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多乾貨真的不考慮拿出小本本記一下嘛!~~)
⚾️ face : 門面,就是所謂的指標性球員,也叫"franchise player」
⚾️ Luanch Position : 前腳著地,啟動揮棒的瞬間,光是會這一句,就可以瞬間讓懂棒球的人覺得你是內行的!
⚾️ Pre-set : 預備姿勢;
⚾️ Bat angle: 球棒角度
⚾️ Nuts : 棒根
⚾️ Leg-kick : 抬腿
⚾️ Walk away from my hand : 揮棒啟動瞬間,前腳往前那一狀態
⚾️ G : 出賽數(game的縮寫)
⚾️ PA: 打席,(Plate Appearances的縮寫) 打者每次站上打擊區都算一個打席數。
⚾️ AB: 打數,(At bats的縮寫)打數 = 打席數 - (四死球 + 高飛犧牲打 + 犧牲短打 + 妨礙打擊)
⚾️ H : 安打,(Hit 的縮寫),棒球比賽中,當擊球員擊出投手所投出的球之後,落在棒球場的界線內,而沒有被防守方的野手所接殺,同時擊球員順利地站上壘包,在記錄上就被稱之為安打,有一壘安打、二壘安打、三壘安打和全壘打四種。
可能的情形有以下幾種:
(1)球必須於場內落地,或碰到全壘打牆或越過全壘打牆,而擊球員在防守球員傳球到壘前上壘者;
(2)球在場內因場地而不規則跳動,致使防守球員無法很快地處理球,擊球員因而安全上壘者;
(3)防守球員在無失誤的情況下,傳球刺殺在場的跑壘員不遂,而導致擊球員亦安全上壘者。
⚾️ HR: 全壘打,(Home Run的縮寫),界內飛球越過距離本壘250尺(76.199公尺)以上之圍牆進入觀眾席,而擊球員合法循觸各壘,稱為全壘打。另有場內全壘打。
⚾️ TB : 壘打數,(Total Bases on safe hits的縮寫),壘打數就是一名球員靠自己的打擊能力所佔有的壘數。
計算公式如下:壘打數 = 一壘安打 × 1 + 二壘安打 × 2 + 三壘安打 × 3 + 全壘打 × 4
⚾️ BA : 打擊率,(Batting average的縮寫),基本公式 : 安打數 / 打數
⚾️ OBP : 上壘率,(on base percentage的縮寫),即為擊球員上場擔任打擊任務時,獲得上壘機會的或然率。
計算公式如下:上壘率 = (安打 + 四死球) ÷ (打數 + 四死球 + 高飛犧牲打)
⚾️ SLG : 長打率,(on base percentage的縮寫),即為擊球員每次上場擔任打擊任務時,平均能夠佔有的壘包數。
計算公式如下:上壘率 = 壘打數 ÷ 打數
(能看到最後的都要送一朵fa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