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室內空氣溼度低於40%的時候,灰塵、細菌等容易附著在黏膜上,刺激喉部,引發咳嗽,同時容易誘發支氣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統疾病。流感病毒在乾燥的環境中繁殖速度加快,還會引發過敏性皮炎、皮膚瘙癢等症狀。
而對於北方家庭而言,絕大部分季節的溼度要遠低於40%的舒適值,所以隨著生活品質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把加溼器作為改善型剛需家電,納入到自己的居家採購清單中。
選擇加溼器的意識有了,但是如何選擇加溼器卻是大部分人都不關注的事情。換句話說,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選擇的加溼器都是根本沒有什麼加溼效果的,不但起不到加溼作用而且還會對自己健康產生危害!為了印證這個觀點,今天我們就用桌面級超聲波加溼器、臥室超聲波加溼器、家用冷蒸髮式加溼器三種不同類型的產品進行一個小測試,看看到底誰才有真正的加溼效果並安全健康。
從左至右:美的SC-3E40、巴慕達Rain、京東京造JZ-JS1
此次測試的目的主要是印證市面上最常見的三種不同類型的加溼器的使用體驗差異和效果差異,就三款產品本身的性能而言,由於價格差異巨大,所以並不做太多性能的比較。
外觀:設計各有特色 但想要好用主要還得看體型
加溼器作為小家電產品一般都是擺在比較顯眼的位置,所以說市面上絕大部分的加溼器都在造型設計上下了一番功夫。整體來看設計上也是各有特色。
京東京造JZ-JS1
美的SC-3E40
巴慕達Rain
京東京造的產品主要是桌面使用,所以設計非常的小巧,而美的加溼器的半透明設計看起來更時尚,要說設計感最強,用料做工最好的當然是這款巴慕達的加溼器,當然對比價格而言,巴慕達的用料做工更好也是在意料之中的。
很多人認為能冒煙的加溼器才是最好的,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觀點
我為什麼要在標題裡寫道體型決定效果呢?加溼器最核心的點就是加溼量,加溼量太低的產品,用戶買回去基本等於沒用。從加溼器的分類上來說,目前加溼器主流的工作方式分類就是超聲波蒸發、電加熱蒸發和冷蒸髮式三種,用老羅曾經開加溼器發布會的話來說一個看著爽(冒白煙)、一個聽著爽(有蒸發聲音)、一個用著爽(最自然健康),而冷蒸髮式基本上是行業公認的最健康的加溼方式,其原理類似於風拂過湖面,蒸發掉湖面的水分。
尤其是對於蒸髮式的加溼器來說 加溼器的體積決定著加溼效果
而對於加溼器而言,加溼器的體積更大,首先意味著能裝更多的水,避免頻繁換水,其次加溼器的體積大部分時候也決定了加溼器的加溼量,尤其是對於蒸髮式的加溼器而言,想要更大的加溼量,就需要更大面積的加溼網,而設計更大面積的加溼網也就意味著需要更大體積的加溼器殼體去承載。所以理論上來說更大體積的加溼器加溼效果也是更好的,尤其對於蒸髮式的產品而言,但該觀點並不絕對。
操控:便宜貨講究使用 高端產品主打體驗
京東京造的產品在操控體驗上幾乎是0,沒有經過什麼特殊的設計,除了前側的開關外,並無其他功能。當然對於一款超MINI的加溼器而言,其能夠給設計師發揮的空間本身也非常有限。
在加水方式上,京東京造也非常簡單,需要用戶擰開機身,直接加水即可,這樣的加水方式,目前來說並不算方便。
再來說說美的的這款加溼器,通過旋鈕的方式調節開關及加溼量的大小,通過頂部的出氣口可以調節蒸汽噴發的方向。
下加水是大部分普通低價加溼器的加水方式 缺點就是加水比較不方便
加水方式上是下加水的方式,需要拿下水箱反向加水後再重新安裝到機器上,這也基本上是國產百元級加溼器產品的一個通用的加水方式,每次都需要反向操作,長期使用,不夠人性化。
巴慕達的這款產品作為一款高端加溼器產品,操控方面設計的就比較全面,相對來說功能也更加人性化。首先是背部的開關鍵和定時按鍵,除了開關外,長按後還有童鎖的功能,避免兒童誤觸。
巴慕達Rain的觸控換操控更具科技感且更加方便
在調節加溼量大小方面,用戶通過頂部的觸控環左右的選擇即可實現對加溼器風量和加溼量的調節,科技感十足。
上加水較比下加水更加的方便
加水方式上,巴慕達的這款產品採用了上加水的方式,用戶只需要向產品的頂端倒水即可完成加水,不需要再額外拆機加水,隨用隨加非常的方便。高端產品在細節處理上確實是更好一些。
單小時加溼量測試:加溼量大小決定適用面積
加溼量能反映加溼器的真實工作效果,而加溼量也決定了適用面積。很多人購買加溼器只看價格和樣子,卻忽略了加溼量概念,以為能噴白煙就肯定能夠提升空氣溼度,實際上如果使用加溼量太小的加溼器即便開啟加溼器一天,可能也不足以改變室內的溼度,就像一袋鹽撒入湖水中一樣,是不足以讓湖水變鹹的。所以買加溼器先看加溼量!
根據加溼器開啟1小時前後的重量變化就可以得出耗水量
測試環境及方法:三款加溼器在30%溼度的環境下最大檔位各開啟1小時,記錄加溼器1小時內的耗水量,基本就可以判定真實環境下的真實加溼量。
三款產品1小時最高檔位下的耗水量測試
因為測試環境的不同,實際加溼量與官方加溼量有一定的差距,但用戶基本可以以此方法判斷加溼器的真實加溼量。一般情況下,20平方米的房間適宜使用加溼量為270ml/h以上的加溼器,40或50平方米的房間則應選擇加溼量為540ml/h的產品。這樣室內基本能夠達到較為舒適的溼度。如果在20平米的房間內選擇京東京造這樣的桌面級加溼器可能開10天室內的溼度都不會產生任何變化。
根據實際情況測試來看,京東京造的產品與官方宣稱的加溼量出入比較大,僅為官方宣稱值的27%,對於用戶而言也就相當於一個會冒煙的觀賞品,嚴格意義上來說並不是加溼器。美的的這款產品達到了官方標稱值的63.5%,根據預估大概適合10平米左右的房間使用。而巴慕達的這款蒸髮式加溼器達到了官方宣稱值的81.2%,也就是406ml/h,基本能夠適合絕大部分臥室和客廳的加溼需求,這也是我為什麼要跟大家說選擇加溼器一定要選擇合適的加溼量,或者大加溼量產品的主要理由。
所以,通過以上測試結果基本看到任何一款加溼器在普通場景下都無法達到官方的標定值,建議大家在選擇加溼器的加溼量時,可以嘗試官方標註量乘以0.8基本就是比較真實的加溼情況了。
真實環境模擬加溼效果測試:大面積下只能用大加溼量產品
在室內環境溼度29.4%,環境溫度23℃的環境下,我們進行了三個小時20㎡密閉空間的溼度變化測試。
從真實的3小時居家溼度測試結果來看,京東京造的加溼器拋開測試儀的精準度和環境細微的變化而言,基本可以認定為完全沒有效果。而美的的這款加溼器雖然對環境溼度有些許改變,實際上並未達到理想的人體溼度標準,相信即便是更長的加溼時間,美的的這款加溼器也無法達到該標準。而巴慕達的這款產品由於加溼量足夠大,所以在大約半個小時的時間就能達到理想的人體溼度標準,但隨著時間的增加,也能看出,環境溼度提升速度在不斷減緩,根據筆者長時間使用來看,當環境溼度達到機器加溼量的極限時,環境溼度就很難繼續增加了。
所以,在一般家庭臥室大小面積的20㎡的環境下,只有選擇像巴慕達這種大加溼量的產品才能真實的改善居家的空氣溼度,而另外兩款產品效果則比較差,並不適合臥室,或者家庭空間下使用。
細菌滋生情況測試:滋生細菌的產品千萬別用
加溼器的加溼量決定了加溼效果,而加溼器的抑菌能力決定了加溼器適不適合長時間使用。因為細菌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所以對於大部分用戶而言,並沒有加溼器殺菌的概念。但實際上如果加溼器抑菌殺菌效果不好,長時間使用水箱就很容易滋生細菌,結果就是水箱內的細菌通過水汽轉向空氣中,對室內環境造成汙染,同時會影響使用者的健康。
為此,我們對三款加溼器水箱的抑菌能力進行了測試,在水箱內留存水靜止了3天的基礎下,我們對每個水箱內的水進行分別採樣進行細菌培養,根據培養結果進行抑菌效果的對比。
從左至右分別是 京東京造、美的、巴慕達的細菌培養情況
通過實際比較我們可以看到,由於巴慕達採用了銀離子環抑菌裝置,因此產品水箱在靜置3天後依舊保持了非常乾淨無菌的狀態,而另外兩款產品由於沒有抑菌裝置就很容易滋生細菌,這些細菌隨著水汽飄散到空中,最終被用戶吸入呼吸道是非常危險的。
所以在選擇加溼器的時候一定要選擇帶有抑菌裝置或者開放式水箱的,前者可以主動抑菌,後者則方便用戶自行清洗,保證存水水箱的潔淨度。
總結:加溼器不一定要買貴的,但一定要買對的
有人可能會跟我說,這巴慕達Rain加溼器看著是非常的不錯,但幾千元的價格買一個加溼器並不是每個人都願意花這份錢的,的確是這樣,如果你預算充足,不差錢,選擇這款加溼器真沒啥毛病,但如果你是一般用戶,沒有那麼多的預算該怎麼辦呢?
我總結了下,選擇加溼器只要關注三個點,一般情況下就不會買錯,加溼器首先最好買冷蒸髮式的產品,其次加溼量最好不要低於300ml/h(面積在10平米左右的環境可適當減少加溼量),最後一定要選擇帶除菌功能或開放式水箱的產品,只要記住這三點,你選購的加溼器一般都能是比較不錯的產品,而筆者也去電商頁面嘗試按照以上條件進行了搜索,價格在500-1000元左右也有不少類似的產品可供大家選擇。
(7388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