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閻俏如 北京報導
「如今,中國企業高價值成長的賽道正在向醫藥創新切換。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大家對醫藥創新給予的厚望、集中採購給企業帶來的壓力,都使中國醫藥產業萬眾矚目。」11月27日,由《中國經營報》和中經未來主辦的「大變局 新使命」——2020中國大健康產業高峰論壇在北京召開,復星國際聯席執行長陳啟宇帶來了主題為「後疫情時代的中國醫藥創新和全球化」的演講。
疫情推動全球醫藥創新
當前,中國的醫藥創新萬眾矚目。過去20年,網際網路經濟的高速發展吸引了眾多資本追逐,而如今中國企業的高價值成長賽道正在向醫藥創新切換。
陳啟宇指出,實際上,新冠肺炎疫情大幅度推動了全球醫藥創新的步伐,促進了快速檢測、緊急治療、藥物研發等領域的發展。例如,核酸檢測試劑的研發速度是以周為單位的;疫苗方面,全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五大技術路線同步推進,在6~12個月的周期裡完成整個研發、上市進程。同時,綜合抗體類藥物也在加緊研發,也促進了抗病毒藥物研發的推進,整個技術法規在不斷進步。
此外,疫情極大地推動了全球技術進步、法規進步和聯動合作。所以無論是全球合作開發基於mRNA技術的新冠核酸疫苗,還是我們國家的滅活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都是在全球合作的大框架下完成的。
2020年11月18日,德國BioNTech公司宣布mRNA新冠候選疫苗BNT162b2全球3期臨床試驗完成,有效性達到95%。陳啟宇介紹了復星醫藥與BioNTech合作的過程。雖然以前沒有相關技術儲備,但復星醫藥在疫情暴發的第一時間就在全球尋找新冠疫苗的技術產品,並很快在全球諸多的新疫苗技術的公司中跟德國的BioNTech在最短的時間達成了協議。在此過程中,不僅企業在努力,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也全程參與其中。12月2日,該款疫苗獲得英國藥品和健康產品管理局(MHRA)批准的緊急使用授權,成為全球首個獲批使用的新冠疫苗。
「所以,這個合作不僅是企業之間的合作,更多層面是有政府深度參與的前置化的合作。」陳啟宇表示,面對新的疫情,新的技術是非常重要的。核酸疫苗這樣一個新技術取得突破,也是人類未來公共衛生健康領域的重大事件。因為在這個技術平臺上,將來全人類去應對大型突發的公共衛生事件就有了一個非常好的、經過驗證的成熟的技術平臺和與之相匹配的法規體系。
中國企業正成為創新主力軍
「不創新沒有活路。」陳啟宇指出,中國醫藥企業的創新從研究成熟靶點上的新化合物階段向前沿技術探索階段快速地進化。在五年前,當我們談中國企業創新的時候,大家還在做「創新1.0」階段的事。但是很快在政策的推動下,中國的一批創新企業快速發展,走向「創新2.0」和「創新3.0」階段,如今大家都在爭奪新的技術平臺和新的靶點領域的創新機會。應該說,在全球醫藥創新這個探險的大陣營裡面,中國企業正在成為最富有創新探索精神、最富有冒險精神,並且是有很強的科學依據的一支主力部隊。
「目前中國的醫藥創新水平在全球已經坐穩老二的位置,我相信假以時日,我們的創新能力和美國追平是有可能的。」陳啟宇表示。
陳啟宇認為,現階段,中國企業創新的任務一定是先聚焦中國的臨床需求,解決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這也就是復星追求的「高質量、可負擔的創新」,讓國家、民眾和患者可負擔,同時要平衡創新的成本。
如今國家醫保局推動集中採購、創新藥談判都是很殘酷的,但藥企還是要想辦法生存下來,並放眼全球市場。創新和全球化是不能分割的話題。如果企業在中國市場上經歷了極致的低成本創新、高質量要求的市場需求,又嫁接全球標準,最終都能實現在全球市場的變現。這個是我們在創新上積澱的一個變現,而且未來這個趨勢會越來越大。我相信大量的全球一線創新藥企會到中國來尋求他們所需要的產品和技術。
實際上,全球化戰略仍然是復星醫藥不遺餘力地在推動的。據了解,復星醫藥2017年收購的印度注射劑企業GlandPharma近期剛剛在印度上市,並創下了印度藥企IPO之最,市值達到30多億美元。陳啟宇認為,這也是中國企業在全球化發展中的一個標誌。
「在這樣的體系下,我們同時可以去運行操作多個新的技術平臺,希望能有更完善、更好的產品管線出來,助力醫藥企業的創新發展。」陳啟宇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