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變流器的預防性維護檢測技術

2020-12-26 電氣新科技

隨著近十年來我國風電產業的持續快速發展,越來越多通過變流器併網的風電機組逐步跨入壽命過半行列並開始暴露出一系列變流系統的部件老化失效問題。

為了有效減少和避免由於變流器劣化造成的停機故障及重大事故,中廣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的研究人員董禮、許偉,在2020年第9期《電氣技術》雜誌上撰文,重點歸納總結了風電變流器的劣化因素,指出在傳統風電定期檢修的基礎上開展預防性維護檢測,通過甄別提煉有效的狀態監測量來及時識別設備的劣化狀態。

作者還基於預防性維護原理詳細闡述了紅外檢測技術和超聲波檢測技術在風電變流器關鍵部件方面的狀態監測應用,並總結展望了其應用前景。

自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為了促進風電併網的快速發展,國家推出了一系列風電發展支持政策,尤其是2005年初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極大地鼓舞了各方投資者和風電供應商的開發熱情,市場上的主流產品迅速從定槳距恆速恆頻風電機組升級為以變流器為核心的變槳距變速恆頻風電機組,並隨之在2007—2010年迎來了我國風電併網的首個小高峰。

時至今日,當年大規模投入運行的雙饋及直驅風電機組已經壽命過半,其變流器系統各部件都呈現出不同程度的老化,從而造成難以察覺的安全隱患,嚴重時甚至引發電氣火災。如圖1和圖2所示,2017年12月和2019年7月內蒙區域的兩臺雙饋風電機組變流器著火後分別導致功率模塊和直流電容完全燒毀。

通過對現場運行數據、故障記錄及現場勘測的綜合分析表明,故障發生前的風電機組運行工況正常,但分別由於併網斷路器內部短路和網側熔斷器底座老化過熱(超過10年),最終引發機艙火災。

鑑於早期大規模集中式風電開發的快速發展,目前越來越多的風電機組逐漸進入老化故障期,針對上述風電變流器內部器件劣化引發的電氣火災,有必要開展有效的狀態監測和隱患排查。

圖1 變流器功率模塊IGBT燒毀
圖2 變流器直流母排電容燒毀

1 劣化因素分析

風電機組運維過程中的故障統計數據分析表明,造成風電變流器劣化的主要因素可以歸結為以下幾方面:

1)電氣因素

因風電機組故障或超發引起的變流器過電流造成其內部導體和絕緣材料局部過熱老化;過負荷分合斷路器和接觸器時因電弧火花造成的觸頭氧化及接頭燒蝕;因操作過電壓、雷電過電壓造成絕緣強度下降;因絕緣材料局部放電造成的單點破壞逐漸擴大,導致整體絕緣的全面劣化。

2)機械因素

長期高電壓大電流工況下因高頻次分合斷路器和接觸器等造成的觸頭磨損、彈簧疲勞及線圈老化;因變流器本身或受外部的機械應力造成的螺栓鬆動及接觸不良甚至器件磨損變形;因風電機組長期運行過程中難以避免的振動、衝擊等反覆作用造成的疲勞劣化。

3)發熱因素

因過負荷、短路電流、高頻電流引起變流器內部器件的膨脹、收縮、變形、鬆弛從而造成接頭鬆動、彈性失效、密封不良等;因溫升過高使絕緣材料熱分解、氧化等化學變化造成絕緣性能降低;因過負荷、內部短路以及操作電氣開關時產生的電弧造成部分材料變形甚至燒蝕。

4)環境因素

風電變流器所處環境相對惡劣,因高溫發熱、鹽霧潮溼、灰塵油汙以及紫外線輻射等都無法估計,造成其內部接頭部位接觸不良、器件連接點氧化腐蝕以及絕緣材料變質老化;因老鼠、白蟻等小動物咬壞電纜、浸水等造成的破損。

2 風電變流器的預防性維護檢測

目前,行業內對風電變流器的狀態監測尚無明確的具體規定和參考數據,通常都是在運維過程中以變流器供應商根據自身設備特點提供的設備參數為基礎,結合風電機組的運行環境和運行工況來制定定期檢修方案。

然而,在實際的風電運維過程中,這種定檢模式很難及時發現尚未呈現失效狀態的故障徵兆,並且還容易造成維護不足或過度維修。因此,為了提前排除故障隱患,減少故障停機損失,降低維修費用並提高設備的有效利用率,有必要在定期檢修的基礎上開展風電變流器的預防性維護檢測,以確保風電機組的安全穩定與經濟運行。

2.1 預防性維護原理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風電變流器的劣化失效大部分表現為絕緣材料的破損擊穿與老化變質以及導體材料的氧化腐蝕與磨損變形,這些劣化狀態基本都隨著時間的積累而不斷加劇,直至最後的功能失效。

由此,風電變流器中這些有慢性耗損特徵的內部器件,其功能性故障通常不會在一瞬間發生,而是有一個相對長期的漸變發展過程,如果在其逐漸劣化的演化過程中能夠發現其中可識別的狀態量,在其出現真正的功能故障之前用以表徵潛在故障正處在萌芽狀態或正在劣化過程中,則可以開展預防性維護來提前排查故障。

圖3 預防性維護示意圖

通常情況下,風電變流器的設計壽命為30年,並滿足不少於20年的使用壽命,但由於其應用環境普遍惡劣、運行工況相對多變且內部器件性能各異,往往會造成部分器件偏離設計之初的自然劣化曲線。當器件出現潛在故障時,雖然功能狀態有所下降,但考慮到電氣設計時通常具備一定安全裕量,只要器件的主體功能與安全參數仍然達標,就可以繼續正常使用。

具體以圖3來說明:ADF為自然劣化曲線,ABCE為異常劣化曲線,A點為器件劣化發生的初始點,B點為能夠檢測到器件劣化的定損點,C點為器件需要及時維修保養的準故障點,D點為器件維修保養後的恢復點,T為狀態監測的時間間隔。

在器件出現潛在故障時會在A點開始偏離ADF曲線,並沿著ABCE曲線進入功能下滑狀態,如果沒能在BC段及時檢測發現並成功修復,則會錯過最佳止損點,並且在C點之後器件劣化速度加快,直至功能失效從而引發變流器故障,嚴重時甚至帶來致命性的電氣事故。

如果通過有效的狀態監測,能夠在BC段及時檢測出該潛在故障並成功修復,則能夠有效避免功能性故障及其後果,從而實現預防性維護。

2.2 預防性維護檢測技術

通過對國內外風電變流器在運行過程中發生的電氣事故進行統籌分析,尤其是電氣火災事故,按照其形成機理通常可以分為過熱型和放電型兩類。

其中,過熱型隱患的基本特徵是內部器件、線路電纜以及電氣接頭等部位異常發熱,當累積到一定程度時會引燃絕緣材料及附近的可燃物,產生燒蝕甚至火災事故;放電型隱患的基本特徵是密封器件劣化受損或絕緣材料受潮受損,並伴隨著游離放電或電暈現象,當累積到一定程度時會造成絕緣擊穿,產生電火花或電弧甚至造成事故。

上述這兩種故障隱患,通常難以通過傳統的電氣檢測方法在其初發期及時發現,但隨著紅外檢測和超聲波檢測技術逐漸成熟,能夠在不停電的情況下有效地發現設備的早期缺陷,並對故障部位、性質和成因進行定性分析,大大提高了設備的供電可靠性和運行可靠性。

1)紅外檢測技術

對於過熱型隱患,可以利用紅外檢測設備對工作狀態下的風電變流器進行測量,比較典型的主要有紅外測溫儀、紅外熱像儀和紅外熱電視,其中最具備智能故障診斷開發能力的是紅外熱像儀,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紅外探測器和光學成像物鏡,接收被測目標的紅外輻射能量分布圖形,並將其反映到紅外探測器的光敏元件上,從而獲得紅外熱像圖,並利用不同的顏色代表被測物體的不同溫度,然後應用圖像處理技術,分析出設備的運行狀態。

2)超聲波檢測技術

對於放電型隱患,可以利用超聲波檢測設備對工作狀態下的風電變流器進行測量,比較典型的有超聲波局部放電檢測儀,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外差法將電氣局部放電所產生的高頻噪聲通過壓電原理先行轉化為電流信號,然後再通過內部處理將其轉化為人耳可聽的音頻信號,並在通過高頻接收器接收電氣設備產生的超聲波信號時對其音質和強度進行分析,這樣可以快速檢測出放電現象並精確定位故障點,從而及時發現設備內部的隱患缺陷。

3 風電變流器預防性維護檢測方案

風電變流器中每個器件在系統中的任務和功能不一樣,使得其動作頻次和工作負荷都不相同,對系統的重要程度也不一樣,出現故障時對系統影響也不相同。經研究分析直驅風電機組和雙饋風電機組的變流器主迴路,結合上述紅外檢測技術和超聲波檢測技術的成熟度和可行性,重點檢測以下部件:

1)斷路器

主斷路器是風電機組與電網線路連接的核心保護器件,對整個機組起到安全保護作用。目前主斷路器基本具備計數功能,但由於斷路器在故障時會帶大電流分斷,導致內部絕緣下降,動作次數只能作為參考,可以通過紅外技術檢測其內部動靜觸頭及外部接頭處的溫度分布來判斷是否接觸不良,通過超聲波檢測技術檢測斷路器滅弧室是否存在局部放電。

2)熔斷器

風電變流器的預充電迴路、直流母線迴路以及卸荷迴路等多處串接有熔斷器,主要用於在過電壓、過電流或過負荷發熱時通過快速熔斷來防止故障擴散。如果熔斷器使用時間過久,因鹽霧腐蝕、髒汙氧化或溫度變化等使熔體特性變化而發生誤斷。

或者滅弧介質受到環境影響而受潮導致滅弧性能受損,分斷電流能力下降,在紅外檢測中會表現為熔斷器和熔體表面的溫度值較正常值偏高,可以通過提取最高溫度值,與相鄰相的同類熔斷器進行比較。可以通過超聲波檢測技術來檢測熔斷器的接線端子是否存在局部放電。

3)接觸器

交流接觸器由於具備頻繁地接通或分斷交流電路的能力而廣泛應用於風電變流器的網側、定子側以及預充電迴路。如果在供電電壓過高,操作過於頻繁,環境溫度過高,接觸器鐵心端面不平,接觸器動鐵心有機械故障造成通電不吸合,接觸器內部觸頭接觸不良等情況下,會出現接觸器線圈過熱或者觸點過熱等現象,利用紅外熱像儀可以對其內部發生的過熱故障進行全面檢測,並通過所呈現的溫度場分布來進行定性分析甚至定量診斷。

同時由於風電機組在運行過程中接觸器動作的頻繁性,其內部觸點在斷開與閉合時也會引起氣隙的頻繁擊穿甚至產生火花,當累積到一定程度時就會造成高溫燒蝕而損傷,嚴重時會導致接觸器被燒毀甚至引發電氣火災。可以通過超聲波探測儀監測這些肉眼難以察覺的放電火花,並精確地定位放電部位並明確缺陷類型,為接觸器的狀態檢修提供有力的數據指導。

4)電阻器

風電變流器中為了防止主接觸器閉合後直流母線的支撐電容瞬間短路,通常設置了預充電電阻用於直流母線預充電;同時,為了保障風電機組在電壓跌落的一定範圍內能夠不間斷併網運行,低電壓穿越迴路上通常配置Crowbar電阻用來平衡有功並保護機組。如果電阻器內部出現接觸不良,或者引線鬆動、脫落甚至斷裂等造成阻值變化或者斷路時都會呈現出熱效應的非正常現象,可以通過紅外熱成像技術檢測出其是否正常。

5)電抗器

在風電變流器的網側和機側都存在電抗器,在實際運行過程中,電路的過流和過壓等都可能導致電抗器的損壞。數據統計表明,電抗器的高溫部位往往就是其相對薄弱的易損部位,這主要是因為溫度相對于振動、電應力等內部因素以及有害氣體、潮溼、灰塵等外部環境因素對其絕緣材料和絕緣結構劣化所起的影響更佔主導性,由此可以通過紅外熱成像技術檢測其溫度分布來進行預測性評估。此外,電抗器繞組絕緣破損或受潮引起的漏電現象還可以通過超聲波檢測進行提前預警。

6)電容器

濾波電容和直流母線電容是風電變流器中的主要電容器件,其主要失效模式表現為電容值下降和漏電流過大。在正常工作溫度和運行電壓條件下,其漏電流非常小,電容器發熱也極小;但如果電容器開始劣化時,其漏電流則會逐漸變大,電容器發熱也明顯增大。

由此利用紅外檢測技術監測其溫度分布規律和變化趨勢可以檢測出電容器在漏電流超標時的潛在故障,從而有針對性地安排視情維修以消除潛在故障,在發生功能故障之前進行預防性檢修。對於電容器的潛在故障具體溫度範圍,可以結合實際工程應用進行歸納和總結。

7)功率模塊

功率模塊是風電變流器最重要的功率部件,但由於風電機組出力的隨機性,其運行功率也會頻繁波動,在正常工況下功率模塊也長期承受重複性的結溫波動,當累積到一定程度時就會造成功率模塊失效,尤其是在過負荷、過電流或過電壓情況下,更是加速其劣化,從而造成IGBT擊穿或燒毀。

研究表明,隨著溫度升高,功率模塊的失效率將會呈現指數增長的趨勢。溫度每升高10℃時,變流器失效率會增大一倍以上。由此可以通過紅外熱成像技術,將功率模塊運行情況下的溫度分布規律和發展趨勢進行記錄分析。

8)電纜接頭

風電變流器的動力電纜接頭眾多,鑑於現場相對惡劣的運行環境和運維條件,經常會出現由於電纜接頭部位的接觸不良而造成局部發熱異常。對於此類故障,可以通過紅外檢測技術結合相對溫差法來定位故障點甚至判斷其嚴重程度。尤其是利用紅外熱圖像,可以直觀顯示出其具體過熱部位的準確位置,以便於及時有效地排除故障隱患。

4 結論

紅外檢測技術和超聲波檢測技術可以作為風電變流器預防性維護的重要檢測技術,尤其是對開展風電變流器狀態監測具有重要意義。

1)紅外檢測和超聲波檢測技術符合應用為先的狀態監測指導方針,採用非接觸式帶電檢測,是常規停電檢測的有益補充,有助於及時發現變流器設備的電氣故障隱患。

2)運用紅外檢測和超聲波檢測技術對風電變流器關鍵電氣部件進行隱患檢測和故障診斷,具有較高的準確度和靈敏度,隱患排查推斷相對簡單明晰,適合於在風電系統中推廣應用。

3)風電變流器中眾多部件的各種故障類型分別具有各自典型的紅外圖譜特徵和超聲波音頻特徵,應系統組織相關驗證性測試並結合歷史數據和現場數據進行綜合分析提煉。

4)針對風電變流器的現場檢測實施,應該在現有定檢運維的基礎上針對紅外檢測和超聲波檢測逐步探索其定製化的運檢方案,並結合現場實踐進一步積累經驗,以提高預防性維護檢測的可靠性與準確性。

相關焦點

  • 運達風電許國東:與良信電器共同推進智慧風電建設,引領新能源技術...
    原標題:運達風電許國東:與良信電器共同推進智慧風電建設,引領新能源技術變革浙江運達風電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300772)是國內領先的、覆蓋風電項目全生命周期系統服務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主營大型併網型風力發電機組設計、生產、銷售和風電場投資以及風電場運營維護業務。
  • 禾望電氣亮相中國海上風電大會,智慧變流助力海上風電揚帆遠航
    廖經理介紹,針對風電變流器功率等級逐漸大型化和海上風電加快發展的趨勢下,禾望電氣進行了針對性的產品研發。公司以技術平臺為基礎,開發不同電壓的全功率變流器,可滿足大功率風力發電機組。   針對中壓變流器未來的市場前景,廖經理表示,中壓變流器作為海上風電接入電力系統的關鍵設備可以提高單變流器的可靠性,是最理想的技術方案,未來海上風電變流器市場的主流必定是中壓全功率大容量變流器。
  • 禾望電氣亮相中國海上風電大會
    公司以技術平臺為基礎,開發不同電壓的全功率變流器,可滿足大功率風力發電機組。  前瞻布局中、低壓大功率變流器  為適應海上風電的發展,國際上各大風機製造公司都在各自風機的基礎上推出了大功率變流器。可以提高單變流器的可靠性,是最理想的技術方案,未來海上風電變流器市場的主流必定是中壓全功率大容量變流器。
  • 運達風電許國東:與良信共同推進智慧風電建設
    浙江運達風電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300772)是國內領先的、覆蓋風電項目全生命周期系統服務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主營大型併網型風力發電機組設計、生產、銷售和風電場投資以及風電場運營維護業務。運達風電及其前身從事併網風電設備技術研究逾40年,目前已有7000餘颱風電機組穩定運行於國內外20餘個省份及地區,平均可利用率達99.5%以上,機組最長運行時間超過20年,在業界享有盛譽。
  • 中國18家風電行業檢測認證機構名錄統計!(2019版)
    8、SGS通標  機構全稱:通標標準技術服務有限公司  業務範圍:陸上風電及海上風電項目的設備監造、材料及零部件測試、無損檢測、施工與安裝監控、風機在役服務、失效分析、技術盡職調查、項目認證等服務  機構簡介:  SGS創建於1878年,是世界上最大、資格最老的民間第三方從事產品質量控制和技術鑑定的跨國公司
  • 中國海裝助力風電後市場及海上風電運維創新引領、提質增效
    即通過對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建立多個數據分析挖掘診斷預警模型系統,開發智能運維排程管理服務,通過數據共享及分析替代傳統人為管理模式,力爭減少偏差率、降低運維成本,保障陸上特別是海上風電的可持續發展。目前,中國海裝已搭建海裝大數據應用層微服務平臺——診斷預警平臺,即對風電機組進行健康評估,實現預防性運維;通過機理結合統計分析進行故障預警並推送運維,實現自動閉環驗證;對風電成實現集群分析後評估,以獲得發電量提升方案。該風電診斷預警平臺成作為中國海裝「海上風電運維樞紐中心」以創新平臺模式實現海上風電運維的提質增效。
  • 如東沿海已核准海上風電項目均進入主體建設階段!在建已完成投資...
    打通風電開發「最後一公裡」,如東借鑑歐洲成功經驗,歷經四年全力打造全國獨有的「海上風電母港」。投運第一年,累計出運重裝設備34萬噸。如東海域遼闊的海面上,分布著13個海上風電項目區,一艘艘施工船吊起一臺臺大功率風機和一片片風葉,夜以繼日作業。這些風電設備大部分來自風電母港附近的如東風電產業園和如東經濟開發區的風電裝備製造企業。
  • 湘電風能今年首個海外風電項目完成吊裝
    湘電風能今年首個海外風電項目完成吊裝,加快開拓「一帶一路」新能源市場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2月28日訊(記者 曹嫻 通訊員 吳智勇)在摩洛哥大西洋岸邊的沃利迪耶,湘電風能有限公司今年第一個海外風電項目近日完成發電機組吊裝
  • 禾望電氣大功率變頻器通過技術鑑定國產替代空間廣闊
    鑑定專家對禾望電氣研製出的創新性成果給予了高度評價,並一致通過了"成果整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中 IGCT 變流器保護和高功率密度技術居國際領先"的鑑定意見。
  • 臺北科大臺灣世曦合作 發展離岸風電技術
    臺北科技大學今天和臺灣世曦工程顧問公司籤訂產學合作備忘錄,將一同發展離岸風電技術,培育相關產業人才。    臺北科大校長王錫福表示,離岸風電是臺灣新興產業,人才需求逐年增長。臺北科大已結合工程、機電、電資3大學院,推出離岸風電跨領域學程,並開設多門實務教學課程,這次和臺灣世曦合作,將是如虎添翼。他期盼離岸風電技術紮根於學界,為產學界帶來雙贏成果。
  • 全國大型風能設備行業年會暨風電產業發展論壇在陝西西安隆重舉行
    綠色中車·矢志追求 中國中車風電產業是貫徹落實國家戰略,按照「相關多元、高端定位、資源支撐、行業領先」的原則,將軌道交通領域積累的電機、電控、新材料、傳動和系統集成等方面的核心技術延伸培育的戰略新興產業,已經打造形成了從發電機、葉片、塔筒、齒輪箱、變流器等核心部件到整機、從新造到運維的完整產業鏈,也是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成果。
  • 疫情擾亂節奏 風電關鍵零部件供應「吃緊」(股)
    來源:金融界網站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全球風電產業鏈生產節奏。義大利、德國、厄瓜多等主要原材料和部件產地實行「封國封城」,巴沙木等原材料以及主軸承、齒輪箱軸承、IGBT晶片等部件的進出口受限,直接影響了我國風電整機生產。
  • 36%由老牌風電企業成立!(2020版)
    依託新能源物聯網,通過大數據、人工智慧、風電新技術等先進技術手段,對風電運營的運行、維護、物資、提效過程進行升級改造,進而重塑產業結構和生態,並對線上智能監控、線下高效執行,以及服務、物資網絡進行深度融合的新服務模式。
  • 十年裡程碑 華銳風電推動中國海上風電實現跨越式發展
    面對諸多挑戰,華銳風電在風機技術、海上風電場維護、技術管理人員培訓、吊裝施工、風電場設計等方面進行了反覆設計與創新,並首創多個風電技術先例。例如在風機設備製造和研發方面,華銳風電首次開發出了適應我國海上環境的3兆瓦機組,在技術路線、防腐、抗颱風、抗鹽霧、低成本維護等方面曾創造了多個先例。
  • 海上風電單位千瓦造價仍然居高不下 距離平價風電還任重道遠
    海上風機的技術挑戰-如何應對風機變大從技術上而言,海上風電的主要裝備-風機面臨挑戰巨大。根據行業專家統計,有四個大:  一個是大葉片,大葉輪直徑的葉片輕量化,生產工藝難度等問題突出,目前尚未得到批量的解決,短期內是個大問題;  一個是大型軸承的問題,載荷加大,尺寸越來越大,製造工藝和加工難度加大,壽命評估周期存在不確定性;  一個是大功率變流器:如何解決海上大功率的可靠性問題,以及平臺機型的容量冗餘問題  一個是大功率傳動及發電機
  • CCTV2央視財經頻道播出風電行業調查,風電「搶裝潮」進入衝刺期
    風電設備銷量大漲,風電行業也在這一輪搶裝潮加快了技術迭代更新。風電行業邁向智能化在湖南省寧鄉風電場,風場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是典型的內陸山地低風速風場。規模在整個湖南的72個風場中算是倒數,但是通過智慧風場系統卻能讓發電有效小時數大幅提升,目前他們的發電量排進省內前三。
  • 穩中突破 智領未來——第二屆風電產業技術研討會成功舉辦
    來源:能見Eknower5月26日,由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主辦,中國船舶集團海裝風電股份有限公司協辦的第二屆風電產業技術研討會成功舉辦。研討會以「穩中突破·智領未來」為主題,聚焦風電技術創新和整體解決方案,旨在推動產業保持平穩有序發展。
  • 《山西省風電裝備製造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印發!(附...
    三、重點任務堅持政府引導和市場主體相統一、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並重、全面布局和重點突破並舉的原則,深入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充分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和政府服務功能,積極培育和壯大風電裝備製造及相關配套產業,不斷加強技術創新,提高我省風電裝備製造業在國內外的核心競爭力,構建拉動工業經濟轉型升級和快速發展的「新引擎」。
  • 「箱變上置」將引領陸上大兆瓦風電創新方向
    2021年,我國風電行業將邁入「平價時代」,優化創新已經成為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對於風電機組的技術創新而言,業內已經探索出諸多降低整機成本並大幅提升發電效率的優化方案,但在箱式變壓器(簡稱箱變)技術創新上,我們與國外風電行業還有一些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