一個中性詞,當孩子進行良性的競爭,那麼競爭帶來的結果就是積極正面的。
  • 李濱丨中美關係會走向全面對抗嗎?
    中美關係如何避免走向全面對抗?中國堅持改革開放,進一步擴大包括金融、資本與商品的市場開放,加強智慧財產權的保護,深層次地規範市場競爭,這都是對美國利益關切的積極回應,都是在積極進行中美之間的利益協調;3、中美之間要避免「對抗」,需通過激勵與鬥爭改變美國一些人的中國觀與世界觀。
  • 江疏影發文呼籲,為什麼我們總在強調良性競爭?
    好在有人及時站出來為王漫妮證明,這才免去了一場因為「惡性競爭」而引發的風波。「職場需要競爭,但希望這種競爭都是善意和良性的。也希望大家都學會用法律武器保護好自己。」江疏影在微博上的發聲,引出了曾經經歷過,或者正在經歷「惡性競爭」的廣大職場人的心酸歷程,人們紛紛留言跟帖,分享自己在職場中的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