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觀地面對挫折,是一個人成功的基石。
——李開復
對於想成就自我的人來說,最重要的不是你有多大的能力,而是你在面對挫折的時候採取什麼樣的態度。只有那些能夠笑對挫折,面對困難的時候有樂觀精神的人,才能夠獲得更多的成功機會,並取得更大的成就。這不是空談,而是很多人用自己的經歷總結出的經驗。這些經驗是我們的財富,有了這財富,成功也就不遠了。
李開復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人,他在蘋果、微軟、Google公司都工作過,而且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受到了別人沒有得到過的重視。要問幾家公司對他重視到什麼程度,有一件事很能說明問題。
2005年7月,李開復向微軟上交了辭呈,半個月後,就到Google公司上任了,中間的時間相當短。李開復剛上任沒幾天,微軟公司就將Google告上了法庭,說他們非法挖走微軟的高級人才李開復。微軟的這一行為引發了大量的關注。雖然此後出來說話的是李開復的原東家和新東家,並沒有直接牽扯到李開複本人,但給他帶來的影響也是可想而知的。一時間,李開復陷入了困境。
當時,很多媒體因為被誤導,以為事件的起因是李開復的離職違背合約,就發表了一些不合事實的言論。這些言論越傳越廣,後來甚至產生了許多子虛烏有的控訴和惡意杜撰的故事。面對這些污衊,李開復沒有任何還手的機會,他的律師朋友提醒他:「對於媒體的報導,我們是無能為力的,如果有所回應,容易越描越黑,而且可能給對方提供更多材料。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打一場漂亮的官司,用法官的決定來堵住這些人的嘴,讓公眾了解真相。」
那段時間,李開復很鬱悶。可是他並沒有消沉,也沒有喪失對生活的希望。李開復採取最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待在家裡,不再訂閱報紙,不再上新聞網站,不再被流言蜚語所惑。然而,他也沒有閒著,那段時間李開復幾乎每天都要花十幾個小時苦讀法律,在對方提出的近30萬份文件中用最新的搜索工具尋找材料,和律師一同起草答辯狀,一次又一次地做出庭排練。
9月,正式開庭,李開復一方獲得了最終勝利,法官允許他在Google工作。得到這個消息後,李開復和Google方面非常興奮,舉行了慶功宴會。在慶功宴上,一位律師在向李開復敬酒時說,整個過程李開復表現得絲毫不像個被告,而是像一個訓練有素的職業律師,甚至他的價值相當於兩個律師。
後來,有律師問李開復為何可以做到如此鎮定地每天埋頭看文件,而對外面的各種傳言毫不在乎。李開復回答說:「不是我不在乎,而是我不想將自己的時間浪費在那些我無能為力的事情上。」律師們對李開復這種積極面對挫折的態度非常佩服,他們都認為,李開復是一個有魅力的人,更是一個頭腦清醒的聰明人。
李開復確實是一個頭腦清醒的聰明人,他懂得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更知道該怎麼去做。正是因為他能夠分得清這些,所以,在面對挫折的時候,他總是能夠以樂觀的態度積極面對。因為他明白,如果不這樣做,事情將會更糟。如果在上面的故事中,李開復公開跟媒體叫板,當然能給他帶來更大的快感,但肯定於事無補。因為只有法官的判定才是能夠跟這些言論相抵抗的。李開復明白這個道理,所以靜下心來在家中尋找材料,幫助律師起草方案。這無疑是當時能做出的最好的選擇。而能做出這樣的選擇,跟他樂觀面對挫折的態度是直接相關的。
李開復是很多年輕人心中的導師,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去學習的對象,但我們要學習的不是他的具體做法,因為一模一樣的事不大可能發生在兩個人身上,所以學習做法是沒有太大用處的。我們要學習的是李開復的思維方式,只要掌握了他的思維方式,就能夠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和他一樣,做出正確的選擇。這才是關鍵。而這種面對挫折時的樂觀精神,正是思維方法的一種,是我們應該牢記並好好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