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宏圓法師: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前面用大神咒、大明咒、無上咒、無等等咒來比喻般若的殊勝妙用,這裡的咒語密說般若不可思議的境界。咒語本來是不可以解說的,如果用語言來解釋就成分別了,就是有思想,一落思想便成知見、便成所知。
-
心經全文: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注音)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bk.view.catalog().start("0");《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玄奘譯本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
心經全文、譯文——《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譯文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觀世音菩薩,修習深妙般若,功行到了極其深妙的時候,觀照徹見五蘊都是因緣和合的,並沒有自性,當體即空,除去了造業受苦的根源而無有煩惱,因而得以度脫一切煩惱生死之苦厄。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回遮儀軌
>各別自證智行境三世佛母我頂禮【般若波羅密多心經】正文(念三遍)唐三藏法師玄奘譯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真實意思!
《心經》上最後說:「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菩薩如此,佛呢?「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闡明了《心經》的功德,最後還說:這個般若波羅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
《心經》放在枕邊,可遣除一切惡夢障礙!
這些日子特別是念誦《心經》可遣除一切障礙,是因為《心經》總集了釋迦牟尼佛二轉法輪的般若精華,回遮儀軌中說,往昔魔王波旬在對帝釋天製造違緣時,帝釋天思惟著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的意義,念誦《心經》而遣除了魔王波旬製造的一切違緣。
-
《心經》最後一句咒 是什麼意思?
《心經》裡的咒子「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第一個「揭諦」表示要斷一切惡;第二個「揭諦」表示要修一切善;第三,「波羅揭諦」表示斷盡煩惱證得解脫;第四,「波羅僧揭諦」表示自己要斷煩惱證解脫,度大眾斷煩惱證解脫;第五,「菩提薩婆訶」表示自己斷金剛習氣成了佛,還要度一切眾生成佛。整個六百卷般若經就是講的這個事情。佛又講了《般若經》,使他們把小乘的執著去掉,進一步發起利他之心。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念誦儀軌和功德!
(3稱) 誠心念三遍心經和21遍心咒身邊和頭頂會有金甲護法神。 你念三遍心經、念21遍心咒(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娑婆訶),求觀世音菩薩幫你達成你心中的好的願望! 2、念完後從頭到尾念第一遍《心經》;從頭到尾念第二遍《心經》;從頭到尾念第三遍《心經》, 3、接著再念《心經》心咒21遍:揭諦揭諦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娑婆訶。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有些論師不了解甚深空性,佛陀便對無自性再做解釋,第三轉善分別法輪的《解深密經》、《如來藏經》、慈氏菩薩的《相續本母經》,詳細說明心的體性是惟明惟知,具有原始自然之光明。◤ 《般若經》及諸部般若,為佛陀在二轉無相法輪時所宣說,乃大乘佛法中之深法。在藏傳的經論中常道:「佛說八萬四千法門中,般若法門最為殊勝。」
-
什麼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心經》上最後說:「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菩薩如此,佛呢?「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闡明了《心經》的功德,最後還說:這個般若波羅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能觀空,以智慧力量觀我空法空,把世出世間一切法徹底觀空,以悲心的力量,對一切眾生起大悲化度的作用。 最後一段咒子,把《心經》總結了,把六百卷《大般若經》也總結了,故說般若波羅密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
司馬南楷書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揭諦還是接帝,唐人不加言字邊,後人覺得加上才顯得深刻,意思是弄通了「真諦」,不過因義耳,沒寫成接地接地菠蘿接地已經不錯了。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
《心經》中的「般若波羅蜜」,什麼意思?真懂的人並不多
現存的《心經》譯本:第一、法月所譯的《普遍智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二、般若、利言等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三、智慧輪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四、法成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五、敦煌發現譯本《唐梵翻對字音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六、宋代施護所譯的《聖佛母般若波羅蜜多經》。
-
天籟禪音|快樂小佛子念誦版《心經》
點擊上方綠標聆聽梵籟禪音佛說《心經》的緣起,是在靈鷲山中部,為諸菩薩聲聞弟子所圍繞,當時觀自在菩薩正在觀修般若波羅蜜多、專注思惟觀修而照見五蘊皆自性空。心經主要內涵是舍利子與觀自在菩薩有關空性的問答。佛出定後,認可菩薩所說,歡喜讚嘆。
-
讓你一目了然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解釋!
心經原文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心經解釋1、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渡一切苦厄。
-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 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受想行識, 亦復如是, 舍利子, 是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 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 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 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 亦無無明盡, 乃至無老死, 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埵(duǒ),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回遮儀軌
五明佛學院洛桑達瓦活佛建議大家此日念九遍心經回遮儀軌(全部下文,沒有傳承可以念)。越多越好,信心越大越好、發心越大越好!隨喜各位師兄為高僧大德長久駐世念誦、為自他一切眾生和家人朋友遣除壽障違緣念誦!有時間還可念一○八遍心經(中間部分)。 念完以普賢行願品普皆回向,然後可以為具體某些人回向!歡迎轉發!願吉祥!
-
般若波羅蜜多咒是什麼意思
般若波羅蜜多咒亦是大神咒,大明咒,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般若波羅蜜多咒功德甚深廣大。念誦般若波羅蜜多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念誦般若波羅蜜多咒能開啟智慧之門,從而生起大智慧,有助於修成佛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描述,觀自在菩薩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其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譯文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密多咒,即說咒曰: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