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世界禁曲,神秘的卡農D小調!

2021-01-14 怪奇菌

說起「禁曲」大家應該都不陌生,不僅亞洲國家有禁曲,像文化開放的歐美國家也有禁曲,其禁的原因,不僅是因為傷風敗俗或者影射政治,更是因為聽了會讓人有自殺的衝動。

黑色星期日

大家耳熟能詳的三首禁曲,分別是被神詛咒的《驚魂曲(Deliver me)》、被惡魔附身的《第13隻眼睛(13 pairs of eyes)》、還有死神之曲《黑色星期日(Gloomy sunday)》。

當然這些歌曲已經被銷毀或者禁掉了,原因在於人們聽了以後往往會自殺,真的不是我危言聳聽,一項未證實的統計數字提到,光是《黑色星期日》這首歌就造成全球上百人自殺。而這些歌的創作者也都在歌曲創造出來不久後自殺或死於非命。

這幾首歌也不是秘密了,尤其是在網絡發達的今天,但是原曲網絡上確實找不到了,現在網絡上可以找得到的大都是後人自行編曲,跟原版還是有點不同的。

因為這幾首歌太有名了,網上關於這些曲子的事情一大把這裡我就不贅述了,反而有一首被魔鬼撒旦詛咒的世界名曲被大家忽略了,它就是知名的「D大調卡農」

要特別注意的是「卡農」,並非曲名,而是一種曲式,許多人誤以為曲子的名字就叫「卡農」,「卡農」字面上是「輪唱」的意思,數個聲部的旋律依次出現,交叉進行,互相模仿,互相追隨,十四世紀便有出現了這種形式的樂曲,以下文章「D大調卡農」都簡稱為「卡農」。

卡農,是個輕快活潑的曲子,大家應該都聽過,但是為什麼說被詛咒呢?

一般來說,卡農演奏時用的是D大調或者C大調,也有人用F大調,但是幾乎沒有人用D小調,因為用了D小調太過壓抑悲傷,尤其是浸入其中的人更會產生厭世自殺的心理。

約翰·巴哈貝爾

卡農的作者是約翰·巴哈貝爾 (Johann Pachelbel),他是被譽為「 西方近代音樂之父」巴赫哥哥的教父,也是在巴赫雙親去世後,巴赫的監護人。

很多人拿卡農作為婚禮進行曲,但是都是以D大調為主,旋律輕鬆活潑,也有許多人把它變調,變成其他的大調,但是就是沒有人把這首曲子轉為「小調」。

巴赫

近期有人在網上發了一段演奏卡農D小調 的曲子,底下評論哀傷一片,有的人想起死去的親人,有的人想到葬禮,更有甚者直接有生活無望、自殺的衝動,很快由於負面消息太多,作者不得不自己把這段曲子刪掉了。

網上的演奏

其實這是首曲子之所以聽了壓抑讓人產生無望的情緒,是因為約翰·巴哈貝爾並不是為了要編舞曲才編了卡農D小調,而是為了紀念他死去的愛人。

戰爭時期,約翰·巴哈貝爾在家鄉愛上了一位美麗的鄰家女子並與她有了孩子,但是因為戰爭爆發,他逃到了法國,種種原因無法帶著妻子孩子。

當戰爭結束的時候,他回到家鄉,發現美麗的妻子和自己可愛的孩子都因為瘟疫而病逝。

他是一位虔誠的天主教徒,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他開始懷疑上帝,想質問上帝為何帶走他的妻子和孩子。

為了發洩自己心中的悲傷絕望之情,他編寫了一首小調的曲子,也就是卡農 D 小調,據說因為過度悲傷和絕望,在編曲的時候竟好像看到魔鬼「撒旦」在眼前徘徊。

當他完成這首曲子第一次在大眾面前演奏的時候,數百名聽眾開始悲傷流淚,有幾位意志堅定的觀眾雖然沒流淚,但是也坐立不安,當曲子全部演奏完成的時候,在場的所有的聽眾都站了起來,然後並不是鼓掌,而是爭相逃離歌劇院。

其實不僅聽了這首曲的聽眾出現問題,連演奏的演奏者都出現了問題,好幾名演奏者不是死於非命就是精神不太正常,更讓後來的人浮想翩翩。

由於這首曲子對當時的社會產生了非常多的負面影響,於是皇帝下令禁止公開演奏這首曲子,但是約翰·巴哈貝爾一個被「撒旦」迷惑的人怎麼會聽皇帝的命令呢。

於是將這首曲子改成了D 大調,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卡農 D 大調,再度公布於世,由於曲風輕快活潑,神聖羅馬皇帝不疑有他,所以才能流傳至今。

其實目前網上能聽到的卡農D小調並非完整的原曲,因為完整原曲的後半段有「吉格舞曲」,卡農D小調的完整全曲可以說完全消失在了世界上,即便是聽著不完整的小調,心情也難免會受其影響會變得沮喪。

相關焦點

  • 不可不聽的世界名曲(六)——約翰·帕赫貝爾《D大調卡農》
    不可不聽的世界名曲(六)——約翰·帕赫貝爾《D大調卡農》卡農並非曲名,而是一種曲式,字面上意思是「輪唱」,原意為"規律"。指的是復調音樂的一種寫作技法。數個聲部的旋律依次出現,交叉進行,互相模仿,互相追隨,十四世紀便有出現這種形式的樂曲。
  • 7歲小姑娘演唱世界禁曲《黑色星期天》評委觀眾淚流不止
    7歲小姑娘演唱世界禁曲《黑色星期天》評委觀眾淚流不止 2020-11-27 00:
  • 你聽過的「卡農」不是真正的卡農,《兩隻老虎》也屬於它
    卡農提起卡農,很多人都會脫口而出說我聽過卡農。如果他們指的是d大調卡農,那就有些顯得一葉障目,不識泰山了。因為卡農其實是一種譜曲方式,而並不是某篇具體的音樂。就以眾所周知的d大調卡農來說,它先以大提琴提前到兩小節為單位的和聲不斷循環。之後又有三把小提琴間隔一個8拍一次加入奏響,而且是完全相同的旋律。雖然是相同的旋律,但是這一點兒都不顯得單調,反而有一種盤旋迴轉的愉悅感。其實,深究起來也不難想見,所謂的卡農這種譜曲方式,實際上是一種時空中的構造遊戲。幾個聲部的配合實際上是一個聲部與自己的配合,從而也就相當於邏輯上的一種自我指示了。
  • 賦格№12(g小調)具體分析,呈示部、中間部、再現部三部分構成
    呈示部中第二對主題進入,第11-18小節,調性仍然是先#g小調後#d小調。首先是第11-14小節,依次在第四聲部、第三聲部進入。在第10小節後兩拍低音弱起聲部進入的#g小調主題,上方第一聲部為第一對題,第二聲部首次進入第二對題。
  • 一對小調色彩的 d弗裡幾亞調式和 a弗裡幾亞調式的主題進入
    調性也承上啟下,由#F大調過渡到#d小調。中間部為第39-116小節,中間部很漫長,仍然通過調性的布局變化展開主題。通過弗裡幾亞調式、愛奧尼亞調式、混合利地亞調式及遠關係的大、小調展開與呈示部的對比。中間部起始,第39-48小節,隨著前面間奏的第二、第五聲部的停止,聲部減少為三個聲部。
  • D大調卡農」-約翰·帕赫貝爾-原版經典之作
    鋼琴小提琴合奏《卡農》 D大調卡農 D大調卡農 - 琴譜同步版 音頻 鋼琴版
  • 《卡農Canon In D》名曲精選音樂會3月8日南京奏響
    龍虎網訊 3月8日,由愛樂匯輕音樂團帶來的《卡農Canon In D》永恆經典名曲精選音樂會將在南京保利大劇院奏響。《D大調卡農》是德國巴洛克時代作曲家約翰·帕赫貝爾 約創作於1680年。
  • 被《小白船》支配的恐懼,歷史上的「禁曲」,究竟有什麼秘密?
    這是一首匈牙利的傳唱歌曲,之所以成為了世界的「禁曲」,是因為曾經有18個匈牙利人,在聽完這首樂曲後選擇了自殺。這樣的事情引起了警方的高度關注,《憂鬱的星期天》也成為了殺死這些人的罪魁禍首。當他第1次在大眾面前彈奏這首曲子的時候,收音機裡突然傳來了匈牙利領導人死亡的新聞,這也為這首曲子帶來了一絲神秘色彩。
  • 令人難以忘懷的西貝柳斯《d小調小提琴協奏曲》
    現今將西貝柳斯的《d小調小提琴協奏曲》跟四大小提琴協奏曲比較,恐怕其受歡迎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最初被首演者批評「不宜演奏」的唯一一首協奏曲,竟然逐漸成為小提琴音樂的經典曲目。起初西貝柳斯在年輕時遵從父親讀法律的遺願,可是他後來知道自己最喜愛的是音樂。
  • 鍍銀卡農線到手小小分享體驗
    最近入手一套來自開博爾的發燒鍍銀卡農音頻線替換原來的線材。收到快遞,打開還是開博爾一貫的簡潔包裝。接頭則採用老牌廠商Neutrik鍍金卡農口,可以防止接口氧化造成信號的損失。Neutrik真的名不虛傳,拔插的過程乾脆、順滑,非常享受。
  • 巴赫《g小調賦格曲》無伴奏合唱,令人驚嘆!
    視頻為俄羅斯「Mlada」青年合唱團演繹巴赫的《Fugue in g minor(g小調賦格曲)》。 這支不太知名的合唱團無伴奏合唱水準之高令人驚嘆。最早的賦格,來源於十六世紀Ricercar(指無插入的賦格),其組織是用一個短而精的主題為基礎,這個主題先由一個聲部單獨唱出或奏出,然後,其餘各聲部依照一定的規則,輪流模仿奏出,這似乎有點近似於我們平時所說的卡農:由一個旋律的不同段落重疊構成,按照有規律並事先制定的時距兩個、三個、四個等聲部一次出現,並逐漸擴大複雜化。賦格曲是十七世紀末進化而成的,到巴赫時代,逐漸達到了登峰造極之境。
  • 「禁曲女王」黃晨晨橫空出世
    沒錯,她就是今年崛起最快的「禁曲女王」——黃晨晨!自從今年3月份以一曲原創歌曲《快醒醒》引爆迅速刷屏,隨後依靠眾多熱門作品,連續2個月漲粉超百萬!作為今年最火的音樂人之一,有著禁曲女王、鋼琴女神、創作之星、顏值擔當、爆款女皇、寵粉狂魔等眾多頭銜。其中「禁曲女王」這個稱號尤其廣為人知。
  • 給女友的surpriseikanoo卡農M11化蝶
    那就為你的女友選擇卡農M11化蝶音箱吧!俊美時尚的外表一定可以讓愛美的女孩心花怒放,便攜時尚多種用途,讓女友更加傾心於你。  Ikanoo卡農M11化蝶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它那圓潤脫俗的外形,猶如古玉般細膩潤滑。iKANOO卡農M11化蝶提供神秘黑、珍珠綠、玫瑰粉、香檳金、自由之翼五款色彩,產品附帶配件與黑色禮品袋,性價比更高!
  • 《小白船》警告,揭秘歷史禁曲
    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這首知名禁曲背後的故事!可能萊索從來沒想到過,《憂鬱的星期天》最後還能流傳到世界各處。在英國、法國和美國都有知名藝人演唱,甚至在俄羅斯、日本也有人傳唱。而隨著二戰的戰火在歐洲迅速蔓延,為了不影響士氣,英國官方禁播了這首歌。
  • 《醇鑑》98分,香奈兒旗下一級B等卡農期酒上線
    摘要: 獲得《醇鑑》98分和讓-馬克·奎恩96-97分高分好評的2019年卡農酒莊紅葡萄酒現已在紅酒世界會員商城和紅酒世界(香港)商城上線。
  • 2021杭州卡農Canon In D新年音樂會,遇見藏在古典旋律中鮮活靈魂
    一曲卡農,穿越了300餘年時光,2000多種版本都深受全世界人們喜愛,曲調中循環往復的不僅是時間,一個聲部在追逐著另一聲部,悠揚得像一劑良藥,將愁緒緩緩疏解,當夜幕來臨,漫步在城市中,一場不期而遇的演奏會,遇見了藏在古典旋律中的鮮活靈魂。
  • 聞名世界的鋼琴曲【卡農】背後的悽美愛情故事
    卡農,一直是我最愛的一首鋼琴曲,其優美的韻律讓人忘懷,創作於300年前,無論經過多少的歲月洗禮,卻依然還是無法替代和超越的經典。卡農的背後,有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帶著滿心的思念,和對女孩的愛,男孩一邊打仗,一邊創作卡農,希望有一天,回來的時候當求婚禮物,送給女孩。就在女孩離開人世的2個月後,男孩回來了,從村民口中得知女孩為他離世的消息,男孩心痛無比,痛哭流淚,面對心愛之人的離去,整個人頹廢不堪,往後的日子,他不知如何度過,或許是以琴為伴,帶著對女孩的思念過一生吧,他無所知,亦不敢想。
  • 走進經典音樂,聆賞充滿魔力的卡農
    親愛的同學們,今天就讓我們從德國作曲家約翰·帕赫貝爾的不朽之作《D大調卡農》(Canon in D Major)開啟我們的古典音樂之旅吧。 當前奏響起,你一定頓覺似曾相識,不論在電影、廣告、手機鈴聲,還是在婚禮現場,都會經常聽到這首《卡農》,以至於有些人雖然不知道曲名,卻往往熟悉那美妙的旋律。如果你真的以為它單單只是一首歌曲,就大錯特錯了。「卡農」意為「規則、規律」,原來是指教規、宗教法規,也是復調音樂的一種寫作技法。它的特點是:各個聲部有規則地互相模仿。
  • 卡農作曲家帕赫貝爾
    D大調卡農主條目:D大調卡農D大調卡農值得一提的是他的作品,Canon in D(D大調卡農),三百年後魅力依舊,不僅是現代人最喜愛的器樂小品之一,也是電影電視廣告配樂的常客。要特別註解的是「卡農」,並非曲名,而是一種曲式,許多人誤以為這個曲子便為「卡農」,「卡農」字面上是「輪唱」的意思,數個聲部的旋律依次出現,交叉進行,互相模仿,互相追隨,十四世紀便有出現這種形式的樂曲。Gigue是吉格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