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封建社會,君王們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加強皇權統治,同時也為了使國家能夠長遠發展下去,都是嚴刑峻法。對犯罪的人施以嚴懲絲毫不姑息,同時也能夠起到一些震懾的作用。而對於封建社會的各種刑具和酷刑層出不窮,相信大家也都是有所耳聞了。從人類建立第一個部落起,在同類身上施加痛苦這件事上,人們各種花樣層出不窮。《尚書·大傳》記載:「上刑赭衣不純,中刑雜履,下刑墨幪」。
01作為世界上最早實施刑罰的中國,就得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堯舜禹時期。與堯、舜、禹並稱為「上古四聖」的司法鼻祖皋陶,所製作的「五刑」比《漢謨拉比法典》還要早上個數百年。皋陶之後,「伯夷降典,折民惟刑」逐漸代替「無制令而民從,不施賞罰而民不為非」,慢慢成為部落法則,各朝各代都開始制定自己的刑罰。我們所熟知的就有紂王的炮烙之刑,後來發展出來了多種刑罰,還有聽著不太嚇人的彈琵琶。
「彈琵琶」乃明朝時候的東廠和錦衣衛所用。只看這個名字是多麼的文雅,是不是讓你覺得這種刑罰肯定不太疼?那你可大錯特錯了。彈琵琶原本是一種聲音上的美妙享受,但酷刑彈琵琶卻一點都不美妙。據《明史》記載:「其最酷者曰琵琶,每上,百骨盡脫,汗如雨下,死而復生,入是者二三次,荼酷之下,何獄不成」。哀嚎之聲,整夜不絕。也不得不說,還是古人製作的刑罰不僅殘酷,還在名字上凸顯了想像力。
02我們都知道古代男尊女卑,古代女子在社會中的地位極為低下,她們一旦犯了世俗之法,就會被施與極刑。所以除了這些我們常知的刑罰之外,還有一些針對女性的刑罰。讓人受盡屈辱,死不能好好死,活也不能好好活。而說起對女性的刑罰,相信大多數中國人都對商周時期的蠆盆,起源於商周時期比較熟悉吧。但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專門為女犯設計的殘酷的刑罰,殘忍度堪比「談琵琶」「蠆盆」,這個刑罰名叫「虎豹嬉春」。
緊接著還要將點燃一根炮仗扔進去,老鼠和貓受到了驚嚇,在麻袋裡上躥下跳,瘋狂的撕咬抓撓犯人。再加之炮仗對人本身就有一些傷害,受刑罰的人所承受的痛苦可想而知。然而刑罰到這裡還沒有落下帷幕,如果此時的女囚還沒有死,獄卒們就會將她拉出,在傷口上撒上些許的粗鹽。此刑法研製出來以後,能夠堅持下去的女囚少之又少。
03從刑罰形式和數量可見,統治者們或許是為了鞏固政權,也達到一定的震懾效果。制定刑罰是有必要的的確讓一些存有犯罪之心的人,在面臨殘酷的刑罰時有所衡量,起到了壓制犯罪的效果。但是就古代刑罰的殘酷程度而言,的確讓人難以接受。伴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西漢文帝時,用徒刑、笞刑代替肉刑;漢景帝時,對笞刑進一步減輕。隋朝《開皇律》將死刑定為絞、斬兩種,同時新五種基本法定刑罰體系確立,之後沿用了很長一段時間。
結語慶幸的是,我們生活在一個文明社會,法律制度在不斷地完善。加之人們素質的普遍提升,社會環境和諧安定。許多國家都成為了「反酷刑公約」的支持國。作為後輩我們應該尊重歷史,但也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砥礪成長,為自身和國家的發展積極前行。
參考資料:
《尚書·大傳》
《明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立即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