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也不希望自己遭受挫折,更不願意陷入困境,但這些煩惱又常常不期而至,工作失誤、競爭失利、失戀、離婚等等。生活中無處不有、無人不遇,他們甚至會使人精疲力盡,走投無路。因此,人們幾乎普遍認為挫折、困境總是壞事。
人類的腦子是永遠不甘寂寞的,除了用趣味及睡眠把它佔據外。當它感到空虛時就會胡思亂想。煩久則厭,悶久則愁,這有害於健康。如果我們能夠樂觀坦然的面對挫折與失敗,你就會發現。其實這只是一種必然的經歷。害怕他,他會來;忽略他,他也會來。
因此,失敗時,我們不妨換一個角度換一個心態去思考,也許就會走出所謂的失敗,走向成功。所以說問題的關鍵不是失敗,而是我們看待失敗的心態——樂觀坦然面對挫折與失敗。
人生在世,誰都會遇到挫折,適度挫折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它可以幫助人們驅走惰性,促進人奮進。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超越自然的奇蹟多是在對逆境的徵服中出現的"。所以我們應該學會面對挫折。
把"置身絕境"看成是"以身體驗"的珍貴機會,明白這一點,則面臨艱苦困難時,能勇氣百倍的承受,迎接挑戰,唯有如此,才能湧出新的智慧,轉禍為福。
逆境給人寶貴的磨練機會,只有經得起環境考驗的人,才算是真正的強者。其實,順境和逆境都是命運的安排,只有樂觀坦然去面對,才是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