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賢畢至 少長鹹集 2020中國(蘇州)藝博會蘇作精品展區

2020-12-12 新媒看長三角

蘇州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也是百工集聚的手工藝之都。明清以來,蘇州傳統手工藝以雅俗相融的造物風格,精益求精的製作技藝和靈活多變的工藝語言,形成了獨具一格的手工藝術特徵,成為令四方仰慕的文化樣式,世稱蘇作。

得益於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快速的社會經濟發展,濃鬱的文化氛圍和世代相傳的手工技藝基因,改革開放以來,蘇州傳統手工藝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豐富多彩的品類、千姿百態的形式,呈現出內容配合形式美而出新,技藝配合工藝美而出彩的蘇作新風貌。

2020年11月28日即將揭開面紗的中國(蘇州)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蘇作精品展區是一個精彩紛呈、流光溢彩的舞臺,這裡展示的百餘件作品均來自蘇州的各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和工藝美術大師,包括刺繡、緙絲、玉雕、木雕、蘇扇、檀香扇、核雕、仿明清家具、仿古銅器、仿古彩繪木雕、漆器、瓷器、金銀細工、銀絲鑲嵌、蟋蟀罐、竹刻、鳥籠、剪紙、麥秸畫、樹葉畫等,其中既有名聞遐邇的名家高手,也有初露頭角的青年才俊,他們充分藉助傳統手工藝的語言與技巧,將自己對生活的感悟及情感融入作品之中,綻放出奪人眼球、令人心動的藝術魅力。站在這些作品面前,仿佛與大師們進行對話,可以從中細細體味他們的思想與追求、藝術與創造,也可使觀摩者更有興致去了解蘇作手藝的前世與今生。

承襲傳統再提升

承襲傳統再提升,孜孜以求、精益求精,是本屆藝博會蘇作精品展區作品的一大特點。創製者充分利用天然材質的特性,從歷史的經典中吸取養分,從生活中提煉素材,以豐富的技藝語言創造美、表現美,彰顯出形式美和工藝美的完美結合。

姚惠芬刺繡作品「寫意花鳥」(兩幅)

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姚惠芬擅長運用亂針繡、虛實亂針繡繡制寫意水墨畫和人物肖像畫,她的作品「寫意花鳥」,融匯蘇繡傳統繡和亂針繡針法與技巧,妙用色線折光變化,針法靈活,層次感強,墨韻筆妙盡顯繡面,凸顯出鮮明的個性及獨創性,使繡品源於畫作而勝於畫作。

許建平作品紫光檀平頭案

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許建平的作品「平頭案」是一種獨具特色的傳統家具,採用攢框鑲平面工藝,面框與面板銜接合縫,無束腰,直腿外撇,牙板作霸王悵,腿足兩邊插角飾靈芝紋,婉轉的鏤空紋飾及其弧線與腿足的直線動靜呼應,前後兩腿之間裝雙橫悵,造型清新雅致,疏朗輕盈,別有一番韻味。

王麗華刺繡作品「蟠虺紋銅簋」

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王麗華擅長亂針繡,形成了表現古代青銅器、玉器和石雕的獨特風格。她繡制的青銅器「蟠虺紋銅簋」用數百種色線繡制而成,通過「八工」針法的重複運用並層層疊加於物象的局部或全部,增強了表現物象的絲理質感和光線散射力,強烈地反映出青銅器的歷史滄桑感和歲月風霜洗禮的斑駁,細膩而灑脫。

王健作品烏木骨摺扇「墨影」

江蘇省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王健挖掘蘇扇技藝精髓並融會貫通,他根據博物館內的藏品和史書上「金箔震碎,精泥而成」的記載,復原了明代烏木骨泥金扇製作技藝。他的烏木骨摺扇「墨影」,將薄如蟬翼的金箔融入扇紙,形成散點狀幾何紋,呈現出「湘浦煙霞交翠,剡溪花雨生香」的富麗典雅氣質。

馬洪偉作品墨玉「雙羊尊」

江蘇省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馬洪偉擅長以玉雕表現青銅器,他在研究古人的藝術構思、工藝特點、技法運用等前提下推陳出新,既忠實於古代青銅器原作,又將青銅器的造型、裝飾等構成因素進行抽繹,仿中有變化,仿中有創造。他的作品「雙羊尊」為酒器,筒形口,腹為雙羊前軀相背狀,大彎曲羊角,尊口下飾弦紋和龍面饕餮紋,羊頜下及腹下飾扉稜,腹飾鱗紋,腿飾龍紋,古樸而厚重。

陳忠林作品彩繪木雕「託塔羅漢」

江蘇省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陳忠林涉獵木雕、牙雕、彩繪木雕製作技藝,早年曾跟隨雕塑家陳遠義學習研究仿古彩繪木雕,雖經市場沉浮卻依然初心不改。他的彩繪木雕「託塔羅漢」,以歷史經典泥塑佛像為參照,形象、神態追求氣質神韻,衣褶疊皺講究飄逸流暢及其絲綢質感,彩繪裝飾講究生活的寫實,從鑿坯、扦光、打磨、到粉底、畫彩、貼金,以致畫眉、點睛等均一絲不苟,使之生動逼真,神情畢現。

韓建賢作品「方桌五件套」

江蘇省工藝美術名人韓建賢的紅木家具「方桌五件套」,精工細作、柔潤相濟,以端莊簡潔的造型,圓潤流暢的線面對比,結構緊密的卯榫工藝,充分顯現出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藝術品位。

方清華作品「松鼠葡萄冰梅頂金絲鳥籠」

蘇州民間工藝家方清華師承「南籠泰鬥」顏虎金,深得其技藝精髓。他的「松鼠葡萄冰梅頂金絲鳥籠」,繼承蘇派鳥籠形如官印、無榫扎角、籠門暗鎖的主要特徵,運用多種珍貴材料、多種傳統工藝精製而成,可謂精益求精。

融古彌新再創造

蘇作傳統手工藝的深厚積澱為後世留下了豐富的藝術寶庫,使當代的蘇州工藝人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感悟古今共通的審美藝術,融古彌新並有所突破,是本屆藝博會蘇作精品展區作品的又一特點。

邢偉中作品檀香扇「阿房宮·意趣圖」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邢偉中的檀香宮扇「阿房宮·意趣圖」,以別致的造型,多種精細工藝的綜合運用,主體圖案的雙面異樣合成,以及各種天然材質的色彩組合,構建起材美工巧的混合交響,拓寬了檀香扇工藝表現形象的寬度,也將檀香扇裝飾藝術提升到更高一級的層面。

林怡作品戧金款彩「紅絲草」

林怡作品戧金款彩「紅絲草」(局部細節圖)

江蘇省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林怡繼承明清以來蘇州漆器藝術優秀傳統並不斷有所創新,以「刻漆,彩繪,戧金」款彩工藝而獨樹一幟。她的作品既有黑髹款彩的「桃源仙境圖」,也有戧金款彩的「紅絲草」,呈現出傳統漆器與時俱進的新面貌。

葛洪作品玉雕「天馬行空」

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葛洪以「師古師心」的理念創作玉雕,將現代審美意識和古代的玉雕文化元素、符號及其氣息融入到作品之中,內容是傳統的,形式卻是現代的。他的作品「天馬行空」為印章印紐,刻畫的天馬猶如橫空出世,形象簡約硬朗、古拙圓潤,且靜中寓動,於飽滿之中張揚著力與勢之美,既具古韻又具今風。

盧偉作品玉雕「情滿水城」

蘇州民間工藝家盧偉善於從生活中提煉素材,創作思路開闊,作品往往是由景生情、睹物感懷的流露與釋放,體現出樸實而清新,坦誠而灑脫的靈動。他的「情滿水城」截取蘇州水鄉的典型情態表現小橋、流水、人家,四個畫面連在一起呈現出一個通景,分開也構成各自獨立的剪影,猶如攝像機的一個個鏡頭,也如一首首朗朗上口的鄉情讚歌。

府向紅刺繡服飾《萬物生·繡華裳》——觀景(正、背面)

蘇州民間工藝家府向紅擅長運用新設計理念製作刺繡旗袍和時裝,形成了中高檔禮服系列。她的「萬物生·繡華裳—觀景」,將「人間天堂」的美景引入旗袍裝飾,圖案設計與面料材質、色彩以及針法運用珠聯璧合,圖案繁簡有度,配色和諧細巧,繡工細緻精到,從一個側面體現出當代傳統刺繡服飾的深刻變化。

沈德龍刺繡作品「深山裡的太陽」

沈德龍是蘇州唯一獲得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的繡男,曾深造於中國美院油畫系,經多年積澱,形成了「針為筆、線為色、揚傳統、匯中西」的刺繡藝術特色。他的作品「深山裡的太陽」將藝術繪畫規律與方法和傳統刺繡針法與技巧充分融合,刻畫了一位山村少婦雪中小憩的生動形象,展現出蘇繡表現油畫的獨特藝術魅力。

徐紅軍作品「鎏金獅耳帶環招財吉祥缸」

蘇州民間工藝家徐紅軍是製作仿古銅爐的行家裡手,以材質、器形、皮殼、神韻所傳遞的典雅氣質而聞名。他的「鎏金獅耳帶環招財吉祥缸」,造型古樸、製作精良、皮殼燦爛、手感圓潤、寶氣內斂,尤以獅耳和缸體吉祥圖案的精工鏨鑿及鎏金而光彩耀目,備顯高貴典雅。

形式拓展再攀越

蘇州傳統手工藝的各種形式是歷代匠師智慧與巧思的結晶,是民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是歷史發展形成的經典。但是,從另一個角度說,藝術形式也是不斷發展變化的。有選擇地繼承和改善以往的藝術形式,創立與新的內容相適應的新的藝術形式,從而創造出具有時代感和形式美感的藝術作品,這也是本屆藝博會蘇作精品展區作品的一個亮點。

楊曦作品玉雕「千悟」

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楊曦在創作實踐中不斷積累,從而形成了一種與眾不同的玉雕藝術形式,它的畫面感是以平面設計理念為主導的,它的外在形態是呈板塊狀的,它的語言構成是浮雕和鏤雕的結合體,尤其是鏤雕,成為作品出神入化的重要手段和個性化的藝術標誌。他的新作「千悟」雖然表現的是人物,但通過這種形式與內容的有機結合,凸顯出所塑物象、景象的虛實感、空間感及其藝術感,於靜態的瞬間傳達出動感與意境。

楊麗華作品「秋塘掠影」

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楊麗華鍾情於繪畫與陶瓷藝術半個多世紀,她以過人的毅力長期深入景德鎮陶藝王國,以水墨畫的形式浸潤在陶瓷藝術的天地中,將江南人的靈巧與秀氣融進了千年窯火的景德鎮,又把景德鎮人的樸實與陶藝家精益求精的精神帶進了清雅雋秀的吳門書畫。從她的作品「秋塘掠影」與「秋實」中可深切感受其不同凡響的「水墨青華」。

許忠英核雕「江南」

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許忠英的「江南」由十五單粒核雕組成,將她對故鄉的一片深情傾注於筆底刀端,於方寸之間描繪出蘇州這座東方水城、文化古都、園林之城、魚米之鄉的種種情態,造型別致、布局精巧、雕琢細膩,拓展了傳統核雕走進生活、反映生活的形式與內涵。

史仁傑作品麥秸畫「歌」與「詩」

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史仁傑經半個多世紀的研究與實踐,獨創了麥秸畫新穎藝術表現形式,利用麥秸天然的光澤、色彩、紋理、質感等,選擇不同厚薄、粗細、表裡、深淺的材質表現畫面,呈現出精細、靈秀、高雅的藝術風格。他的作品組合「歌」與「詩」表現的兩簇蘭花,通過明暗、黑白、聚散、疏密,以及點、線、面的搭配,畫、情、意的組合,傳遞出如痴如醉,朦朧迷人的場景。

錢如祥作品木雕「夜遊赤壁」

江蘇省工藝美術名人錢如祥的木雕展現出別樣的格局與氣勢,他的「夜遊赤壁」和「龍吟江山」均利用木材的原形表現壯闊的山水圖卷,或壁立千仞、江河翻騰,或山脈雄奇,江海橫流,造型優美、布局精心,由近及遠,層次豐富,雕琢細膩、纖毫畢現,是立體的畫,具象的詩。

袁中華作品蟋蟀罐「臨湖觀山」

將歷史上用於鬥蟋蟀的蟋蟀罐改造為藝術陳設品,是蘇州陸慕手藝人的一大創造。他們選用製作御窯金磚的當地澄泥製成蟋蟀罐,經過窯變所呈現出的烏、黃、白、青諸色,以及通過窯前窯後相結合的雕刻方法,將書畫、圖案等文化元素演繹其上,構成了器型美觀、色澤和諧、線條圓潤、輪廓分明、包漿豐厚、手感細膩的藝術欣賞品,彰顯出精微典雅的特色。從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袁中華的「臨湖觀山」「川體八角」和周淵平的「荷塘月色」三件八角形制蟋蟀罐,可以看出蘇州蟋蟀罐手藝繼承發展之一斑。

金國榮作品真絲彩繪套色剪紙「鵝塘月色」

蘇州市工藝美術大師金國榮從對剪紙藝術的追求與執著,延伸到以真絲材質為載體,以剪紙技巧為表現手法創作作品,經多年探索實踐逐步成熟,創製了「真絲剪」藝術形式。他的真絲彩繪套色剪紙「鵝塘月色」,不僅在視覺上給人以透空、玲瓏和明快的藝術觀感,而且在構圖、色彩、疏密,以及動律和節奏等方面均可圈可點,展現出的是錦繡上的多彩、空靈與華貴。

喬蘭蓉作品木版年畫「清風徐來」

蘇州民間工藝家喬蘭蓉從工藝美術專業院校畢業後即投入桃花塢木版年畫設計製作,先後創作了一批表現江南風韻的木刻年畫。她的作品「清風徐來」,從生活感受中提煉素材,將蘇州古典園林的元素如太湖石、芭蕉和現代建築組合起來,構成了充滿現代感的木版年畫新貌。畫面在遠景、中景、近景的處理上,以及色彩的渲染,虛實的對比,動靜的結合等方面都有其獨到之處,透過畫面打開的窗戶甚至可以看到遠處蘇州博物館的新姿,從一個角度折射出白髮蘇州的現代版。

蘇作手工藝是文人文化與工匠文化高度統一的產物,是形式美和內容美和諧統一的範式,是蘇式生活文化的美學經典,既有一脈相承的歷史傳承,又有創新發展的現代延續,堪為蘇州這座歷史文化古城的靚麗名片。

本屆藝博會蘇作精品展區陳列的眾多作品是蘇州傳統手工藝繼往開來的一個縮影,集中體現出精、細、雅、巧的蘇作藝術特徵。精,即精美、精妙,從選材到工藝精益求精,以體現其品質和品位;細,即細膩、細巧、形神兼備,大有技不驚人誓不休之勢;雅,即雋秀雅致、光潔圓潤,蘊含著江南雅俗相融的人文氣息;巧,即玲瓏精巧、意趣盈然,體現出材美工巧的藝術魅力。(文:單存德)

相關焦點

  • 跟著成語去打卡:群賢畢至
    總布展面積6.1萬平方米,其中室內面積5.1萬平方米,室外面積1萬平方米,分為國際製造、智能製造、高端製造、綠色製造、服務型製造、無人駕駛汽車體驗等十大展區。群賢畢至的成語典故,傳說與東晉王羲之在安徽宿松跟隨衛夫人學習書法有關。東晉「書聖」王羲之(公元303-361年),在公元314年,時年11歲,跟隨叔叔(王彬)來到安慶市宿松縣,跟隨姨母衛夫人學習書法。
  • 群賢畢至!
    9月25日塞外青城呼和浩特群賢畢至為內蒙古走實走好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之路提供堅強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2020年度內蒙古「草原英才」工程共評選出產業創新創業人才團隊41個人才引領支持計劃項目14個「草原英才」個人201名自然生態好則萬物生人才生態好則群賢至
  • 群賢畢至——陳遠鳴《中國篆刻 · 鋼筆書法》2020 第十一期
    盧中南群賢畢至我的學書旨歸與讀書樂趣——陳遠鳴古帖競臨下期競臨內容:王羲之《孝女曹娥碑》本期競臨《樂毅論》:李順自廖恒基白代洋劉澤坤硬筆書法獲獎:第十屆中國筆書法大賽一等獎第二屆中國硬筆書法大賽二等獎第三屆中國硬筆書法大賽三等獎毛筆書法獲獎(中國書協主辦):第四屆全國新人新作書法展新秀獎(最高獎)首屆歐陽詢獎全國書法展優秀作品獎
  • 今天的撫州群賢畢至!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今天的撫州群賢畢至! 2020-10-27 15: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群賢畢至吳越地!一起來看長三角青吳嘉詩書畫剪紙作品
    群賢畢至吳越地!一起來看長三角青吳嘉詩書畫剪紙作品 2020-12-31 19: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AI互動、人工智慧、數字文物……中國(青島)藝博會開幕
    半島全媒體記者 黃靖斐11月28日,2020中國(青島)藝術博覽會在青島國際會議中心盛大開幕。這場以「藝術讓城市更時尚」為主題的藝術博覽盛會除了在雲平臺呈現一場可看展、可直播、可諮詢、可招聘的線上繽紛藝術大餐,在線下活動現場也精心布置了一臺驚豔十足的「科技+藝術」精品展,精選參與本次藝博會的藝術院校、樂器廠商、藝術類高新科技企業,以AI互動、數字展示、人工智慧表演等新穎時尚的方式,為觀眾奉獻一場應接不暇的線下大展。
  • 「聚焦濟南藝博會」中國傳統工藝大師陳繁國 攜精品再秀藝博會
    陳繁國作品去年的濟南藝博會現場,陶瓷藝術迷們對中國傳統工藝大師陳繁國的作品記憶尤深。今年8月21日至24日,由濟南市委宣傳部指導,濟南日報報業集團、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獨家運營合作單位山東華聞管理諮詢加盟的第八屆濟南藝術品博覽會將在濟南舜耕國際會展中心舉辦,陳繁國將再攜精品佳作亮相,屆時我們將在其清新典雅、氣韻生動的作品風格中體味陶瓷藝術的深厚底蘊。陳繁國,1965年生於景德鎮。
  • 中國風,國際範!莆田這屆海峽藝博會,堵車也要去看
    莆田木雕《事事如意》再次聚焦,成為本屆藝博會最大熱點;莆田學院工美學院教學成果展,首次亮相,文創味十足;工藝美術40年回顧展,獨具匠心;臺灣蕭任能24節氣作品,最具臺灣味;一帶一路工藝精品25國展區,最具國際範
  • 海峽兩岸藝術作品首次亮相北京藝博會(圖)
    海峽兩岸藝術作品首次亮相北京藝博會(圖) 2012年08月16日 18:53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聚焦濟南藝博會】明星傳媒再度強勢攜手濟南藝博會 2020中國當代...
    徐展作品作為濟南藝博會的老客戶,山東明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明星傳媒」)已連續7年參加該展會。
  • 2018青州藝博會舉辦 185米長卷展現黃山四季
    2018中國(青州)國際文化藝術品博覽會在中國中晨(青州)國際文化藝術小鎮舉行。「這幅長卷是今年藝博會的最大亮點,筆墨渾厚,畫面壯觀,充分展現了畫家深厚的繪畫基礎。」郭光軍說,這是他第二次到藝博會參觀書畫作品,今年的作品數量更多,規模更大,檔次更高,藝博會已成為全濰坊市關注的藝術盛會,也為我市建設「文化名市」增光添彩。據了解,張清智是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華僑畫院院長。他在青年時期就多次參加全國全軍畫展並獲獎,得到了李可染、黃胄等藝術大師的高度評價。
  • 群賢畢至,少長鹹集:首屆智能關節專題學術會議成功召開
    2020年11月20日,我國首屆智能關節專題學術會議在美麗的西安交通大學中國西部創新港成功召開。會議由陝西省骨與關節學會、西安交大中國西部創新港精準醫療研究院骨與生物材料研究所、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關節外科學組主辦,中國解放軍總醫院關節外科協辦,100餘名來自國內外的關節外科、人工智慧、機械製造等多學科領域的專家與中青年學者百花齊放,互通有無,共同獻上了一場高水平、更包容的學術盛宴。
  • 第三屆臺北當代藝博會宣布延遲舉辦
    據悉,原定於2021年1月15日-17日在臺北南港展覽館舉辦的第三屆臺北當代藝博會宣布將推遲到5月21日-23日舉行。這也是繼墨爾本藝博會宣布2021年展會推遲到2022年之後,本月官宣明年繼續變動的第二個重要藝術博覽會。
  • 求才若渴 群賢畢至 聖奧集團與人才合作夥伴共話發展
    群賢畢至 合作共贏會上,雙方從如何深化高校教學改革,拓寬校企合作途徑,培養更加符合市場需求的家具行業人才;如何開展優秀高端人才引進和培養,增加高端人才的企業留用率等方面進行了溝通研討。與會嘉賓踴躍發言,分享人才培養經驗,提出切實建議,現場氣氛熱烈。
  • 珠海香洲群賢小學開工!後年投用
    11月27日上午,珠海市香洲區群賢小學(即香洲二十九小。下稱「群賢小學」)開工建設,有望於2022年秋季投入使用。 因學校剛剛開建,群賢小學具體學區尚不清楚。從目前來看,群賢小學周邊有4所公辦小學。根據學區劃分規則,後年秋季,至少兩所小學的學區範圍會被調整。 投票 | 你希望孩子讀哪一所學校?(可多選)1. 群賢小學2.
  • 第22屆臺北藝博會開幕 億元畫作吸引買氣
    作為亞太區歷史最悠久,最具代表性的國際級藝博會之一, 2015 年臺北藝博不斷思考突破,規模更勝以往,展覽範圍擴展至世貿一樓全數展區,更邀請曾於貝聿銘建築事務所服務的臺灣傑出新生代建築設計師、「無有設計」共同主持人劉冠宏及王治國操刀設計會場展覽空間,運用當代 ;建 築的語彙及藝術的跨界視野,以聲音、影像、空間設計等元素將展覽會場打造為一巨型有機藝術品
  • 2015-2020年藝博會最熱賣畫廊TOP10榜單
    此前已推出了第一部分:,本次繼續推出第二部分:2015-2020年藝博會最熱賣畫廊TOP10榜單。該TOP10榜單基於目前博覽會公開的銷售數據,以畫廊5年來(2015-2020年)在各大藝博會上取得的平均銷售成績作為參考進行觀察。此榜單以「中國畫廊」和「國際畫廊」兩個維度,分別提供20家中外畫廊的兩個TOP10榜單。
  • 2020中國(青島)藝術博覽會開幕 線下展覽融合人工智慧表演
    11月28日,2020中國(青島)藝術博覽會在青島國際會議中心盛大開幕。展區分為「青春集結」「島城風光」「最享海洋」「時尚之旅」「尚美青島」五個部分,這五部分內容的首字彙聚成「青島最時尚」,將全方位展示青島開放、創新、融合的城市魅力和風採。除了東道主青島的綜合展位,本次藝博會還邀請到了中央音樂學院、星海集團、新華當代、銀河水滴、青島藝校進駐線下會場,帶來各自最前沿的藝術科研、教學產品。
  • 臺北藝博會戰報 進軍國際化的亞洲版圖聯盟
    大尺幅的作品裡,耿畫廊帶來的趙無極2003年晚期之作,《向我的朋友Jean-PaulRiopelle致敬》,可以見到趙無極晚年創作那種舉重若輕的空靈,實屬難得。耿畫廊展出中國父女檔藝術家彭先誠、彭薇畫作九成已經售出。同期,還推陳敬元等青年藝術家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