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臺)香港理大揭秘:如何助力嫦娥五號月球「挖土」成功?

2020-12-22 騰訊網

新華社香港12月17日電(記者朱宇軒)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安全著陸。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並實現了中國首次月面採樣與封裝。研發月壤表取採樣裝置的香港理工大學(以下簡稱「理大」)科研團隊向新華社揭秘,他們如何助力嫦娥五號「挖土」成功。

「滿意、激動、開心!」親眼見證由自己團隊研發的表取採樣裝置提取的月壤樣本被成功運回,項目主導人、理大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講座教授兼副系主任容啟亮說,為見證這一刻,他和團隊一直看直播至17日凌晨3時。

從月球「挖土」,並將月壤樣本帶回,是嫦娥五號的重要任務。理大介紹,嫦娥五號「挖土」方式包括鑽具鑽取和機械臂表取,理大科研團隊承擔的是表取採樣系統,利用機械臂在月面進行多點採樣。

容啟亮介紹,理大研發的表取採樣執行裝置附著在嫦娥五號的著陸器上,整套裝置由超過400件工件組合而成,包括採樣器甲、採樣器乙、初級封裝裝置和近攝相機。採樣器甲和採樣器乙分別用來挖取鬆散和黏性的月球土壤,初級封裝裝置是表取樣本的暫存器,近攝相機則發揮識別樣本和視像導航等作用。

容啟亮說,表取採樣裝置的研發過程異常艱辛。「深空探測充滿不確定性,比如探測器會著陸在什麼樣的月面地形?採樣裝置提取樣本時的光照是怎樣的?如何保證月壤樣本密封完好、不被汙染……不確定性有很多,所以我們得反覆試驗,模擬可能出現的情況。」

容啟亮團隊的實驗室裡放著1:1的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模型。在這個約400平方米的實驗室內,容啟亮率領團隊20多名科研人員做了逾千次模擬實驗。

由於月球重力只有地球地心引力的六分之一,所以模型的頂部有一個吊著採樣機械臂的裝置,用來模擬月球重力環境。模型的斜上方有一排照燈,用來模擬太陽照射角度。研發團隊在模型前方的地面上擺放了一個長方體盒子,裡面裝有白色顆粒,用來模擬月壤。記者還看到,實驗室內有兩臺電腦,科研人員用來控制採樣機械臂,實驗室的牆面上掛著電子屏幕,顯示錶取採樣裝置採集月壤的過程。

雖然未能前往內地協助運作表取採樣裝置,但容啟亮和團隊一直實時跟進嫦娥五號探測過程,並與內地科研團隊線上溝通。「我很感謝國家把如此重要的項目交給理大,如果沒有國家的支持,我們的儀器不可能去月球。」容啟亮說,「國家能夠給我們這麼重要的任務,是對香港的信任。」

嫦娥五號的任務已順利完成,但容啟亮說自己還不能放鬆,仍在進行與嫦娥六號相關的科研項目,「我要好好總結研發表取採樣裝置的經驗,向國家提交更多建議書,爭取在國家深空探測項目中繼續發揮作用」。(完)

相關焦點

  • 合工大團隊助力嫦娥五號「月球挖土」
    11月24日,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開啟了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但少有人知,此次「月球挖土」任務順利開展的背後,還有咱合肥力量的「助力」。來自合肥工業大學的科研團隊連續7年奮戰在科研一線,為此次探月工程取樣鑽具溫度分布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
  • 嫦娥五號去月球挖土總共分幾步 嫦娥5號為啥要去月球挖土?
    嫦娥五號去月球挖土總共分幾步 嫦娥5號為啥要去月球挖土?時間:2020-11-24 15:30   來源:贏家財富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嫦娥五號去月球挖土總共分幾步 嫦娥5號為啥要去月球挖土? 11月24日嫦娥五號終於升空了,你知道嫦娥五號去月球挖土總共分幾步嗎?
  • 揭秘嫦娥五號任務全過程:到月球去挖土究竟有多難?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五號探測器副總設計師阮劍華介紹,與嫦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相比,嫦娥五號探測器的技術跨度大、結構也更為複雜,它是由軌道器、著陸器、上升器、返回器等四器組成。這四器就像「糖葫蘆」一樣,每一個都是單獨的個體,放在一起還能組合,比如著陸器和上升器「抱」在一起,就組合成了「著上組合體」,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就成了「軌返組合體」。
  • 「嫦娥」去月球挖土了!
    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嫦娥五號任務新聞發言人裴照宇如是說。在裴照宇看來,嫦娥五號任務對於我們「繞、落、回」整體規劃來說,是收官之作;對於未來的我國月球探測來說,是奠基之作。既是收官,又是奠基,可見嫦娥五號承擔的使命有多麼艱巨和光榮。那麼,要去月球挖土的「嫦娥」,這一路將面臨哪些挑戰?如何帶著月壤安全回家?
  • 「挖土」凱旋!嫦五創造五項「中國首次」---三湘都市報數字報刊
    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過去的23個日夜,嫦娥五號完成了1次對接、6次分離,兩種方式採樣、5次樣品轉移,經歷了11個重大階段和關鍵步驟,環環相連、絲絲入扣。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回家,驚心動魄23天回顧
    北京時間凌晨1時59分,我國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至此,嫦娥五號圓滿完成了首次從月球採樣返回任務,接下來,找到並運輸返回器,以及對月壤分析任務的接力棒就要交給嫦娥五號在地面的人類「同事」了。
  • 剛剛嫦娥五號傳來新消息!她為何要去月球「挖土」?這些「土」又...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2月6日12時35分嫦娥五號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與上升器成功分離進入環月等待階段軌返組合體與上升器分離後模擬圖那麼問題來了嫦娥五號為何要去月球「挖土」此次月球之旅有哪些精彩看點為什麼要去月球「挖土」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44年後人類再去月球「挖土」
    「長徵五號」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升空,這是「嫦娥五號」首次從月球採樣返回任務的第一步!從2013年轉入初樣研製階段,到2014年探路兵發射升空,我國對「嫦娥五號」探月任務的布局和努力遠不止十年。二、 「嫦娥五號」任務幾大關鍵難點拆解中國探月工程的「無人月球探測」階段分為「繞、落、回」三步走,目前繞月和落月任務已經在前幾個月球探測器的出色表現中圓滿完成。
  • 嫦娥五號即將升空 「挖土」之旅或可改寫月球歷史
    11月17日,被稱為「胖五」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11月下旬擇機實施發射。  本次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計劃首次實現從月球的採樣返回,把月壤或月巖等寶貴樣品帶回地球,屆時將有望為我國探月工程重大科技專項「繞、落、回」三步走發展戰略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 「嫦娥五號」新成就達成,月球「土特產」成功送達
    「嫦娥五號」新成就達成「嫦娥五號」作為我國探月工程的收官之戰,它的一舉一動都讓人牽掛。同時,這次「嫦娥五號」成功從 月球上帶回珍貴的巖石和土壤樣本,也讓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成功完成月球採樣返回的國家。要知道,上一次去月球採樣返回地球,還是40多年前的事情,過去的40多年時間裡,雖然人類的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但是仍然沒有一個國家再次完成月球採樣返回的任務,而這一次「嫦娥五號」做到了,它的成功,也是我國航天實力的最好證明。
  • 嫦娥五號到月球挖土究竟有多難 上海給它配齊了錘子和鑽孔工具
    原標題:嫦娥五號到月球挖土究竟有多難 上海給它配齊了錘子和鑽孔工具     嫦娥五號今天凌晨就出發前往月球,此行的目的地是位於月球正面的呂姆克山脈,這裡是火山結構地區,前蘇聯和美國都沒有來過,更沒有取過樣品。而這一次嫦娥五號探測器將在這個地區展開"挖土"行動,預計將帶回2公斤的月巖回地球分析。
  • 去月球上「挖土」!凌晨4點半,嫦娥五號成功發射!
    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長徵五號火箭在海南文昌發射。南方日報 南方+記者 吳明攝嫦娥五號從發射到落月需要經歷怎樣的過程?
  • 探月「三步走」 收官「有看頭」 嫦娥五號去月球上「挖土」了
    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拖著長長的尾焰,用巨大的轟鳴打破海岸邊夜的寧靜,全速託舉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划過夜空,邁出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的第一步。這是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的收官之戰,更是中國航天領域迄今為止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    按照計劃,嫦娥五號將成為中國首顆從月球採樣後起飛的探測器,還將帶著自動採集的約2千克月壤歸來。我們為什麼要去月球「挖土」?
  • 嫦娥五號在月球上「挖土」有多難?鑽鏟挖夾十八般武藝齊上陣
    據新華社報導,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2月1日,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成功著陸後,將正式開始持續約2天的月面工作,完成中國首次地外天體無人自動採樣,並帶回約2公斤樣品。嫦娥五號是迄今為止國內最複雜的太空飛行器,這次無人月面採樣返回從發射入軌到返回再入,共有11個飛行階段,一個又一個難題可謂「步步驚心」。
  • 嫦娥五號成功回家後,哪些國家將去月球「挖土」?果然在意料之中
    據人民日報海外網12月17日報導,12月17日,中國的「嫦娥五號」返回器帶著月球樣品成功返回地球,到此我國的「探月三期」工程第三步圓滿成功。此舉不僅推動了我國的太空探索事業,而且給世界天文界劃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 嫦娥五號挖土成功!中國航天裡程碑,滿分實現四個「首次」
    12月17日北京時間凌晨1時59分,我國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至此,嫦娥五號圓滿完成了首次從月球採樣返回任務,接下來,找到並運輸返回器,以及對月壤分析任務的接力棒就要交給嫦娥五號在地面的人類「同事」了。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學而思網校邀你共同見證!
    11月24日凌晨4點,「嫦娥五號」探測器上天了。跟以往的發射任務不同,這一次嫦娥五號探測器,肩負著從月球表面完成自動採樣的使命。從月球攜帶僅有12億年歷史,理論上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樣本返回地球。圖片來源:中國航天基金會「嫦娥五號」的發射,是人類時隔44年再次從月球帶回巖石和土壤樣本,上一次人類完成這項壯舉,還要追溯到1976年蘇聯的月球24號。從此,我們距離揭秘月球,地球甚至整個太陽系歷史更近了一步。而在這背後,是一代代航天人才不懈努力的成果。面向著無限可能的未來,航天人才的培養也成了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 ...新聞網】升級版「三隻眼」助嫦娥五號「挖土」歸來---中國科學院
    >【字體:大 中 小】 在探測器著陸和月球「挖土」過程中,雷射測距測速敏感器、雷射三維成像敏感器和月球礦物光譜分析儀三大載荷,有如「三隻眼」,助嫦娥五號測距、避坑、捕捉月球表面信息,穩穩地「刨土」。  據中國科學院上海技物所4日發布的消息,該所研製的嫦娥五號月球礦物光譜分析儀、雷射測距測速敏感器和雷射三維成像敏感器,已完成預定任務。
  • 嫦娥五號「挖土」地點選址意義非凡:這裡可能有「最年輕」的月球巖石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徐璐明】於11月24日發射升空的「嫦娥五號」探測器目前已經順利完成了月面著陸「挖土」的任務,並且上升器成功從月面起飛與軌道器與返回器組合體在近月軌道無人交會對接,踏上了回家之路。「嫦娥五號」任務此次選擇的月球表面採樣地點並不是隨意決定,中國探月工程科學應用首任首席科學家、被譽為「嫦娥之父」的歐陽自遠院士為我們揭開了「嫦娥五號」採樣選址的奧秘。
  • 嫦娥五號「挖土」歸來!一起探訪嫦娥五號月球採樣回家之旅
    北京時間12月17日凌晨1點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2千克月壤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我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 自從11月24日搭乘「胖五」開始探月旅程以來,嫦娥五號跨越38萬公裡,闖過多個難關,成功攜帶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完成了這次意義非凡的太空之旅。 嫦娥五號回家了,它幹了些啥?返回著陸經歷了什麼?讓我們一起探訪嫦娥五號月球採樣回家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