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考生要想在萬人公考中脫穎而出,就需要做充足的備考準備。在備考的過程中,很多同學會反饋言語理解的正確率很低,每一次都能完美的避開正確答案。其實,考生們之所以覺得所以覺得言語理解難,還是沒有抓住做題技巧,僅憑自己的主觀想法做題。在言語理解中有一些關鍵詞,考生們如果能夠抓住並且用好,相信正確率一定可以提升。今天,中公教育專家就和各位考分享一下言語理解關鍵詞之萬能的轉折詞。
一.邏輯填空中的轉折詞
邏輯填空中如果出現轉折詞,如:但是、然而、不是……而是、反而、事實上、卻等,就表示上下文之間的句意應該是相反相對的,那麼填入空缺處的詞應該與轉折詞前後的內容在語義上相對。
【例】在環境問題上,我們所面臨的困境不是由於我們________,而是我們盡力做了,但卻無法遏制環境惡化的勢頭。這是一個信號:把魔鬼從瓶子裡放出的人類,已經失去把魔鬼再裝回去的能力。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無所顧忌 B.無所不為 C.無所事事 D.無所作為
【中公解析】D。根據「不是……而是」,確定前後文呈相反的關係。空缺處填入的詞應與後文的「盡力做了」在語義上相對。D項,「無所不為」,表示什麼也不做,符合語境。「無所顧忌」,指做事情沒有顧忌;「無所不為」,指什麼壞事都幹;均不符合語境,排除A、B;「無所事事」,側重遊手好閒,不求上進,不符合語境,排除C。所以正確答案選D。
二.片段閱讀中的轉折詞
片段閱讀中如果出現轉折詞,很多時候作者想強調的內容都在轉折詞之後,所以,應該重點關注轉折之後的內容。
【例】在充滿著複雜流動性的轉型中國,小說家對時代的整體性把握將越來越不可能,任何想從整體上對時代命名的企圖和衝動將不得不最終淪為可笑的堂·吉訶德。但是,這也給寫作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思路,既然把握大的時代已經不可能,那麼就可以仔細打量將那些被大時代所遮蔽的現代人生活中的小,讓文學真正回到它的本源——文學是人學,文學應關注個體在此岸世界的存在,關注那些與個體生命存在有關的尊嚴、自由及其異化問題,關注與真誠、美好、焦慮、敬畏等與文學和人有關的基本問題。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文學創作:
A.思路應從整體轉為個體
B.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
C.本源與個體生命有關
D.題材應趨向多元化
【中公解析】A。「但是」將文段分為前後兩部分內容,「但是」之前強調,在充滿著複雜流動性的轉型中國,小說家沒辦法從整體上把握時代,「但是」之後強調,小說家的寫作思路應該發生變化,關注個體。轉折之後的內容是作者重點強調的,A選項與此相符。故正確答案為A。
通過以上講解,相信考生們,相信各位考生已經能夠感受到轉折詞在言語理解中的重要作用,用好轉折詞,就可以提升言語理解的正確率。
中公教育希望今天的分享可以為廣大考生的備考提供一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