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學和世界都需要中國學生學者,美中教育交流對抗毫無必要

2021-01-08 暢讀雜談

在美國新舊政府交替之際,許多教育界人士都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

中美教育交流的未來和前景該如何展望?

2020年聖誕節前夕,美國波特蘭州立大學政治學教授Mel Gurtov再次就中美教育交流重磅發聲。

波特蘭州立大學教授Mel Gurtov

此前雜談君曾經介紹過,他曾耗時一年多的時間,參加了近百場對美國孔子學院承辦大學的領導人、在孔子學院和課堂教學的美國教師的訪談,再加上他在政治學領域的深厚學術背景,他對中美教育交流的看法值得學界重點關注。

他的最新觀點是:

美中教育交流對抗毫無必要!

美國大學要踐行創造知識,解決人類最大難題的獨特使命,絕對離不開數量最龐大、頭腦最聰明的中國學生學者,吸引中國學生學者到美國的高校和研究機構中學習和工作,中美兩國均可以從中受益!

耶魯大學

看到這裡,雜談君情不自禁地要為Mel教授點讚!

當下,在美國立法、行政和司法等部門的少數人員深懷被害妄想症,近乎癲狂地攻擊中美教育交流時,最需要像Mel教授這種能堅持「眾人皆醉我獨醒」的理念,敢於說真話的知名學者大聲疾呼。

多年過後,當我們回顧2020年的這段因美國少數保守人士造成的不堪回首的歷史,我們一定會感謝Mel教授、哥倫比亞大學校長李·卡羅爾·布林格 (Lee C. Bollinger)、麻省理工學院校長Rafael Reif等眾多美國學界勇於站出來為中美教育交流、中國學生學者仗義發聲的義士們。

哥倫比亞大學

因為他們站位高遠,他們的境界超越了狹隘、錯誤的保守主義!

正如中國先賢孟子在《孟子. 盡心上》中所說,君子有三樂,其中之一便是得天下英才而教之,雖然分處不同的國度,但優秀的教育理念可以跨越國界,Mel教授等眾多學界人士,同樣秉承這樣的觀點。

人生短短一百年,眾人團結能幹大事,互相猜疑和拆臺,則只能淪落於庸庸碌碌,當今在「小可愛」治理下的美國,正是後一種情況的真實寫照。

正如Mel教授所說,美國的部分孔子學院被迫關閉,並不是因為它們的工作做得不夠好,而是因為來自美國政府或學界的政治壓力。

接受訪談的數百名美國人士均表示,孔子學院並沒有侵犯美國的學術自由,在孔子學院和課堂授課的老師們向學生們介紹的是真實、立體的中國,孔子學院的運行公開、透明。他們一致感謝孔院為提升美國社區民眾的多元文化意識以及美國學生的國際理解能力做出的突出貢獻。

多元文化

你看,這才是孔子學院的真實貢獻,這才是美國民眾對孔子學院的真實感受,令人遺憾的是,在美西方強大的輿論機器長期歪曲事實的報導下,這些真實的情況均沒有機會公之於眾,因此,我們都要感謝那些勇於說出真相的人士們!

沒有人會懷疑學習外語,了解多元文化的巨大價值,在美國,幾十年前曾有過類似的爭論,最終是以各方呼籲開設「國際化」課程而結束。

國際化

如今美國政府干擾和破壞中美教育交流的做法實際上是沉渣再次泛起。關閉孔子學院,斷絕的是美國教育機構、學生及社區民眾了解中國、學習中文和中國文化的最好機會,更長遠來看,是砸了許多希望致力於中美人文和教育交流的美國人士的金飯碗。

可以說,美國的政治領導人和執法機構大力推動中國威脅論,已迫使美國高等教育和整個美國社會陷入了困境。

美國教育機構一方面要保護國家安全,這點毋庸置疑,但另一方面更要堅持其獨特使命:進行知識創造,解決人類面臨的最大挑戰,為此,大學需要通過教育最優秀的美國和國際學生,並定期與世界各地的著名研究學者一起來踐行這一使命,迄今為止,中國的學生和學者是構成上述人群的最主要力量,他們也是美國和中國的機構雙雙受益的資源!

團結

最後,讓我們再次重溫林肯、富蘭克林和約翰·亞當斯都曾在演講中引用過的這句真言:

United we stand,divided we fall!

2020年歲末,是時候撥開迷霧,重現真相了。

相關焦點

  • 哥倫比亞大學校長的公開信,致敬中國學生學者,彰顯名校國際擔當
    Bollinger)當謊言與喧囂逐漸消失,世界終將回到正軌。近期,面對中美國際教育和人文交流所面臨的困境,美國學界眾多領導者、學者和教授們紛紛發出理性的聲音,呼籲立即糾正將教育和人文交流政治化的錯誤做法,支持美國高校獨立自主開展國際交流。
  • 中國教育部:鼓勵出國留學 美43所大學希望恢復國際學生 學者留學
    隨著美國疫苗的上市以及大選塵埃落定,最近中美教育界不斷釋放國際教育的積極信號。本周中國教育部長在會議上發言繼續堅持教育對外開放不動搖。同時,美國教育委員會ACE負責人也代表43所美國大學發聲,希望美國再次成為國際學生和學者的首選目的地。
  • 上海紐約大學俞立中:教育交流是連接中國和世界的紐帶
    而在這一代具備多元文化背景的青年身上,已經能看到教育的未來。「青年是我們的未來。」俞立中希望,通過教育的交流合作,讓青年學子有更理性的認識和更多的交往,培養學生寬闊的全球視野和跨文化交流溝通的全球勝任力,讓學生在比較和思辨的基礎上,確立自己的世界觀和社會責任感,從而推動人類社會的發展,解決全球複雜問題。「這是世界和平的希望和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希望。」
  • ...疫情時代的全球教育」中外學者高端對話在上海外國語大學召開
    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出國留學服務分會理事長、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原司長、中國駐美國大使館前公使銜參贊岑建君圍繞「疫情影響下的國際教育政策走向和未來發展」主題,介紹了疫情背景下中美教育合作交流的走向。,錯綜複雜的世界局勢中,教育國際合作會變得更開放、包容,但中國對外開放的基本方針和出國留學的基本國策不會變,而留學和中外合作辦學的具體方式可隨機應變。
  • 五所美國頂尖大學中國中心負責人齊聚常熟UWC
    五所美國頂尖大學中國中心負責人 到訪常熟UWC2020年11月14日,哈佛、耶魯、斯坦福、芝加哥和康奈爾大學的中國中心負責人訪問了常熟UWC,並與常熟UWC及CWA世華學校學生和老師分享他們對高等教育的看法和展望。
  • 美國一大學驅逐所有中國留學生,限30天內離境!
    「北德克薩斯州大學的這一突如其來的決定,會給受影響的中國公派學生和學者帶來了大量不便。,而且在支持學生和抨擊校方做法的人群中,還不乏來自該校的教職員工。 其中,一名直接參與了該校中國公派學生學者項目的教授,就在上述求助帖中留言,表示學校對這些中國留學生和學者的做法「是不公平的」,而且也是「毫無必要」的。 因為他沒聽說過北德克薩斯州大學的任何中國公派留學生和學者中,有人遭到任何具體的指控。
  • 美國叫停「富布萊特項目」,關上了一扇學術交流之門
    威廉•富布賴特 富布賴特項目是世界上規模最大、聲譽最高的國際交流計劃。中美富布賴特項目是該計劃的一部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國之間以本著「平等、互惠和互利的原則促進教育領域的合作和交流」為目的的官方交流計劃。在該計劃的支持下,中美兩國交換教育工作者、研究人員、專業人員和學生進行研究和教學。
  • 美國大學教授控訴川普:阻擋中國學生留美,令美國企業、大學和...
    據國會山報導,此前川普發布了一項聲明,暫停某些來自中國的留學生和研究人員入境。這項聲明嚴重的威脅了美國大學與中國學生對學術追求所做出的寶貴貢獻,也危及到他們每年對美國經濟貢獻的130億美元。
  • 美國撤銷上千名中國學生及學者籤證 理工科專業成「重災區」
    在10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表示,美方的言行已經給中美正常的人文交流與人員往來帶來嚴重消極影響,應「立即停止利用各種藉口對在美中國留學生的無端限制和打壓」。小A告訴南都記者,他就讀於美國的一所大學,今年暑假回到中國。籤證被撤銷,意味著他無法回校完成學業。從現有形勢看,他可能也很難申請到新的學生籤證。川普政府似乎正在集中開展新一輪的籤證撤銷行動。
  • OSU獲富布賴特美國學者「頂尖產出大學」稱號
    富布賴特美國學者項目(Fulbright Program)今天宣布,俄勒岡州立大學(Oregon State University, 簡稱OSU)在本學年培養富布賴特學者方面在全美大學中排名第四。福布萊特計劃(Fulbright Program)是世界上聲譽最高的國際教育交流計劃之一,它通過50個負責機構在155個國家和地區運作,已有超過29.4萬的學者、教育者、研究生和專業人士參與交流。至今,參與者中有53位諾貝爾獎得主、29位國家元首、80位普立茲獎得主。
  •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校長致信拜登:「結束對中國學生的偏執」
    新京報訊(記者 戚望)當地時間12月3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在其官網刊登了該校校長李·布林格(Lee C. Bollinger)致美國當選總統拜登的公開信。信中,布林格提出,希望拜登上任後能夠結束對中國學生的偏執。
  • 五所美國名校中國中心負責人到訪常熟UWC表示將繼續歡迎中國學生
    常熟世界聯合學院供圖 18日,記者從常熟世界聯合學院(簡稱「UWC」)方面獲悉,近日哈佛、耶魯、斯坦福、芝加哥和康奈爾大學的中國中心負責人訪問了常熟UWC。五位負責人表達了各自大學的承諾:將繼續歡迎來自中國的學生,擁抱自由和包容的學術環境。 世界聯合學院創建於1962年,是世界上唯一一所面向全球提供國際預科學歷的教育機構。
  • 美國州立大學與學院協會 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及「1+2+1中美人才...
    美國州立大學與學院協會 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及「1+2+1中美人才計劃」美方大學代表來訪甘農大  6月19日上午,應甘農大邀請,「1+2+1中美人才培養計劃」項目管理單位美國州立大學與學院協會(AASCU)國際部主任艾琳﹒傑克遜、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CEAIE
  • 2020年美國斯隆研究獎頒布,16名中國學者獲獎,卻都在美國做科研
    近日,擁有「諾獎風向標」之稱的美國斯隆研究獎頒布,16名中國學者獲獎,其中就有8人清北畢業,還有3人畢業於南京大學、中科大和山東大學,都是中國頂尖高校。但是,十分有趣的是本次獲獎的全部中國學者目前都在美國做科研。我原以為斯隆研究獎可能只針對北美地區工作的學者進行頒發,但是,通過網絡一番搜索,發現並非如此。
  • 中國大學最厲害的金融班,學生被世界名校瘋搶,百萬年薪都請不到
    當然,不只是計算機專業,對於想要報考金融專業的考生來說,中國大學最厲害的金融班或許就是這個了,學生被世界名校瘋搶,其中,11名同學順利保研,6名同學保送清華北大,還有12名同學拿到哥倫比亞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頂尖高校的錄取通知書。這個班的畢業生,可以毫不誇張地形容為「百萬年薪都請不到」,它就是浙江大學經濟學院金融學試驗班。
  • 突發:美國停止「富布萊特計劃」,意圖關閉中美人文交流大門
    來源:財新網、風雨話留學轉自:政經院美國在中國大陸香港的富布萊特fulbright 項目將被終結,這是從80年代就開始的學者學生交流項目,幾十年多少學生學者直接間接受益於中美Fulbright 無法盡數。
  • 連載13:西來大學訪問學者
    文化講求平等,要與全世界對等的交流。為了了解更多的西方世界,我有意到美國學習一段時間。星雲大師知道了,他請美國西來大學時任校長吳欽杉發來邀請信函,歡迎我到西來大學為訪問學者。在西來大學,我學習語言,了解美國文化。進一步懂得星雲大師佛光文化傳播的意義。    二零一一年的七月十日,來自香港的飛機降落在美國加州洛杉磯機場。
  • 美中對抗,臺灣的大小三角都塌了
    美中尖銳對抗,臺灣朝野被美國押著選邊,昔日親美與和中不衝突的路線,早就被輾碎了!大小三角學說也塌了。  去年底、今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翻轉世界,尤其是世界第一大強權美國深陷疫情泥沼的連動。當中國基本已克服疫情,美國總確診數突破126萬,死亡超過7萬人,還以單日新增2萬5千左右病例的速度在前進。
  • 南開大學畢業的餘茂春,可以給中國教育帶來哪些啟示?
    最近一段時間中美關係有些劍拔弩張,美國甚至提出中國共產黨員及其家屬禁止入境的荒唐決定。這其中的你來我往讓人實在無法看透,但這幾年美國政府對於中國的關注度是越來越高了,在這些對華的制裁政策當中,據說有一位重要的華裔學者餘茂春扮演了主要信息提供的顧問角色。
  • 以賽事建橋,引海內外學者,ROBOTAC國際教育產業論壇在廣州舉行
    、香港、臺灣等各地高校的科技領域學者齊聚一堂,就機器人賽事及其賽事背後的教育產業進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交流探討。論壇中,法國圖爾大學圖爾工程師學院副教授Guénhaël LE QUILLIEC、法國圖爾大學圖爾工程師學院副教授Jean-Paul CHEMLA、美國Cincinnati大學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教授Thomas Hus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